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说明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3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回答问题。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
张亭亭
中国人极爱喝酒,各种场合都少不了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得意之时饮酒作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时用酒寄托惜別之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处时用酒聊慰内心的孤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酒,不可缺少。
那你可知道,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的吗?
谷物酿酒涉及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是糖化,二是发酵。谷物中的淀粉在淀粉酶水解作用下生成可发酵的糖,此过程称为糖化;可发酵的糖在酵母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此过程为发酵。由于酵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很容易得到,所以最关键的一步是淀粉糖化。
在古代中国,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酒曲中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变成糖。用酒曲酿酒是中国一大发明创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亦是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鼻祖,可谓闻名于世。
中国人很早就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约9000-7500年前)就广泛使用的球状罐通常是小嘴、窄颈、球肚的形状,这种容器形式极为适合储存液体,是常用的容器。这种容器可用于发酵酒,因为它的窄颈可以有效地密封,以排除尽可能多的空气,提供谷物发酵的厌氧条件。学者研究分析了从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球状罐中残留的化学成分,发现陶罐上残留有淀粉残渣、谷物形成的植物化石和一些霉菌酵母菌。这一发现证实了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酒曲酿制酒。中国最早的酒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另外,对于很多人都喜爱的啤酒,我们都认为是在19世纪正式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可事实上经研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2900年)中国就有了“啤酒”。通过对米家屋遗址出土陶罐的淀粉、植物岩和化学残留物分析,发现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利用专门的工具,创造了良好的发酵条件,建立了先进的“啤酒”酿造技术。在中国古代,这种酒被称作“醴”,是用发芽的谷物(如麦芽)为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制成的。
与酒曲酿酒不同的是,醴是利用谷芽自身产生的酶糖化酿制而成的。经研究,中国的醴和啤酒属于同一类型的含酒精浓度低的饮料。后来由于醴的酒精浓度比较低,不够醇厚,在汉代之后,酒曲酿造的酒逐渐成为主流,而醴则慢慢被人遗忘了。
酒,把人类历史浇灌得跌宕起伏,将琴棋书画熏染得色彩斑斓。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且酒且歌哉!
(选自《科普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最早的酒可追湖到约 9000一75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B、中国古代没有啤酒,它在19 世纪传入中国,是外来酒。 C、糖化过程指淀粉酶通过水解作用把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 D、“醴”,是用发芽的谷物为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制成的(2)、作者在文章开头便引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等古诗词,这样写得好处在哪里?(3)、文章第五段的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氢能缘何受瞩目
①近年来,世界各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国际氢能委员会与麦肯锡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到2030年,全球在氢能项目上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
②氢能是由氢元素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氢气不仅来源广泛,还具有导热良好、洁净无毒和单位质量热量高等优点,相同质量下所含热量约是汽油的3倍,是石油化工重要原料和航天火箭动力燃料。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呼声日益高涨,氢能在改变人类能源体系方面被寄予厚望。
③氢能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在于其释放过程中的零碳排放,还在于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促进后者的大规模发展。比如,德国政府正在推动的“电力转化气体”技术,通过制取氢气来存储不能及时利用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并将氢气长距离输运以进一步有效利用。除了气态,氢气还能以液态或固态氢化物形式出现,具有多种储运方式。作为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搭建“桥梁”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④形式多样的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截至2020年底,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较上一年度增加38%。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正从汽车领域逐步拓展至其他交通、建筑和工业等领域。应用在轨道交通和船舶上,氢能可降低长距离、高负荷交通运输对传统油气燃料的依赖,比如去年初,日本丰田公司开发并交付了首批海洋船舶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分布式发电,氢能可为家庭住宅、商业建筑供电供暖。氢能还可直接为石化钢铁、冶金等化工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热源,有效减少碳排放。
⑤不过,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容易。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来制取零碳排放的氢气。科学家还在探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核能制氢技术预计10年后启动示范。此外,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以储运为例,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低、易泄漏,与钢材长期接触会使后者发生“氢脆”而破损,储存和运输比煤炭、石油、天然气都要困难得多。
⑥当下,许多国家围绕全新氢能各环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技术难关在加紧攻克。随着氢能生产和储运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氢能成本也有较大下降空间。有研究表明 , 预计到 2030 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一半。我们期待,氢能社会将加速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30日)
(1)、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氢能为何受瞩目。(2)、概括选文③④⑤段的主要内容。(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文段加点词语“有研究表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3. 阅读【材料一】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材料二】为什么地球在变暖?
