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白话小说题材专项(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9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么?”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

    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冷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文本二: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

    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文本三: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的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

    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他的事,何苦耍他”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谢过,遂携了板儿,绕到后门上。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顽耍物件的,闹吵吵三二十个小孩子在那里厮闹。

    (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冷子兴的演说中可知,贾府已经衰败,即使在表面上也不能够维持某种繁华的假象。 B、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是因为她虽为贾府亲戚,但总有“寄人篱下”的阴影。 C、黛玉被几名轿夫抬至垂花门后,她由众婆子搀扶着,到了正房大院才由丫头迎进屋内。 D、刘姥姥眼中的贾府被簇簇轿马遮掩,她差点被入误导空等一场,帮她指路的是一老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冷子兴以一种闲谈消遣的方式介绍贾府,对话显得轻松自在而又善于设疑。 B、文本二立足于黛玉之所见,采用“定点观察”方式,逐步展开了对贾府清晰有序的描写。 C、文本三中,刘姥姥与板儿一老一少的形象组合,更能引发读者对下层民众的怜悯之心。 D、三则文本都描写了贾府的环境,文本一是虚写,文本二是虚实结合,文本三则是实写。
    (3)、《红楼梦》用词极妙,请简要分析文本三中加点词“掸”和“蹭”表现了刘姥姥怎样的心理。
    (4)、作者从贾雨村、林黛玉、刘姥姥三个视角描写了贾府的环境,请简要分析其视角的差异及三人眼中贾府环境的不同之处。
  • 2.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第六回刘姥姥 进荣国府(节选)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且听细讲。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舍米舍钱的。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狗儿利名心最重,听如此一说,心下使有些活动起来,便笑接道:“她姥既如此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起,先试试风头再说。”刘姥姥道:“嗳哟哟!可是说的,倒还是含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说毕,大家笑了一回。当晚计议已定。

    次日天未明, 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带了板儿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她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引着刘姥姥进了后门,至一院墙边,指与刘姥姥道:“这就是他家。”又叫道:“周大娘,有个老奶奶来找你呢,我带了来了。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问:“是那位? ”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她一壁里走着,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呢。”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又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听如此说,便带着刘姥姥逶迤往贾琏的住处来。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坑,坑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销着金心绿闪最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 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延还有三门子穷亲成’呢,何况你我。”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

    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风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 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咂嘴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正是: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回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写起,不仅写出了两个家庭身份、地位的云壤之别,更巧妙点出了刘姥姥既非贾府仆人,也不是贾府近亲的特殊身份。 B、本回通过刘姥姥和女婿的对话,写出了她对女婿家和金陵王家关系的准确理解和判断,对女婿的委婉劝告,以及决定自去贾府,均体现了其虽为村野老妪,却通人情。 C、刘姥姥“掸了掸衣服,又教板儿几句话”“在地上已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说着又推板儿”等细节,表现出了刘姥姥的小心谨慎,及其攀附贾府以求富贵的心理。 D、本回故事按照“议求”“进府”“谒凤”“尾声” 四个情节顺序展开,把原本不同阶层的众多人物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在一起, 最终编织成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本回多处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多角度、 多层次塑造了狗儿、王夫人、凤姐、平儿等人物形象,取得独具格的艺术效果。 B、本回刘姥姥得了王熙风二十两银子后拿出些银子钱答谢周瑞家的,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也为她在贾府败落后营救巧姐埋下伏笔。 C、本回风姐在和刘姥姥的对话中,先用到的是“我们”和“你们”,和后面用到的“谁家”和“你我”,都强调了与刘姥姥地位的差别和疏离的关系。 D、章回体小说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每回结尾都会有评点总结或“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故事之间相互独立, 彼此较少有紧密联系。
    (3)、周瑞家的这一角色在本回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
    (4)、《红楼梦》在刘姥姥出场的相关回目中,有不少故事既以她的内聚焦视角,又以外聚焦枧角进行叙述。内聚焦视角叙述即从故事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虽是第三人称,但却可以展现人物的思想意识。外聚焦视角叙述中虽然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却可以唤起新鲜感而引起心理上的注意。请据此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
  • 3. 现代文阅读Ⅱ

