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重点中学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大观园是一所宅园,它一无远山近景可依,二无茅屋寺庙凭借,然而曹雪芹别出心裁地把自然界各种美好的东西组合到园中,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借景方式,通过“形”(园中人物、建筑、动物)、“声”(琴笛丝竹、小桥流水、吟诗作赋)、“影”(人、树、云、动物、月影)等使园中静态的建筑、山石和园中动态的人物、禽鸟、溪流、植物(四季变化)等相映成辉,这样互相补充的处理就达到了巧妙的借景目的。如七十六回,先写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赏月“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后写远处笛音“猛不防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再写黛玉、湘云在凹晶馆所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馆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最后写黛、湘二人拾扔小石头“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激荡……却飞起一个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于是溶景入诗,逼出了二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绝妙好辞。圆月、绿树、风声、水声、云影、花荫全融合在大观园的美景之中了,使时间、景色、人情互借互生、融为一体。
曹雪芹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而突破、创新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以往的园林借景中,大多都是对静态事物的借用,但大观园的借景手法,在曹雪芹的笔下加入了动态的人物、动物,园中对诗、赏月、葬花既为《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情节,同时也为大观园提供了美景,幅幅画面为大观园的四季景致增色不少。
(摘编自谭巍《大观园造景手法体现的曹雪芹艺术思维》)
材料二:
曹雪芹所设计的大观园,虽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但我们也可从中品味出创作者的匠心,得以从中窥探曹雪芹的艺术辩证思想。
四十二回宝钗在谈到大观园时说:“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园林和绘画本来就有相通的艺术规律,用绘画的章法来布置园林,园林也必然体现出绘画中的一些规律,如像绘画那样讲究“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曹雪芹借助薛宝钗之口提出的远近、疏密、主宾、添减、藏露(还有高低、大小)等等,也都是我国古代许多画家(或评论家)所提到的章法。他是运用绘画中的这些章法、布局来设计大观园的。
我们且看曹雪芹在描绘大观园时是如何体现艺术中的辩证关系的。比如藏和露,当十七回中贾政一干人进入正门之后,“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政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由于有这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使得进入园门的人们不能一览无余地把园内景色“悉入目中”,这便是藏而不露。再加上“曲径通幽”的题额和羊肠小径,更使游人产生一种对园内景物幽邃莫测的感觉,因而更加引人入胜,这便是艺术中的含蓄。当他们出了山洞之后,才别有洞天,豁然开朗,“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这是露,是藏然后露;然而,露中又有藏——“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亦藏亦露,半藏半露;然后,“出亭过池”,观览了山石花木,才“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槛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真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曹雪芹就是这样运用文学语言,把大观园中的藏和露这一艺术辩证关系,很精妙地描绘出来,一幅手卷是随着卷中人物的活动而展开的。因此,这种描绘又是一般的绘画难以表现的,因为景物的藏和露是通过游人的视觉产生的,而游人又是沿着一定路线走的,即使是用长卷,也只能是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表现,互相之间难以通过人物活动联系起来,有点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吧。曹雪芹的描绘,很有些像动静相生,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现代电影镜头。这种语言的描绘产生了完美的效果。
再如高和低的对比,曹雪芹也有很好的描绘。七十六回史湘云就说道:“这山上赏月虽好,总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凹晶……可知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竟是特因玩月而设此处。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这里来;有爱那皓月清波的,便往那里去。”这就是这一风景小区的特色。在凹晶馆近水赏月之妙,曹雪芹还有描绘:“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曹雪芹将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的凸碧堂与凹晶馆和特定的时令——中秋赏月,融合在一个画面之中,构成大观园中一景。想象此情此景,倒“真令人神清气净”。
(摘编自顾平旦、曾保泉《文学、绘画与园林——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A、曹雪芹创造出独特的借景方式,把园中美好的静态动态景物互相组合,达到园林“收无限于有限”的效果,令赏者为之赞叹。 B、“对诗”“赏月”是小说的情节也是园林美景,体现曹雪芹对传统造园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在借景中加入动态的人物动物。 C、园林和绘画有相通的艺术规律,园林的建设也像绘画那样讲究远近、疏密、主宾等章法,这些章法是许多艺术家曾提到的。 D、大观园中“藏”和“露”的艺术辩证关系,是在作者的文学语言中体现的,并随着小说中人物的活动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大观园的造景艺术,不过二者的中心论点并不完全相同。 B、作者在七十六回将各类事物融入大观园景色,丰富游赏内容并提升了作品的意蕴。 C、大观园正门处的翠嶂使园中景色不能“悉入目中”,体现了“藏与露”的辩证关系。 D、语言文字既能将游人视觉所见之景做到细致描绘,也能将叙事的空间和时间相结合。(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写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宋代画家郭熙提出:“欲夺其造化,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 C、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意在笔先,创造山川,皆令其各得其势而不背。” D、贾宝玉为大观园沁芳亭拟写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4)、材料一、材料二画横线处,都引用了《红楼梦》七十六回的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瓊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堡的故事
石 言
四班长面色忧愁:“指导员,我们那个副班长思想有点不大正确哩!可能,他企图腐化,跟我们班驻地那个姑娘。”我不由得小吃一惊说:“喔?这小鬼!”
