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仿真模拟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黑。)

  • 1.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毛泽东等7人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7人中,共产党员4人,民革党员2人,民盟盟员1人。这表明,即将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    )
    A、  从产生过程和人员的组成看都具有民主性质 B、是新中国建设事业领导核心和最高权力机构 C、标志着中国大陆实现了领土统一和人民解放 D、标志着中国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 2.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B、毛泽东在典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C、典礼上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D、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3. 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一五”计划完成
  • 4. 1953年之前,陕西宝鸡地区有10多家以酿酒为业的作坊。1953年底,受农业合作社启发,有几家酿酒作坊率先组成生产合作社,共享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市场客户,很快取得丰厚经济效益。其他酿酒作坊纷纷要求入社。这体现了(    )
    A、宝鸡地区酿酒业出现垄断组织  B、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技术提高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优越性 D、政府经济建设的领导能力增强
  • 5.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56项工程”已开工的达135个,钢材自给率已达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60%以上。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初步基础 B、改变了工业倚重沿海的布局 C、完善了国防工业体系的框架 D、培养了大批工业化建设人才
  • 6.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状况(    )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 7. “兰考起雄风,琵琶怀裕公。追思镇沙苦,热泪洒焦桐”这首诗感念的是新中国的一位“党的好干部”。他是(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邓稼先
  • 8.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参与规则谈判和制定、推动改革,引领新兴议题,是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参与者”。这说明,中国加入WTO(    )
    A、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B、极大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C、标志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中国智慧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 9. 最早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中国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10. 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明同学抢先说出了正确答案,他的答案应该是(   )
    A、珠海 B、汕头 C、海南 D、深圳
  • 11.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重心转移 B、理论创新 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
  • 12.   197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中说:“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此时给中国人民带来“兴奋心情”的主要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C、人造地球卫星首发成功 D、全国农村已普遍实行了大包干
  • 13. 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 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的故事。他们可以说是当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代表。他们的经历主要反映了我国(    )
    A、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历程 C、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实行土地改革并没收地主土地
  • 14. “香港和澳门是被……占领的中国领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国要对被占领的领土恢复执行主权的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经济制度 B、主权归属 C、社会制度 D、生活方式
  • 15. 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多次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内容摘录,可知,中国政府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应(    )

    时间

    内容摘录

    1950年2月28日

    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

    1958年10月25日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

    1979年1月1日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希望台湾当局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2019年1月2日

    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A、着眼于中美关系的不断调整 B、立足于清除殖民主义影响 C、取决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D、有赖于“一国两制”的实施
  • 16. 以下是《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广大台湾同胞(    )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A、强烈的思乡之情 B、渴望投资祖国大陆 C、受汪辜会谈影响 D、享受到两岸“三通”的便利
  • 17. 在香港回归谈判中,其中一项议程是“ 主权的移交”,其英文表述是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认为如果用“the”,就等于说英方已经承认了主权必须移交,他建议把冠词“the"”改成“a”。中国政府代表周南则认为用“a”就很不确定了,建议既不要“the”,也不要“a”,最终柯利达同意了这种说法。这反映了(    )
    A、中英语言的差异性 B、中英双方代表的立场不同 C、外交辞令的繁琐性 D、谈判议程方向的不确定性
  • 18. 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 19. “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必要物质技术支撑。”材料说明(    )
    A、我国军种日益完备 B、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军力超过他国
  • 20. 1963一1964年, 中国与当时尚未建交的阿根廷、 乌拉圭、巴西开展了足球交流活动。 1964年10月,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墨西哥体育代表团。该时期我国体有交流活动( )
    A、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交往 C、为“求同存异”方针奠定基础 D、反映了中国外交取得了丰硕成果
  • 21.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下列措施中与这一目标不符的是(    )
    A、扩大人民军队规模,增加人民军队数量 B、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C、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D、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 22.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这段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远交近攻 B、霸权主义 C、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
  • 23. 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A、95年英雄前辈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B、95年磨砺利剑科技强军常换新颜 C、95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95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 24. 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湮灭于世界民族之林。20世纪末,中国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主要得益于(    )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新中国成立使人民当家作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25. 为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生活变化,某学习小组以“服饰演变”为主题,搜集到下列资料:

    《人民日报》1953年所载新闻人物照片

    奶奶回忆说,她在娘家是第三闺女,读小学时,穿着她大姐的旧衣裳

    父亲初中毕业时的全班合影

    母亲拿出父亲送的第一件连衣裙

    该学习小组采用了哪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

    ①田野考察    ②文献研究    ③实物研究    ④社会访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 26. 深圳市建设有深水港货运码头、国际客运邮轮中心、国际机场、火车站、四通八达的地铁,各区都建设有长途汽车客运站,市内公交线路密布。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说明(    )
    A、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取得新成就 B、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充满活力 C、海陆空水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 D、落实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27. 下表是1990-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表,这种变化归根到底得益于(    )

    项目

    1990年

    2010年

    2013年

    食品支出

    54.2%

    35.7%

    35%

    交通、通信支出

    3.2%

    14.7%

    15.2%

    文教、娱乐支出

    8.8%

    12.1%

    12.7%

    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
  • 28. 现代城市街头各种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上门送餐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城市生活方式受互联网影响 C、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快餐行业发展 D、经济发展丰富人们饮食结构
  • 29. 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新兴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反映了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基础教育得到普及 C、积极促进地区优势互补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 30. 邓小平在《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上述材料说明的是(    )
    A、“两弹一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核武器和人造卫星是我国立国之本 C、六十年代以来,中国重视科技的发展 D、任何大国都应该拥有卫星和核武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3年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1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2年9月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此时,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了。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作出了积极的反应。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两个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并概括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71年中美关系改善的历史背景。(答2点即可)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史实。(答2点即可)
  • 32. “无兵不安”“忘战必危”。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稗,载入人民军队史册。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上的训词

    材料四: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强国梦就难以真正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应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

    ——自《习近平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1)、根据材料一,说说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的国防建设重点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的哪一场战争验证了这一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队改革调整组建了哪两个新的军种?这体现了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怎样的新局面?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综合以上材料,试述你对新时代我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认识。
  • 33. 科技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要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以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府政为科技合作主体,特别是同苏联进行大规模的科技、经济合作。同时,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亚非国家也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关贻康《新中国60年的科技外交》(2010年)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1978年,中国开始与西方主要国家陆体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尤以1979年中美科技协定为最大的枢架协定,也开了与西方进行官方合作的序取。到80年代末,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医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局面。

    ——摘编自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等(2013年)

    材料三:自主创新是我们翠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过去十几年,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徐冠华《中国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几点建议》(2019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科技合作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与外国科技合作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两项史实,论证“自主创新的方针经受住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