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大串讲:明朝的经济发展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以上着重介绍了清朝时期的( )
    A、城镇集市 B、商帮活动    C、草市模式 D、手工业发展
  • 2. 《松窗梦语》中记载,明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聚于燕”。这说明“燕”地( )
    A、商品经济活跃 B、农业发达 C、手工业发达 D、百姓富裕
  • 3. 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⑥葡萄  ⑦西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⑤⑥③⑦
  • 4. 明朝时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     )
    A、封建的生产关系、奴隶制 B、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 5.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不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是(    )
    A、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 B、景德镇盛产唐三彩 C、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D、出现了晋商等有名的商帮
  • 6.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的发掘引起了社会关注,某班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下列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7. 明朝中后期由于实行重点防御北方民族的政策,在注重加强对北方民族防御的同时,明朝统治者认为自身完全有能力控制葡萄牙殖民者,不必担心其为害中国。材料描述的是葡萄牙殖民者( )
    A、窃占澳门得逞的原因 B、蚕食我国领土的目的 C、取得澳门居住权的影响 D、建立起殖民霸权的过程
  • 8. 据记载,某城市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该城市是(    )
    A、盛泽镇 B、汉口镇 C、苏州 D、扬州
  • 9. 这一时期,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著、花生和向日葵传入中国,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这一时期”是指(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 10. 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国外高产作物的引进。下列作物,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
    A、水稻、向日癸 B、玉米、甘薯 C、马铃薯、粟 D、花生、水稻
  • 11. 玉米是我们海南现在常见的粮食作物,据说玉米明朝就传入我国。它的原产地在(    )
    A、越南 B、菲律宾 C、南美洲 D、非洲
  • 12. 朱元璋曾强制规定农民有田5至10亩者,须种桑、麻、棉各半亩,10亩以上的家庭更是要翻倍。这一举措(    )
    A、有助于手工业发展 B、促进人口迅速增长 C、否定重视农业政策 D、体现休养生息理念
  • 13.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小说广泛流行。有的小说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反映出(    )
    A、西方国家的影响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
  • 14. 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哪个朝代从外国引进的(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5. 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期长为特点,影响全国。徽商出现于(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16. 明朝时期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和制瓷中心分别是(   )
    A、海南岛、定窑 B、开封、汝窑 C、苏州、景德镇 D、南京、哥窑
  • 17. 明朝时,经济继续发展。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表述错误的是( )
    A、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 B、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C、出现了晋商、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D、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 18. 在上语文课时,同学们准备编演四大名著之一,反映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本剧。根据史实,请你指出下列哪一道具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    )
    A、酒壶、茶壶 B、猪肉、羊肉 C、花生米、葵花籽 D、刀、剑
  • 19. “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D、工业普遍使用机器
  • 20. 下列农作物那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⑥葡萄    ⑦西瓜

    A、④⑤⑥⑦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③⑤⑤⑦
  • 21. 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国家是(   )
    A、英国 B、  法国 C、  荷兰 D、葡萄牙

二、材料分析题

  • 22.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 23. 阅读下面材料:
    小说集《醒世恒言》里,描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 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由于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在市场上争先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许多银子。几年之后,他们购买了三四张织布 机;不到十年,又买了两间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描写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的哪些地区?

    (2)、施复夫妇实际上是什么人?他们和机工之间是什么关系?

    (3)、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论述题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元以来,东莞与东南亚各国交往密切,一些国外农作物引进东莞。例如,原产美洲的番薯就是最先由安南(今越南)传入东莞的。明朝时虎门人陈益于万历十年(1582年)从安南携带番薯种苗回家乡种植,这是番薯传入我国的最早事例,比番薯由吕宋传入福建还要早十余年。陈益是引进香著第一人,虎门小建塘是我国大规模引种番薯最早之地

    ——《东莞地方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指出番薯的原产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另举2例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2)、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区间物种的引进与传播频繁,比如小龙虾、清道夫鱼、核树、水葫芦等传入中国。有些物种传入中国后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番薯改变中国的粮食供给;有些外来物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比如以其它鱼类的鱼卵为食的清道夫。请选择熟悉的外来物种,完成一篇小论文,谈谈其传入过程、使用情况、影响、对策等(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