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小说插图为典范的整个叙事插图,究竟是在叙事链条的哪一环节可能插上图像呢?可以说,对于这一关键性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确切的说法;我们将其落实到文本叙事的褶皱处,当是一个恰当的、合乎学理的解释。
这种解释也可以得到现象世界的确证。例如小说插图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不仅同一部小说会有不同版本,不同的版本也会有不同的插图;不同版本的插图在数量、大小、形制、笔法等方面会有很大差别,但是,有些关键性母题在所有版本中都不会缺少,只要它还能算得上是一种“插图本”。例如,“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等《水浒》母题,“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关羽释曹操”等《三国演义》母题,“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西游记》母题,“宝黛初会”“元春省亲”“宝黛读西厢”等《红楼梦》母题。作为一种普遍而不是个别的小说插图现象,不同版本为什么会选择同样或类似的母题呢?小说阅读经验告诉我们,这些母题都是故事情节的“关键”,或者说是情节链条上的“节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意蕴丰富复杂,许多细微处难以明确言传。由于文本书写没能表达出应该表达的全部,于是,各种插图本便有了对于“图说”的共同邀请。在这一意义上,插图承担了超语言的部分功能,可谓“盖圣人立象以尽意,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一画之中,隐桔遐渺”。之所以需要在“节点”插图,就是要借助图像的明见性将其照亮,重现被册页褶皱所隐匿的活现的在场。当然,插图对叙事褶皱的光照不可能与现场活现同日而语,但因为图像再现“就是对一种在场的再创造,即使这种再创造的产物是它的纯粹幻想的对象”,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召唤默存的叙事踪迹,以明见性使其在受众心目中重新苏醒。
将小说插图定位在册页的叙事褶皱处还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可以将叙事插图与诗意图像区别开来,尽管二者都属于“文学图像”,都是语言表意的图像再现,但是它们的再现方式却明显不同。诗意图是诗歌的图像修辞,但不是诗意和诗篇的整体再现,只是撷取了其中的“诗眼”,充其量不过是诗意的图像“例证”。诗意图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所指不具唯一性,“诗”和“图”之间的对应可能发生错位与滑动,如果遮蔽诗意图的题款(文字标示),就可能被误解为其他相似或相近的母题。就像武元直的《赤壁图》,画心本身就是一幅山水画,不看款识就无法使观者联想到“东坡赤壁”,无论前(后)《赤壁赋》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说插图则完全不同:“拳打镇关西”不可能与“武松打虎”相混淆,尽管都是英雄气概的图赞;“桃园结义”迥异于“三顾茅庐”,尽管都是情义母题的图像再现;“大闹天宫”不同于“三打白骨精”,尽管它们的主角同是孙悟空;“宝黛初会”与“元春省亲”完全是两码事,尽管故事中的人物多有相重。如此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小说插图在叙事链条上具有相对精准的定位,不可能游离叙事本身而独立存在。小说插图就是这样被牢牢地系扣在了故事的链条中,这是其不同于诗意图等其他文学图像的重要特点。
(摘编自赵宪章《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
材料二
“十七年”小说的插图不仅仅再现了小说故事的风云变幻,更是作者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阐释和编码,插图截取的都是小说文本中最富有意义的人物情节、故事内容、重点场景,对此进行可具阐释性的符码转换,进而补充文本的意义想象,延伸拟想读者和现实读者的文本接受,从而填充小说文本中的空白,补充文字的意义形象。
任大星的小说《野妹子》的封面画和插图画都是由著名插画家董辰生所绘,生动传神地画出了一个戴着银项圈却成为小革命者的乡间女孩的纯真与机灵,以至作者任大星在《再版后记》谈到封面插图很是兴奋:“董辰生同志为它所作的封面,我实在太喜欢了!它把我头脑中的野妹子,鲜明、生动地形象化了,比我这只拙劣的笔所能做到的,超出很多。”又如柯岗的小说《逐鹿中原》由作家出版社1962年2月出版第1版,其封面是由邹雅雕刻的木刻,内容颇为震撼,炮弹轰炸引起烟雾弥漫和气浪掀天,而战士们却在这种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新时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2月再版该小说,正文中的木刻插图颇具吸引力,例如第三幅,刘邓大军攻打国民党康泽将军扼守的襄阳城,肖红军和战友们用炸药炸掉了西城门半边城墙,然后千军万马穿过城墙,气势恢宏,其滚滚硝烟与战士英雄形象相互辉映。
