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12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积下来的牌坊、院落、街道、老民居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有利于激活城市活力、塑造城市品牌、增加城市魅力。城市是一个活态的生命体,需要不断更新。可城市更新又面临着诸多悖论,比如大拆大建和不当的整治更新会导致老城风貌消失;若将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封存固化,又会使其失去活力和使用价值。保护文化遗产既不能进行大规模改造,也不能将文化遗产封存固化,而应采取一种渐进的、由点及面的城市更新方式。具体而言,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和最大隐蔽原则,在保护城市整体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对老城进行必要的小尺度提升性改造,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活态化改造,按照“点(文化遗产建筑)、线(历史文化街区)、面(活态城市空间)”的顺序进行老城更新。

    文化是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尤其要注意的因素。城市更新改造时,“被保留”的文化不应仅仅作为一种静态化修辞的“建筑”而存在。要想让文化遗产成为活的文化,不能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而必须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即在百姓日常生活中进行自然传承,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对特定的文化空间进行微改造,如增设社区美术馆、创意书店、生态绿地等,以实现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与百姓生活的活态融合。

    作家冯骥才在描述对历史名城巴黎的观感时曾说,巴黎的卢浮宫、凯旋门和圣母院等,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而巴黎真正的历史感则表现在城中一片片的老街和老屋中,因为这些昔习的空间中有活生生的历史,有血有肉,生动而真实。

    因此,在探索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追寻历史的角度、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操作,还要从关爱人、体谅人的角度出发,关心当下居住在历史街区中的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尽可能地延续历史街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态,建立诸如“老北京文化活态博物馆”等以居住为主要形态的社区,使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街区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硬件展示。

    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文化遗产增加社会互动、突破传播的时空限制、建构新的传播模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文化遗产的价值脱离不了其原本的社会体系,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中,不仅要关注媒介对文化遗产器物层面的信息呈现与符号表达,更应利用新媒介的化播优势阐释文化遗产的符号所指和意涵。文化遗产传播是文化遗产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不能将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存量看待,例如将文化遗产看成文物、遗物、不动物、过时物等,而应将其看成动态的流量——随着多媒体、互联网、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川,文化遗产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将得到空前增强。

    总的来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活化利用文化遗产,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产生社会效益,还具有凸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效益,更能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国际影响力,更能增强文化自信。

    (摘编自于小植《在城市更新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材料二:

    有着2800余年历史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呈现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古城内,大街小巷纵横,300余处文物、近3800座古民居错落其间,相映生辉。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平遥有了世界坐标,中华血脉绵延未来。

    古城南街窑门巷12号,历经300余年岁月,迎来了“逆生长”。政府出资6.7万元,将破损严重的地方修好,把西边倾斜的小二楼扶正。近10年间,平遥古城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财政资金修缮了104处院落。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挂上了“历史建筑”的标牌。

    “80后”肖旭是土生土长的平遥人,在外从事文创产业多年,返回故里专事汉服研究与旅拍,复原了双林寺“供养人”服饰,少女们身穿这样的服饰在古城徜徉,“活起来”的文物走进更多年轻人的世界。像这样返乡创业的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平遥漆器产业不断发展,“国礼”品牌快速发展……

    走过2800余年,古城依然有着蓬勃生命力,至今,在这里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开发旅游的同时,高度重视百姓生活。平遥人也为保护古城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平遥古城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历史样貌。

    山西省政府下发文件,规划建设平遥非遗数字展示馆,打造中国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并将之发扬光大、推向世界。平遥古城历久弥新,未来可期。

    (摘编自李倩倩、侯琎《山西平遥古城:守护千年今又芳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文明的基本形态,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各类文化传统与历史文脉。 B、文化遗产需要依赖于人,进行活态传承,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 C、保护文化遗产要多方施策,这不仅要保护文物、追寻历史,还要关爱人、体谅人。 D、文化遗产塑造城市品牌。传承传统文化,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也要担承历史责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拆大建势必会封存固化历史文化街区,因而老城区更应该按照“点、线、面”的顺序进行有序更新。 B、材料一用冯骥才描述巴黎的观感来说明,城市真正的历史感在于老街老屋,那里才是文化价值的所在。 C、80后平遥人肖旭的创业故事,是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的生动个例,也是平遥古城活化文化遗产的缩影。 D、材料二引入具体数据,讲述真实故事,列举政府文件,运用对比论证,突出文化遗产传承的任重道远。
    (3)、以下做法中,不属于“活化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
    A、在老城文化核心区域搭建实验性的舞台化互动与活动空间。 B、平遥古城企事业机关单位搬出老城区,严格控制居住规模。 C、开办社区艺术画廊,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共同学习交流。 D、深入开展研学旅游活动,让更多的人体验古城的淳朴之美。
    (4)、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平遥古城在保护与发展中活化文化遗产,有很多成功之处,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选文一:

