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吉林省初中物理八升九暑期衔接专题04:滑轮和滑轮组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7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小明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操作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 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 )A、 B、 C、 D、2. 如图所示,三个理想滑轮拉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F3 , 那么这三个力的关系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3. 如图所示,重力G=700N的水平木板在滑轮组的作用下保持静止.三个滑轮等大、光滑,质量均忽略不计.所有细绳的重力均不计,天花板间的固定点分别叫做A、B、C,与木板间的固定点分别叫做D、E;各条细绳中不与滑轮接触的部分均竖直.则B点处的细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为( )A、100N B、140N C、300N D、350N4.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物体重力为G,绳自由端拉力为F,动滑轮重力为 , 忽略轮轴处摩擦及绳的重力。将动滑轮和重物看作一个整体,用“· ”表示,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 如右图所示,不计动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和重力,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M以0.2m/s的速度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以下正确的是( )①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20N
②M受到地面摩擦力水平向左
③拉力F的功率为8W
④M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6. 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质量相等的重物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 , 机械效率分别是、忽略绳重与摩擦 ,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 B、 , C、 , D、 ,7. 如图所示, 用 F1 的力将重为 1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2m,若借助滑轮组用 F2 的力把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 F2做功为 25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25J B、F1做功的功率比 F2做功的功率小 C、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80% D、动滑轮的重力一定为 2.5N8. 如图所示,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货箱。工人用力拉绳子,使货箱以0.08m/s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已知工人体重为600N,货箱重为810N,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0N。若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提升货箱时,此工人的拉力为300N B、提升货箱时,此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1050N C、提升货箱过程中,此工人拉力的功率为36W D、此工人使用该滑轮组可以提升重为1100N的货箱9. 如图所示,在一水平地面上,木箱重400N,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用力F拉动木箱使它在5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不计滑轮重力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200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m/s C、绳自由端移动了6m D、拉力F的功率为60W10. 某同学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他用质量相同的滑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测算了各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在竖直匀速拉动时读数
②根据甲、乙两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有关
③根据乙、丙两次实验可知: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④实验时,换用不同装置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③ D、只有③④11.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40kg的小林同学站在高台上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4m2 , 现改变G物 , 计算并绘出机械效率η与G物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0N
②当G物=150N时,小林对绳子的拉力为60N
③当G物′=120N时,若此时的拉力的功率为15W,则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3m/s
④若水平高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12500Pa,则该滑轮组所能提升物体的最大机械效率为90%
A、只有②④ B、只有② C、只有①③ D、只有①②二、填空题
-
12.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提升重为G=100N的物体,使物体以0.2m/s速度上升(绳重和各种摩擦不计),已知动滑轮重G动=10N,则作用在动滑轮上的拉力为N,绳子的移动速度m/s。13.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起G=100N的重物,不计摩擦、绳重和滑轮重,拉力F为N。14.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货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上楼,忽略绳重和摩擦的影响。若所用拉力F的大小为100N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0%,则动滑轮的重为N。15. 将物体A、B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物体B恰好匀速下降,已知A重30N,B重5N,则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为N;若对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 , 刚好使A匀速向左运动,则拉力F=N。(不计绳重、滑轮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16. 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在同一平面上均以0.2m/s的速度匀速拉动不同物体。根据测量结果画出了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当物体向右运动0.3m,绳子自由端移动m,动滑轮的重力为N,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时,拉力Fb的功率是W。
三、双选题
-
17. 如图所示,使用该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忽略绳重和轴摩擦,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大提升重物的高度 B、减小动滑轮的质量 C、改变绕绳方式 D、增大被提升物的质量18. 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B受到A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1m/s C、A受到B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D、A受到地面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19. 建筑工地上需要将6块相同的石块从地面运送到楼顶,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三次运送,第一次运1块,第二次运2块,第三次运3块,每次运送时,石块都能匀速上升,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这三次拉力依次为F1 , F2 , F3 , 效率为 1 , 2 , 3 , 则( )A、F1+ F2>F3 B、 1> 2> 3 C、 1= 2= 3 D、 1< 2< 320. 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测力计下端挂一个滑轮组,已知每个滑轮重均为50N,滑轮组下端挂有物体B,滑轮组绳的末端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与物体A相连,物体A在绳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50N;在物体B下加挂重为90N的物体C后,用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物体A可使其沿水平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B上升的速度大小为5cm/s,若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g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50N B、F的大小为530N C、B的重力为500N D、F做功的功率为42W
四、计算题
-
21. 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的重物,所用的拉力为 ,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 , 在此过程中,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物体被提升的高度;(2)、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3)、若物重再增加 , 要使重物匀速上升,则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为多大?22. 在一次车辆故障处置过程中,拖车所用装置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为了尽快疏通道路,交警指挥拖车只用了30s时间,将水平路面质量是1.5t的故障车匀速拖离了现场。若故障车被拖离的速度是5m/s,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是500N,地面对故障车的摩擦力为车重力的0.08倍。求:(1)、拉力F在30s内所做的功;(2)、拉力F做功的功率;(3)、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
五、作图题
-
23. 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24. 如图,小明站在地面上用图中滑轮组提起重物,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六、实验探究题
-
25. 同学们共同研究滑轮的特点:
次数
物重G/N
测力计的示数F/N
1
1.00
0.65
2
1.50
0.90
3
2.00
1.15
(1)、在探究定滑轮时,小明照图甲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他们研究定滑轮特点时,做的实验如图乙所示,据此可证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测绳端拉力时,应尽量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选填“静止”或“拉动”)时读数;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26. 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忽略绳重及摩擦。钩码
总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
h/m
弹簧测力
计示数
F/N
弹簧测力计
移动距离
s/m
2
0.05
0.8
0.15
(1)、如图甲是小英实验中的情景,小才在小英实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滑轮进行实验,也将钩码提升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小才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 。(2)、这两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它们的机械效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如果可以将钩码更换成任意重物体,挂在图甲的滑轮组下,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值为 。27.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青选取了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滑轮进行了实验,测量数据如表二所示。表二
实验次数
滑轮材质
单个滑轮重G轮/N
钩码重G码/N
拉力F/N
钩码被 提升的高度h/cm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铝
1
2
1.1
5
15
60.6%
2
铝
1
4
1.8
4
12
74.1%
3
铝
1
3
2.1
6
12
74.1%
4
铝
1
3
2.1
8
16
71.4%
5
塑料
0.5
3
1.8
7
14
6
塑料
0.5
3
3.1
8
8
96.8%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实验中用相同材质的滑轮,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同一物体,选用图中的(选填“甲”“乙”或“丙”)装置最省力;(2)、第5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这次实验是利用图中的装置完成的,判断依据是;(3)、分析表二中数据可得: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提升同一物体时,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_两次实验可以看出,在使用同一滑轮组时,机械效率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