(摘编自龚奎林《“十七年”小说的图像叙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把叙事插图“定位在册页的叙事褶皱处”,才是对“在叙事链条哪一环节可能插上图像”这一问题合乎学理的解释。 B、从阅读经验看,不同版本的小说插图选择的同样或类似母题,都是故事情节的“关键”或者说是情节链条上的“节点”。 C、将小说插图定位在册页的叙事褶皱处的原因,一是插图能承担超语言的部分功能,二是可将叙事插图与诗意图像区别开来。 D、“十七年”小说的插图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阐释和编码,从对文本的截取、转换等方面体现了图像对叙事的明见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图像再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召唤默存的叙事踪迹,因此其对在场的再创造性能够重现被册页褶皱所隐匿的活现的在场。 B、诗意图是诗歌的图像修辞,只是撷取了其中的“诗眼”,一幅“明月松树图”,能让人想到诗句“明月松间照”,也可能想到“晓起空庭月在松”。 C、《红楼梦》中“宝黛初会”与“元春省亲”的插图中所绘的人物多有相重,但表现的是两码事,这说明小说插图在叙事链条上具有精准的定位。 D、董辰生画的封面插图,被小说作者认为“把我头脑中的野妹子鲜明、生动地形象化了”,说明小说插图的表现力高于文字叙事。(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小说插图是作者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阐释和编码”观点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原本模糊描述的人物面容,在插图中明确可见;原本明确塑造的德性,反而在插图中模糊不清,甚至无迹可寻。 B、冯德英的《苦菜花》中有几幅好的插图,使原作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书中人物的性格。 C、丰子恺绘制的系列鲁迅小说插图画,过滤掉鲁迅作品“载道”的启蒙主义气质,着意于呈现鲁迅作品“现世的诗意”的部分。 D、鲁迅先生呼吁各种教材需要插图:“书籍的插图,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有评价说:“小说的文体特征通过插图得以凸显。”请结合材料二中介绍的柯岗小说中的插图,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九十九度①中
林徽因
三个人肩上各挑着黄色,有“美丰楼”字号大圆篓的,用着六个满是泥泞凝结的布鞋,走完一条被太阳晒得滚烫的马路之后,转弯进了一个胡同里。
“劳驾,借光——三十四号甲在哪一头?”在酸梅汤的摊子前面,让过一辆正在飞奔的家车——钢丝轮子亮得晃眼的——又向蹲在墙角影子底下的老头儿,问清了张宅方向后,这三个流汗的挑夫②便又努力地往前走。那六只泥泞布履的脚,无条件地,继续着他们机械式的展动。
“美丰楼饭庄”黄篓上黑字写得很笨大,方才第三个挑夫挑得特别吃劲,摇摇摆摆地使那黄篓左右地晃……
很多好看的碟子和鲜果点心,全都在大厨房院里,从黄色层篓中检点出来。
此刻三个粗蠢的挑夫蹲在外院槐树荫下,用黯黑的毛巾擦他们的脑袋,等候着他们这满身淋汗的代价。一个探首到里院偷偷看院内华丽的景象。
里院和厨房所呈的纷乱固然完全不同,但是它们纷乱的主要原因则是同样的,为着六十九年前的今天,六十九年前的今天,江南一个富家里又添了一个绸缎金银裹托着的小生命。经过六十九个像今年这样流汗天气的夏天,又产生过另十一个同样需要绸缎金银的生命以后,那个生命乃被称为长寿而又有福气的妇人。
七十年的穿插,已经卷在历史的章页里,在今天的院里能呈露出多少,谁也不敢说。事实是今天,将有很多打扮得极体面的男女来庆祝,庆祝能够维持这样长久寿命的女人,并且为这一庆祝,饭庄里已将许多生物的寿命裁削了,拿它们的肌肉来补充这庆祝者的肠胃。
这时,管家陈升很不高兴地在问三个挑夫要多少酒钱。
“瞅着给罢。”一个说。
“怪热天多赏点吧。”又一个抿了抿干燥的口唇,想到方才胡同口的酸梅汤摊子,嘴里觉着渴。
胡同口酸梅汤摊边刚走开了三个挑夫。酸凉的一杯水,短时间地给他们愉快,六只泥泞的脚仍然踏着滚烫的马路行去。卖酸梅汤的老头儿手里正在数着几十枚铜元,一把小鸡毛帚夹在腋下。他翻上两颗黯淡的眼珠,看看过去的花纸伞,知道这是到张家去的客人。他想今天为着张家做寿,客人多,他们的车夫少不得来摊上喝点凉的解渴。
挑夫中一个姓李,喝了那凉的后,回家便一头睡倒了,此时他提起力气喊他孩子找他媳妇。天快要黑下来,媳妇还坐在门口纳鞋底子;赶着那一点天亮再做完一只。一个月她当家的要穿两双鞋子,有时还不够的,方才当家的回家来说不舒服,睡倒在炕上,这半天也没有醒。她放下鞋底又走到旁边一家小铺里买点生姜,说几句话儿。
断续着呻吟,挑夫开始感到苦痛,不该喝那冰凉东西,早知道这大暑天,还不如喝口热茶!迷惘中他看到茶碗,茶缸,施茶的人家,碗,碟,果子杂乱地绕着大圆篓,他又像看到张家的厨房。不到一刻他肚子里像纠麻绳一般痛,发狂地呕吐使他沉入严重的症候里和死搏斗。
挑夫媳妇失了主意,喊孩子出去到药铺求点药。
邻居积渐知道挑夫家里出了事,看过报纸的说许是霍乱,要扎针的。张秃子认得大街东头的西医丁家,他披上小褂子,一边扣钮子,一边跑。丁大夫的门牌挂高高的,新漆大门两扇紧闭着。张秃子找着电铃死命地按,又在门缝里张望了好一会,才有人出来开门。什么事?什么事?门房望着张秃子生气,张秃子看着丁宅的门房说,“劳驾——劳驾您大爷,我们‘街坊’李挑子中了暑,托我来行点药③。”
