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6课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基础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识读下表,对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西汉
    初年
    西汉
    末年
    东汉
    初年
    东汉
    后期
    南北朝后期 唐朝
    前期
    五代
    十国
    两宋
    时期
    明朝
    中期
    清朝
    初年
    清乾隆
    年间
    人口(万) 1500 6000 300o 6000 3000 8000 3000 10000 16000 9000 20000
    A、人口增减受社会治乱影响 B、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北方人口一直多于南方 D、人口数量长期保持稳定
  • 2.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徙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 3.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大多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经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4. 印欧人被看做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游牧和迁徙是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大迁徙中,持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最早产生 B、经济发达物资储备丰富 C、铁器牛耕的发明和使用 D、驯化马、使用马拉战车
  • 5. 学者一致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是“野蛮与宗教胜利”的结果。这里的“野蛮与宗教”分别是指( )
    A、匈奴人的西侵与伊斯兰教的崛起 B、蛮人的南侵与基督教成为国教 C、土耳其人西侵与伊斯兰教的扩张 D、日耳曼人的入侵与基督教的兴起
  • 6. 下图是赫梯人的铁质车轴战车,使用铁质车轴之后,车斗的负重能力上升,能乘三人。一人开车,一人射箭,一人拿长矛捅刺,换句话说,它赋予了战车近战的能力。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赫梯人扩大了铁的用途 B、赫梯人的战斗力提高 C、赫梯人的冶炼技术得以改进 D、赫梯人在作战时能轻松获胜
  • 7. 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
    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与近代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一致 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 8. 有学者认为《一千零一夜》是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而最后编定。这反映了(   )
    A、文学作品的影响大 B、阿拉伯人的创造性 C、亚非文化的融合 D、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 9. 《西方那一块土》中如此介绍埃及:今天的埃及不是古代的埃及……埃及被并入波斯帝国,标志着古埃及国家的终结。后来,希腊人取代波斯人,罗马人又取代希腊人,古代埃及文明消失了,其他文明进入,成为主导性文明。最后,阿拉伯人统治了埃及,这已经是公元后7世纪了。对此解读最为正确的是(   )
    A、古埃及文明影响着古希腊罗马和阿拉伯世界 B、古埃及文明随着古埃及国家的终结消失殆尽 C、埃及曾先后被罗马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征服 D、“今天的埃及”更多地具有外来文明的特征
  • 10. 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写道: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这说明当时的日耳曼人(   )
    A、已进入文明时代 B、以采集渔猎为生 C、尚处于游牧时代 D、具有封闭保守性
  • 11. 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股“海上民族”迁徙的浪潮。受这股移民浪潮冲击而走向瓦解的国家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赫梯帝国 C、亚述帝国 D、波斯帝国
  • 12. 如图为世界古代某一人类迁徙路线图。据图并结合所学判断,这是一幅(   )

    A、日耳曼人迁移路线图 B、印欧人早期迁移路线图 C、大月氏人迁移路线图 D、地中海东部“海上民族”迁移图
  • 13. 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
    A、生产力的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了前提条件 B、印欧人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 14. 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中。公元前后数百年间,这种情形在东西方都曾多次出现。以下属于上述情形的是(   )
    A、罗马帝国征服希腊 B、秦王灭六国一统天下 C、亚历山大入侵波斯 D、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
  • 15. 公元4世纪末期,匈奴人大举入侵日耳曼领地,迫使日耳曼各部落进一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成为日耳曼人大迁徙的发端。日耳曼人大迁徙(   )
    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
  • 16. 一幅图画描述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    )
    A、前5世纪希腊 B、3世纪罗马 C、13世纪西欧 D、19世纪英国

二、非选择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古印欧人……为追逐理想的放牧环境而迁徙。在迁徙时,一个部落内的所有成员集体行动,参加迁徙或战争……雅利安人征服了古印度河流域的本土文明,并建立了以梵语为载体的印度文明;亚该亚人和多里安人入侵了希腊半岛,并建立了以古希腊语为载体的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人入侵了亚平宁半岛,并在半岛上建立了以拉丁语为载体的罗马文明。后来,罗马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欧洲,并将仍处于游牧状态的诸民族,如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挡在帝国的边境之外。

    (1)、根据材料,说明印欧人的迁移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印欧人的迁移产生了什么影响。
  • 18. 阅读汉代人口资料,回答问题

    (1)、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四个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归纳古代人口数量增减的规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