我就去找李进,他确实是变得格外漂亮了!
我把腐化是破坏群众纪律最严重的道理说给他听。他却说:“我不是想腐化,谈恋爱不作兴?战士就不作兴谈恋爱?”“上级不是说‘今年打垮希特勒,明年打垮日本’吗?”
“你想先搞好关系,等抗战胜利了跟她结婚吗?”
他闷住头说:“你猜到就算了!”
“你已经跟她讲定了吗?”
“没有,讲了也不作数,保不定哪一仗我吃颗花生米‘报销’了呢?害她?”
这小伙子的心是被人家占领去了,这样搞下去,要他不犯错误真不保险,我于是决心调房子。他很爽快地回答:“好!”
我和连长跟四班调防,住到二妹子家里。半夜,我给一阵吵声搅醒了,老头子咕噜咕噜地骂,又大声喝起来,还像在打什么。又有女孩子的哭声。“什么事情呀!难道李进闯了祸?不可能!那又是什么呢?空想无用,以后再调查吧。”
第二天晚上,燥热得很,我想到外面凉爽一下,披衣出门,却看见李进和二妹子面对面站着,二妹子在哭,李进伸起手,想扶住她,好像又不敢。忽然二妹子一把抓住李进,把头枕在臂弯里哭了。李进像不知道怎样才好了,呆在那里。
当李进把二妹子的事情说给我听了之后,我真是惭愧,深深地懊恼自己。故事是这样的:
二妹子的姐姐,嫁给大柳堡的刘胡子,这个人溜到韩德勤的“遭殃军”当了排长,无恶不作。鬼子一“扫荡”,刘胡子又成了伪军中队长,偏偏又驻防到蒋桥来了。不知怎的,给他听到风声,说二妹子长得更好看,就要强娶。二妹子怕刘胡子来,想参加我们部队,跟她爹说,她爹把她打了一顿。她便约李进晚上下哨后讲个明白。
李进说:“指导员,让她参加吧!我们要一走,她就要寻死投河的!”
要救他,一定要救!再一想,问题很复杂。编制表上没有的,我们带不走。再者,老百姓会不会说我们拐带闺女?不料李进理直气壮跟我辩论:“老百姓不会有意见的,庄上的人,谁不恨透刘胡子?大家都在替二妹子着急!只要我们肯带二妹子走,哪个不拍手叫好!”
啊!我错了!我所说的老百姓,是模模糊糊的。李进说的老百姓,是雇工,是农民,是我们的基本群众!
我说:“李进同志!我也要救她的,救人民就是我们的责任。不过你要仔细考虑:我们能救出二妹子,我们还能救出她全家吗?”
“哼!我们总有办法的!”
什么办法呢?只有打蒋桥!但蒋桥是个相当大的据点,不是我们一个连能打的!