    ①如今且说凤姐儿因见邢夫人叫他,不知何事,忙另穿戴了一番,坐车过来。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悄向凤姐儿道:“叫你来不为别的,有一件为难的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先和你商议。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屋里的鸳鸯,要他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我想这倒是常有的事,就怕老太太不给。你可有法子办这件事么?”凤姐儿听了,忙陪笑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那里就舍得了?况且平日说起闲话来,老太太常说老爷:“如今上了年纪,做什么左一个右一个的放在屋里。头宗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二则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成日和小老婆喝酒。’太太听听,很喜欢咱们老爷么?这会子回避还回避不及!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妥,太太该劝才是。比不得年经,做这些事无碍,如今兄弟、侄儿、儿子、孙子一大群,还这么闹起来,怎么见人呢?”邢夫人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我劝了也未必依。就是老太太心爱的丫头,这么胡子苍白了又做了官的一个大儿子,要了做屋里人,也未必好驳回的。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了一篇的不是。也有叫你去的理?自然是我说去。你倒说我不劝!你还是不知老爷那性子的!劝不成,先和我恼了。”

    ②凤姐知道邢夫人秉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线一经他的手,便克扣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如今又听说如此的话,便知他又弄左性子,动也不中用了,连忙陪笑说道:“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一个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背地里的话,那里信的?我竟是个傻子!拿着二爷说起,或有日得了不是,老爷太太恨的那样,恨不得立刻拿来一下子打死,及至见了面也罢了,依旧拿着老爷太太心爱的东西赏他。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这么着。依我说,老太太今儿喜欢,要讨,今儿就讨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讪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给了更好,不给也没纺碍,众人也不能知道。”

    ③邢夫人见他这般说,便又喜欢起来,又告诉他道:“我的主意,先不和老太太说。老太太说不给,这事就死了。我先悄悄的和鸳鸯说。他要是妥了,再和老太太说。老太太虽不依,搁不住他愿意,常言‘人去不中留’,自然这就妥了。”凤姐儿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放着半个主子不做,倒愿意做丫头,将来配个小子就完了呢。”邢夫人笑道:“正是这个话了。别说鸳鸯,就是那些执事的大丫头,谁不愿意这样呢。你先过去,别露一点风声,我吃了晚饭就过来。”

    ④凤姐儿暗想:“鸳鸯素昔是个极有心胸气性的丫头,虽如此说,保不严他愿意不愿意。我先过去了,太太后过去,他要依了,便没的话说;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疑我走了风声,叫他拿腔作势的。那时太太又见应了我的话,羞恼变成怒,拿我出起气来倒没意思。不如同着一齐过去了,他依也罢不依也罢,就疑不到我身上了。”于是娘儿两个坐车过来。凤姐儿又说道:“太太过老太太那里去,我要跟了去,老太太要问起我过来做什么,那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脱了衣裳再来。”

