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大串讲:朱元璋强化皇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一式四份,分别上报户部、、府、县。上交户部的黄册,收贮在都城南京的黄册库。材料中“”应该是( )
    A、行中书省 B、布政使司    C、按察使司 D、大都督府
  • 2. 服饰往往富有时代特色。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它们共同说明(   )

    A、朱元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棉纺织业 C、带有强化专制皇权的色彩 D、明朝百姓服饰都统一规范
  • 3. 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条(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大兴文字狱 C、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D、设厂卫特务机构
  • 4. 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说:“嗣君(继承者)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严惩)。”他们的做法的共同目的在于( )
    A、强化监察力度 B、扩大选官范围 C、掌握军队调动 D、巩固皇权专制
  • 5.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与此材料相关的举措是(    )
    A、取消行中书省 B、设立锦衣卫 C、废除丞相制度 D、实行八股取士
  • 6. 七年级李明同学在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后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论的是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1368年,定都应天府 B、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实行八股取士
  • 7.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明太祖朱元璋
  • 8.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 9. 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将大量的农民直接固定在土地之上,由此形成农民安土重迁,社会性人口流动减少,促进了政治局势的稳定。据此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本质是( )
    A、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B、抑制商业的大规模扩张 C、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保护封建小农的利益
  • 10.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导致的,为此,对地方和中央官制进行改动。你认为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B、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C、大大提高官僚机构决策效率 D、机构精简,大大削减财政开支
  • 11. 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为强化皇权,以史为鉴,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制,撤销六部 B、废除丞相制,设置军机处 C、废除丞相制,设置东厂 D、废除丞相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 12. 据《太祖实录》记载,明朝丞相胡惟庸常“不奏而行”“先取奏章视之”。这些行为在洪武十年以前都属于丞相分内职权,但之后却被定为越权。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加强舆论控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专制皇权 D、缓解丞相压力
  • 13.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中文武群臣劾奏的职务创设于秦朝,废除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4. 明太祖废除长期存在的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权归六部,提升六部的职权。其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强化皇权 D、控制思想
  • 15.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强化皇权,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五军都督府 D、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 16. 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 17.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奔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隋文帝 B、宋太祖 C、唐高祖 D、明太祖
  • 18.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揽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A、设立行省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
  • 19. 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了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指施。其中使他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的措施是(    )
    A、八股取士 B、设置锦衣卫 C、废丞相 D、设立中书省
  • 20. 从封建政治制度层面来考察封建集权主义的演变,下图反映明朝皇权空前强化的是(    )
    A、 B、 C、 D、
  • 21. 朱元璋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是朝臣权利过大,导致君主政荒权落,致使天下大乱。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取消行省,设立三司 C、设立东厂,监视官民 D、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 2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北宋文官任知州
  • 23. 明代宦官汪直权倾朝野,“从京城到全国各地,到处侦查隐秘的事情,即使是亲王府邸,也不能幸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大兴文字狱 B、分封诸子为王 C、施廷杖处罚 D、设置厂卫机构
  • 24.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鉴于历史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地方设立三司 B、设五军都督府 C、取消行中书省 D、废丞相制度
  • 25.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星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 26. 明朝统治者改革行政机构。下图体现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君权加强 B、政权分立 C、地方割据 D、思想禁锢
  • 27.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立下了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其目的是(    )
    A、防止朝中大臣专权 B、扩大地方官员权力 C、提高六部办事效率 D、减轻丞相工作压力
  • 28. 当代学者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称: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宫府分离制”最终被“宫府合一制”替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对皇权的监督限制趋向制度化 B、政治的开明程度大大降低 C、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了
  • 29. 下图一反映的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题19图二反映的是明切的政治制度,从图一到图二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建立 B、皇权的不断加强 C、地方权力的加强 D、相权的不断加强
  • 30. 下表是关于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不同史籍记载。其中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史实是(    )

    记载

    出处

    “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明史·职官志》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皇明祖训·首章》

    A、秦朝以前设立有丞相一职 B、废除丞相后政务分予六部 C、洪武十三年废除丞相一职 D、尚书和侍郎是六部的长官

二、材料分析题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明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朝初年的中枢权力机构有何变化?
    (2)、材料二中,负责侦视的人属于哪一机构?指出该机构设立的目的。
    (3)、上述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官制,立竿见影]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八股取士,为害甚巨]

    材料三: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

    (1)、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看法。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4)、概括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
  • 33. 明清时期君权得到空前加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明太祖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明成祖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是什么机构的设置?
    (2)、明朝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