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仿真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的设计内涵丰富:一颗五角星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 齿轮和麦随表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和缎带表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大联合。该设计鲜明体现了(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政协制度的初步确立 C、各民主阶级的大团结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2. 毛泽东曾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正是这一记重拳抵御了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国家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里的“一拳”是指(    )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三大战役
  • 3.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建国初期的农民有深切体会,以下表述符合当时实际的是(    )
    A、“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B、“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 4. 新中国诞生时,旧时代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中80%在内地,694 个大型项目中有472个在中、西部,占68%。这表明“一五”计划(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使我国在短期内实现了工业化 C、调整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D、大力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 5. 1960年,大庆石油大会战采用“温和注水开发”的国际主流开采方式,结果开采三年,水淹一半,采出程度只有5%.经过分析研究后,我国自主研发了“糖葫芦”封隔器,实现了“机过哪一层就注哪一层”, 解决了世界油田开发上的重大技术难题,大庆油田的开发(    )
    A、遵循科学实践的求实精神 B、表明我国油田具有特殊性 C、体现艰苦奋斗的建设热情 D、拓展能源勘探的崭新领城
  • 6. 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于1945年8月遭受水灾而再次被迫停工。1946年5月,公司所在地泊头镇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市政府积极帮助公司复工复产。1947年12月初,公司代理人向市政府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书。1948年2月1日,在泊头诞生了华北地区第一个公私合营企业。这一史事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B、中共对私营企业的公私合营有历史经验 C、公私合营是私营企业壮大发展必由之路 D、1948年开始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探索
  • 7. 回顾历史,广州曾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改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以下关于两次“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B、前者丧权辱国,后者独立自主 C、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D、都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 8. 1988年4月11日,深发展股票首次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拉开了深圳股票交易的序幕。当时让储户配售认股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深发展发行股票,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这反映了(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困难重重 B、“大锅饭”的弊病被克服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行 D、“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
  • 9. “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研工作者 D、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 10. 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找到的一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论证的学习主题是: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访问了7个国家。题干最合适的主题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全方位外交的实现”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改革开放的侦察兵”
  • 11. 在提出“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时,邓小平曾说:“ 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一个省、一个区,可以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中共十分愿意、十分赞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中国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这反映出“一国两制”具有(    )
    A、曲折性 B、包容性 C、继承性 D、法制性
  • 12.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积极策划组织开展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让更多港澳青少年来粵研学交流,了解党的百年历史,领略岭南传统文化,感受国家发展成就。此类活动有助于( )
    A、促进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 B、增强港澳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 C、推动粤港澳地区科技发展 D、加速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融合进程
  • 13.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西部大开发战略
  • 14.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考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而扩展到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由邓小平首先提出并反复阐述的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一个“伟大创举”,是“最有天才的创造”,是一个“开历史先河的伟大构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B、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和香港问题 C、和平方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式 D、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才考虑解放台湾
  • 15. 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下图)。

    五种文字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这一设计(    )

    A、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 B、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 C、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 D、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
  • 16. 在内地,赌博是违法行为;在澳门,博彩业自1847年就成为合法产业。2001年,澳门特区政府放开专营的赌牌,引入竞争机制,博彩业带动了澳门其他产业发展。澳门特区的这种“特殊”,说明(    )
    A、中国法律未完全统一 B、澳门具有发展博彩业的传统 C、澳门经济依赖博彩业 D、“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
  • 1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多次明确“驱蒋纳我”,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立场,如图是联合国大会上有关该问题的投票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

    38

    48

    30

    1964年

    40

    57

    13

    1965年

    47

    47

    20

    1968年

    44

    58

    23

    1970年

    51

    49

    25

    1971年

    76

    35

    17

    A、赞成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国家数量持 B、中美建交推动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 C、改革开放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艰难曲折
  • 18. 1955 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发展; 1961 年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 1970 年、1974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 B、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 C、取代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 19.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限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不仅如此,在纷繁芜杂的当今世界,它依然焕发着蓬勃生机。”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
  • 20. 进入新世纪,随着世界局势演变和科技发展,我国国防建设遇到新挑战。为此,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应对的措施主要是(    )
    A、加快空军和海军现代化建设,自主研制歼20和山东舰航母等先进装备 B、大力发展太空技术,开展深空探测,建造有人常年值守的天宫太空站 C、全军划分五个战区,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军事格局 D、加强军事外交,增强军事透明度,发展与他国友好合作关系,化解冲突
  • 21. 1949年我国护照为单页版,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我国护照语种的变迁体现了(    )
    A、  法英语言的普及 B、国际关系的变化 C、改革开放的政策 D、旅游人数的多少
  • 22.  1964年10月某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簪菇云突起,举世皆惊",这篇新闻报道的是我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D、运载火箭试验成功
  • 23.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183天后,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此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复兴号”动车投入运营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山东舰航母交接入列
  • 24.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1970年中央政治局支持国防科委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政府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20年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采集了月球土壤样本。由此得出的正确解释是(    )
    A、  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B、中国科技普及成就显著 C、中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 D、航天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 25. 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一号飞行试验成功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 26.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エ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違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非法监禁,追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宽案。

    (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通过什么制度得以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曲折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教训
  • 27. 材料一: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再压至鸭绿江边,则对各方都不利。

    ——引自1950年10月毛泽东发给周恩来的电报

    材料二: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三:如下图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2)、请用一句当时的流行的口号,说出援朝与自卫的关系。
    (3)、材料三反映的是朝鲜战场上涌现的哪位英雄?请再列举一位在朝鲜战场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我们最终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
  • 28. 《人民日报》通过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委婉的手法传递北京官方对国内和国际事务的看法。它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 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 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40年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大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今天,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就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8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编制了什么计划?该计划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正在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
    (4)、据材料四,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迎来了“伟大飞跃”。你认为实现这两大飞跃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什么?今天,我们的神圣使命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