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 “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这个“崭新的共和国”(    )
    A、宣告了中国实现了统一 B、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C、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实现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富国强兵梦
  • 3.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一位英雄的绝笔诗,其应写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 4. “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是8700万吨,中国只有61万吨,双方相差140多倍。在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较量中,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民族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材料表明当时中国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    )
    A、发展军事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 B、争取苏联援助,维护国家独立 C、进行思想宣传,强化精神品质 D、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现代工业体系
  • 5.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 6. 毛主席写道:“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把“天堑”变成“通途”的建设成就是(    )
    A、宝成铁路 B、包兰铁路 C、青藏公路 D、武汉长江大桥
  • 7.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8.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时,中国的土地制度是(    )
    A、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私有制
  • 9.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 10. 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
    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 C、1954年宪法通过时 D、改革开放开始时
  • 11. 下图是王老吉企业的部分变迁史,20世纪50年代的厂名变化表明王老吉(    )

    1925年代表中国民族品牌在伦敦展出王老吉凉茶包;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取得王老吉商号执照;

    在1956年之前,一直叫王老吉药厂;

    1956年,公私合营,叫“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1965年,改名广州中药九厂……

    A、走向公私合营 B、商品生产变更 C、私人股份消失 D、国家强制收购
  • 12. 有学者认为,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比较符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A、在苏联的支持下召开 B、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改变了我国农业落后的现状
  • 13. 如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 14. 在某一时期提出“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的口号,以此可知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小农户经营方式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D、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6. 1984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庆典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牌子经过天安门广场。牌子上的标语是( )
    A、工业学大庆 B、人民公社好 C、时间就是金钱 D、联产承包好
  • 17. 人们把1984年称为“中国现代公司元年”,海尔、联想、TCL、三九制药、万科、科龙等知名公司均诞生于这一年。这主要是因为1984年(    )
    A、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8.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  国企改革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
  • 19. 下面名为《圆满》的漫画中,嫦娥手捧写有“中国”字样的四分之一圆飞了过来,地上的各国人民欢欣鼓舞。该漫画所反映的史实的主要意义是(    )

    A、推动政治多极化趋势 B、世界贸易组织由此成立 C、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瓦解美苏两极政治格局
  • 20.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奠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C、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 D、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 21. 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 2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3.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在(    )
    A、2021年 B、2049年 C、2056年 D、2078年
  • 24.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和行动指南。其中,为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是(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5. “打赢蓝天保卫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口号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绿色 B、协调 C、创新 D、共享

二、综合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6分,共40分)

  • 26. 观察下列图表,根据叙述判断事件,回答问题。

    人物

    叙述

    事件

    甲:李援朝

    我喜欢看电影《上甘岭》,因为我就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乙:刘国庆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人,我的名字见证了那历史性的一刻。

    丙:赵土改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终于在我这一辈实现了。

    丁:贺西藏

    我父亲是20世纪50年代的解放军,为纪念西藏人民的喜事,他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1)、甲所说的电影《上甘岭》讲述的战争发生于哪一年?丙、丁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乙见证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有什么国际意义?
    (3)、请你将事件①②③④按照完成时间的先后进行排序(写出序号即可,不需要写出事件名称),并为这个图表确定一个探究的主题。
  • 27. 10天10夜的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并交付使用。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更是每一位建设者“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深刻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代的鲁班雕木成凰、庖丁解牛,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工匠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动彰显。

    ——《人民日报》(2017年08月07日07版)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科研几乎一片空白,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随后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起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到1965年底,中国专门从事科研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一时期,许多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满怀爱国热情,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到1957年春,归国人数就达到3000人,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60年科技成就辉煌诗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庆精神”所描述的代表人物是谁?并再举一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研能够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有哪些?
    (3)、综上所述,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
  • 28. 40余年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两省提出的初步规划设想,是可行的。要鼓足干劲,积极努力,抓紧落实,千方百计完成规划所列的各项目标。要大胆放手,稳扎稳打,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摘编自《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节录)》

    材料三:

    ——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福建两省如何落实了这项“重要的决策”,并说明选择广东、福建两省“先走一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沿海经济开放区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从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