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人类与生物圈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2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减少污染又能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过期药品 B、瓜皮果壳 C、金属制成的易拉罐
  • 2. 保护生物圈,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台灯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C、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D、绿色出行
  • 3. 人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 4.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乱砍滥伐 B、过度放牧 C、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D、开荒种地
  • 5.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
    A、向大气中加入碱性物质 B、禁止烧煤、石油等燃料 C、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把酸雨引流到地下
  • 6. 下列选项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食醋和清水

    配制模拟酸雨

    B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清水

    避免产生气泡

    C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唾液

    将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

    D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A、A B、B C、C D、D
  • 7. 爱护植被,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封山育林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B、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 C、严禁在草场上过度放牧牛羊 D、砍伐森林以扩大楼房修建面积
  • 8. “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严重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形成的气体依次主要是指(  )
    A、水蒸气、氮气 B、水蒸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 9.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农田秸秆,就地焚烧 B、毁林造田,增加耕地 C、居民垃圾,分类处理 D、使用农药,消灭害虫
  • 10. 为探究酸雨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小麦种子进行了模拟实验,除表中变量不同,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种子的发芽率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

    发芽率

    加入模拟酸雨

    30%

    加入等量清水

    90%

    A、本实验的变量是清水的多少 B、实验证明只要不受酸雨影响,种子就可以萌发 C、多做几组重复实验可以消除误差 D、实验证明酸雨不利于小麦种子的萌发
  • 11. 下列图标中代表“可回收垃圾”的是(  )
    A、 B、 C、 D、
  • 12.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出现赤潮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大量增加 B、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水中氧气过少 D、水中水生动物过多
  • 13.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空洞       ⑥潮汐        ⑦大脖子病       ⑧富营养化

    A、②⑥ B、⑥⑦ C、①③⑤ D、④⑤⑧
  • 14. 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B、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活环境 C、“低碳生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D、环境能影响生物,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禁止一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 15. 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主题。提倡无纸化办公,文件、通知等主要以通讯APP、电子邮件等形式下发,其生物学意义在于(   )
    A、保护森林 B、节省办公经费 C、减少垃圾 D、实现现代化
  • 16. 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相符合的是(   )
    A、为增加耕地面积,进行开荒造田 B、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 C、为丰富餐饮食品,捕杀野生动物 D、为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化肥
  •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 B、环境问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C、环境问题全部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 D、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以人类自我满足为前提
  • 18.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它,下列做法对保护生物圈不利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 B、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围湖填海,扩大农业和生活用地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 19. 下列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家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 20. 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B、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 C、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郊 D、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

二、连线题

三、读图理解题

  • 22. 下图是以1990~1997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20世纪及未来50年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资源过度使用,会使减少而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2)、人口过度增长,会使被大量破坏而逐渐枯竭。
    (3)、日益严重,会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4)、图中显示,进入21世纪人口会逐渐减少,试据图中信息分析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3. 看图作答。

    (1)、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至少说出3个)?
    (2)、导致地球气温升高的因素有哪些?
    (3)、大城市中最多的固体污染物是

四、实验探究题

  • 24.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于是我市某校学生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设计过程如下:

    Ⅰ.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丙,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的摆放3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等量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等量pH为5的“模拟酸雨”。

    Ⅲ.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一周后,甲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较少,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少。

    根据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
    (3)、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原因是
    (4)、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做实验的原因是
    (5)、酸雨主要是由于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的。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控制酸雨提出合理的建议。

五、资料分析题

  • 25. 资料分析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对于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书记一直非常重视。他很早就认识到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曾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痛心不已:“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母亲河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他曾为干部“去掉紧箍咒”。“不单以GDP论英雄”,在他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资料二:2018年7月20日,我国北极科学考察队第九次搭乘“雪龙号”科考船出发,一路向北继续探寻北极的秘密。在本次航行中,“雪龙号”将深入北极中心区域,视冰情探索北极中央航道的适航性。雷瑞波说,希望通过对地形地貌的精密探测和考察,获取更多中央区域的自主数据,收集水文海冰等方面的数据,为国家海洋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1)、生态文明建设有赖于生态系统的维护,生态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2)、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你为绿水青山建设献计献策,写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
    (3)、去北极科考的人员,回来时不仅要将垃圾带离,还要将自身产生的粪便一同带离,这是因为北极生态系统中很少,生态系统的能力有限。
    (4)、通过这两个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简答题

  • 26.    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有三种方式:焚烧、填湖、掩埋.请查阅资料,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哪种方式最好?并简要说明理由.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请你告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