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16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堪称“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遗址,最中心为莫角山宫殿区,其外分别为环绕的城墙和外郭,首领的住处与一般社会成员居住区相隔绝,大型墓的随葬品丰富且精致,小型墓小而狭长,多数没有随葬品。这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 )A、建筑技艺高超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部落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的发达2. 《女史箴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图中的女子们正对镜梳妆,仪态宛然,细节描绘精微。榜题“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该作品( )
A、反映儒学仍占统治地位 B、体现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C、表现魏晋女性爱美风尚 D、彰显审美与教化相结合3. 如表所示的唐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这表明唐朝( )诗人
作品
诗句
王维
《出塞作》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陈陶
《陇西行四首》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元稹
《估客乐》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贾岛
《送于中丞使回纥册立》
君立天骄发使车,册文字字著金书。
A、推行华夷一家民族政策 B、突显经济交流的重要性 C、处理民族关系方式多元 D、强化对周边民族的控制4. 如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北宋•刘挚《忠肃集》
“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盖自青苗之议起,而天下始有聚敛之疑。”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晚清•梁启超《王荆公》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王安石)庶足以当之矣。”
A、历史人物价值不断提升 B、人物评价缺乏客观标准 C、世人的历史认知被颠覆 D、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5. 明清时期行会众多,有江宁会馆、两广会馆、湖南会馆等,借此可以助济失业、贫病、身后无备及异籍不能回乡等情况,也有“有董司者,因违规收徒,被同行举报,而缚诸柱,咬其肉,血肉模糊”的记载。这主要反映了明清行会( )A、有利于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B、保留有较多的陋习和糟粕 C、具有较浓厚的地缘性特征 D、兼具社会保障和自治功能6. 下列关于近代美术教育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
美术教育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
一些实业学堂开设有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内容是有关地图测量、机器制图等手工图画。
19世纪末期
康有为提倡:“今工商百器皆藉于画,画不改进,工商无可言。”
20世纪前期
《钦定学堂章程》规定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部分科别须开设图画课。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并开设了西方油画、雕塑等纯美术专业,同时也保留了原来的图案(绘图)专业。
A、美术教育兼具有实用主义性质 B、工商百器发展依赖于美工设计 C、清政府重视国民素质教育发展 D、美术教育在近代中国发展受阻7.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群体在媒介中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治安隐患到社会暴力团体再到国民”的演变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 C、媒介关注焦点转移 D、工人民族意识的觉醒8. 1943年1月,《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签订,条约明确废除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使馆区及驻军、租界、英籍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等。中国方面同意暂时搁置九龙问题。条约的签订体现出民国政府( )A、取得了对外修约的完全胜利 B、兼顾了历史诉求与现实环境 C、错失解决香港问题的好时机 D、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9. “从经济上说,到1952年后期,70%-80%的重工业和40%的轻工业为国家所有,国营贸易机构和合作社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50%以上。从组织上说,1953年底党员总数达到了650万。”以上材料说明当时( )A、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B、统一战线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C、社会主义改造条件已经成熟 D、私营经济已转变为国有经济10. 1994年,我国取消户口按商品粮为标准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结构”,2003年逐渐停办城市蓝印户口(一种介于正式户口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进一步降低城市门槛。这说明,我国( )A、区域发展不平衡得到改善 B、逐步实现开放型的全球经济 C、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11. 猎狮是一项起源于西亚的贵族传统活动,“帝王猎狮图”也是西亚一种常见的传统艺术创作主题。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后,举行了几场大型狩猎活动,而他手持马其顿长矛与雄狮搏斗的英勇场景也被创作成了各种画像(如图),供人敬仰。这可以用于说明( )
A、狩猎运动符合帝国武力扩展需要 B、狩猎运动在帝国境内得到普及推广 C、统治者以猎狮文化强化自身权威 D、统治者的爱好左右艺术创作发展12. 中古欧洲城市文学作品《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形象隐喻社会各个阶层。狼代表残暴和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正义和权威的国王、骆驼代表邪恶和虚伪的僧侣、各种小型动物代表软弱可的下层民众,而主角列那狐则代表机智又狡黠的富有商人。这种文学题材反映出( )A、市民的政治和生活意愿 B、城市成为权力争夺的焦点 C、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复兴 D、城市自治冲击了封建统治13. 从1798年开始,伊莱•惠特尼采用“先大量生产可替换零件,然后由少量工人完成组装”的方式,为美国政府专门生产轻型武器装备。此后,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迅速传遍美国,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规模生产之父”。由此可以推知,标准化生产模式( )A、使美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B、改变分散的手工生产状态 C、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D、提高工业生产机器化程度14.