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代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
(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材料二
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比如,古代的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总之,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大学围绕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很多中小学把礼仪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礼仪文化规范的行为方式。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
(摘编自殷慧《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乐是周公在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创制的,经过孔子、孟子等人弘扬与完善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B、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礼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围广泛,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C、儒家认为,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因此设计时依仿自然,重视形而上的天道而轻视人道。 D、封建礼教中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传统礼乐文化中消极落后的观念,应在当今时代予以舍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儒家看来,礼是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人应该按照礼的要求生活。 B、礼是社会活动的准则,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很注重礼仪,如王安石称司马光为“君实”。 C、我们要全面分析研究传统礼乐文化,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传统礼乐文化只要适应现代生活,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现代社会复兴。(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这些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B、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 C、史学大师钱穆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文化之心。中国文化之心就是‘礼’。” D、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由周代的缁布冠、皮弁、雀弁改为冠巾、帽子、幞头。(4)、关于礼乐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在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2. 现代文阅读Ⅱ欲栽大木柱长天
黄晖
“何谓修身?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修身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材的第一道门坎。什么是修身的第一要务呢?两个字:‘立志’!”
教室里,杨昌济正在给学生上第一节修身课。
他在黑板上用力写下“立志”二字,转过身来继续:“凡修身,必先立志,志存高远而心自纯洁!”
他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说道:“我想请在座的各位同学谈一谈你的志向是什么。”他看看身边课桌上贴着的学生姓名:“周世钊同学,就从你开始吧。”
周世钊笔直地站起来,朗声答道:“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学校的校长。”杨昌济颇感兴趣地问:“哦,为什么?”
“我小时候每天早上都看到学校的门口,所有的学生向校长敬礼。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校长一样,那么威严,那么受人尊敬。”
“很好。”杨昌济微微一笑,说,“下一位,罗学瓒同学。”“为国为民,舍生取义,做一个像谭嗣同那样的人。如国家有事,则奋不顾身,死而后已。”
杨昌济点点头,说:“舍身成仁,高洁之至,很好。易永畦同学。”易永畦有些紧张地站起:“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杨昌济鼓励他说:“不要紧张。你从小到大,总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吧?不妨一说,姑且言之嘛。”
“我……我想当三国里的关云长大将军。”易永畦话音才落,教室里就有不少同学小声笑了起来,易永畦那副单薄如纸的身材实在不能让人把他跟武圣人关云长联系起来。
“嗯,纵横沙场,精忠为国。虽童真稚趣,却存英雄之气,好!下一个,刘俊卿同学。”
刘俊卿显然早已准备好答案了,他站起来,很自负地回答:“学生的理想,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学识渊博、为世人所景仰、为政府所器重的社会精英,凭自己的学问和才能,傲立于天地之间。”
“傲立于天地之间?因为学问而傲吗?”杨昌济问。“是,老师。只有学识出众之人,才能为人敬重,学生就是要做这样的精英。”
杨昌济似乎想说什么,想想又收住了口。他看看桌上的姓名,认真打量了毛泽东一眼,问:“你的志向是什么?”
毛泽东站起来,犹豫了一下,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不知道?”在全班同学的窃窃私语中,杨昌济皱起眉头,问:“一个人对自己的未来怎么会没有一点想法呢?难道你从来就没有想过?”
“我想过,经常想。可是,我找不到答案。”毛泽东望着老师,他的目光清澈如水,他的话显然出自真心。“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毛君亦在求索之中么?”“求学即求索。”
杨昌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对毛泽东说:“你坐下吧。”“老师,”毛泽东刚坐下,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站起来问,“能不能问您一个问题?您的志向是什么?”
他的大胆实在有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同学们不禁一愣,杨昌济也有些意外地回过身来。他望着毛泽东的眼睛,那双眼睛平静却隐隐地含着让人必须面对的刚毅。一片静默中,杨昌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两行苍劲有力的大字:
自闭桃源称太古
欲栽大木柱长天
一片肃穆中,杨昌济用极为平和但却坚定的语调说:“昌济平生,无为官之念,无发财之想,悄然遁世,不问炎凉,愿于诸君之中,得一二良材,栽得参天之大木,为我百年积弱之中华撑起一片自强自立的天空,则吾愿足矣。”
一片寂静之中,周世钊、刘俊卿带头鼓起掌来,掌声立即响成了一片。只有毛泽东仍站在那里,望着老师,没有鼓掌。杨昌济挥手止住掌声:“毛泽东同学,今天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也不要求你马上回答,但有一件事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五年后,当你迈出一师校门时,我想听到你回答我。能答应吗?”