    红岩(节选)

    罗广斌杨益言

    江姐走到店门口,又谨慎地向坐在柜台里的老板——一个老态龙钟的胡子老头探问:“老大爷,附近有卖伞的吗?”

    随着店老板的指点,江姐从容地向城门口走去。城门口仍然挤着很多人。这情景,增添了江姐的戒心,她感到不安,渐渐加快了脚步。距城门愈来愈近,她发现在城门口聚集的人丛中,有光头赤足的挑夫,有戴着斗笠的农民,也有撑着雨伞的市民和商人。有的往城头望了望,低下头走开了;有些人,驻足瞧看着,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江姐心里更起了疑团。她似乎发现那雨雾蒙蒙的城楼上,像挂了一些看不清楚的东西。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得稍微清楚了。高高的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江姐一惊,紧走了几步,仔细一看,木笼子里,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

    江姐趋前几步,挨近围在城墙边的人群。她听见人丛里有低沉叹息,有愤慨的不平,这种同情和悲痛,深深注进她的心坎。又是一批革命者,为党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还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凭着经验,她知道牺牲的定是自己的同志。她在心中喃喃地说:“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

    江姐想到自己的任务,尽量冷静下来,不愿久看,掉回头,默默地走开了。她刚走了几步,心里又浮现出一个念头:就这样走开,连牺牲者的姓名也不知道,这对得起死难的战友吗?应该仔细看看,了解他们的姓名,记住他们牺牲的经过,报告给党,让同志们永远纪念他们。

    江姐转回头,再一次靠近拥挤的人群,强自镇定着脸上的表情,抑制着不断涌向心头的激怒。她的目光梭巡着,忽然看见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幅布告。布告被雨水淋透了,字迹有些模糊,几行姓名,一一被红笔粗暴地勾画过,经过雨水浸渍,仿佛变成朵朵殷红的血花……江姐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那意外的名字上。

    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

    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熟悉的脸型。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

    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惚无力站稳脚跟……

    “姐姐!”

    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耳边。江姐一惊,后退了一步。定定神,慢慢回过头,她看见了华为关切的目光。

    “姐姐,我到处找你!”

    江姐茫然的视线,骤然碰到华为手里的箱子……

    “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肩负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我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

    “走吧,不进城了。”

    江姐接过行李卷,挥了挥手,叫华为快走。可是自己却站着不动,她再一次抬起头来,凝望着雨雾蒙蒙的城楼……

    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默默地朝华为走过的方向走去,江姐的脚步愈走愈急,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提着箱子伴随她的华为,渐渐地跟不上了……

    选文二:

    党员登记表(节选)

    峻青

    鸡叫的时候,屋外响起了粗野的吆喝声,门上的铁锁丁丁当当一阵响,匪徒们进来了。一生中最后的时刻来到了。

    天还不亮,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街道在月光雪影下朦朦胧胧的,像罩上了一层烟雾。四面山头上的炮楼子里,还闪烁着红红的灯光。鸡在一声一声地长鸣。大雪封住了街道,他们走在雪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雪地上拖着一列淡淡的影子……

    黎明前的山野,在淑英娘儿俩的面前展开。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来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

    “啊!妈妈,天晴啦!”

    是的,天晴了,江山是无限美好,可是这一切,对于她只是最后的一瞥了。几分钟之后,她将与这无限美好的祖国山河,亲爱的妈妈,忠诚的同志,连同她那十九岁的青春,都要永远地诀别了。

    在一条沟沿上,他们停住了。

    这条沟,正是大夼据点的杀人场,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沟里流出了他们的鲜血。就是大雪,也掩盖不住国民党匪徒们的罪恶的痕迹,仍然披着厚雪露出了它们的轮廓。饱吸了鲜血的土地,把一层层的白雪染成了红色。

    “跪下!”粗野的喊声,在寂静的山谷里激荡着回音。“要想活,现在还不算晚,想一想吧。”敌人还没有放弃他们最后的幻想。

    沉默,寂静。

    “想好了没有?”敌人等得不耐烦了。

    “早想好了,杀吧!”

