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大串讲:闭关锁国政策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3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1757年,清政府只保留粤海关的对外贸易职能。在此期间,丝绸是海外贸易中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商品……江南地区通过河运抵达广州,往返需3~4个月……制约了中国丝绸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据材料分析,可知(    )
    A、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清朝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C、清朝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D、茶叶贸易取代丝绸贸易
  • 2.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君主专制 D、对外贸易
  • 3.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是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的政策所做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该政策禁止一切对外贸易活动 B、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这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 4. 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于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当时清政府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鼓励贸易
  • 5.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许在广东停泊交易。不得赴广东以北如宁波等地,“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掉至广(指广东),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自守 B、重农抑商 C、重文轻武 D、全面开放
  • 6. 下列闭关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B、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C、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D、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
  • 7. 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国内商品经济发达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 8. 某同学在探究清朝对外政策时使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下图中乾隆皇帝的谕令表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禁止中外交流 B、加强了君主集权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 9. “蒋廷黻指出:到了十九世纪,我们只能在国际生活中找出路,但是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材料强调当时的中国(    )
    A、严格限制中外贸易 B、积极地向西方学习 C、观念陈旧盲目自大 D、皇权膨胀文化专制
  • 10.   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沿海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往返时间、船员数量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清朝的这一举措(    )
    A、完全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B、完全杜绝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C、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D、保护了沿海居民的经商环境
  • 11.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近代社会最大的影响是(    )
    A、使沿海居民不再遭受倭患之苦 B、使中国文化不能向世界传播 C、使中国近代在世界上落伍了 D、彻底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 12. 清朝中叶清政府对出海贸易的海船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仅特许“广州十三行”(见下图)统一进行对外贸易,由此可见,清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
    A、开放海禁 B、闭关锁国 C、对外开放 D、金瓶掣签
  • 13.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②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A、 B、 C、 D、
  • 14. 1759年,清政府颁布了对西洋商人的管理条例,有下列重要规定:一、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二、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七、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这一条例造成的影响是(    )
    A、  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阶级矛盾尖锐 B、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共同繁荣发展 D、中国成为东方大国,出现了盛世局面
  • 15.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阙余党与海盗滋扰,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源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接为乱。这说明(    )
    A、海禁政策影响了百姓生计 B、海禁政策激化了民间纠纷 C、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D、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 16.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本抑末”政策 B、封建汉化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 17.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船只准在广州一地迎商贸易。这反映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
    A、文字狱 B、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D、不抵抗
  • 18.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材料评论的政策是(    )
    A、文化专制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改革开放政策
  • 19. 清朝初年先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港口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在(    )
    A、漳州 B、宁波 C、云台 D、广州
  • 20.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继续禁止对外贸易 B、实行闭关锁国 C、加强思想控制 D、鼓励商业发展
  • 21. 小万同学在探究清朝的对外政策时使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把乾隆皇帝的谕令汇成以下的笔记。该笔记表明了清朝( )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商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商馆中, 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

    A、禁绝一切中外交流 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 22. 清朝中期,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朝(    )
    A、政治腐败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抵御侵略
  • 23. “哥德堡号”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的远洋商船,该船是瑞典东印度公司38艘远洋商船中第二大船只,曾于1939-1745年三次往返中国。若该船在1758年再来中国,能合法停靠的中国城市是(   )
    A、上海 B、天津 C、广州 D、宁波
  • 24. 17 世纪末,随着教会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开始直接干涉中国内政。1720 年,清政府开始实行禁教政策。1757 年,正式实行闭关政策。清政府此举旨在( )
    A、遏制洋教传播 B、断绝经济往来 C、维护封建统治 D、抵制进步思想
  • 25. 鸦片战争前,流行于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粤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此类读物流行于广州是因为( )
    A、揭示了外国势力的扩展 B、只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C、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D、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 26. 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准外国商船在哪个港口通商贸易?(   )
    A、广州 B、杭州 C、上海 D、宁波
  • 27.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结合右下图,下列对清朝前期“与外界隔绝”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C、使大清帝国长治久安 D、拒绝一切外国人来华
  • 28.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
  • 29.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 30. 由CCTV纪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国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所涉及到的城市应是(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
  • 31. 明朝建立之初,政府便宣布“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并且作为祖宗成宪遵守不渝。清初,封建政府袭用了前朝政策,三令五申“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准入口”。这体现了清政府(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C、固守传统重农抑商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 32.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白蹇(jiǎn穷困)。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抵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严重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C、导致许多农民和商人破产 D、引发了民生和社会问题
  • 33.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世界各国的商人眼里,Canton(广州)这个名字,就是“财富”的同义词。很多人即使没听说过广州,也听说过Canton,甚至误以为Canton就是中国。这反映了清代(    )
    A、闭关锁国政策下的特殊情形 B、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通过海外贸易展现大国风度 D、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 3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问题: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

  • 35.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问题:“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文明就将因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办失生机活力。”请用一个史实来说明这个观点。(要求史实及影响叙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