    ⑤邢夫人听了有理,便自往贾母处来。和贾母说了一回闲话儿,便出来,假托往王夫人屋里去,从后屋门出去,打鸳鸯的卧房门前过。只见鸳鸯正坐在那里做针线,见了邢夫人站起来。邢夫人笑道:“做什么呢?”一面说,一面便过来接他手内的针线,道:“我看看你扎的花儿。”看了一看,又道:“越发好了。”遂放下针线,又浑身打量。只见他穿着半新的藕色绫袄,青缎掐牙坎肩儿,下面水绿裙子。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鸳鸯见这般看他,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心里便觉诧异,因笑问道:“太太,这会子不早不晚的过来做什么?”邢夫人使个眼色儿,跟的人退出。邢夫人便坐下,拉着鸳鸯的手,笑道:“我特来给你道喜来的。”鸳鸯听了,心中已猜着三分,不觉红了脸,低了头,不发一言。听邢夫人道:“你知道,老爷跟前竟没有个可靠的人,心里再要买一个,又怕那些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因满府里要挑个家生女儿,又没个好的,不是模样儿不好,就是性子不好;有了这个好处,没了那个好处。因此冷眼选了半年,这些女孩子里头,就只你是个尖儿:模样儿,行事做人,温柔可靠一概是齐全的。意思要和老太太讨了你去,收在屋里。你比不得外头新买了来的,进门就开了脸,就封你作姨娘,又体面,又尊贵。你又是个要强的人,俗语说的,‘金子还是金子换’,谁知竞叫老爷看中了!你如今这一来,可遂了你素日心高志大的愿了,又堵一堵那些嫌你的人的嘴。——跟了我回老太太去!”说着,拉了他的手就要走。鸳鸯红了脸,夺手不行。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邢夫人“将房内人遣出,悄悄向凤姐儿道”,说明邢夫人明知求娶羞耻,却又不得不完成的矛盾心理。 B、王熙凤担心邢夫人疑她“走了风声,叫他拿腔作势的”,暗示王熙凤跟邢夫人之间的婆媳关系并非十分融洽。 C、节选部分第一段写邢夫人的“冷笑”,表现了邢夫人对王熙凤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告的不满。 D、贾赦想纳鸳鸯为妾,让邢夫人去说媒,而邢夫人首先找王熙凤商量,暗示王熙凤在贾母心中的分量很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段中,王熙凤对贾赦纳妾之事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正一反两套说辞,足见王熙凤察言观色的本领超绝。 B、小说第四段中对王熙凤的心理描写,既正面刻画了鸳鸯的心高志大的特点,也暗示了贾赦纳娶鸳鸯之事必然失败的结局。 C、小说通过邢夫人的视角对鸳鸯有一段肖像描写,其中“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可看出鸳鸯独具魅力的容貌,作者人物刻画之用心可见一斑。 D、邢夫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为做妾是“体面”“尊贵”的事,体现了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是《红楼梦》中众多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3)、请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请结合文本分析邢夫人的人物形象。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可巧这日非正经日期,亲友来的少,里面不过几位近亲堂客,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并合族中的内眷陪坐。闻人报:“大爷进来了。” 邢夫人等忙命人挪椅子来与他坐。贾珍断不肯坐,因勉强陪笑道:“侄儿进来有一件事要求二位婶娘并大妹妹。”邢夫人等忙问:“什么事?”贾珍忙说道:“婶娘自然知道,如今孙子媳妇没了,侄儿媳妇偏又病倒。我看里头着实不成体统。怎么屈尊大妹妹一个月,在这里料理料理,我就放心了。”

    那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好卖弄才干。今见贾珍如此一来,他心中早已欢喜。贾珍又陪笑道:“也管不得许多了,横竖要求大妹妹辛苦辛苦。我这里先与妹妹行礼,等事完了,我再到那边府里去谢。”说着,就作揖下去,凤姐还礼不迭。贾珍便命人取了宁国府的对牌来,命宝玉送与凤姐。

    一时女眷散后,这里凤姐来至三间一所抱厦中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事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服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赖升闻知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息,别把老脸面扔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凤姐即命彩明钉造簿册。至次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叫进来看视。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内单管亲友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管。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也不管别的事。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也不管别的事。这四个人专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要少了一件,四人分赔。这四个人……。“

    说毕,又吩咐按数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物件,开得十分清楚。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苦差没个招揽,各房中也不能趁乱迷失东西。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紊乱无头绪:一切偷安窃取等弊,一概都蠲了。

    凤姐不畏勤劳,天天按时刻过来,点卯理事,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便有女眷来往也不迎送。

    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凤姐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亲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都来得早,只有今儿,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正说着,只见荣国府中的王兴媳妇来了,在前探头。

    凤姐且不发放这人,却先问:“王兴媳妇作什么?”王兴媳妇连忙进去说:“领牌取线,打车轿网络。”说着,将个帖儿递上去。凤姐命彩明念道:“大轿两顶,小轿四顶,车四辆,共用大小络子若干根,用珠儿线若干斤。”凤姐听了,数目相合,便命彩明登记,取荣国府对牌掷下。王兴家的去了。

    凤姐方欲说话时,见荣国府的四个执事人进来,都是要支取东西领牌来的。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

    凤姐因见张材家的在旁,因问:“你有什么事?”张材家的忙取帖儿回说:“就是方才车轿围作成,领取裁缝工银若干两。”凤姐听了,便收了帖子,命彩明登记。待王兴家的交过牌,得了买办的回押相符,然后方与张材家的去领。

    凤姐便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一面又掷下宁国府对牌:“出去说与来升,革他一月银米!"众人听说,又见凤姐眉立,知是恼了,不敢怠慢。那人身不由己,已拖出去挨了二十大板,还要进来叩谢。凤姐道:“明日再有误的,打四十,后日的六十,有要挨打的,只管误!”说着,吩咐:“散了罢。”窗外众人听说,方各自执事去了。