“丁大夫和管药房先生出份子④去了,没有在家,这里也没有旁人,这事谁又懂得?!”门房吞吞吐吐地说,“还是到对门益年堂打听吧。”大门已经差不多关上。
张秃子又跑了,跑到益年堂,听说一个孩子拿了暑药已经走了。张秃子是信教的,他相信外国医院的药,他又跑到那边医院里打听,等了半天,说那里不是施医院,并且也不收传染病的,医生晚上也都回家了,助手没有得上边话不能随便走开的。
“最好快报告区里,找卫生局里人。”管事的告诉他,但是卫生局又在哪里……
到张秃子失望地走回自己院子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他听见李大嫂的哭声知道事情不行了。院里磁罐子里还放出浓馥的药味。他顿一下脚,“咱们这命苦的……”他已在想如何去捐募点钱,收殓他朋友的尸体。叫孝子挨家去磕头吧!
报馆到这时候积渐热闹,排字工人流着汗在机器房里忙着。编辑坐到公事桌上面批阅新闻。本市新闻由各区里送到;编辑看一些零碎,他不禁注意到挑夫霍乱数小时毙命一节,感到白天去吃冰激凌是件不聪明的事。
(原载一九三四年五月《学文》一卷一期,有删改)
文本二:
在类似的平民生活题材的创作中,尽有气质更伟大的,材料更事实的,然而却只有这样一篇《九十九度中》,最富有现代性。最富现代性,唯其这里包含着一种独特的看法,把人生看做一根合抱不来的木料,《九十九度中》正是一个人生的横切面。在这样源暑的一个北平,作者把一天的形形色色披露在我们的眼前,作者引着我们,跟随饭庄的挑担,走进一个平凡然而熙熙攘攘的世界。在这纷繁的头绪里,作者隐隐埋伏下一些比照,而这些比照,不替作者宣传,却表示出她对人类的同情。一个女性的细密而蕴藉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和粼粼的水纹一样轻轻地滑开。用最快利的明净的镜头(理智),摄来人生的一个断片,而且缩在这样短小的纸张(篇幅)上。
(原载一九三四年五月《学文》一卷一期,有删改)
【注】①九十九度:华氏度,约等于37.2摄氏度。②挑夫:旧时以挑运货物、行李谋生的人。③行点药:请求别人免费给点儿治病的药。④出份子:随份子、随礼,他人婚丧嫁娶时与大家一起凑钱送礼。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用特写镜头聚焦三个挑夫的背篓、布鞋,走过的马路,为我们形象地展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不易。 B、文本一涉及到的人物很多,人物的名字也大都是用他们的职业身份或身体特征加以命名,主线故事围绕李挑夫“进城—讨赏—喝酸梅汤—暴病—死亡”而展开,脉络清晰,杂而不乱。 C、文本一对卖酸梅汤老头儿的刻画采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工于心计的、贪婪的小商贩形象。 D、文本二中,李健吾对林徽因的此篇小说从选材、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文本二中,李健吾在评价林徽因的小说《九十九度中》时谈到“在这纷繁的头绪里,作者隐隐埋伏下一些比照,而这些比照,不替作者宣传,却表示出她对人类的同情”,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这些比照的内涵。(3)、文本一的最后一段与整个故事联系相对松散,能否去掉?请谈谈你的看法。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三)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距关,毋内诸侯 C、失其所与,不知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2)、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加倍 B、秦时与臣游 , 游:交往 C、因人之力而敝之,敝:破旧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与“浅”相对(3)、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樊於期乃前曰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②图南,鲲鹏:鲲鹏是传说中鲲鱼变化成的大鹏鸟。《庄子·逍遥游》写道:“(鹏)乃今将图南。”“图南”意为打算向南飞,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泊舟岳阳城下所见的江河干里、山城百层的阔大景象,气势宏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领联上承首联,对仗工整,由近而远,描写了清江泊舟、冷风寒灯之景,衬托出孤独悲怆之情。 C、颈联表明诗人虽留滞异地有才难展,但艰危之际胆气益增,临危无惧,志向弥坚。 D、尾联借用典故,作者以《庄子·逍遥游》中能变化欲图南的鲲鹏自比,把情感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2)、本诗和诗人的另一首《登岳阳楼》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诗经·静女》中,“ , ”两句通过典型动作,将男子赴约等待心上人时的急切情态表现得十分生动。