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主要用于印证同一史实 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 2. 下表所示是不同研究者关于商朝君主继承制度的研究成果(部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记述

    出处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917年) 

    “因妻子既多,乃有传子之制,由是而渐有嫡庶之分,渐生宗法之制。试观殷代后期……九代之中七代传子,是已非兄终弟及之制矣。”

    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1944年)

    “商朝继统法是以长子继为主,以弟继为辅。”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955年)

    当时已有立储制度,提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的观点。

    李学勒《论殷代的亲族制度》(1957年)

    A、商代继承方式广受学者重视 B、考古发掘便于澄清文献中的谬误 C、商朝王位传承存在不同方式 D、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 3. 西周宗法制度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琉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据此可知,宗法制( )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 C、成为各级贵族生活准则 D、形成完备的政治体系
  • 4. “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   )
    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 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 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 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
  • 5. 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后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君臣之间关系通过宗法制区别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血缘分封成为中央集权的基础 D、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6.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三哥(20岁)、四哥(17岁)

    妾一(侧室)

    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二哥(22岁)

    A、三哥 B、四哥 C、大哥 D、二哥
  • 7. 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   )
    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 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 D、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
  • 8.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B、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C、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D、古城外围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
  • 9. 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曾向中原挺进,占领了鄂北豫南地区。但在距今430O年前后,豫中地区的文化南下,并在江汉文化的核心区形成了具有中原风格的文化,甚至把长江中游大部分也区文化的发展统一到了黄河文明之中。这说明( )
    A、黄河文明最终战胜长江文明 B、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中国 C、黄河地区更适合文明的发展 D、中国的史前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
  • 10. 近期,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又有重大发现,新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圆口方尊、跪坐人像等重要文物备受瞩目,学者普遍认为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与中原商文明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据此可以证明( )
    A、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B、三星堆文明超越同时代文明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形成 D、中华文明多元--体发展模式

二、非选择题

  •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

    ——《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宗族制度到了宋代乡村后不断完善,修宗谱、建宗祠、立族长、订族规较为盛行和完备。“每有纷争,最初由亲友乡老和解,不服则诉诸各房分祠,不服则诉诸叠绳堂。叠绳堂为一乡最高法庭,不服则讼官矣。”从宋之后,宗族习惯法以成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北大学者田成有认为:“宗族制,缘于礼,重血缘,建立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上,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其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材料一所反映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所反映西周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 12. 论述题: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的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据材料,概括宗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