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升九科学专题(5)-模型符号与微观粒子模型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可能表示O2的是(   )
    A、 B、               C、 D、
  • 2. 科学研究中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 3.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Ⅰ是化学变化,变化Ⅱ是物理变化 B、变化Ⅰ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C、变化Ⅰ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变化Ⅱ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4. 科学老师鼓励同学们将学过的知识制作成小卡片,小卡片有助于科学学习。请仔细观察下列四张小卡片内容,属于符号的是( )
    A、磁感线 B、时间 C、一氧化碳分子 D、眼球结构
  • 5. 科学研究中,常用模型或符号来表达一个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信息。图中属于符号的是( )
    A、甲烷分子 B、磁感线 C、水分子 D、原子结构
  • 6. 仔细观察图中的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 7. 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以是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

    ③可以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8.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
    A、电流表 B、眼球结构 C、地球仪 D、动物细胞
  • 9. 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是( )
    A、 电压表 B、 原子结构 C、 磁场的磁感线 D、 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 10.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当心触电标志 B、北京冬奥会会徽 C、文明城市车贴 D、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
  • 11. 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奥斯特实验 B、注意行人 C、表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D、探究土壤中有水吗
  • 12. 借助模型有利于学科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 13. 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新冠病毒 B、甲烷分子结构 C、节水标记 D、足球烯结构
  • 14.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3:16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 15. 如图“●”和“O”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C+O2 __  CO2 B、2CO+O2 __  2CO2 C、H2+Cl2 __ 2HCl D、2H2+O2 __  2H2O

    点燃

  • 16. 如图所示,关于某物质的三态变化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在不断地变大 B、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三种分子,分别是固态分子、液态分子、气态分子 C、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并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D、物质在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空隙大小分别是气态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态
  • 17. 同位素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用于考古。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经C-14同位素检测,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这表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碳有多种同位素,互为同位素的两种碳原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化学性质
  • 18. 科学研究有许多方法,下列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A、研究二氧化碳的可溶性 B、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C、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 D、研究分子间存在空袭
  • 19.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20. 如图中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分子间空隙比原子间空隙大
  • 21. 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是(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 2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密度不同 C、生成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 D、用途不同
  • 23. 观察下图中的分子模型,一种圆圈代表―种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B、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相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
  • 24.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 25. 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H2O2和H2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分解制氧气

    产物不同

    D

    均含有氢气

    氢气含量不同

    A、A B、B C、C D、D
  • 26. 下列分子模型中,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 27. 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物质 B、该图示变化中的分子种类没有变化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D、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 28. 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A B、B C、C D、D
  • 29.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将PM2.5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PM2.5、分 子、原子核、电子 B、分子、PM2.5、原子核、电子 C、分子、原子核、PM2.5、电子 D、分子、原子核、电子、PM2.5

二、填空题

  • 30. 如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甲烷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 31. 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如图是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使用单原子催化剂(填“能”或“不能”)提高生成物甲醇的产量;
    (2)、反应中A、B、C的分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 32.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分子中有种原子,甲醛分子中有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个原子,1个甲醛分子中有个原子,1个水分子中有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为。 
    (3)、比较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为。 
  • 33. 为了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冬奥会摒弃了用氟利昂做制冷剂,而是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制冰技术,原因是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过程见下图。
    (1)、从微观解释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2)、在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作为催化剂的是

三、实验探究题

  • 34. 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概念,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又提出了“面包模型”。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如下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属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请回答:
    (1)、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的上述现象中,能证明原子核带正电的现象是(填序号)。
    (3)、通过实验,卢瑟福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到了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5. 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如图是NH3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示知,反应的NH3和O2的分子个数比是 ,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填“变化”或“不变”)。
    (2)、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填字母,多选)。
    A、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 C、在该反应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该反应中的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 36.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 年,布莱克首次制得 CO2 , 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 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

    资料四:1823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反应①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从微观角度分析,“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的构成(选填“相同”或“不同”)。

四、解答题

  • 37. 我国科研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实现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第1步是将二氧化碳还原到一氧化碳,第2步是一氧化碳转化为高纯的乙酸,第3步是在乙酸中加入经过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进行发酵,最后得到葡萄糖和脂肪酸。如图所示是1、2两步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请从微观上解释: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3)、第2步反应产物除了氧气和乙酸外,还产生一种可燃气体。将1.6克该气体完全燃烧 后,生成二氧化碳4.4克,水3.6克。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气体中是否含有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