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模拟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份,共46分)

  •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表明《共同纲领》(    )
    A、消灭了封建主义残留 B、宣告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C、体现了社会主义因素 D、发挥国家正式宪法作用
  • 2.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彰显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实现了中国领土完整 C、完成了中国的工业化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 3. 侯永禄的《农民日记》中写到:“1952年春节,我花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    )

    ①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②农民分到了土地

    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 《人民日报》 社论见证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表1所反映的信息可用于研究(    )

    标题

    内容

    《卫星社坐上了卫星》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有五亩小麦亩产两千一百零五斤。

    《今年夏天大丰收说明了什么》

    我国粮食要增产多少,是能够由我国人民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决定了。

    《全力保证钢铁生产》

    要保证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必须具有停车让路、首先为钢的全局观点。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农村乡镇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D、工农业战线的“大跃进”热潮
  • 5.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大力发展轻工业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6. 下表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铜厂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B、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工业门类齐全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7. 表一:1956-1966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表

    年份

    情况

    年份

    情况

    1958年

    发起大跃进运动

    到1964年

    我国主要机器设备的自给率已达90%以上

    1958年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到1965年

    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

    1959—1961

    三年困难

    到1966年

    新建成武汉、包头钢铁工业基地

    1960年

    中苏关系恶化

    到1966年

    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等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

    1964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表一所列事实表明,这一时期(    )

    A、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事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B、“左”倾错误的影响扩展到经济建设领域 C、中国工业和科技落后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变 D、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挫折并存,成就为主
  • 8. 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或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
    A、倡导热爱劳动新风尚 B、不断建设民主政治 C、努力贯彻“双百”方针 D、力争实现全面小康
  • 9. “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该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
  • 10. 下表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一书的目录节选。由此可知(    )

    第一节

    安徽四川引领农村经济改革兴起

    第二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权”试点

    第三节

    兴办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突破口

    第四节

    贯彻新“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A、改革开放在“大胆试验”中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C、兴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D、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 11. 深圳等经济特区发展之初,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的“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出当时(    )
    A、人们对创办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B、一些学者未认清经济全球化潮流 C、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受冲击风险 D、部分学者依然受到“左”的束缚
  • 12. 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举例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一谈话强调了(    )
    A、正确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大胆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因素 D、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3.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币。其中面值10元的银币背面图案(下图)分别为安徽小岗村的禾苗和稻穗、上海浦东标志性建筑及南浦大桥、黄浦江等组合设计、深圳城市建筑、蛇口港、拓荒牛雕塑及飘带等组合设计。

    银币图案选择这些设计元素的理由是它们(    )

    A、  突出中国建设各阶段发展重点 B、诠释中国金融事业国际化进程 C、表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D、代表改革开放成就的经典案例
  • 14. 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
    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 C、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 15.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这“一二三”格局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显著特点。粤港澳三地合作建设大湾区,能否将“制度之异”变为“制度之利”最为关键。其中,粤港澳的“制度之异”根本在于(    )
    A、经济制度 B、教育制度 C、社会制度 D、法律制度
  • 1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制定了"一国两制",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颁布《反分裂国家法》。这些举措的共同目的是(    )
    A、促进民族团结 B、维护国家统一 C、增强经济实力 D、加强国防建设
  • 17. “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军用新材料、无人化智能、新概念武器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必要物质技术支撑。”材料说明( )
    A、我国大幅度扩军备战 B、我国坚持科技强军的道路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的军事力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
  • 18. 在美国电影中, 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拍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 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的中国人形象,而2009年关于全球毁灭的《2012》中,中国则成为全世界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这种变迁折射出(    )
    A、中美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B、中美战略利益高度-致 C、中西意识形态对立激烈 D、美国文化不受政府干预
  • 19.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的主题是(    )
    歼-20战机 辽宁舰 建国70周年阅兵导弹方队
    A、新中国成立以来海防力量的不断增强 B、我国空军已成为守卫祖国的钢铁卫士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D、我国国防建设中科技力量的不断提升
  • 20. 有学者说:“传统儒学强调的最高境界是为全社会明道立法、制礼作乐。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立意为国际社会‘明道立法、制礼作乐'。”下列新中国外交活动中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21.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它更适合研究与广大民众息息相关的历史。”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下面最适合应用口述史研究的一项是(   )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B、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的变化 C、两弹一星研究的方方面面 D、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出台
  • 22.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微信支付”、“滴滴打车”、“淘宝购物”等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说明(    )
    A、互联网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B、互联网经济已经取代了实体经济 C、互联网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互联网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 23. 下表为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部分),关于表格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

    1990年

    2010年

    2013年

    食品支出

    54.2%

    35.7%

    35%

    交通通信支出

    3.2%

    14.7%

    15.2%

    文教娱乐支出

    8.8%

    12.1%

    12.7%

    A、食品消费比例支出逐渐下降 B、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C、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支出比例明显上升

二、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2大题,共24分)

  • 24. 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惠州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以“祝福祖国母亲七十华诞——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件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四件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第五件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第六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七件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八件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件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第十件

    成功兴办北京奥运会

    材料三: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

    (1)、根据材料一的发展曲线,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分析新中国在第Ⅰ时期经济发展稳步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Ⅱ时期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一项巨大成就。
    (3)、在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在外交上出现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局面。请依据材料二,说出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导致我国在外交方面出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材料二中,第七件大事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提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成功收回港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依据材料三,概括说出中国为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世界,为世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的具体内容?结合本次探究活动的感悟,指出当今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挡住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

    请回答:

    (1)、材料一的①处应该是哪次会议?结合材料一的思维导图及所学知识,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了哪些创新性成就?(请分别在“国家统一”、“思想理论”、“科技文化”方面举一例)
    (2)、综合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