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 1. 《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2. 如表所示信息折射出,隋朝(  )

    事项

    概况

    出处

    修通通济渠

    公元605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6个月,修成。

    《隋书·炀帝纪》

    修通永济渠

    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经1个月,修成。

    《隋书·炀帝纪》

    改造邗沟

    公元605年,征淮南民数十万,数月,修成。

    《资治通鉴·炀帝纪》

    A、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百姓赋税沉重 C、中央集权受到严峻挑战 D、国家体制优势
  • 3.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以后读书人做官的必由之路。这表明科举制(   )
    A、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B、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 C、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明确了中央机构的职权
  • 4. 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 5. 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全国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隋朝 D、唐朝
  • 6.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 7. 它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这里所描述的“它”是(    )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
  • 8.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松赞干布为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一史实说明唐朝时期(   )
    A、民族关系和睦 B、社会风气开放 C、经济文化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
  • 9. 中发现的唐代寺院建筑遗存,布局与日本唐招提寺极为相似,这最有可能佐证下列哪一事件(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 10. 小丽是某个朝代的“粉丝”,她对自己喜爱的朝代进行了知识梳理,部分内容如下图。由此判断,该朝代是(   )

    政治——“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经济——曲辕犁、简车、唐三彩

    对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A、商朝 B、秦朝 C、西晋 D、唐朝
  • 11. 下图是某班王同学整理的历史资料,请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12. 流寓湖南的文学家及其描写湖南的作品在古代湖南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在湖南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两年。他居无定所,来往于今岳阳、长沙、衡阳、耒阳之间,写诗近百首。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是(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 13.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颇丰。下列书法家中都属于唐代名家的一组是(    )
    A、钟繇、胡昭 B、颜真卿、柳公权 C、王羲之、怀素 D、赵孟頫、欧阳询
  • 14. 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B、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C、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D、边疆军事防务所致
  • 15. 北宋在梅山地区设立两县,其中取“王化之新地”之意而在上梅山设立的县是(    )
    A、新化 B、新晃 C、安化 D、安乡
  • 16.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材料所反映现象的背景是(   )
    A、唐朝人大多没见过世面 B、唐朝经济繁盛,人们生活奢华 C、北宋沈括看不起唐朝人 D、北宋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唐朝
  • 17.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辽宋夏金的并立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文轻武的风气
  • 18. 忽必烈在《中统建元用》中称:“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制定制。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材料体现了他(   )
    A、放弃蒙古民族文化 B、推动蒙古文明融入中原文化 C、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D、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
  • 19. 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 20. 它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它对边疆的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材料描述的是(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 21. 《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关于宣政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设立于元朝 B、使西藏开始纳入中国版图 C、元朝地方行政机关 D、兼管全国佛教事宜
  • 22. 如图是某位同学绘制的历史示意图,★代表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23. 学者郑石桥指出:“宰相辅政制度的沿革自势体现了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能力的不断提升。”此观点表明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是(    )
    A、皇权掌管中央机构,相权主管地方行政,两者互相监督 B、承相为百官之首,是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不可或缺的助手 C、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D、宰相由充当皇帝顾问到主持朝政,最后完全架空了皇帝
  • 24.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通史·元明清卷》中讲道:“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进行的,没有征讨和杀伐……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古人对东南亚地区的称谓)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材料反映出郑和下西洋(  )
    A、意在开发南洋,扩大明朝疆域 B、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往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D、加速人口迁移,导致南洋地区人口压力增大
  • 25. 下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 C、注重实验分析 D、全面领先世界
  • 26. 明朝中后期,某学者吸收西方科学知识,总结传统科技经验,编写了一部关于农器、蚕桑、水利、种植等方面的科技名著,该书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 27. 九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右下方框内的史实,主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28.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表④处的时代特征是(  )

    夏商周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9. 下面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实行的有效管辖。该地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青海
  • 30. 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A处应为(    )

    A、发动雅克萨之战 B、设置台湾府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立军机处

二、非选择题

  • 31.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武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为使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真正贯彻落实,汉武帝从教育入手,兴办太学,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教化和招贤纳才的大事。太学肩负着培养新型政治人才的责任。前124年,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

    ——摘编自任晓峰《略论西汉太学》

    材料三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知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1)、指出秦朝在其所辖地方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所学,指出实行这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2)、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设置太学的目的。
    (3)、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要理念。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古代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人奔波了一生,去过匈奴,去过西域,他没有率领过千军万马,却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东方的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及铸铁、凿井技术等西传,西方的良马、玻璃、宝石以及石榴、苜蓿等物品也传入东方;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二卷》等

    材料二: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两个帝国”的名称,说明“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的含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内向外”方面,列举两件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史实。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汉唐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
  • 33.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 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图2 唐朝阎立本

    图3 达赖金印、班禅金印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1)、图1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怎样的政策?
    (3)、图3见证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元朝时对该地区实行直接管辖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4)、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分析材料中表格信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