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以看作是一个“大温室”,它是透明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隔离,几乎完全允许可见光通过。但它又能强烈吸收长波红外光,特别是波长为12-18微米的红外光,这主要是二氧化碳在起作用。这一特性使得地球表面附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温室中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阳光可以进入,但热量不能散射。这种效应被称为“温室效应”,会使地表温度上升。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的燃烧,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效应”自然会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地球温度的上升。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未来50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温度就会上升3摄氏度,地球气候会明显变暖。
【材料三】地球变暖有什么好处?
首先,气候变暖,将使大气水汽增多,给内陆带来更多的雨水。非洲的北部、亚洲的中部、以及我国的中西部将变得湿润起来,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气候将由暖干性转变为暖湿性。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将会缩小,中国的戈壁滩将逐渐披上绿装。这些地方将变得更适宜人居住。
其次,气候变暖将使全球的植被更加繁茂。森林扩大,草原更绿,树木生长更快。据统计,美国加州地区近年来森林大火发生率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美国政府在头痛的同时,发现山火频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山上的植物生长太茂盛了,等到冬季来临,干燥的季风一吹极易引发大火。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近年来也以很快的速度增长,这里面有人的因素,老天帮忙更是重要原因。
第三,气候变暖使作物更加高产。随着“暖冬”的持缓发生,地面积温上升,越冬农作物区域普通北移,产量随之普遍增加。近十几年来,全球的作物产量持续增加,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减少、雨水丰沛是决定性因素。美国、印度、中国等世界重要产粮区五谷丰登,保证了全球饥饿人数大幅下降。
【材料四】全球变暖的危害
全球变暖的危害是导致自然灾害变多,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另外全球变暖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因为全球变暖后会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所以全球变暖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先看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全球变暖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是由于人类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当全球变暖后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还会使海洋里的水量增多,造成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增大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还有加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全球变暖将会严重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科学家们常呼吁不要砍伐森林,会造成全球变暖,但是很多人觉得这与自己无关。其实全球变暖后会严重威胁我们人类的生存,因为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从而影响人类健康。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地球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大家要重视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
以上材料均选自2022年11月份《中国经济时报》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室效应是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自然现象。 B、二氧化碳能吸收长波红外光,特别是波长为12-18微米的红外光。 C、随着“暖冬”的持缓发生,越冬农作物区域普通北移,产量随之大幅增加。 D、全球变暖后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2)、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未来50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温度就会上升3摄氏度,地球气候会明显变暖。
(3)、请结合材料三,说说地球变暖有什么好处。(4)、全球变暖会导致雾霾天气增多,危害生态系统平衡,影响人类健康,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现实生活说说,有什么应对措施。4. 说明文阅读。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此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
④作为交通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
(1)、选文第①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3)、选文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选文第②段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5)、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 阅读回答问题。材料一
