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

  • 1. 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2.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黄帝时代的传说。黄帝在战败蚩尤统一中原后, 兼取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的标志性图案,如鸟、马鹿、 蛇和鱼等,最后拼合成了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龙”。这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 )
    A、带有多神崇拜色彩 B、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C、以中原华夏为核心 D、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 3. 下列两幅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可用于佐证,该时期(   )

    A、冶铸技术成熟 B、原始文字萌芽 C、礼乐制度完善 D、早期国家产生
  • 4. 甲骨卜辞记载,“己酉贞,王其令山司我工”,卜辞中的“山”是人名,“我工”即王室之工,意即王命令山去管理王室的手工业生产。这反映出商代时期( )
    A、朝廷极力提高工匠地位 B、工商食官制度渐趋完善 C、天文历法体系相当完善 D、国家治理充斥神权色彩
  • 5. 据目前所见材料,商代公卿大致有22位,其中姓氏可考的有19位,与商王同姓的公卿与异姓的公卿占比(如图)。这可用来说明,商代(   )

    A、政权结构在形式上较为紧密 B、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初步形成 C、家国同构的政治特征不明显 D、商王注意协调贵族集团利益
  • 6. 商汤在出师灭夏时,发表誓师讲话:“夏家有罪,上帝命令我消灭他;我害怕上帝,不敢不进行讨伐。”可见,商汤这一誓师讲话的真实意图是( )
    A、论证商朝建立的合理性 B、解释出师灭夏的原因 C、说明灭夏行为的正义性 D、谴责夏桀的滔天罪行
  • 7. 有学者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说,中原为花心,四邻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离的。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这反映了中华文明(     )
    A、源远流长 B、生生不息 C、独具特色 D、多元一体
  • 8. 商王太甲被辅佐大臣伊尹放逐,伊尹代行天子职权,这在当时不但不受到谴责,反而获得普遍的赞扬;周成王年幼,周公旦代理政事,却遭到许多的非议和指责。这反映出(    )
    A、王位继承制度确立 B、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 C、王权观念逐渐强化 D、家国一体观念获认可
  • 9. 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 10. 陕西晋侯墓曾出土了大量带铭文的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编钟铭文记录了晋国和西周王室曾联合征讨一个名为“夙夷”的部落,这表明当时( )
    A、宗法制度已经遭到部分破坏 B、周王室的控制力逐步衰弱 C、游牧部落严重威胁边疆稳定 D、分封关系有利于拱卫王室
  • 11.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订立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也就是不可将小儿子,尤其是小老婆生的儿子来代替大老婆生的大儿子作为接班人),“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这本质上反映出(    )
    A、条约内容详细 B、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C、原有制度影响深远 D、分封制瓦解
  • 12. 周初结束了殷代时商部族大面积的较单纯的血缘聚居状态,使整个西周王朝势力范围内社会组织形态趋向于统一。据此可知,西周的“统一”( )
    A、实现了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B、促进了族群和文化的融合 C、剥夺了地方诸侯的自治权 D、弱化了宗族血缘政治观念
  • 13. “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以此类推,中国文化的源头是在(   )
    A、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 B、文献记载与考古实证的夏朝 C、青铜文明鼎盛的商朝 D、分封宗法体制确立后的西周
  • 14. 1959年,在修建京沪铁路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处时间跨度达一千六七百年的古代遗址。在该遗址中出土了1000多件陶器,其中不乏精美的彩陶,出土的石器、骨器也十分丰富;此外,该遗址中还出土了一部分玉器和象牙器等制作也相当精细。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
    A、原住民贫富分化非常明显 B、见证了工商业集镇的兴起 C、可能是某民族政权的都城 D、属于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 15. “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 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 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周人统治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 17.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东汉以后,强宗大族遍布各地,他们筑堡坞,置部曲,把持地方,操纵官吏,战乱时建立宗党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两宋时期,宗族发展出现“千年土地八百主”的现象,“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随后,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宗法制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宗法制度“全面复兴”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