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1章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宇宙膨胀的最初时刻是( )
    A、密度和温度都极小的时刻 B、密度极大,温度极小的时刻 C、密度极小,温度极大的时刻 D、密度和温度都极大的时刻
  • 2. 关于宇宙起源,根据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定,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和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 3. 宇宙起源于( )
    A、上帝创造 B、高度旋转收缩 C、热大爆炸 D、盘古开天辟地
  • 4. 关于宇宙的将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的将来一定是永远膨胀下去 B、宇宙的将来一定是收缩塌陷的 C、宇宙的将来可能是永远膨胀下去,也可能是收缩塌陷的 D、宇宙的将来和现在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 5. 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B、探测到宇宙的空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中
  • 6. 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表明(       )
    A、宇宙膨胀理论是错误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有止境的
  • 7. 宇宙中的天体都历经诞生、成长、成熟到衰老、死亡的缓慢演化过程。如图是人类首次 拍摄到的黑洞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洞是客观存在的天体 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小的天体 C、光在内的所有物质都逃脱不了黑洞的引力作用 D、演化的最后阶段可能变成黑洞的天体是恒星
  • 8. 我国“嫦娥工程”通过发射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进行各种科学探测,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月球和宇宙环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它没有大气、磁场,和地球环境差异很大,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下列各项实验在月球上不能实现的是( )
    A、电子秒表测时间 B、手电筒照明 C、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 D、无线电通讯
  • 9. 下列关于星系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星系离地球越远,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B、星系离宇宙爆炸的中心越近,运动速度越快 C、星系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都相同 D、星系间的运动速度都相同
  • 10. 对地球和宇宙的有关认识和猜想,已被大家广为认可的是( )

    ①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②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③宇宙是由大量的星系构成的,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④太阳的演化过程是:太阳→红巨星→白矮星→星云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 11. 2018年1月19日12点12分,我国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六颗卫星,并使卫星精确进入预定轨道。下列关于此次发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卫星发射升空时,动能增大 B、卫星发射升空时,重力势能增大 C、火箭升空的速度必须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D、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新型的热机
  • 12. 人类不断推进空间探测和宇宙开发,相信未来人类必将全面实现太空旅行。下列各项关于人类开展太空旅行的考虑中,不正确的是( )
    A、保证航行安全 B、保证食物和氧气的供给 C、如果没有带足燃料,整个太空旅行将无任何能量来源 D、阻挡宇宙辐射
  • 13. 随着人类的探测器登陆火星,人们对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表中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信息,可知( )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108km

    赤道半径/km

    公转周期/年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地球

    1.496

    6378

    1

    1

    1

    火星

    2.279

    3395

    1.9

    0.11

    0.15

    A、火星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大 B、火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 C、人造的探测器已经可以离开地月系 D、火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与地球不同
  • 14. 下列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手段按发展顺序排列是: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人造地球卫星 B、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天体的直接取样观测 C、随着载人航天器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月球的直接取样观测 D、宇宙探测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没有实际意义
  • 15. 以下选项不属于航天器的是( )
    A、人造卫星 B、空间探测器 C、空间站 D、客运飞机
  • 16.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在科技人员的控制下,“嫦娥一号”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此前,它传回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其中包括月球的赤道平均半径1737646m和极区半径1735843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球上也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B、月球形状与地球相似,也是一个正球体 C、“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 D、科技人员是通过电磁波来控制“嫦娥一号”运动轨迹的
  • 17. 下列满足要离开地球去进行星际航行的条件有( )

    ①克服地球引力 ②满足第二宇宙速度  ③穿宇航服 ④保证航行安全

    ⑤与地面保持紧密联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
  • 18. 2016年2月12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来自遥远天体的引力波信号,这个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宇宙的诞生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是恒定不变的 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 19. 第一宇宙速度是( )
    A、物体在宇宙中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B、物体摆脱地球引力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C、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发射速度 D、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 20. 他是星系天文学的奠基人和现代观测宇宙学的主要创始人。为了纪念他,20世纪90年代美国宇航局发射的空间望远镜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 )
    A、哈勃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D、哥白尼

二、填空题

  • 21. 我们居住的地球所在的星系是 , 离地球最近的星系是星系,它相距地球16万光年。我们如果要去那里,以光的速度,需要时间。
  • 22. 航天器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前者包括人造卫星、等,后者包括等。
  • 23. 宇宙的将来是由现在观测到的的多少,即决定的。它越大,宇宙引力就越。如果它小于或等于4.5×10-27kg/m3 , 宇宙将 , 宇宙温度也将 , 最终消亡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冷寂世界中。
  • 24. 天文学家在观察星系时,发现来自星系的光谱线的波长都变 , 也就是说谱线向端移动了,这个现象称为河外星系的 , 它可以说明星系之间正在相互
  • 25. 1929 年,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分析了24个星系的速度和距离,发现距离越大的河外星系,速度越快。即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 , 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一直在运动,一直在变化,宇宙在不断地

三、实验探究题

  • 26. 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观察者与声源发生相对运动,靠近声源使声音变尖细,远离声源声音变低沉。这是由于单位时间到达耳朵的波峰数不同造成的。

    如图所示:A点为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声源(通常情况下,声波的频率不变,其波长也不变,也就是说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距离也不变),圆弧可代表每一个波峰数,当小车B靠近A时,与远离A时在单位时间内碰到的波峰数也不同。声音的尖细则是由于波峰数变多的原因。

    现在小明要探究“多普勒效应现象”。

    步骤一:在水平空地上取A点,放置能发出固定频率声波的发生装置。

    步骤二:小明坐在能匀速运动的小车上,从B点径直向A点靠近,记录听到的声音变化情况。

    步骤三:……

    对比步骤二、三,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否一定要发出固定频率的声波?为什么?
    (2)、请帮小明设计步骤三:
    (3)、小明的实验是否存在缺陷,请指出:
    (4)、有公式v=λf,v为声音传播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λ为波长,在这可等效替换为人耳能听到的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时间长短,f为声波的频率。当观察者靠近声源时,在观察者看来声源的频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解答题

  • 27. 人类使用内燃机作动力的历史要比使用电力的历史早得多,可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登陆车使用电力而不是内燃机,为什么?

  • 28. 2007年10月24日18时,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几千年的探月梦想。如图是嫦娥一号卫星(以下简称卫星)从地球奔向月球并绕月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1)、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过程,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火箭的能。
    (2)、“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后运动状态将(选填“不断变化”或“保持不变”)。
    (3)、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后,卫星于2008年2月16日(正月十五)上午10时左右第一次面临月全食的考验。那天晚上气象适宜地区人们看到的月相是
    (4)、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要减速才能围绕月球运动。减速的方法是卫星携带的制动火箭沿运动方向向(选填“前”或“后”)喷火。
    (5)、“把月球建设成人类的第二故乡”,这是人类新的梦想,但有一些根本问题尚待解决,如需解决重力环境、宇宙辐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