    就在这个时候,黄老妈妈看见女儿转过头来,向她微笑了一下,笑得那样自然、舒坦。老人突然觉得有什么话要和女儿说,可是还没有等到她张嘴,就看见刀光在女儿的头上打一个弧形的闪电,她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

    当黄老妈妈苏醒过来的时候,她觉得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在她的脸上呼哧呼哧地直嗅,她睁开眼晴,一只黄毛大狗,蓦地从她身旁惊跑了。她爬起身来,一眼就看见身子半垂在沟沿上的女儿。白皑皑的雪地上,汪着一滩鲜红的血水。她一头扑过去,抱着女儿的已经僵冷了的身体,放声大哭起来……

    哭了一会,她默默地给女儿擦干了脸上的血迹,长久地看着那没有了血色的苍白的面孔,突然俯下头去,用嘴唇吻着女儿冰冷的脸腮。最后,轻轻地轻轻地把女儿放在地上。走到离沟远一点的地方,用她那干枯的手指,挖掘着冻得钢硬的泥土,一会儿,指甲挖掉了,指顶磨破了,十个手指都在流着鲜血,但是,她不觉得疼痛,她终于挖了一个土坑,把女儿埋葬下去,又在上面用大石头压上一丛棘子,然后,就呆呆地坐在女儿的坟边,沉思默想起来……

    太阳已经转到西山顶去了。惨淡的光芒,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也照射着茫茫的山野,山野间是一片雪白,看不见一点路的痕迹。她仓惶四顾,忍不住扯心般的悲痛。她几次爬到沟沿上,想一头碰下去,结束这痛苦的一生,可是,每一次当她的头向深沟里一探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就响出了女儿的声音:“妈妈,你死不得,死不得!”

    太阳落山的时候,她狠狠地擦了擦眼泪,又在女儿的坟上加了一把土,就把牙一咬,转回头去,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向着黄家的方向爬去。在她身后,皎洁的白雪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的痕迹……

    【注释】①共产党员黄淑英因保存全区的党员登记表而遭到敌人的逮捕、拷打,直至被杀害。后来,她的母亲把党员登记表交给党组织,完成女儿留下的任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墙下百姓的围观与议论,表现出百姓心中对烈士牺牲的麻木与冷漠。 B、城墙布告上的名字被“粗暴”地勾画掉,从细节上表现出敌人的凶残。 C、两个“轻轻地”连用,柔缓的动作饱含黄老妈妈对淑英的爱怜和痛惜。 D、淑英“自然、舒坦”的微笑,表现出她面对敌人和死亡时的无惧无畏。
    (2)、关于选文二中环境描写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到清晨鸡鸣,月光朦胧,既显出环境的冷寂,也为下文淑英的牺牲烘托了氛围。 B、“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以象征手法暗示着淑英即将面临敌人的屠戮。 C、在大夼据点杀人场的环境描写中,鲜血与白雪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烈士们牺牲的壮烈。 D、文末皎洁白雪上留下了血痕,既照应上文黄老妈妈受伤的情节,也表现出她对敌人的憎恨。
    (3)、在城门口,江姐的情绪随着她的所见而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
    (4)、根据江姐与黄老妈妈面对亲人牺牲时的反应,分析两人形象的异同。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四顾无告。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丛之令趣驾追晏子甚家不及。公驱及之康内。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遂拜于途。晏子乃返。令柏遽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三日而毕,后者若不用令之罪。公损肉撤酒,琴瑟不张,钟鼓不陈。初,崔杼弑庄公而立景公,有敢不盟者,戟钧其颈,剑承其心,所杀七人。次及晏子,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者,受此不祥!”崔子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在脰,剑既在心,维子图之也!”墨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今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曲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杼将杀之,或曰:“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教矣。”崔子遂舍之。《诗》云:“彼己之子,舍命不渝。”晏子之谓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释】①康内:大路上。②崔杼弑庄公:指齐国大夫崔杼因私愤而杀齐庄公之事。

