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 C、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D、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2. 清代光绪年间,有士人作《柏林竹枝词》,描述柏林“女儿也具英雄气,斜日登临数战功”;《伦敦竹枝词》载“未知海防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日京竹枝词》云“樱花开到八重逑,春气成霞夹水流”。这些竹枝词作为直接论据,可用于研究( )A、时人社会观念的变化 B、洋务运动的原因 C、自然经济解体的趋势 D、辛亥革命的影响3. 下表为清代中国赴日商船所载商品种类数量统计情况。对其数据变化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
时间 船只(艘) 生丝(斤) 丝绵织品(斤) 糖(斤) 药材(斤) 颜料染料(斤) 矿物(斤) 皮革(张) 1711年 54 50267 2002149 4475490 778860 570817 332760 85821 1804年 11 2413 14366 7256000 909218 412298 270543 2294 A、中日之间贡赐贸易加强 B、日本蚕丝织造业有很大进步 C、殖民扩张危及中日商贸 D、中国民族资本得到长足发展4. 1924年《申报》刊登第一则女子征婚广告,到1929年数量达到32则;《大公报》在1927—1936年女子征婚广告有15则,占到总征婚广告数量的近25%。这一数据说明当时( )A、近代通讯的发展影响时代需求 B、婚姻观念呈现出自由平等气象 C、民众普遍接受了新式婚姻观念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5. 下图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这一画作体现出( )A、茶叶已成为法国民众生活必需品 B、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 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欧亚地区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6. 自明朝末期起,中国的米价就出现了多次明显的变化,有学者估算在1641—1840年的200年中,中国的米价从每公石47.11公分银增加为90.19公分银,上涨了几乎1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外来作物大量种植 B、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C、土地兼并受到抑制 D、白银的购买力下降7. 美国许多州名和地名源于印第安部落语言,印第安文化中一些反映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的词汇也进入了英语。除此之外,美式英语还吸收了许多来自非洲黑人的单词。这一状况说明了( )A、美国文化多元的特征 B、美式英语脱离了英国本土语言 C、美利坚民族国家形成 D、美式英语脱离了美洲本土语言8. 有学者通过对18世纪至19世纪前期中国黄埔港往来的西方船只的数量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1779—1833年,西方国家往来广州的船只数量有了极大的增加,但法国船只数量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贸易量已明显落后于英国,相比之下英国的船只在整个西方国家来华船只数量上的占比不断增长并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 )A、《航海条例》导致法国船只数量下降 B、法国国内革命影响海外贸易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成为海外殖民主要方式9. 鸦片战争后,在茶叶扩大出口的刺激下,内地茶叶的经营迅速发展,并且出现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这反映了( )A、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 B、农业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近代民族工业已经出现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趋势的是( )A、 汉城奥运会宣传海报 B、 故宫博物院 C、 泰姬陵 D、 圆明园11. 19世纪末,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工人们会喝“跨越大陆的一杯茶”,即将东印度公司从中国或锡兰运回的亚洲毛尖茶泡在荷兰或英国生产的欧洲瓷杯中,再添加几勺南美产的糖。这表明( )A、商品流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欧洲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 C、工业革命提高了民众的消费水平 D、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促进文化交流12. 如表为1985-200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这说明了( )年份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 值占 GDP 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 额占 GDP 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 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1985
4.77%
20.02%
30.30%
1990
6.27%
23.56%
26.41%
1995
5.99%
27.63%
14.86%
2000
9.63%
47.70%
44.86%
A、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巨大 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持续发展 C、国际关系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D、跨国公司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13.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14.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活动取代了殖民战争15. 18世纪,西方学者利奇温曾说过:“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文化的契合,其全部秘密就在于瓷器所体现出来的纤细入微的情调——洛可可时代的欧洲对于中国的了解主要不是通过文字得来的,而是通过瓷器的淡雅纤细。”由此可见,当时 ( )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交流 B、西方文化已经传入中国 C、资本主义文化引领时尚 D、中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16.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多位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的原因是 ( )A、人文精神有利于打破天主教会控制 B、中国某些制度得到启蒙思想家认可 C、儒家思想有利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清朝的政治理念与启蒙思想家一致二、材料分析题
-
17. 贸易、战争、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15年起,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届。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域。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俄国贵族的茶仪十分讲究,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是由铜制成的,工艺精美,茶碟别致,俄国人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时嘴唇须咂吸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俄罗斯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虚夸做作,而且也学习欧洲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
——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等
材料二 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拉美文化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祝令建主编《世界文化概论》
材料三 随着新加坡出口导向型外向经济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对新加坡产生了严重冲击,产生了种种问题,如道德滑坡、犯罪率居高不下、吸毒泛滥等。为此,人民行动党在20世纪80年代发动了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中学教育中设置了儒家伦理课程。该课程是在李光耀和吴庆瑞等新加坡领导人的支持下而设立的……新加坡政府把儒家伦理教育的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1985年,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得以在全国中学普遍使用。1986年,英文版的《儒家伦理》也正式在全国中学应用推广。
——摘编自郭小香《20世纪以来儒家文化在新加坡传播的政治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俄罗斯茶文化繁荣的表现,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的历史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儒家思想奠定了东方文化的基础。请简要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层面,指出这场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对新加坡的影响。18. 阅读财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
——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并传播了中国的传统茶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播洒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历史条件。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德萨(今乌克兰第二大城市)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的论述(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材料二: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更多种类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来自东方的产品一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在荷兰,茶饮逐步被当作日常饮料,各大城镇相继出现许多茶叶店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叶,茶商在包装上印制各种各样的售茶广告。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购物,从此成为人们非常享受的一项体验。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及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世界贸易格局,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种格局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