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年高考历史最后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9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如表是两则取自《商君书》的材料。这反映了当时秦国( )
《画策》
“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不打胜仗),无(勿)返’”
《赏刑》
“富贵之门必出于兵,是故民闻战而相贺,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A、整体国家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B、军队的战斗力及国家动员能力强大 C、变法得到广大民众普遍拥护 D、国家政策深刻影响社会心理和行为2. 下表为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据此推知,西汉( )作物名称
类别
原产地
胡瓜
蔬菜
印度西北部
胡豆
蔬菜
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
胡蒜
蔬菜
欧洲南部和中亚
胡萎
蔬菜
地中海沿岸、中亚
石榴
水果
伊朗、阿富汗地区
葡萄
水果
欧洲、西亚和北非
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社会风俗出现显著变化 C、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 曹魏政权制定的《新律》将《周礼》规定的“八辟”原则修订为“八议”制度;西晋编订的《泰始律》规定了“峻礼教之防,准五服(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以制罪”的刑法适用原则。这些变化体现( )A、立法的人性化 B、执法的规范化 C、乡约的世俗化 D、律令的儒家化4. 下表是学者对唐宋时期家训内容的统计,据此可知,唐至南宋( )唐、北宋、南宋家训内容(单位:篇数)
内容
唐
北宋
南宋
总计
1
处己(修身、励志)
5
19
18
42
2
勉学、治学
3
14
15
32
3
睦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3
6
8
17
4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6
14
10
30
5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
5
16
10
31
6
从政
11
11
6
28
7
治国
2
4
0
6
8
女诫
5
2
0
7
9
教子原则
2
4
2
8
A、文化心态趋于开拓外向 B、理学主导地位确立 C、儒学义理观念得到强化 D、社会矛盾渐趋缓和5. 清中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繁荣,《双林镇志》曾记载:“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田功半荒,而衣帛食鲜,茶馆食肆中醉酒呼号者亦复不少矣”。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B、小农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 C、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农村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6. 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由此可知,孙中山这一主张( )A、超过同时期康梁维新思想水平 B、具有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 C、没有跳出维新改良主义的范围 D、根本上认识到中西间差异7.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中论及:“倘然仍旧走欧、美、日本人的错路,前途遍地荆棘。”后又论及“我以为即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陈独秀的言论( )A、表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B、体现国人对西方价值观的失望 C、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机已然成熟 D、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潮的新变化8. 1944年中共中央规定:要达到工业品全部自给,仅靠公营工厂是很难完成这个巨大任务的。奖励边区内的地主商人创立工业,并欢迎边区外的工商业家来边区发展工业。为解决民营工业资金的困难,应首先采取合作社形式,政府得借予工业资金。这一规定( )A、践行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需要 C、表明了民主联合政府已经建立 D、改变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9.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中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 )A、瑞金 B、遵义 C、延安 D、西柏坡10. 1951年至1958年,中国举办了全国农业展览会、全国铁路展览会、全国工业展览会、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并邀请外国来华参展。同时也参与了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莫斯科工农展览会、巴黎国际博览会等。展览与博览会体现了我国( )A、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 B、逐渐调整的外交策略 C、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 D、贯彻工业优先的战略11. 古代雅典的法庭诉讼中,诉讼人经常会避开案件本身,着重陈述自己或其先辈曾承担过的城邦捐助,并以此胜诉。例如,某位被告宣称自己支付了许多战争税,还履行了其他各种社会捐助,陪审团因此判其胜诉。这可以说明古代雅典( )A、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B、公民的参政热情日趋高涨 C、法律注重维护贵族阶层权益 D、司法审判体现其民主运作12. 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的过度剥削招致农民诉讼。800年,法国对西部勒芒地区发布法令,明确规定劳役种类和数量,如每人自带牲畜在自营地上犁地,领主不能强迫其在本周内再承担手工业劳役。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农奴政治权利扩大 C、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生产关系有所调整13. 亚当•斯密指出,重商主义者倡导的限制输入和奖励输出的方法妨碍了国民财富的增长,自由竞争适合经济的自然规律和人的本性,通过自由竞争,可以达到个人利益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和谐。由此可知,该主张( )A、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 B、符合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C、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张本质 D、借自由之名实为贸易保护14. 1748年《论法的精神》出版,其中关于三权分立的分析并没有受到公众的重视,反倒是“论法律与气候和土壤的关系”这一节在思想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的探讨。这主要是由于( )A、研究角度的创新 B、政治安全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影响 D、唯物史观的传播15. 