    (摘编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十四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作者既让王熙凤用自己的行事来体现其性格,也用宁国府中其他人的语言、行为、心理等从侧面衬托其形象。 B、选文中,我们既看到了王熙凤爱表现、爱耍威风的一面,也看到了她杀伐决断的管理才能及严于律已、不畏辛劳的一面。 C、选文叙事详略得当,对凤姐安排工作和处理迟到者等集中表现凤姐性格特征之处详细叙述,对其他不重要的环节则-带而过。 D、在处理迟到事件时,凤姐有色(放下脸)、有声(喝命)、有行(掷下对牌),一贯而下,作者绘声绘色地写出了凤姐的威势。
    (2)、作者写王熙凤处理迟到事件时又插人处理其他事情,红学批评家脂砚斋评价这种写法是“惯起波澜,惯能忙中写闲”,请结合文本分析“写闲"的作用。
    (3)、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表现了其卓越的管理才能,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5. 现代文阅读II

    第六回刘姥姥 进荣国府(节选)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且听细讲。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刘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在家跳蹋会子也不中用。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舍米舍钱的。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狗儿利名心最重,听如此一说,心下使有些活动起来,便笑接道:“她姥既如此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起,先试试风头再说。”刘姥姥道:“嗳哟哟!可是说的,倒还是含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说毕,大家笑了一回。当晚计议已定。

    次日天未明, 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带了板儿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她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他一会,便问“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那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引着刘姥姥进了后门,至一院墙边,指与刘姥姥道:“这就是他家。”又叫道:“周大娘,有个老奶奶来找你呢,我带了来了。

    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问:“是那位? ”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她一壁里走着,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那里还记得我们呢。”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又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听如此说,便带着刘姥姥逶迤往贾琏的住处来。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坑,坑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销着金心绿闪最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 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延还有三门子穷亲成’呢,何况你我。”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

    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风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 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咂嘴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

    正是: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回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写起,不仅写出了两个家庭身份、地位的云壤之别,更巧妙点出了刘姥姥既非贾府仆人,也不是贾府近亲的特殊身份。 B、本回通过刘姥姥和女婿的对话,写出了她对女婿家和金陵王家关系的准确理解和判断,对女婿的委婉劝告,以及决定自去贾府,均体现了其虽为村野老妪,却通人情。 C、刘姥姥“掸了掸衣服,又教板儿几句话”“在地上已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说着又推板儿”等细节,表现出了刘姥姥的小心谨慎,及其攀附贾府以求富贵的心理。 D、本回故事按照“议求”“进府”“谒凤”“尾声” 四个情节顺序展开,把原本不同阶层的众多人物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在一起, 最终编织成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回多处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多角度、 多层次塑造了狗儿、王夫人、凤姐、平儿等人物形象,取得独具格的艺术效果。 B、本回刘姥姥得了王熙风二十两银子后拿出些银子钱答谢周瑞家的,可以看出刘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这也为她在贾府败落后营救巧姐埋下伏笔。 C、本回风姐在和刘姥姥的对话中,先用到的是“我们”和“你们”,和后面用到的“谁家”和“你我”,都强调了与刘姥姥地位的差别和疏离的关系。 D、章回体小说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每回结尾都会有评点总结或“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故事之间相互独立, 彼此较少有紧密联系。
    (3)、周瑞家的这一角色在本回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
    (4)、《红楼梦》在刘姥姥出场的相关回目中,有不少故事既以她的内聚焦视角,又以外聚焦枧角进行叙述。内聚焦视角叙述即从故事中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讲述故事,虽是第三人称,但却可以展现人物的思想意识。外聚焦视角叙述中虽然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却可以唤起新鲜感而引起心理上的注意。请据此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 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①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 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 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 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 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

