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4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9 类型:二轮复习

一、真题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日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1)、文中画框(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②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二、基础

  • 2.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②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晋H取I虢J还K反LM灭N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人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 3. 文言文阅读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居环堵之内,席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读《诗》《书》治《礼》不休 子路进谏曰:“凡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今先生积德行,为善久矣,意者尚有遗行乎?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来!汝不知坐吾语汝子以夫知者为无不知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廉者为必用乎?伯夷、叔齐何为饿死于首阳山之下?子以忠者为必用乎?则鲍庄何为而肉枯?荆公子高终身不显,鲍焦抱木而立枯,介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贤,不肖者,才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有其才不遇其时,虽才不用;苟遇其时,何难之有?傅说负壤土,释板筑,而佐天子,则其遇武丁也;伊尹,有莘氏媵臣也,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则其遇成汤也;百里奚自卖取五羊皮,为伯氏牧羊,以为卿大夫,则其遇秦穆公也;伍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益衰也,前遇阖庐,后遇夫差也。夫骥厄罢盐车,非无骥状也,夫世莫能知也;使骥得王良、造父,骥无千里之足乎?芝兰生深林,非为无人而不香。故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也,忧而不衰也,先知祸福之始而心不惑也。圣人之深念,独知独见。舜亦贤圣矣,南面治天下,唯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夫桀杀关龙逄,而纣杀王子比干,当是时,岂关龙逢无知,而比干无惠哉?此桀纣无道之世然也。故君子疾学,修身端行,以须其时也”。

    (节选自《说苑·杂言》)

    (1)、文中画波浪线的地方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

    汝[A]不[B]知[C]坐[D]吾[E]语[F]汝[G]子[H]以[I]夫[J]知[K]者[L]为[M]无[N]不[O]知[P]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败之端”的“端”是缘由的意思,与《论语》中“端章甫”的“端”不同。 B、“三经之席”的“席”指坐席,与《过秦论》中“席卷天下”的“席”相同。 C、“智益衰”的“益”是更加的意思,与《师说》中“圣益圣”的“圣”相同。 D、“芝兰”即芝草和兰草,古时常用来比喻君子德行之高或环境之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等人受困于陈、蔡之间,已经绝粮七日,弟子们都面带饥色,处境艰难,孔子虽然也很是忧心,却故作镇定。 B、傅说、伊尹,百里奚三人都曾处境困厄,可他们遇到了武丁、商汤,秦穆公等明主,因而得以施展抱负,成就功业。 C、关龙逢和比干被杀,并不是因为他们愚钝没有智慧,而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遇到了夏桀.商纣这样的无道昏君。 D、孔子认为贤与不贤是才能问题,遇与不遇在于时机,君子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端正品行,等待适当的时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夫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

    ②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固可也,又何得治乎?

    (5)、孔子认为求学的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三、巩固

  • 4. 文言文阅读

    辛亥,皇帝即阼 , 谒高庙。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

    壬子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前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闻之,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菑,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见于天,菑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讬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匄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

    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而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固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选自《史记·孝文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B、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C、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D、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阼,“阼”,本是大堂前东面的台阶,文中“即阼”,就是登上阼阶主持祭祀,意指皇帝登基。 B、壬子,古代用10天干、12地支相配纪年纪月纪日,经过计算,2023年为癸卯年。文中“壬子”用来纪年,应为“辛亥”后一年。 C、“适见于天”的“适”和《石钟山记》里“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义相同。 D、股肱,本义是大腿和胳膊,常组成“耳目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文中即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文帝认为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则,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罪得当百姓就心服,而主管官员也赞同了汉文帝的看法。 B、汉文帝认为出现灾异现象是上天在谴责自己无德,于是他恳请臣子帮助自己找出过失,并要求他们直言进谏来补正自己的疏漏。 C、汉文帝认为治理天下要打通途径,让大臣能随时说真话,百姓因愚昧无知而诅咒皇帝或者诽谤朝廷,一律不予审理,不予治罪。 D、汉文帝即位以来,建议撤销卫将军统辖的军队,让太仆掌管的马匹只留下一部分够自己使用,其余的都交给驿站使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

    ②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

    (5)、请简要概括孝文帝“止露台,衣绨衣”的用意。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丛之令趣驾追晏子甚家不及。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令柏遽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损肉撤酒,琴瑟不张,钟鼓不陈。初,崔杼弑庄公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钧其颈,剑承其心,所杀七人。次及晏子,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者,受此不祥!”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墨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康内:大路上。②崔杼弑庄公:指齐国大夫崔杼因私愤而杀齐庄公之事。

    材料二: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公A从B之C令D趣E驾F追G晏H子I其J家K不L及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糟糠”,文中指粗劣食物,与成语“糟糠不厌”中的“糟糠”意思相同。 B、文中“委”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中的“委”字意思不相同。 C、文中“张”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中的“张”字意思相同。 D、文中“革”与《六国论》中“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日下雨,百姓生活困难,景公却沉湎饮酒作乐,多次拒绝晏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请求,晏子只得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 B、晏子认为百姓穷困、饥饿而无助,就不会把国君放在心上;而他自己也上未劝勉国君,下未解百姓困苦,便自请其罪而去职。 C、作为国君,景公虽然贪图享乐,但尚能改过:一方面请回晏子,派柏遽去救灾,另一方面自我约束,不再吃酒肉,不再听音乐。 D、大臣崔杼杀了无道国君庄公,并逼迫其他臣子站在他这边,对不听从的人砍头刺心,但面对大义凛然的晏子,他主动选择放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5)、太史公为什么钦慕晏子,并愿意为他“执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四、提升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令其宗庙不祓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闾,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馀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曹伤G君H不如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B、出入,表示“大约”,与《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 C、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 D、绝世,指断绝了诸侯的世系传承,与成语“绝世无双”的“绝世”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遭到曹君的无礼对待,叔唯预见到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主张茶掉重耳以杜绝后患,曾君没有听从叔唯的建议。 B、鳌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曾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忡忡,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极帮他出主意,鳌负羁听取了她的意见。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瞧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鳌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②盛黄金于熏,充之以餐,加壁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 7.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材料二: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 , 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 , 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著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万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服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节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

    注释  ①〔带下医〕妇科医生。②〔痹〕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症。③〔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会A傅B入C都D遇E诸F途G问H王I归J意K以L疾M告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文中指四海之内,与《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中的“天下”含义不同。 B、奈何,文中指怎么办,与成语“无可奈何”中的“奈何”含义相同。 C、更,文中指又、再,表动作重复,与《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中的“更”含义不同。 D、攻,文中指致力研究,与《师说》“术业有专攻”中的“攻”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行医不拘一科一地,擅长随俗而变,在邯郸做过妇科医生,在洛阳做过专治耳目疾患的医生,在咸阳还做过儿科医生。 B、太医确诊王尧的头痛病无法医治,只能活一个月,但是王尧认为傅青主的医术更高明,能起死回生,想让他为自己医治。 C、王尧在傅青主的医治下病愈,太医看到他十分惊讶和惭愧,认为如果不是傅青主的诊治,王尧的病情就被耽误了。 D、两则材料的叙事语言都通俗易懂,清畅可读;材料一介绍了随俗行医、名闻天下的扁鹊,材料二介绍了医术高明的傅青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

    ②汝疾万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

    (5)、扁鹊与傅青主都以医术高明而闻名,正所谓“树大招风”,他们分别引起了周围医生怎样的反应?写这些反应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