ㅤㅤ我是实验室里的常客,生物医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我。我的祖先来源于欧洲野生穴兔,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后育成了我。我在科学研究中充当人类的替身。没错,我就是一只实验兔。
ㅤㅤ我之所以被用于多种实验,除了强大的繁殖能力,还因为① ㅤㅤㅤㅤ。我的体温变化灵敏,最易出现发热反应,且发热反应典型、恒定,可广泛用于药品、生物制品等热原实验及发热、解热机制的研究。
ㅤㅤ我有急性心血管实验以及心血管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的替身资格“上岗证”。我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高达75%~90%,对高血脂清除能力较低,因而极易形成高脂血症和主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这些病变与人类的病变极为相似。所以,我常被用于心血管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研究。
ㅤㅤ人们还利用我可诱发排卵的特点,进行避孕药的筛选研究等。我还被用于遗传性疾病和生理代谢失常的研究。如皮肤反应实验,我的皮肤对刺激反应敏感,反应近似于人。我对多种微生物都非常敏感,可以用于研究人体诞生物的相关疾病。我是最科研究中常用的人类替身,我的血清制品也广泛用于人畜各类航血清和诊断血清的研制。但我不宜用于呕吐实验研究,不宜做甲状旁腺切除术。
(杨师《一只实验兔的自述》)
材料二
ㅤㅤ从自然学的角度来讲,亚洲自然分布的兔子几乎全是野兔。不过在古代,虽然野兔很多,但是白化个体十分罕见,因此白兔在当时地信崇高,甚至作为祥瑞之兆上贡给皇帝。
ㅤㅤ明末崇祯年间,白化家兔随欧洲船只运入中国。一开始人们千金相购,谁知这些“祥瑞”实在太能生,很快身价也跌成了“白菜价”。到了清朝,白兔已成鸡鸭一样的寻常之物了。
ㅤ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与月亮关系密切。在古人对自然细致的观察中,发现兔子多于夜间活动,而且兔子的生育周期也与月亮的圆缺周期极为接近,于是看到月中阴影时,也会不自觉想到兔,并认为月中有兔。所以古人认为,月亮代表了阴性。
ㅤㅤ而十二生肖中,兔对应的地支为卵,也是阴性的。因此,卵、兔、月多种阴柔的意象相互交融,令人们相信,属兔者拥有阴柔、温和的个性,而兔年,也会是温柔、平静的一年。
ㅤㅤ不仅如此,卯还有这样的寓意:卵的字形像门扉一样敞开,象征着初春二月万物从这扇门扉中萌发,待到春回大地之时,野兔便跃于绿意之间,成为带来生机与丰饶的使者。
ㅤㅤ而兔子也象征着生命力,在晋北、陕北等地,有句吉祥话叫“蛇盘兔,必定富”,在清明、寒食节时,要特别制作成蛇缠绕着兔子造型的花馍,寓意富贵。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会给孩童戴“兔儿帽”,祝福孩子无病息灾,平安成长。
(《中国人为什么爱兔子》)
材料三
ㅤㅤ在被天敌追杀过程中,善于奔跑的野兔也不会盲目地奔跑。它们还有避敌的妙招——② ㅤㅤㅤㅤ。平时,在野兔活动的地域内,所有洞穴它都要去“调查”一番,并且不厌其烦地反复这样做。当白天被敌害追击时,野兔能很快地准确地逃入附近的洞中。野兔虽有借洞逃生的本领,但它并不喜欢长时间待在洞中,总喜欢栖息在地表。夏季多伏在植物丛下,冬季则选择地表背风向阳处掘穴而居,或者在田间的适当部迎风而卧。野兔生性狡诈,行动诡秘,经常调换隐藏位置。
ㅤㅤ常说“狡兔三窟”,但有种穴兔有至少5个洞穴,它在主要洞口处留有隆起的土堆。穴兔是出色的建筑师,它的洞的深度可达3米,长40多米,洞道直径约15厘米,其卧室有30~60厘米高。那些没有土堆的洞口,主要是用来临时逃避天敌的。在一些沿海岛屿上,往往有许多兔子在彼此相邻的同一地域做窝,一眼望去,地面上的洞口星罗棋布,密密麻麻一大片。每当发现险情时,受惊的穴兔常用后肢敲击地面,发出咚咚声。这无疑是一种传递警告信号的声响,能使左邻右舍的伙伴们听到,伙伴们也都心领神会,一个个不约而同地迅速钻进洞中。
(《狡兔三窟是真的吗?》)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实验兔可以用来进行避孕药的筛选研究、遗传性疾病和生理代谢失常的研究等等。 B、白兔在古代十分罕见,但到从欧洲传入中国之后,由于其非凡的生殖能力而跌价。 C、因为古人认为月亮代表了阴性,所以看到月中阴影就想到兔子,并认为月中有兔。 D、野兔之所以要熟悉活动范围的所有洞穴,是因为要利用这些洞穴危急时刻逃生。(2)、材料一第3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根据文章内容,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具有哪些寓意?请结合材料二内容概括。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赏楹联,道不尽的武侯故事
ㅤㅤ①楹联,自古以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A春节时,那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便是楹联的一种。)楹联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
ㅤㅤ②据史料记载,对联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明代洪武年间,江西庐陵出土了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还铸有一幅精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ㅤㅤ③古自名胜配名联。成都的武侯祠是历代名家楹联荟萃之地,赏楹联,有道不尽的武侯故事,如: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
ㅤㅤ④此为诸葛亮殿联,联词中所说“三世忠贞”,是指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其子诸葛瞻“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蜀汉后期,与魏国大将邓艾在绵竹交战,战败阵亡,时年三十七岁;其孙诸葛尚也在绵竹保卫战中阵亡,当时仅为弱冠之年。悬挂这幅殿联,也表达了后人对“忠诚”这一民族传统精神的景仰。
ㅤㅤ⑤武侯祠中的楹联,不仅因为其内涵为文人墨客所称道,而且还因历代伟人的施政效法名扬天下,这就得从有名的“攻心联”说起: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ㅤㅤ⑥这副楹联是时任四川盐茶使的赵藩于光绪六义年所撰。上联讲诸葛亮的军事策略高,“攻心”(B.指从精神上或心理上瓦解对方)。最为高明的“攻心”典故,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而七纵”。在《孙子兵法》中也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策略。