    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

    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头认罪。

    【注释】①跳井:指王夫人房中的丫鬟金钏投井自杀。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姆姆和金钏在贾府中身份地位相似,但面对金钏跳井的悲剧,老姆姆不但没有同情,反而视同笑谈,这与二百多年后鲁迅先生笔下麻木冷漠的看客相似。 B、王夫人是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虽然宝玉挨打令她心痛不已,但她关心的首先是贾政和贾母的安好,体现了她顾全大局、端庄贤淑的特点。 C、贾珠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子,他早早进学,娶妻生子,是大家族的希望,可惜英年早逝。王夫人在哭求中提起贾珠,贾政也悲从中来,心痛不已。 D、贾母的到来彻底平息了宝玉挨打的风波。贾母不仅以身份来痛斥贾政,再针锋相对地回击贾政,更用回南京来要挟贾政。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选文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贾政的形象,表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B、选文中人物的语言有明显的身份特征。贾政痛打宝玉,王夫人劝阻的话语显得委婉而痛切,而作为贾府身份最高贵的贾母,则表现出极度生气和强烈不满。 C、贾母的登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林黛玉进贾府情节中王熙凤的出场相似, 都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D、老姆姆耳聋,话不对题,不能为宝玉通风报信,她的出现使小说的叙事节奏变缓,却强化了宝玉即将挨打的紧张氛围。
    (3)、宝玉挨打上演了《红楼梦》中最激烈的一场矛盾冲突,充分反映了冲突各方之间的 复杂关系。请依据文本内容,概括宝玉挨打事件中主要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
    (4)、有人认为,贾政要将宝玉打死或勒死的行径,揭露出封建父权的极端专横、残忍的实质;也有人认为,贾政嘴上说要打死或勒死宝玉,实际上是在教育他,体现了严父之爱。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便用一条纸儿写好,与宝钗看了,又来找黛玉。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湘云笑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便说:“这话说得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绾在壁上。

    众人来看时,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又都看了史湘云的,称赏了一回。宝玉笑道:“这词上我们倒平常,少不得也要胡诌起来。”于是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了《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一时黛玉有了,写完。接着宝琴、宝钗都有了。他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道:“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探春笑道:“嗳呀,今儿这香怎么这么快,已剩了三分了,我才有了半首。”因又问宝玉可有了。宝玉虽作了些,只是自己嫌不好,又都抹了,要另作,回头看看,已将烬了。李纨笑道:“这算输了。蕉丫头的半首且写出来。”探春听说,忙写了出来。众人看时,上面却只半首《南柯子》,写道是: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李纨笑道:“这也却好作,何不续上?”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负,不肯勉强塞责,将笔搁下,来瞧这半首。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是: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众人笑道:“正经你分内的又不能,这却偏有了。纵然好,也算不得。”说着,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因又看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的声调壮。‘几处’‘谁家’两句最妙。”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宝琴笑道:“我们自然受罚,但不知交白卷子的又怎么罚?”李纨道:“不要忙,这定要重重罚他,下次为例。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有删改)

    文本二:

    第70回中有五阕“柳絮词”,都是每个人未来的自况的锦绣词章。薛宝钗因嫌众人立意“总不免过于丧败”,写了《临江仙》一词进行翻案。最后两句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除第一句为词律所限又为突出“好风”而颠倒语序造成了语言形式陌生化之外,基本上是运用日常口语熔铸而成。然诗家语的成功之处主要不在于炼字、炼句,而在于炼意。言简而意蕴深刻,正是此二句的特征所在。从字表来看,皆是写柳絮随风轻扬之状,但若联系小说故事情节,发掘词句象征意义,则人物隐衷昭然若揭。那从容不迫、春风得意之态可掬的柳絮,其实是一个颇富心机、城府深沉的妙龄佳丽内心的写照。倘将此词的创作语境隐去,只对文字符号作创造性索解,人们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活哲理启示,如向上精神、竞争意识、“善假于物”的本领、把握机遇的能力等等,而这种折射与暗示的多重性恰恰是“陌生化”了的“诗家语”的一个特征。