这天晚上,我参加四班班务会。
李进越讲,大家越严肃。他说完这事,重重叹了一口气,说:“我啊,多不要脸!老百姓这样苦,我倒专门替自己打算了……人家在河里喊救命,我倒在船上唱山歌……填表时候我怎么写的?为劳苦大众奋斗到底!我现在也讲不出什么漂亮话,同志们以后看我的好了!我只要求上级,总要想办法救她!就是要我去死也心甘情愿!”
一屋子静默了一阵,便齐声要我想办法。
我向他们保证上级一定有办法,最后我说:“好好练兵!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二妹子要我们去救呢!”
一星期后,我们连向东12里驻扎。
部队出了庄子,我走在行列最后,我想李进该回头望望吧,然而他不。我却禁不住回头张望:却看见庄头绿树丛里,远远的有一个人,我认得出她。
几天以后,团部正式布置攻击蒋桥。
我们连负责的一个大碉堡三层楼,敌人顽固不降。李进几个箭步就到了碉堡根,他架起梯子爬到梯顶,刚够到二层楼的枪眼,李进拔出榴弹,一拉弦往枪眼里一灌,接着,又是一个……碉堡里翻了天。
不熟悉的人,会说李进今天是为了二妹子才这样勇敢的,其实冤枉。李进每一次战斗都争先恐后。不过以往,打再大的仗,他总是嬉皮笑脸的,今天却很认真,俘虏一下来,他便拉住问:“有个叫刘胡子的中队长在哪里?”一个俘虏说:“是我把刘胡子打死的,他不让缴枪……”
转眼到了11月,有一天团部开会,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我们要下江南了。
这两天,我忽然注意到李进,他好像心事很重,面上却装着若无其事。我跟李进谈话,他闷了好久,忽然笑笑说:“指导员,你今天用不着替我做政治工作了,我想定了。你说:一个人要光荣快活呢,还是享乐主义快活?”我问他:“你这几天内心斗争很厉害吧?”他苦笑一下说:“我们这次是远走高飞了!不过你放心好了,我不会开小差的!”我说:“你想过吗?”他自言自语:“岂但想过……”
“我真想见她一面……以后怕只有做梦才……好,以后再不谈了!”他顾不得眼泪在流,又说下去,“我想想二妹子,心里难过,总还受得了。我一想到从此要脱离部队,我要变成一个孬种,给同志们骂了,我实在受不了……指导员,你相信我的话吗?”
“指导员,你放心,我还是那句话:‘为劳苦大众奋斗到底!’”
几天以后,我们出发了。深更半夜,寒风刺面,我们悄悄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下江南……那是1944年的冬天。
(选自《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第二卷:崛起东方新中国》,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A、“不由得小吃一惊”体现了指导员的原则性和对工作的预见性,“喔?这小鬼!”语气温和亲切,丰富了指导员的形象。 B、当李进把二妹子的事情说给“我”听之后,“我”很是惭愧懊恼,因为“我”感觉自己对问题不敏感,想法比较简单。 C、“我所说的老百姓,是模模糊糊的。”与李进说的“老百姓”不同,旨在说明“我”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群众。 D、小说以1944年的冬天结尾,干净利落而又含蓄蕴藉,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还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大量对话,简洁精练而又生动传神,细化情节发展,延缓叙事进程。 B、小说对刘胡子的刻画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其凶狠作恶的形象。 C、文中画横线的语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解了“我”的疑惑又为下文作铺垫。 D、二妹子和《百合花》中的“通讯员”“新媳妇”一样,无名而让人产生共鸣。(3)、李进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我”作为连队指导员,同时又是小说的叙述者,双重身份交叉带来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项梁)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传言“趋”。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C、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D、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A、窃,暗中,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意思不同。 B、诸生,文中指儒生,其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今诸生学于太学”中的“诸生”意思相同。 C、丞相,古代官名。丞相与宰相不同,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不同朝代宰相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D、寿,活得长久,引申为祝寿、祝福,与《鸿门宴》中“若入前为寿”中的 “寿”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A、在投降汉王前,叔孙通先后侍奉过项梁、怀王、项王等人,辗转薛县、定陶、长沙等地,最后投靠了汉王。 B、刘邦初即位就取消了秦朝严苛的仪礼法规,但当群臣在朝廷上大呼小叫、举止无礼时,刘邦又感到十分忧心。 C、知晓汉王越来越讨厌百官无礼的行径后,叔孙通主动请求征召鲁地的儒生,联合自己的弟子们一起制定礼仪。 D、叔孙通的措施震慑群臣,使群臣在遵守宗法礼仪的时候不敢怠慢,刘邦也从中找到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尊贵感。(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
②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5)、司马迁评价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请结合全文概括其“与时变化”的具体体现。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李征君故居①