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这些资料:同学甲收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同学乙收集1861年美国内战,同学丙收集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同学丁收集1870年意大利国家统一,据资料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西欧重商主义的盛行 D、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5. 在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提出了“与英国结盟以保障美洲独立,并建立美洲联盟”的政治构想。1826年巴拿马大会(西属美洲独立国家首次联合会议,英美两国应邀列席)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同盟”的协议。对此,下列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A、美国门罗主义引发拉美反抗 B、英国支持西属美洲的独立和联合 C、拉美独立后迅速实现了联合 D、西属美洲未能正确认识内外形势16. 七个国家和世界不同时期的商品出口实际增长率(平均复合增长率,单位“%”),下列对如表数据的认识最为合理的是( )国别
1913-1950
1950-1973
1973-1998
德国
-2.8
12.4
4.4
英国
0.0
3.9
4.4
美国
2.2
6.3
6.0
墨西哥
-0.5
4.3
10.9
中国
1.1
2.7
11.8
印度
-1.5
2.5
5.9
日本
2.0
15.4
5.3
全世界
0.9
7.9
5.1
A、世界大战导致全球经济普遍衰退 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C、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 D、区域集团化促进欧美区域协调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7. 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历史笔记资料表
作者
书名
内容
(北朝)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
展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书中亦有不少神异鬼怪故事。然其遗闻轶事,颇足以补史乘(史书)存文献。
(唐)姚汝能
《安禄山事迹》
记载禄山诸事,文辞灿然,叙述颇详,而不免于琐杂,然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所记禄山事,亦不能舍此而他求也。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自都城、坊市、风俗、典礼,糜不该载。如此之类,皆可以互相考证,订史氏(史家)之误。
--选编自姚继荣《唐宋历史笔记论丛》
阅读表,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的史料价值的认识。(注:史料价值是指史料载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19世纪末以降,中国史学经历过三次明显的转型。这三次转型的中心议题,都在于寻求史学“话语体系”的革新,其结果是出现了三种形态不一的“新史学”。第一次变学转型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中间经历过梁启超等人倡导的“史界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学术“西化”等不同阶段,而其目标所向一直都是改造传统史学,实现中国史学的“现代化”。第二次转型发生在1949-1966年间,其结果是确立了一种由党性原则所主导的“新史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旗帜,效法苏联史学的范式和体系,基于意识形态的基本元素,构造出一套新的史学话语。“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史学进入第三次转型,倡导思想解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
——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一个当代学术史的考察》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中国现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史学转型”的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向公众和学者开放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到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该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公益性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责。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博物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确定主题。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现有140万余件藏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博物馆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博物馆的主要特点,并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的认识。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9世纪初,美国与拉丁美洲都还是以农业为主,而且虽然北美洲正开始形成小型的工业,拉丁美洲的矿业却比它的邻居要发达得多。在1850年,拉丁美洲有3300万人口,美国只有2300万,而两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大致旗鼓相当。可是到了1940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变得远为庞大,而其经济局势却变得比美国糟糕得多。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赵轶峰译《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材料二:拉美的发展主义理论者普雷维什等人认为,拉美不发达的根源是“中心”(西方)和“外围”(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上的不平等,以及中心国家对外国家的剥刚。50年代初期,他提出工业化是拉美国家摆脱“外围”地位的唯一手段和根本出路,……后来他又提出国家干预、地区经济一体化等思想,并以此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拉丁美洲的工业化。……60年代后期和整个70年代,由于他所主张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弊端日益明显,他的理论也受到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批评。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了1940年美国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可能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雷维什等人提出的拉美发展主义理论被批评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