ㅤㅤ⑦下联言诸葛亮的“治蜀”方针妙,关键点是“审势”。即对形式的准确把握。入蜀后,治国理政何解决难题均由诸葛亮完成,诸葛亮治国刑礼并重,善于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才实现了整治秩序和安定社会的目标。赵藩的“攻心联”类似于今天的施政演说,用于表明政愿,警示后人,施政要善用策略,很值得思考借鉴。
ㅤㅤ⑧诸葛亮亲自参与制订了蜀汉律法《答法正书》,并监督实施。诸葛亮厉行法治,威慑了那些目无法纪的益州豪强,彻底改变其为所欲为的局面,仗势欺凌百姓的现象基本绝迹。
ㅤㅤ⑨赏楹联,品历史: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一字一音皆是汉语魅力;意境悠远,饱富哲理,百读不厌,一笔一画尽道人世沧桑。善治蜀,看今朝,武侯故事千古流芳!
(1)、文章围绕楹联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联系全文概括。(2)、下来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A.春节时,那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便是楹联的一种。
B.指从精神上或心理上瓦解对方。
(3)、就全文安排来看,文章哪段可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类起源于一条鱼
ㅤㅤ①2019年10月26日,有着中国“搞笑诺贝尔奖”之称的菠萝科学奖颁奖大会在浙江经历获得成长温州举行。本届的特别奖菠萝U奖颁给了一项古生物学的成就——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该项研究的宣传语是: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
ㅤㅤ②澄江古生物化石在业内大名鼎鼎,距今约5.3亿年,是世界范围内保存非常完好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共有16个门类,200多个古生物化石。科学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奇特且完整的古生物,这一发现为地球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ㅤㅤ③在这些“小虫虫”中,最为人们所知的是昆明鱼化石。它的发现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昆明鱼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有了脊索,接下来动物就可以进化出脊椎,而脊椎对动物来说意义非凡。脊索对昆明鱼的意义在于: 首先,有了脊索,昆明鱼在5.3亿年前寒武纪的海洋中就可以拥有更多生存的机会,昆明鱼体内的肌肉就能以它为基础呈“之”字形排列,从而让其游得更快;其次,有了脊索,昆明鱼便可以进化出一件特殊的“武器”——颌,这个武器对进食和防卫来说非常重要。
ㅤㅤ④有了脊索和以此为基础进化而来的脊椎,动物就可以进化出头骨和颅骨。有了颅骨的保护,感觉细胞和神经中枢才能安全地进化。最终,颅骨里面的神经细胞越来越多,形成神经节,众多的神经节最后发展成为一个终极成品——大脑。
ㅤㅤ⑤在了解昆明鱼的情况之后,有的科学家称昆明鱼是当今人类的祖先。这是怎么回事呢?从生物学的系统来看,人的位置是这样的: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人亚科——人属。也就是说,所有的脊椎动物都从属于脊索动物门。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脊索动物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支持这个貌似非常荒谬的结论:人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有科学道理的。众所周知,人类胚胎早期有一个阶段的形态和鱼非常相似,并且还有鳃裂。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解剖学家马丁•拉斯科发现,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都曾经出现过鳃裂。所以,人类起源于一条鱼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
ㅤㅤ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动物界有一种动物和昆明鱼非常接近,那就是文昌鱼。脊索动物门中除脊椎动物亚门外,还有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中只有一种动物,那就是文昌鱼。文昌鱼的大部分特征像无脊椎动物,只是它的背部有脊索。与其他门的动物不一样,文昌鱼一直没有进化,始终在“原地踏步”,这也使得它成了生物化史中的“活化石”。
ㅤㅤ⑦在了解了“小虫虫”的前世今生,尤其是昆明鱼的情况后,你去澄江县看到“澄江小虫虫,你的小祖宗”这条标语,一定不会感到不明所以,而是会忍俊不禁。
(1)、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按照 顺序,介绍人类起源于一条鱼的原因,说明文结构是(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澄江古生物化石研究”获得本届特别奖菠萝U奖的原因是:研究发现澄江小虫虫是人类的小祖宗。 B、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舒德干最早发现昆明鱼,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产生脊索的动物。 C、人类是由昆明鱼进化而来的,这个结论虽然非常荒谬,但却符合“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逻辑。 D、文昌鱼是因为它的背部有脊索,所以一直没有进化,这使得它成了生物进化史中的“活化石”。(3)、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澄江古生物化石在业内大名鼎鼎,距今约53亿年,是世界范围内保存非常完好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共有16个门类,200多个古生物化石。
(5)、本文为什么说人类起源于一条鱼,请简要概括。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笑,不苦口的良药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惠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效護,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脚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牌、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处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注释】①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略胖。②颧:q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作者以“笑,不苦口的良药”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测试过程:
