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19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下列各项所示字体,秦朝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是(    ) 
    A、 B、 C、 D、
  • 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朝开创的科举取士制度(    ) 
    A、使儒家学说被立为正统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考试题目解释一直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 D、直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3.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其历史影响是(    ) 
    A、推动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修 B、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C、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形成 D、从国外引进的作物普遍种植
  •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中共二大(    )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号召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5.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抗日救亡 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
  • 6.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C、中国抗战得到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情支持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 7. 下列各项,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 8. 1819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说:“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这表明他深受(    ) 
    A、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B、《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的影响 C、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影响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 9. 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 10.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凡尔赛和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由此可见,《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    ) 
    A、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 B、中国仍未摆脱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C、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D、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 11.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    ) 
    A、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B、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高国际地位
  •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背景是(    ) 
    A、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C、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D、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4题各10分,第15题6分,共26分) 

  • 13. 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在材料一、二、三中任选一则 ,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中国对推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和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若三则材料均答,以第一则材料的答案计分) 
    (2)、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两大主要矛盾。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 

     材料二  1900年,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中国”这一文化意象或者类似隐喻得到广泛传播。1908年出版的小说《新纪元》描绘了1999年的中国,称“这个少年新中国,并不是从前老大帝国可比”。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提出,少年的责任“不在保持老大中华之苟延残喘,而在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呼吁中华少年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 

     ——摘编自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等 

    (1)、19世纪中晚期到20世纪初,列强侵略中国采用了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压迫手段,请任选两个方面作答,每个方面各举两例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相关史事,指出20世纪初“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表现。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可参照答案示例答题)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史事:西部大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等。 

     论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