19世纪末,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妇女为争取自身权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争;但在20世纪初期,德国的妇女运动退守到非常传统的层面,女权主义者更多的在强调妇女应对家庭、国家负有责任。这一转变源于当时( )A、经济发展消解妇女政治诉求 B、德国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C、国际局势紧张推动矛盾转移 D、民族主义情绪有所缓解16. 1952年,苏联政府发布《关于再次降低粮食制品国家零售价格》的文件,决定将面包、肉食品、奶油、糖等物资实施第五次降价。民众发现,比较便宜的商品在降价后从商店里完全消失了,而贵的商品却比先前更贵。这反映当时的苏联( )A、农庄的自主性不断下降 B、改革注入某些市场因素 C、农民反对义务交售制度 D、农业与轻工业仍然滞后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7. 明朝前期的“靖难之役”是燕王宋棣与建文帝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明实录是明朝最重要的官修史籍。明朝共修有十三朝实录,诸如《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实录》等。其中建文朝无实录,《太宗实录》前九卷为《奉天靖难记》,不书建文年号,只写元、二、三、四年,卷十上至卷十五记建文四年(1402)秋七月燕王朱棣夺位后之事,时未改元永乐,革除建文年号,称洪武三十五年。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朝官方史料《奉天靖难记》《太宗实录》中都明确记载南京陷落之际,皇宫大火,建文帝朱允效自焚而死,朱棣(太宗)将其厚葬。不过,当时也有很多建文帝逃亡的说法。康熙年间,修撰明史的史官分为两派,一派参照实录主张“崩死宫中”,另一派则主张“逊国出亡”。“自焚说”与“逊国说”两派相持不下,主持者王鸿绪最终采用“自焚说”。但是《明史》成书后,对建文帝最后行踪的记载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下文中又作补充“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一一据《明史》等资料
(1)、分析有关建文帝“自焚说”与“逊国说”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利用古代官修史书开展历史研究。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并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在哈里发的资助和倡导下,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组成。智慧馆以重金延聘了各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近百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集体从事译述、研究活动,将用重金从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种各学科古籍进行了整理、校勋、译述。他们在对原著直译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校勘、注释、质疑、摘要、评论等,发挥了自己新的创见。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古希腊典籍中重要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柏拉图的《法律篇》《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以及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译作。这些著作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迷人的智慧,不仅大大丰富和增长了见识、学问,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阿拉伯人由一神信仰阶段带入了层次更高的理性思辨阶段。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深感西方船坚炮利,提出必须“访夷情,译西书”,开近代翻译先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始筹建京师同文馆译书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机构从事大规模翻译活动。徐寿1868年在江南制造总局主持译书工作,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传教士傅雅兰口述,徐寿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前后译书17部约280万余字,所印书籍涉及经济、军事、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甲午战争之后,翻译活动迎来新的高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式微,翻译活动也逐步走向民间,形成了近代晚期新兴的翻译群体。著名的翻译家主要有马建忠、严复等。他们都满怀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有海外留学或驻外经历,对西方政治、经济、法律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标准,确立了翻译作品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可读性。他在所译作品中都有序言,介绍翻译本书的目的,同时对书中旨意进行阐述。如翻译《天演论》中介绍过达尔文的《物种原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翻译《论法的精神》中对旧思想批判尤为突出,倡导“(立宪之国)主人非他,民权是已”的主张。严复的翻译可以说不独是理论学说的介绍,而且是一种“批判的武器”。
——摘编自史日丽《近代翻译活动的时代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甲午战争前后翻译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18世纪)普瓦夫尔移植香料实验成功后,香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不再稀缺。自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各地物品涌入欧洲,人们饮食有了更多的选择。时代和欧洲人口味的变化,使香料渐渐归于平淡,失去了以往在医学、社会和宗教上的魅力,变成了一种异域的、颓废的、不相容的物质。没有了丰厚的利润,香料群岛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一切的一切表明,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摘编自传奇翰墨编委会《香料之路:海上霸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2)、简述材料二中“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的原因。20.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他们记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阅读表回答问题。时期
流行词汇
20世纪50年代
苏联老大哥、列宁装、解放汽车、公私合营
20世纪70年代
阶级斗争、红卫兵、小球推动大球转、一条线一大片
20世纪80年代
个体户、万元户、国优省优部优、迪斯科、牛仔裤
20世纪90年代
中关村、因特网、伊妹儿、下海、下岗
--数据摘自《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写出阶段和选择的词语,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