毛泽东还在揣度着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志向”,想着能说出眼前这十四个字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着什么是他眼里的桃源、太古、大木、长天……时至今日,他辗转上过好几所学校,见过数十位老师,却没有谁说过如此让他深思的话。毛泽东看着老师正凝望着自己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说:“我答应您,老师。”
下午,杨家小院里,杨开慧正在送爸爸出门。她一边翻看着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一边问爸爸:“他真的就什么也没说?文章写得这么好,怎么会没有理想呢?这个学生真怪啊。”
“是的,他什么也没说。”杨昌济风趣地解释道,“当然他没说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而是不肯轻言——有时候,鸿鹄,也要岁月磨炼方能成的。”
“爸,你怎么知道他就有鸿鹄之志?说不定是燕雀之志呢?”开慧和爸爸开起了玩笑。
“不会的。”杨昌济肯定地回答。
“为什么?就因为文章写得好吗?”
杨昌济已经出了院门,又回过身来意味深长地说:“不光是文章。还有那双眼睛,明亮、有神——坚定!那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有的目光。由目可视其心,那样的目光,必定心存高远。”
“爸,你什么时候变成看相先生了?”
“爸爸可不会看相,”杨昌济微微一笑,表情反倒严肃了,“爸爸看的,是那股精气神。”
(节选自《恰同学少年》第五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修身课,杨昌济选择了“立志”的话题,他认为这是人修身的第一要务。 B、由文中的细节看,杨昌济对刘俊卿的回答不太满意,但对毛泽东的关注让他不想多费口舌去纠正。 C、小说设置的场景很小,甚至在叙事过程中淡化了空间环境,这样更有助于将笔力集中在人物描写上。 D、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富于个性化;尤其杨昌济先生的语言,文白相间,既典雅厚重又不失亲切随和。(2)、关于杨家父女在小院中的对话部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杨开慧和父亲之间轻松融洽的聊天氛围可知,这是一个开明而温暖的家庭,父女俩相谈甚欢。 B、杨昌济父女之间的对话,侧面呈现了一个富有才华、个性突出、有胸怀抱负的青年毛泽东形象。 C、面对杨开慧对毛泽东是否有鸿鹄之志的疑问,杨昌济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毛泽东的认可。 D、杨昌济通过对毛泽东的眼睛和精气神的观察,断定他心存高远,但杨开慧认为这跟看相一样不可靠。(3)、“大轴”是一个戏曲名词,指一台戏的最后一出,这一出一定会由剧团中最棒的角儿担任主演。毛泽东的出场就有“大轴”的意味。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4)、“欲栽大木柱长天”是杨昌济在教书育人上的抱负和追求。请结合文本,分析并概括杨昌济是从哪些方面践行这句话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骊姬请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悬,重耳处蒲城,夷吾处屈,奚齐处绛。公许之。
史苏朝,告大夫曰:"二三大夫其戒之乎,乱本生矣!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民外不得其利,而内恶其贪,则上下既有叛矣。然而又生男,其天道也?天强其毒,民疾其态,其乱生哉。伐木有其本,必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今君灭其父而畜其子,祸之基也。畜其子,又从其欲,予思报父之耻而信其欲虽好色必恶心不可谓好。好其色,必授之情。彼得其情以厚其欲,从其恶心,必败国且深乱。”
【注】①绛:晋国国都。
(选编自《国语·晋语·史苏论骊姬必乱晋》)
材料二:
献公私谓骊姬曰:“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骊姬泣曰:“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屡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君必行之,妾自杀也。”骊姬佯誉太子,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骊姬谓太子曰:“君梦见齐姜,太子逮祭曲沃,归釐于君。”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上其荐胙于献公。献公时出猎,置胙于宫中。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献公欲飨之。骊姬从旁止之,曰:“胙所从来远,宜试之。”祭地,地坟;与犬,犬死;与小臣,小臣死。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哉代之,况他人乎?且君者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戳之!”谓献公曰:“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之他国, 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 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太子闻之,奔新城。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于新城。
【注】①厘:祭余的肉。