    (摘编自赵亚平《“陌生化”的“诗家语”》,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史湘云提议,林黛玉起社填词,要求以各色小调创作“柳絮词”。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的“柳絮词”都各具特色。 B、作者善于以细节刻画人物,“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一句,体现了黛玉的细致、周到。 C、贾探春只写出半首《南柯子》,贾宝玉帮助她完成了后半首。曹雪芹安排这一情节体现了贾宝玉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D、林黛玉、薛宝琴等人创作的“柳絮词”,薛宝钗都认为“过于丧败”,于是她创作了一首不落众人俗套的《临江仙》。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中的“柳絮词”等诗词是《红楼梦》中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融合在小说的情节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B、判词以“堪怜咏絮才”赞黛玉之才,以“玉带林中挂”写黛玉之命运。林黛玉的咏絮才、凄苦命在文本中也有所体现。 C、探春判词中“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两句,以及她所写的半首《南柯子》都暗示了她远嫁边疆的命运。 D、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令人耳目一新,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从薛宝钗《临江仙》的创作经验看,语言越陌生,作品就越成功。
    (3)、文本一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在节选部分,史湘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4)、薛宝钗的《临江仙》最后两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具备了文学语言“陌生化”的特点,其“陌生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8. 现代文阅读Ⅱ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节选)

    (清)曹雪芹

    如今且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问原告,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又悄悄地卖与薛家,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死者感戴天恩不尽!”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即时退堂,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伏侍。

    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的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遂趁年轻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

    雨村因问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如今凡做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雨村犹未看完,忽听人报:“王老爷来拜。”雨村听说,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细问。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俱有照应。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也。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雨村听如此说,便笑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

    门子笑道:“待我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之死鬼,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做妾。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这薛公子原是择定日子上京去的,谁知闹出这事来。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便没事人一般走他的路。这且别说,老爷你当被卖之丫头是谁?”雨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雨村罕然道:“原来就是他!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

    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

    雨村听了,道:“且不要议论他,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小的听闻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道:“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到的,原告固是定要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薛家有的是钱,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想来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做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他才罢。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薄命女”指是贾雨村的恩人甄老爷之女英莲,“薄命郎”就是被打死的冯渊;而葫芦案的“葫芦”,就是谐音“糊涂”。 B、贾雨村得知衙中的“门子”是当年葫芦庙的“故人”后,忙着“携手”,又热情“让坐”,表明他是个没有官架子看重旧情的人。 C、贾雨村审结“葫芦案”后,“急忙”写了两封信,分别送给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告诉薛蟠的事已经平息,不用再惦记。 D、本文的“护官符”揭示出四大家族的显赫势力以及封建社会官场的生存环境,他们互相勾结,达到了“荣辱与共”的地步。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原告在堂上的一番话,交代了命案的由来和双方的身份地位,点明“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的现实,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设置了悬念。 B、本文中门子献给贾雨村的“护身符”,其谚俗口碑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点出金陵贾、史、王、雪中大家族的富贵与权势。 C、本文人物语言极具表现力,如“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而废法?”“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等语言,活画出了贾雨村当时的性格和心态。 D、本文以贾雨村审理案件的经过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从初接冯渊命案,到主仆密室定计,再到断案了结,故事层层推进,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3)、结合故事情节,简析贾雨村的形象。
    (4)、在《红楼梦》第一回里,癞头僧见到英莲作诗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渐溯。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说说这首诗暗示了英莲怎样的悲惨命运。
  • 9. 现代文阅读Ⅱ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玩,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息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先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甚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道:“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罢。”宝玉点头微笑。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宝玉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连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服侍宝玉卧好,款款散去。秦氏便吩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

    (《红楼梦》第五回)

    (张太医)到了贾蓉居室,见了秦氏,向贾蓉说道:“这就是尊夫人了?”贾蓉道:“正是。请先生坐下,让我把贱内的病说一说再看脉如何?”那先生道:“依小弟的意思,竟先看过脉再说的为是。我是初造尊府的,本也不晓得什么,但是我们冯大爷务必叫小弟过来看看,小弟所以不得不来。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再将这些日子的病势讲一讲,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母放心。”于是家下媳妇们捧过大迎枕来,一面给秦氏拉着袖口,露出脉来。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宁神细诊了有半刻的工夫,方换过左手,亦复如是。诊毕脉息,说道:“我们外边坐罢。”

    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那先生笑道:“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待用药看看。”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

    《红楼梦》)第十回)

