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乐园。(47分)
-
1. 看拼音,写词语。
fēng zheng
yóu nì
fáng yù
tī chú
zhēng fā
míng mèi
tiě chuí
pì jìng
kān yā
chè dǐ
2. 判断下列每组中加点字的读音是否全对,全对的用“正确”表示,有误的请找出并改正。(1)、祝贺(hè) 肿胀(zhōng) 哭泣(qì) 轻盈(yín)(2)、宴会(yàn) 躲藏(cáng) 绽放(zhàn) 捆绑(bǎng)(3)、网络(nuò) 皮靴(xuē) 目标(biāo) 瞅一眼(qiǔ)3. 下面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搅绊 褐色 绞洁 B、栖息 寂莫 开凿 C、徘徊 方砖 压迫 D、棉炮 严竣 底达4.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我) B、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 C、脉脉不得语(相视无言的样子) D、轻烟散人五侯家(这里泛指权贵豪门)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_______,_______的高铁网让国民享受到了中国速度带来的便捷生活。驰骋在神州大地上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以安全快捷平稳舒适的运营服务_______,成为中国高铁的一张靓丽名片。
A、风驰电掣 五湖四海 独树一帜 B、日新月异 四通八达 脱颖而出 C、万象更新 四面八方 截然不同 D、一日千里 纵横千里 前所未有6.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书中的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 B、沈从文的《腊八粥》一文中,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C、《为人民服务》一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 D、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中,兰花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7. 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独出 前所 跃跃
翻倒 冲冲 死得
(2)、仿照画横线的词语,再写两个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3)、上面的词语中,““一词的意思是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8. 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3)、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9.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在下面句中的横线上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四字词语。观看了202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我被这些人物深深地震撼了。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的“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的事迹令我五体投地;从小立志“保卫中国的蓝天”的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使我;拼搏不息、永不言弃、不断超越的“飞人”——苏炳添更是让我。
(2)、我们有缺点。我们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3)、你在竞选班长时落选了,请通过描写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来表现你的心情。(4)、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改为陈述句)(5)、父亲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修改病句)二、知识回顾。(9分)
-
10. 按要求填空。(1)、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诗人韩栩不由得提笔写下诗句“ , “。(2)、诗以言志,于谦借“ , ”来表明自己清白正直、坚贞不屈的心性。句以明理,“ , ”告诉我们,要及时孝顺父母,不要让亲悄留有遗憾;“读书须用意,“告诉我们,读书要用心,下苦功夫,这样才会文辞精妙。(3)、《匆匆》一文表达了作者之情;《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表达了作者之情。
三、口语交际。
-
11. 2022年8月我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岛周围进行了军事演训活动,这一活动展现了新时代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调动了众多年轻人参军的热情。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想对正在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或是立志参军的哥哥姐姐们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吧!
我想对说:“”
四、阅读。(30分)
-
12. 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 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①我一声不吭 , 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②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③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 , 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缥缈 急遽 惆怅 惊惶
(2)、读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对这三句中加点的“一声不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①句中,“我”一声不吭是为了不打扰妈妈,让妈妈快点洗完衣服,然后立刻出去。 B、②句中,“我”声不吭依然是为了让妈妈快些洗完衣服,但此时已经有了一些希望破灭的预感。 C、③句中,"我”一声不吭是因为妈妈的衣服快要洗完了,“我"不用再催促她了。 D、三句话中的“一声不吭"表现了“我”内心由盼望到失望的逐步变化的过程。(3)、读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第③句话 ,句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此处,“我”明白了。(4)、第二自然段中,“我”哭的原因是;母亲“惊惶”的原因是。(5)、有人说文中的母亲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不爱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3. 课外阅读。英雄
大楼很高很气派,在这座大楼里上班的人被人们称作“白领”。
老头也很高,但不气派,并且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在这座大楼里做信件的收发工作,顺带负责一楼大厅的卫生。
每天出入这座大楼的白领很多,有男有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但从来没有人正眼看过老头一眼,他们顶多在经过那儿时顺便淡淡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问一句:“有我信吗?”若是有,老头就会低头在桌上找上一气,从里面递出来 , 白领就边拆信封边走进那个漂亮的电梯。
后来,白领们听说老头是一位老干部,打过平津、淮海战役,是一位战斗英雄,至今身上还留有一颗敌人的子弹。后来,他又从北方随大军南下到了这座城市。退休后,老伴先他一步去了另一个世界。老头无儿无女,又不甘寂寞,就托人找了这份收发室的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把每个月的退休金全都捐给了贫困山区的一个小学校,自己就靠这一份临时工作的微薄薪水生活。
白领们没有探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再次经过收发室时,他们也在想象着一挺笨重的重机枪压在老头瘦干的肩上会不会把他压散架了。没有人相信那个故事是真的,更没有人相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头会是一个战斗英雄。
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当两把白亮亮的匕首扎进他的胸膛时,他竟然一声没吭,仍死死揪住两个人的衣服。
那两个人是与下班的白领们一起走出电梯的,在经过收发室门口时,老头的一声炸雷般的大吼惊动了每一个人。老头身子一晃就出了收发室的门并立在了两个人的面前。这时白领们方才注意到身边这两张陌生的面孔。他们同时也看到,老头怒睁的双眼里喷着让人胆寒的火。
那两个人极不情愿地打开了手上的包,白领们看到了钳子等工具。大家还来不及细看,
就见两道寒光刺向了老头,同时,一道黑影迎着寒光扑了上去,两只暴着青筋的大手死死卡住了那两个人的喉咙……
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而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1)、文中“白领”对“老头”态度的变化过程是从到。(2)、老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真的“干巴无力”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什么是“英雄的真正面目”?(5)、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是对老人的进行了描写,分别表现了老人和的品质。(6)、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五、习作。(30分)
-
14. 第一次国旗下讲话,第一次独自在家,旅行途中得到陌生人的帮助,参加敬老院的活动看惊险、刺激的电影……生活中不同的经历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请你选择其中种让你印象深刻的感受,先回忆一下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回味这种情感体的经过,再理清思路,把它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并写出真情实感以及情感的变化。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