说明顺序:
(3)、第③段划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
(5)、选出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的“美容操”,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手法,说明了笑具有保持青春美容的作用。 B、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9.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个题。氢能缘何受瞩目
①近年来,世界各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国际氢能委员会与麦肯锡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已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路线图,到2030年,全球在氢能项目上的投资将达到3000亿美元。
②氢能是由氢元素在物理与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氢气不仅来源广泛,还具有导热良好、洁净无毒和单位质量热量高等优点,相同质量下所含热量约是汽油的3倍,是石油化工重要原料和航天火箭动力燃料。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呼声日益高涨,氢能在改变人类能源体系方面被寄予厚望。
③氢能之所以备受青睐,不仅在于其释放过程中的零碳排放,还在于氢气可作为储能载体,弥补可再生能源波动性、间歇性等短板,促进后者的大规模发展。比如,德国政府正在推动的“电力转化气体”技术,通过制取氢气来存储不能及时利用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并将氢气长距离输运以进一步有效利用。除了气态,氢气还能以液态或固态氢化物形式出现,具有多种储运方式。作为难得的“耦合剂”型能源,氢能既可实现电力和氢气之间的灵活转化,又能搭建“桥梁”实现电、热、冷乃至固体、气体、液体燃料的互联互通,构建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
④形式多样的氢能有着多元的应用场景。截至2020年底,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较上一年度增加38%。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正从汽车领域逐步拓展至其他交通、建筑和工业等领域。应用在轨道交通和船舶上,氢能可降低长距离、高负荷交通运输对传统油气燃料的依赖,比如去年初,日本丰田公司开发并交付了首批海洋船舶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应用于分布式发电,氢能可为家庭住宅、商业建筑供电供暖。氢能还可直接为石化钢铁、冶金等化工行业提供高效原料、还原剂和高品质热源,有效减少碳排放。
⑤不过,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得来”并不容易。氢元素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水和化石燃料中,现有制氢技术大多依赖化石能源,无法避免碳排放。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正在逐步成熟,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来制取零碳排放的氢气。科学家还在探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核能制氢技术预计10年后启动示范。此外,氢能产业链还包括储运、加注、应用等环节,也都面临着技术挑战和成本制约。以储运为例,氢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低、易泄漏,与钢材长期接触会使后者发生“氢脆”而破损,储存和运输比煤炭、石油、天然气都要困难得多。
⑥当下,许多国家围绕全新氢能各环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技术难关在加紧攻克。随着氢能生产和储运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氢能成本也有较大下降空间。有研究表明 , 预计到 2030 年,氢能产业链整体成本将下降一半。我们期待,氢能社会将加速到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30日)
(1)、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氢能为何受瞩目。(2)、概括选文③④⑤段的主要内容。(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文段加点词语“有研究表明”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
①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劳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科学家为了测试脑神经的生长,曾经用小猴子做实验证实,五根手指的运动都在大脑中分别有相对应的指挥区域。如果其中一根手指缺失了长期不用,指挥这根手指的脑区就会被其他手指的主管区域所瓜分直至消失。
②人的大脑细胞在儿童早期会过度生长,被称作“开花”,后来在青少年时期将发生大规模的“修剪”那些和其他神经元只产生微弱联系或者没有任何联系的神经元将会死去,某些区域会因此损失85%的神经元。所以在儿童早期就多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③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者曾对153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从小爱做家务的孩子未来有显著更高的就业率以及显著更低的犯罪率,甚至患心脏病的概率也更低。
(有删改)
【材料二】