(唐)温庭筠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已迷。
惆怅羸骖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注】①李征君:即李羽,为温庭筠挚友。征君,不受朝廷征召的隐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李羽故居清晨景物,露自浓,烟自重,草自萋萋,柳自拂堤,俯仰之间,无限悲凉。 B、颈联上句伤今,下句追昔,芳筵虽在但却空对故榭荒凉。今昔对比,有无限低回伤悼之意。 C、尾联描写熟悉故人居处的瘦马每经此门亦频频长嘶,运用衬托手法,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D、此诗章法严谨,前半先写故居,后半追悼故人,风物俨然而人已不在,全从“故”字写来。(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处。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他说:“ , 。”(2)、针对凭心好恶、滥施刑赏的问题,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对唐太宗提出“ , 。”的劝谏。(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却大肆挥霍的暴行。
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2.0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到达蜀口已近黄昏。蜀水两岸漫山遍野的油桐花开了,白雪般的油桐花瓣一路飘洒,空气中弥漫着这个季节特有的清香。此前, 夕阳给万顷碧波披上了金色的余晖 , 江岸木排上的鸬鹚纷纷跳入赣江戏水,好一幅渔舟唱晚的水上风景。
进入蜀口古村,古代科举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自南宋以来,精读传家的做法在这里早已( ),并且这种风气还带动了当地科举事业的发展。仅欧阳一姓,明清时期就产生了21位进士。进士的多少,往往是古代衡量一个地方文化是否兴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蜀口,和科举文化齐名的还有蜀口茶。相传明代成化年间,郭福可从溪川汤湖镇带回狗牯脑茶树种,与族人一起种茶、制茶。蜀口茶的制作工艺( )已逾 500年,这种工艺的传承全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以透明清澈的汤色和沁人心脾的浓郁醇香闻名的蜀口茶一年可产四次,尤以清明前精制的茶叶最为名贵。除此之外,这里的古村原乡、特色美食也让无数游客( ),蜀口已成为游客欣然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各句中的“风气”,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风气”,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许彝千少便歧嶷,总角风气更进。 B、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 C、但窟居者多在山谷之幽,风气不通。 D、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占风气,布筹算。(3)、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的拟人进行简要分析。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A】“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凛冬时节,围坐香屑小炉,手握诗词半卷,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共品茶香……最近,多地掀起冬季消费新风潮, , 大有接续露营成为城市新消费的趋势。据统计,“围炉煮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话题播放量已超过16亿次,各电商平台上更有上万件有关商品。与此同时,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B】《茶经·六之饮》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茶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传统,其厚重广博已经毋庸置疑;同时,一个文化传统如何走入当代,融入今天的城市生活,同样还需要 。除了茶本身之外,年轻人更重视的还是社交价值,比如精致的摆拍、讲究的仪式、闲适的情调等等。当然, :出去喝个茶,还讲究穿搭、出片,多半不是真的冲着茶去的。其实,人的消费行为,大体都是有多元意义的,哪怕满足口腹之欲只是品茶的一小部分目的,但只要能在过程中感受到喝茶带来的美好,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就足够了。
(1)、文中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原因是什么?(2)、请结合材料,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六、作文(60.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汪曾祺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逛菜市场曾是人们一天之中不可或缺的事情。可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买菜软件应运而生,社区团购更是蓬勃发展,这让很多年轻人不愿再光顾菜市场。许多菜市场,都面临着被关停、拆迁或是改造的命运。
对于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