    材料二: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公A从B之C令D趣E驾F追G晏H子I其J家K不L及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糟糠”,文中指粗劣食物,与成语“糟糠不厌”中的“糟糠”意思相同。 B、文中“委”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中的“委”字意思不相同。 C、文中“张”与《出师表》中“诚宜开张圣听”中的“张”字意思相同。 D、文中“革”与《六国论》中“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革”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日下雨,百姓生活困难,景公却沉湎饮酒作乐,多次拒绝晏子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的请求,晏子只得拿出家里的粮食来救助。 B、晏子认为百姓穷困、饥饿而无助,就不会把国君放在心上;而他自己也上未劝勉国君,下未解百姓困苦,便自请其罪而去职。 C、作为国君,景公虽然贪图享乐,但尚能改过:一方面请回晏子,派柏遽去救灾,另一方面自我约束,不再吃酒肉,不再听音乐。 D、大臣崔杼杀了无道国君庄公,并逼迫其他臣子站在他这边,对不听从的人砍头刺心,但面对大义凛然的晏子,他主动选择放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君不恤,令国致乐不已,民氓百姓,不亦薄乎?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倍其君,非义也。

    (5)、太史公为什么钦慕晏子,并愿意为他“执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三、诗歌鉴赏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西江月黄陵庙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释】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景入词,以“一船明月”“千里秋江”绘景,描写风尚未起时的此地风光。 B、“斜阳”意象与词人行旅途中的心境甚为吻合,流露出不能顺利前行的沮丧之情。 C、“今朝露宿何妨”与“何妨吟啸且徐行”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词人内心的意愿。 D、全词述写秋日傍晚行船遇风时泊舟山下所见、所闻与所感,语言清新,一气如话。
    (2)、张孝祥词风豪迈,胸襟旷达。这首词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旷达心境?请简要赏析。

四、默写题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善用典故,“”一句运用五丁开山的典故,交代蜀道的来历;“”一句运用太阳神的典故,写蜀道的高危难行。
    (2)、苏轼在《赤壁赋》中,饮酒之余,击节而歌,其中“”两句,表达了理想难以实现的人生苦闷。
    (3)、“露”由水蒸气在夜晚遇冷凝结而成,具有鲜明的时令特征,也常常寄托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古代关于“露”的诗文很多,如“”。

五、语言表达

  • 6. 语言文字运用。

    在中国文化中,围棋是文人情怀的高度体现。围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元素可谓五彩缤纷,光是古代诗人写的关于围棋的诗歌就_________。围棋和中国的术法、哲学等血肉相连,枝脉同根。

    围棋和中国的书法_________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是书法的精神所在,而围棋的精华也在于子与子之间的联系。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一个个并不怎么样,甚至有些不平整,但字的各部分之间,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这用来形容围棋也是非常恰当的,围棋的每个棋子之间_________,有时候不仅“顾盼有情,痛痒相关”,而且一生俱生,一亡俱亡。

    围棋充满了象征和寓意,黑白构建的天地之中,表达了阴阳合一之机理。一弈之间,天地之理无不备焉。一奔之间,反映出人的道德情操,是对人的意志的考验,坚韧的信念由此培养起来;是宁静超出、神情缥缈风采的体味,又是对人的世界观、宇宙观、道德观的表现。作为艺术,围棋让人深深感受到它无尽的美;作为哲学,围棋让人从中悟出许多人生真谛。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将文中划线部分进行调整,使上下文结构大致相同,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蜜蜂被视为“勤劳、合作”的象征,它是自然界中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物种。为了实现最佳任务分配,①________,而它们的语言就是舞蹈。蜂巢内的蜜蜂通过接收同伴跳“8”字舞的信息,最终找到食物位置。“8”字舞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分别对应食物的距离、方向和质量。有趣的是,有时采集蜂从未离过巢,却能读懂同伴的舞蹈,②________。

    为了研究蜜蜂的语言,科研团队创建了由刚出房的幼蜂组成的蜂群。它们有舒适的温度和食源,但与自然巢成长的幼蜂相比,它们缺失了向成蜂学跳舞的机会。科研团队用摄像机记录了实验蜂和自然蜂的蜂舞,并对舞蹈的持续时间、角度、摇摆次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蜂群舞蹈

    传递的食物方位、距离、质量等信息,误差极大,相较而言,③________。可见,蜜蜂需要从小跟随成蜂学习蜂舞,才能精准传递信息;成蜂的教学对幼蜂影响巨大。

    (1)、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得改变原意。
    (3)、请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给我们的生活启示。要求语言简洁流畅。

六、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命之河在它的一条岸边享有自由,在另一条岸边就会受到约束。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自由与约束总是相伴相生。我们该如何平衡自由与约束的关系?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