①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创造价值和塑造意志品质的途径。一些国家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环节,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在德国,家政课程远不止做手工、学烹饪等常规内容,而是涵盖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例如,古斯塔夫•阿道夫中学作为一所普通综合中学,该校从五年级到十年级,一共安排了长达6个学年的家政课程,形成一整套内容丰富、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③长期以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是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会带学生们上手工课,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校不仅开设了各种常规的技术课程和家政课,甚至还有名为“以色列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课程。
④在新加坡,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升青少年独立自主的观念及责任意识很有帮助。
⑤法国拥有悠久的劳动教育传统,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启发了学生对于应用技术的兴趣。法国中学教师马克•博尔泽表示,法国中学的劳动技术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以专长和技艺实现自我价值。
【材料三】
①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从2020年起便开始探索劳动教育“1+X”课程模式,即在每周一节劳动必修课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开展以主题研学、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为载体的剪纸、面塑、篆刻等校本特色劳技课程。
②经过实践证明,学科融合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校内劳动课程形式化和流程化的问题,更能让劳动的意义在具体的学科交叉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其他学科中植入劳动理念,更是将“劳动价值”化成了“无声之雨”滋润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每一处缝隙里。
【材料四】
中小学生校内劳动教育调查表
开设有专门劳动课
有专门的劳动教室
有专门的室外生产劳动基地
有劳动方面的评优奖励
以上都没有
不符合
49.30%
64.70%
61.80%
52.40%
80.90%
符合
50.70%
35.30%
38.20%
47.60%
19.10%
【材料五】
(1)、下面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画线句中“开花”“修剪”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B、在其他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是避免校内劳动课程形式化和流程化的一项有效手段。 C、材料四显示,近一半的中小学没有设置符合专门的劳动教室和室外生产劳动基地。 D、在中小学生校内劳动教育方面,相关场地的建设和课程的完善仍需进一步的加强。(2)、下面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一项是( )A、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者曾对153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列数字) B、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创造价值和塑造意志品质的途径。(打比方) C、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是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下定义) D、合肥市瑶海区从2020年起便开始探索劳动教育“1+X”课程模式。(举例子)(3)、学校为了让劳动课程能更顺利地开展,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制作了一期电视宣传片,如果为宣传片选择一幅海报,【材料五】中最合适的是哪一幅,为什么?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住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 , 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选出与原文文义不符的一项( )A、文章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 B、“超软水”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45天可以痊愈。 C、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 D、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说明了雪可以用来制冷、可用于空气净化、有奇妙的保健作用。 B、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存雪制冷,能节约大量燃油。 C、第④段中“显著”一词,可以删去,不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D、第⑤段中加点的“同样方法”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是户外的雪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进行保存。(3)、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的雪是怎么样的?1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蓝莓不是“莓”
