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14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坟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    )
    A、可用于研究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 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 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 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
  • 2. “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料表明西周(    )
    A、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B、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C、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 3. 下表是中央政府对某一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史实。这一地区是 (    )

    时期

    措施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朝

    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

    A、东北 B、台湾 C、西藏 D、新疆
  • 4. 明代黄册的册首,注明该户籍何属,分为军、民、匠、灶等,写明田地、房产、牛只等,并详列“旧管”“新收”“开除”及“实在”四柱。据此推断,这(   )
    A、有效防止了土地兼并和买卖 B、表明国家放开了对人口的控制 C、服务于国家征发赋税及徭役 D、有利于明晰家庭的收入和支出
  • 5. 陆贽在《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中评论两税法“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该评论主要想表达(   )
    A、收税看重人丁利于农民人身自由 B、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C、分夏秋两次征税简化了税收名目 D、扩大收税对象增加财政收入
  • 6. 宋朝时,“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取代了传统的“选士必论族姓阀阅”、“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亦成为宋朝的普遍现象。这种变化反映出宋朝(   )
    A、国家大统一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B、门第观念的淡化和阶层流动的加强 C、经济重心南移带动科技与文化进步 D、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 7. 下表是唐代科举考试策问的部分试题描述。据此可知,唐朝科举考试(   )

    社会现象

    试题描述

    安史之乱后,落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棘手问题

    主考官元结问进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

    中唐以后,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被打破

    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

    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

    A、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 B、选才标准趋向公平合理 C、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 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 8.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条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该条文说:“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释迦牟尼像前掣签认定。”这一制度(   )
    A、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体现 B、解决了西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C、确立了佛教在西藏至高无上的地位 D、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
  • 9. 某西方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说道:“鸦片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包括英国和印度,都是合法的,单单在中国不合法。结果在中国,不但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与黑帮疯狂地走私鸦片,就连最上层的高官也染指其中。”这一评价(   )
    A、掩盖了战争的实质 B、完全脱离了历史事实 C、揭示了战争的根源 D、肯定了战争的正义性
  • 10. 民国时期有人认为,“自工业革命以后,商人反成为工业家的附属,不过略沾其余润,……中国推销洋货的人,即世所称买办阶级者,在中国社会,虽俨然是个富豪,而以世界眼光观之,则仍不免在小贫之列。”作者主张(   )
    A、民族独立 B、工商救国 C、抵制洋货 D、发展工业
  • 11.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 12. 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通过研读卡片,从中能得出的关于此时期革命道路的正确结论是(   )

    ①1929年12月,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②根据地巩固发展,革命武装壮大

    ③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④开展土地革命

    A、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B、建立反军阀革命统一战线 C、大力推动工人罢工运动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 13. 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 14. 有学者指出:“1956 年,在中国社会的变革历程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956 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下列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

    ①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②强调了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③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变革      

    ④明确了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5. 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公报》中声明,双方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等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反映了(   )
    A、中美建交条件己成熟 B、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D、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
  • 16. 图1、图2分别是1949-1957年和1982-1989年中国的畅销书种数比例图,中国的畅销书种数变化(   )

    A、有利于科研与国际前沿的接轨 B、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为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
  • 17. 在印欧人的第一次大迁徙中,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移(    )
    A、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民族扩张 B、推动了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C、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D、说明了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
  • 18. 中古时期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法学家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据此可推知(   )
    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 19. 奴隶贸易和殖民统治时期,非洲人逐渐开始按照西方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生活,传统习俗文化中一些不文明、不人道的成分,逐渐为社会所舍弃。这体现了(    )
    A、非洲的社会规范得以确立 B、殖民活动的客观推动作用 C、非洲农业文明在不断创新 D、非洲移植了西方生产方式
  • 20. 16世纪,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变化(   )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C、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 D、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
  • 21. 下图为1810~1860年法国米卢斯每100千克棉纱的平均价格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法国(   )

    A、棉织业投资额大幅下降 B、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C、资本家的收益大幅下降 D、生产领域出现重大变革
  • 22. 有学者指出,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的每命令须给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对“纠错机制"解读合理的是(   )
    A、总统有权任命部长等要职 B、国家元首具有至高无上地位 C、保皇派的实力占据上风 D、宪法保留大量封建主义残余
  • 23. 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A、英法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形成反对共产主义同盟 B、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没有利害关系 C、英国是西班牙内战的实际操纵者 D、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切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美苏对峙削弱了实力②世界两极格局解体③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情景再现

    情景一:“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情景二: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情景三:……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1)、以上情景各出现于近代中国的哪些时期?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4)、分析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 2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其发展演变中,中央集权不断巩固和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上(宋太祖)召赵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威不逮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初为杜绝方镇太重,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远古人类生活渐趋稳定之后,人类开始对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存在进行思考,面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更令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于是在他们不断的幻想和思考中,开天辟地的盘古来了,女娲用泥土造了人,还炼五彩石为人类补天,后羿射下了天上多余的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光照温暖人世间等等,远古人类脑洞大开地卓越创造和丰富的想象力带领中华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的精妙绝伦的文化之旅;呈现给世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盛宴。文以载道,透过中国神话,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弗洛伊德说:“神话是民族的梦。”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赵红霞《从中国神话看中华民族精神》

    从材料所述神话故事中提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精神,并结合所学史例加以说明。(要求:提取民族精神表述准确,结合事例恰当,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