(2)、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3)、在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4)、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奇景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5)、在杜甫《登高》中,“”一句从空间角度描写漂泊异乡之愁;“”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比比皆是,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 ),创造奇迹。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地刻画自然形象来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杨二嫂曾经整日坐在豆腐店里,被称为“豆腐西施”。 B、“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是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慨叹。 C、开原“7·3”龙卷风灾害共造成6人死亡、190余人受伤。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警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B、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C、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的,就是这些警句 D、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的就是这些警句,它们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西安城墙,犹如一本厚重的纸张泛黄的线装古书。城门是封面,砖块是字词。一行行的字词,排列有序,叠加着,延伸着,装订成册,将一个千年古都内向的性格和饱经沧桑的过往,悉数予以外露和储藏。
一座规模巨大的城郭,被这道城墙严丝合缝地围系和护佑了600余年,堪称奇迹。最初,城墙就像一个坚固的盔甲,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年代,抵挡着箭矢的狂妄的同时,更抵挡着企图像一口吞咽一块肥肉那样将城池吞下的野心家的野心。现在,城墙则是这座城市年轮的标记,为它的发展作证,为它的精神塑形。
一块块平凡的砖块,年岁大了,就成了稀世文物。砖块各就各位,拥抱在一起,生死与共,永不分离,既孕育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又呈现出巍峨壮阔的气势。冬去春来,日升月隐,南来北往的狂风,像犀利的鞭子,将墙缝冒出的一茬茬草抽打得形容枯槁,却无法移动砖块的位置;肆无忌惮的暴雨,像蛮横的子弹,将城墙的面孔射击得斑驳陆离,却无法撼动城墙的根基。阅读城墙,我读出了高大与渺小的辩证关系,悟出了对立与统一的逻辑脉络。砖是小的,城墙是大的。没有砖之小,就没有城墙之大。城墙的_________________,源于对外界的恐惧,其功能在于阻隔和防御。但门洞却是对城墙初衷的背叛,其指向是开通和连接。城墙就这样在一合一开中,将封闭与开放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五抵触的哲学命题,给予形象化演示。它在________________世人:身可以安守城内,心不能坐拥墙中,(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兵荒马乱;颠扑不破;构造;警告 B、兵荒马乱;坚不可推;构筑;劝谕 C、颠沛流离;颠扑不破;构造;劝谕 D、颠沛流离;坚不可摧;构筑;警告(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遥望远方,极目天下,就应让目光越过高墙。 B、目光还应该越过高墙,极目天下,遥望远方、 C、必须让目光遥望远方,越过高墙,极目天下。 D、目光则更应越过高墙,遥望远方,极目天下(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杜甫在《又呈吴郎》中为一位到吴郎院中来扑枣的老妇人发声,说“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极了哪会到你院中来扑枣充饥,你是新的屋主,她心有恐惧,所以你更应该对她亲近(别让她因此而心生恐惧)。
材料二:
弘一法师,他幼年时就特别爱惜物命,出家后更是如此。他曾在上海丰子恺家暂住了几日,丰子恺发现弘一法师每次要坐藤椅前,都要先将藤椅左右摇晃几下。丰君甚是纳闷。后来,经丰君的询问才知道,原来弘老是为了避免伤害藤椅夹缝中的微细昆虫,故在坐之前先打个招呼,好让小生命搬家逃生。
杜甫、弘一法师对待生命的做法又能给当下的青年怎样的启示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