①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②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③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明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歉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④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成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⑤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⑦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⑧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蓝莓跟草莓没有什么关系,它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 B、蓝莓是个通用名,但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 C、19世纪以前,人们在果园里大量种植培育蓝莓,在农作物歉收的年份里,它则成为重要的救荒食品。 D、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要求很高,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田鼠不冬眠
乔娟
①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类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对策,它们个个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缝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蔽又凉爽。
②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长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一个做卧室,里面铺满了软草;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通气孔;一个是库房,库房里一般有两三个分洞,田鼠把偷来的食物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库房里,直到装满食物堵住洞口,这样就相当于把门儿锁住了;田鼠窝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洞,那是厕所专区。
③盖好房子后,田鼠爱干啥干啥,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④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崽、分窝。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省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⑤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它们召集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田鼠嘴里一边长有一个袋子,大豆成熟时,它们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长得饱满健壮的豆子挑出来,然后装在袋子里,尽管两腮被撑得鼓鼓囊囊的很难受,但它们依然乐此不疲,累并快乐地做着毛贼。就这样,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豆,还没等收获,其中的一部分就先成了它们的战利品。
⑥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⑦田鼠在偷粮食时,一般都是齐心协力联合作战。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时,就表现得不那么团结了。田鼠们靠着丰厚的储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个个膘肥体壮,数量越来越庞大。这时,田鼠就会出现肝脏退化和神经错乱等症状,有时甚至会自相残杀。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
⑧其实,田鼠们都死光光才好呢!这些偷粮的小毛贼,是农业、牧业、林业的大害。还好,猫头鹰、狐狸、猫都是它们的天敌。光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李传鹏《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为了准确说明事物,说明文语言很讲究分寸。说一说, A、B两处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任选一处作答即可)不过,当它们的成员多到一定程度(A)时,就表现得不那么(B)团结了。
(4)、文章说:“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种内斗争,看着挺残酷,但对田鼠种群的生存是相当有利的。”请你思考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14.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⑥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1)、下面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跑出去。 B、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C、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D、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第⑤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C、第⑥段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 D、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3)、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1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各 题。日本核污水将流向哪里
【链接一】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 9.0 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毁损。
事故发生后,为了冷却原子炉里的核反应堆,福岛核电站向反应堆内注入冷却水,每天达 150 吨之多。这些冷却水被核反应堆污染之后无处安放,东京电力公司在附近设置了一些水罐来储存这些核污水。据估计,到 2022 年秋天,这些水罐的储存量将用完,之后污水将如何处理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日本想到了一个“便捷”的方式,拟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太平洋。一石激起千层浪,日本的排污计划引发全球焦虑。
