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该公告(   )
    A、强调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有利于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标志中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表明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
  • 2. 《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写道:“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材料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C、使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消灭了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
  • 3. “10月24日,达赖喇嘛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双方代表在友好基础上,已于1951年5月23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其中“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标志着(    )
    A、美国封锁中国失败 B、新中国全境的解放 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 4. 中国置身事外眼下可以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撞,继续执行自己的经济建设计划,但却不能消除压在自己边境的战争威胁,甚至不能确保战火不蔓延到自己的国土上来,最终还是会被迫卷入战争。这反映出(    )
    A、实行“一五计划”的紧急性 B、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D、霸权主义破坏和平
  • 5. 下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努力生产,坚持长久战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 6. 20世纪50年代,不少刚分到田地的农民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有的农民甚至半夜起来,要出去看看自己新分到的土地;有的农民头一天分到了土地,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犁田。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当时(    )
    A、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B、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C、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D、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
  • 7. 土地改革后,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
  • 8.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作者旨在说明土地改革(    )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B、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 9. 1954年宪法颁布后,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1954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成功 B、《共同纲领》未停用 C、第一个五年计划尚未完成 D、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 10.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志愿军伤员因为伤口细菌感染无药可用而牺牲。因此,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抗生素生产大厂……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厂正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国156 个大型重点项目之一。这表明“一五计划”(   )
    A、将重点发展医药生物产业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工商业    D、顺应中国发展的实际需求
  • 11. 到1956年,中国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其中,钢产量达530万吨,生铁产量达580万吨,电力产量达190.3亿千瓦,1.22亿吨的煤产量超额完成了8%。这些数据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与发展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C、开始改变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 D、“大跃进”运动取得重大成果
  • 12. 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指示,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一指示(    )
    A、  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B、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C、只适合农民个人交换 D、目的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13. 文学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小说《金光大道》较真实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状况,文中有这么一段:“村长讲话,秋后一决算分红,谁家的柜子里不锁着大卷大卷的人民币呀?……有集体当靠山。”材料中的“集体”指的是(    )
    A、班集体 B、国有企业 C、人民公社 D、农业生产合作社
  • 14. 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平均每天负债增加9000元,一度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在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一年后就扭亏为盈,劳动生产率增加了190%,职工福利也大大改善。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C、三大改造有利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5. 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店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开业,至今已有300多年,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20世纪50年代中期,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
    A、公私合营 B、生产合作社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 16.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纠“左”工作尚未启动
  • 17. 《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最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18. 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某一宣传画。该画(    )

    A、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渴望 B、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赞美了“大跃进”时期取得的成就 D、宣传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 19. “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D、解放中国,革命乐观精神
  • 20. 1976年《人民日报》标题中“阶级斗争”一词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C、对外开放地区范围逐步扩大 D、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 21.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 22. 1977年,全国高考出现以下现象:报考者不少年龄相差十几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到中学教师甚至校长都有,出现了师生同堂竞高考的空前盛况。这一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  拨乱反正的推进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义务教育的普及 D、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 23. 根据下表反映的信息分析,当时小岗生产队正在发展(    )

    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多人

    1323000斤

    800斤

    200元

    800元

    30000斤

    A、人民公社 B、包产到户 C、土地改革 D、乡镇企业
  • 24. 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实行联产承包 D、企业全面私有化
  • 25. 下表为我国部分年度的GDP增长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年度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GDP增长率

    11.6%

    11.20%

    4.10%

    3.84%

    9.30%

    A、GDP下降是政策失误造成的 B、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国际环境 C、经济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D、市场经济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 26. 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又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材料旨在表明(    )
    A、  改革已经从农村进人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 C、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部开放 D、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发展
  • 27. 下图为1978至1986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对外开放 B、推广包干到户 C、实施科教兴国 D、加入世贸组织
  • 28. 邓小平曾说:“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    )
    A、多层次 B、阶段性 C、宽领域 D、全方位
  • 29.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30. 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桥是交通的枢纽,也是历史的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编自《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材料二:广州市中心与番禺距离很近,但被河道隔开,来往不便。“几位港商提出建设洛溪大桥,以征收过桥费方式补充投资,当时全国修桥铺路都是国家包办,因此提案一出反对声四起,当时老年人很生气,说‘我革命一辈子,为什么要留下买路钱‘……还有人尖锐地说广东在搞‘资本主义’,我们顶着压力,批准了港商的提案。……(1988年)洛溪大桥通车后,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动脉通道,后成为“通向市场经济的金桥”。

    ——摘编自《欧初:但求天下暖》

    材料三:正式开通的港珠澳大桥,被认为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纽带。香港与澳门靠道路左侧行驶,内地靠右行驶,在驾驶习惯和交通规则很大不同的情况下,港珠澳大桥利用立交桥的设计,解决了这个差异。……未来的港澳大湾区完全有条件:提供世界一流的生活工作环境,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突破了基础设施这一瓶颈,接下来,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指日可待。

    ——摘编自澎湃新闻《从港珠澳大桥看未来助力大湾区发展,拉近时空与心灵距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有利因素。
    (2)、材料二中洛溪大桥的修建方案和当时其他地方有何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洛溪大桥修建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港珠澳大桥“行车方式的调整"所体现的设计理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能正式开通的前提条件。
    (4)、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不同的“桥”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有何相同作用。
  • 3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妨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

    ——以上均摘自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我国“一五计划”发展工业的重大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33.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推进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本身就是个新生事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5大经济特区,为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型贡献了经验。

    ——摘编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价值新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材料三:

    观点

    参考资料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毛泽东选集》

    1992年邓小平参观了深圳世贸中心大厦后,在回程的大巴上谈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文选》

    (1)、针对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中央采取了哪些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向“外向型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于国家发展的主张。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这些主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