(选编自《史记·晋世家》)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予A思B报C父D之E耻F而G信H其I欲J虽K好L色M必N恶O心P不Q可R谓S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指已经,与《烛之武退泰师》中“郑既知亡矣”的“既”字意思相同。 B、厚,指加强,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者无厚”的“厚”字意思不相同。 C、居,指过了,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居则曰”的“居”字意思相同。 D、飨,指享用,与《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的“飨”字意思不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苏认为必须从根本铲除祸患才不会有再生变乱,因而史苏不认可晋献公在杀死骊子后留下骊姬的行为。 B、晋献公想要立奚齐为太子,骊姬当着晋献公假意赞扬太子的军事能力和影响力,但暗中又派人中伤太子。 C、骊姬让太子到曲沃祭祀母亲并将胙肉献给晋献公,后又派人在胙肉中放置毒药,以此来污蔑太子想弑君。 D、骊姬认为太子投毒弑君是因为她和奚齐,他们母子应设法避祸,因此后悔先前阻止晋献公废太子的行为。(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妾愿子母辟之他国,毋徒使母子太子所鱼肉也。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5)、史苏认为骊姬将给晋国带来祸患的理由是什么?请概括说明。4. 古代诗歌阅读咏雪
南北朝 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雪
唐代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可知,这两首诗作都是以雪作为直接描写、吟咏对象的咏物诗。 B、吴诗通过“微风摇”“细雪下”“如雾转”等词体现出江南雪景的特点。 C、吴诗五六句对比鲜明,眼前不见杨柳的绿意,但见桂树枝头上的白雪。 D、罗诗在看似平和的叙写中流露出冷隽的讽刺,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愤怒。(2)、同样是写雪,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却各不相同,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5. 名篇名句默写(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2)、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瑰宝不知爱护保重,生活奢侈浪费无度.(3)、在古代诗歌中,“雁”的文化内涵丰富,它可以引起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也可以代指书信传达情意,还可以喻人生的凄凉悲苦,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爆红网络。“小串+小饼+大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令众多网友①_ ,也将淄博持续推上热搜。
烧烤到处有,淄博为什么这么火?有人说,“一桌一炉一卷饼”是灵魂;有人说,“沉浸式”的吃法太上头;有人说,小炉子代表温度、小饼代表包容、小葱代表豪爽……撇开这些外在的形式,真正令人痴迷的也许是那②___的烟火气。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最③___的,往往就是那些琐碎而真实的生活场景。
现在的“淄博烧烤”不止代表了一张城市名片,更是一种烧烤美食。往小了说是千千万万个淄博市民共同维护的家乡,往大了说更是加深“好客山东”口号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讲述了大雪之后大观园烧烤的情节。综合下列信息,请在横线处写出《红楼梦》中人物的姓名并分析人物性格。①:“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时间:冬天大雪之后 具体地点:大观园芦雪庵 烧烤食物:鹿肉
主要参与人物:①、一个戴玉的哥儿(②)、一个挂金麒麟的姐儿史湘云、宝钗、宝琴等
结合划横线内容分析史湘云的人物性格。
7. 语言文字运用Ⅱ“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健康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 , 因此将无糖食品当成减肥食品。无糖食品,是指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的甜味食品,但①____________________,如糖醇或低聚糖等甜味剂品种。
无糖食品就代表食品零能量吗?无糖食品强调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糖,但是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均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无能量食品。对于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要关注食品的含糖量,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商家为弥补无糖食品甜味不足的缺陷,在食品生产中加入食用代糖这一甜味剂以提高食品的甜味。根据来源的不同,代糖可以分为天然来源的甜味剂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糖的甜味,③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预防肥胖等食品中。实际上,代糖的使用与体重控制之间尚没有科学定论。单纯选择食用无糖食品并非减肥良策,消费者还得在能量平衡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好好阅读。 B、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做足一个大家闺秀,通常很少表现自己的性情。 C、李教练赛后点评本场比赛道:“今天大家的防守做得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 D、两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她”一类的标语。(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常用于让人一时感到乐趣的事物,具有个人化、暂时性的内涵。“有意义”,常用于具有人生价值、时代价值的事物,它体现一种社会性、永恒性的内涵。
有人说,“有意思”让平淡的人生有了灵动的亮色;也有人说,“有意义”让平凡的人生绘上厚重的底色……
看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