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如图是某考古遗存的有关信息。、与此相符的文化是(    )

    年代:距今约7000年地域:长江中下游

    遗存:①干栏式木构建筑

    ②出土的骨耜等

    A、半坡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
  • 2. 下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    )

    A、炎黄联盟 B、武王伐纣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 3. 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汉代先进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内地交往源远流长 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 4. 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宏伟工程有如下描述: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平原、戈壁中,总长万余里,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据此推断该工程为(    )
    A、大运河 B、赵州桥 C、北京城 D、明长城
  • 5. 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朝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A、货币的发展历程 B、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C、商业的发展历程 D、丝织业的发展历程
  • 6. 小华同学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如下图),其主题是(    )

    A、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清朝对边疆地区的巩固 C、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 7. 鸦片战争后,有很多史地学者撰写边疆史地著作,出现了第一次边疆和域外史研究高潮,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范围和规模颇为壮观。这实际上反映了(    )
    A、统治者重视边疆地区的开发 B、我国奉行积极的外交政策 C、民族危机激发了社会责任感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 8.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B、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早在1919年5月4日,中国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体现的精神是(   )
    A、不怕牺牲、艰苦奋斗 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 10. 1927年时,中共党员中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的党员分别占50.8%、18.7%;在1928-1930年中共党员中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的党员分别占23.4%、76.6%。数据变化说明了( )
    A、工人阶级失去了领导地位 B、中共在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C、苏区政府是农民民主政权 D、苏区反“围剿”取得胜利
  • 11. 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洋务运动期间,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 12. 周恩来说,“只要他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释放他回去,同时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以有利于全国抗战的发动”。这一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华北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13. 国家公祭鼎铭文:“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衰宇震惊,善行暴虐,旷世未闻……兄弟同心,共御外辱”。其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淞沪会战 B、八一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 14.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粉碎敌人进攻(转战陕北)

    转入战略进攻(挺进中原)

    进行主力决战(三大战役)

    推翻反动统治(渡江战役)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15. 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下列所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材料相符的是(    )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D、正确的战略战术
  • 16. 《彭德怀自述》写道:“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材料描述的是我国抗美援朝战争的(    )
    A、原因 B、影响 C、结果 D、意义
  • 17.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8. 某校九年级一班在设计板报内容时选取了以下几个部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这些内容的板报主题应该是(   )
    A、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思想成果 B、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 19.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是关于“古代亚非文明”的知识卡片的内容,其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汉谟拉比在位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在古巴比伦,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C、森严的种姓制度不利于印度社会发展 D、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
  • 20. 下图为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收集的一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世界古代建筑成就 B、古代亚非文明遗址 C、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 21. “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解决此问题的是(    )
    A、斯蒂芬森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凯伊
  • 22. 下图是收录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1542年编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福克斯写道:“它现在生长在德国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 23. 恩格斯指出:“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一纲领是(    )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B、《联合国家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 24. 随着欧元的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
    A、欧元加强了欧盟民众的认同感 B、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 25. 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D、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综合题

  • 26.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合下列图文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上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二:

    ——以上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材料三: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牛斗。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止止堂集

    A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连横《台湾通史》

    B

    ——均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两个朝代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两项制度有什么共同作用?
    (2)、观察材料二图三和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幅画描绘的内容是哪两个朝代?它们反映的民族发展趋势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A和B这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认识?
  • 27. 以下是张宇同学学习“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节选部分),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

    任务一:

    请你在时间轴①和②处按要求填写两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要说明理由。(要求:选取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答题卡的时间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事件顺序要正确)
    (2)、

    任务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跑,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丰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以上均摘编自又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依据任务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思想引领、重大决策”的认识。
  • 28. 天津某校九年级一班同学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1688年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士二世。这次,英国人吸取了上次改朝换代的教训,他们没有呼唤克伦威尔,决心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英国人选择了一种与传统契约方式一脉相承的改革途径。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种改革途径孕育着现代文明的新规范,那就是政治斗争中的非暴力原则……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材料三: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英国用“另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具体指的是什么?这种方式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选择了这种“改革途径”后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并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的文献是哪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归纳材料二和材料三两个文献内容的共同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场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