周边国家,如韩国和中国都对核污水拟排放入海表示严重关切,希望日本政府在与周边国家取得充分共识的基础上慎重做出决策。联合国也早在 2020 年 6 月对此问题发声。联合国关注危险物质处置等问题的相关特别报告员敦促日本政府不要无视在核废料处理问题上的义务,不要借着疫情之机,不经过国际交流,就强推核污水入海。不仅如此,日本国内福岛附近的民众也强烈反对日本政府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
日本国内、周边国家和联合国的态度当然是有理由和科学根据的。核污水污染速度快、范围大,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模拟分析,福岛核污水将在排放的 855 天后,在洋流的复杂作用下扩散至整个太平洋,并抵达中国以及美国的沿海地区。虽然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含有大量和多种放射性核素的污水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有何影响,但至少可以断定,核污水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有负面影响,并且影响可长达数千年。
(选自 2021 年 03 期《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二】根据东京电力联合美国罗格斯大学基于海洋模型所作的模拟分析,排放处理后的福岛核污水,只有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海域将呈现出高于海洋本底辐射值( 0.1〜1Bq/L)的放射性, 对全球海洋的总体放射性不会带来显著变化;即使在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海域,排放核污水之
后的辐射值也将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所规定的 10000Bq/L 的辐射上限标准。
尽管日本方面承诺核污水将在处理后严格达标排放,但由于东京电力在历史上存在失信瞒报先例,国际社会对其是否真实达标排放存在信任危机,且通过海洋排放将开启核污水海洋排放的先河,很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继续效仿,故其面临较大争议。根据人民网报道,东京电力在核电安全运行方面屡有不良记录,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前后均有隐瞒、虚报和篡改信息的前科,包括核污染水处理问题。例如, 2013 年 8 月,在公众质疑下,东电承认大约有 300吨高浓度核污染水从钢槽中漏出,部分可能已流入太平洋。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就福岛核废水排海相关专业问题,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森林等专家。
记者:福岛核污水只能排入海洋吗?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处理方式?
刘森林:福岛核事故废水处置不只有排入海洋一种形式,但日本选择了对本国最有利的海洋排放方式。
日本对废水处置方案曾提出过氢气释放、地层注入、地下掩埋、蒸汽释放和海洋排放五种选择。地层注入和地下掩埋是在日本本国领土范围内处置,对其他国家没有影响,经济成本高;氢气释放、蒸汽释放会产生固体废物,需要进一步处置,经济成本相对较高,二次废物会影响日本本国环境。日本在未与国际社会和利益攸关方协商一致,未穷尽所有可实施手段的情况下,出于本国私利,仅以储罐空间受限为由,选择经济代价最小的海洋排放方案, 单方面做出排海决定,将本该由自身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全人类,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
(选自 2021 年 4 月 19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链接四】为什么一直有大量声音反对把核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去,日本政府仍批准将初步处理 的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对此进行约束?
对此,有海洋法方面专家认为, 1972 年的伦敦倾废条约原则上禁止倾倒,1982 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缔约国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但规定都比较原则和模糊。实际上日本也 正是利用了法律上的模糊地带与例外条款以及科学上的争议。
(选自 2021 年 4 月 13 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福岛核电站遭到海啸袭击的时候,海水涌进原子炉里的核反应堆内产生了核污水。 B、福岛储存核污水的水罐已经用完,之后应该如何处理核污水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C、日本政府拟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厂虽然遭周边国家反对,但日本举国赞同。 D、利用法律模糊地带、例外条款和科学争议,日本政府批准核污水排放太平洋计划。(2)、下列对上述材料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政府的核污水排放太平洋计划未经过国际交流,也未与周边国家取得充分共识。 B、东京电力认为排放处理后的核污水对海洋辐射值影响不大,但其排放能否达标被质疑。 C、日本放弃的除海洋排放方式外的四种核污水处理方案,对其他国家都没有不良影响。 D、日本选择的海洋排放方式对本国最有利,是将本该由自身承担的责任转嫁给全人类。(3)、下列对日本的排污计划引发全球焦虑的原因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核污水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有负面影响,并且影响可长达数千年。 B、国际社会对东京电力排放的福岛核废水是否真实达标存在信任危机。 C、日本对废水进行氢气释放、蒸汽释放处理会产生二次废物,影响日本本国环境。 D、日本把核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去这种行为很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继续效仿。(4)、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例如,2013 年 8 月,在公众质疑下,东电承认大约有 300 吨高浓度核污染水从钢槽中漏出,部分可能已流入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