    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婶婶好睡阿!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婶,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婶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凤姐便问何事。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久。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红楼梦》第十三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随秦可卿进入上房内间,看到“燃藜图”和“世事”对联后,断不肯在这里,忙要出去,可以看出宝玉厌恶为功名而读书的训诫。 B、秦氏托梦凤姐说,“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写出了秦氏对凤姐的推崇和敬意,也从侧面写出凤姐的精明能干。 C、秦氏托梦凤姐,凤姐却只关心如何“永保无虞”及“有何喜事”,表明凤姐仍沉迷在富贵梦中未能领会秦氏托梦的用意。 D、 秦氏托梦和“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都讲到了“梦”,拓展了小说 艺术空间,但有损艺术的真实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可卿第一次出场是以“贾蓉之妻”的身份,连名字都没有;第二次出现是“贾蓉之妻秦氏”,出现了姓氏。形象渐渐清晰,在写作手法上属于淡入。 B、张先生为秦氏看病之前说的坚持先诊脉再听病情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张先生谦恭中带着高傲,低调中透着自信,颇合太医身份。 C、秦氏房间陈列着武则天宝镜、赵飞燕金盘和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等诸多名贵之物,很是夸张,极力渲染出秦氏房间的浓艳和庸俗。 D、“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此句既可看出宝玉对现实世俗生活的厌倦,也为后面宝玉出家埋下了伏笔。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秦可卿的形象特点。
    (4)、请概括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核心内容。
  • 10. 现代文阅读II

    儿女

    丰子恺

    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犹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关进低小的平屋中。自己仍回到上海的租界中,独居了四个月。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本于什么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不相信。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什么利益呢?只赢得世故尘劳,作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

    ②当时我独自回到上海,走进空寂的租寓,心中不免虚空起来。

    ③晚上整理房室,把剩在灶间里的篮钵、器皿、余薪、余米,以及其他三年来寓居中所用的家常零星物件,尽行送给来帮我做短工的、邻近的小店里的儿子。只有四双破旧的小孩子的鞋子(不知为什么缘故),我不送掉,拿来整齐地摆在自己的床下,而且后来看到的时候常常感到一种无名的愉快。

    ④朋友们说我关心儿女。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所以我往往不顾自己的画技与文笔的拙陋,动辄描摹。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子们,最年长的不过九岁。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孩子们——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 因为不复含有那种加味了。

    ⑤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

    ⑥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于——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幕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生的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候的“ngem ngam”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⑦于是我在心中默默地批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三岁的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五岁的瞻瞻把这欢喜的感情翻译为(他的)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然而看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没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

    ⑧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布置着稿纸、信箧、笔砚、墨水瓶、浆糊瓶、时表和茶盘等,不喜欢别人来任意移动,这是我独居时的惯癖。我——我们大人——平常的恭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例如磨墨,放笔,倒茶等,都小心从事,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破坏我的桌上的构图,毁损我的器物。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浆糊瓶里。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像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废者。残废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⑨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不曾预备到这世间来做父亲,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怪。我与他们(现在)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绪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所以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朋,同类也。”并育于大地上的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世间的人,忘却了他们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为父母能生儿女,儿女为父母所生,故儿女可以永续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永存。于是无子者叹天道之无知,子不肖者自伤其天命,而狂进杯中之物,其实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齐生并育的儿女!我真不解他们的心理。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1928年夏作于石门湾平屋

    (取材于丰子恺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更强的加味”指作者除了有对儿女们的关心与悬念,还有对普天下孩子们的童真与天性的尊崇。 B、作者在记叙“吃西瓜”事件时,认为对于生活的表现,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比音乐的、诗歌的肤浅。 C、第⑧段中,面对儿女们天真的行为,作者的态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不耐烦到欣赏,最终到遗憾无奈。 D、这篇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宏旨精义,用语质朴自然,亲切率真,散发着恬淡的人文情味。
    (2)、下列各项对第①段画线句写作者回忆送儿女回乡间的情形,赏析不正确的是( )
    A、“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用比喻描绘儿女天真可爱的状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拖”“载”“送”“关”等一系列动词,状写自己强制且近乎于粗暴的行为。 C、“押送囚犯”语带夸张,语气越强烈,越表现出作者回忆时内心的痛苦。 D、该句以儿女可爱天真的状态衬托作者强硬的行为,以自嘲的语气,表现出作者回忆这段往事时,内心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3)、结尾处作者说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在自己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请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4)、文中提到世人“希想以儿女永续其自我”,请从《红楼梦》贾政对待宝玉的相关言行中举出一例,谈谈你对这种观念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