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16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
1.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时,小组成员寻找到一些相关的素材。下列寻找的素材与史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A、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无为而治”,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B、张仲景是西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被称为“医圣” C、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黄帝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2.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图图示中空白处应是( )A、科举制 B、八股取士制 C、军机处 D、行省制度3.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以下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 ②天津 ③重庆 ④上海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4. 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申报》 B、《国闻报》 C、《新青年》 D、《劳动者》5.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长征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A、强渡乌江 B、四渡赤水河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6. 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7.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8. 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主题,搜集了下面的资料图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解读,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图1: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B、图2: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C、图3:2008年9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D、图4: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9.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 D、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10. 古代亚洲、非洲、欧洲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天方夜谭》 C、《汉谟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11.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意大利沿岸的某些城市,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是( )A、雇佣关系的形成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2. 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莎士比亚说:“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这充分体现了( )A、契约精神 B、神权至上 C、禁欲苦行 D、人文主义13.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光荣革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B
《独立宣言》发表
标志着美国独立
C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
明治维新
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A、A B、B C、C D、D14. 1933年,某国的领导人在就职演说中讲到:“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以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为此,他推行了哪一措施(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投资大量公共设施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15.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过程中绘制的时间轴。下列组合中时间与对应的史实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②——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②——巴黎公社成立 ③——十月革命胜利 C、③——第一国际成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④——实施新经济政策 ⑤——苏联解体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
16. “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天文、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3)、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7. 如今,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战争给俄乌两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市某班同学要召开一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主题班会。以下是各小组同学查找的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业,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等《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 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进行了长达 40多年的对抗。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四:20世纪末,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共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2)、 材料二中“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是指哪场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哪次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3)、 材料三中“长达40多年的对抗”指的是什么?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4)、 材料四中提到的“新的世界格局”正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有哪些?18. 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思维导图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和近代化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三:“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材料四: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1)、 根据材料一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总结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机构是什么?(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通过“边界的斗争”创造了什么局面?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实现“富裕”的目的实行了什么伟大决策?(5)、 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19. 2023年5月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这是今年中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也是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次会议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交流互鉴】
材料一: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地方政权,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基督教文化也相互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誓死力争】
材料二: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重大事件片段。
【冲破困局】
材料三:历史因交往而多彩,文明因借鉴而丰富。如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示意图。
【美美与共】
材料四: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举办多次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材料一中的“使臣”是谁?后来中国的哪一发明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2)、 从材料二中图一推测这次事件爆发的导火线。并回答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3)、 请你结合图示,写出“开拓”、“突破”阶段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各一项。(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并归纳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5)、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根据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