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屠呦呦研究员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流行,中医药在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独特理论、技术体系和经典方药。

    而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在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和先进性。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王国强《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材料二: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1969年,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将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华民族健康养生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来讲,只有大力发展中医药学,才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中医药学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融合统一了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的医学科学。 C、在疟疾重新开始肆虐的背景下,1969年,屠呦呦开始带领团队,从青蒿素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D、《肘后备急方》让屠呦呦研究团队意识到,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他们考虑改为低温提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医药学具有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不仅将健康与人们的饮食起居相关联,还点明了培养自身良好品行和身体健康的直接联系。 B、中医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经典著作,形成的系统、独特的防病治病的方法,为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灵感和方法指导。 C、居呦呦及其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成功获得了安全性高的中性青蒿提取物,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D、中医药的智慧果实显示出了独特的价值和先进性,在应对病毒性传染病、白血病及老年性精神障碍等方面都有明显成效。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各地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患者的体质而施以不同的治方。 B、广西巴马长寿村的形成与村民热爱生活、甘于平淡、乐于付出的人生境界有密切关系。 C、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大亮点之一。 D、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在2022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继续提出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提案。中医药博物馆不纯粹是一个文化设施,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意义。

  • 2. 现代文阅读Ⅱ

    文本一:

    周秉昆与别的青年不同之处在于,因为曾有一个时期他经常听哥哥姐姐一起分析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深受影响,不知不觉便也养成了对自己的言行认真分析的习惯。也可以说,文学间接给予了他那么一种后天禀赋,一种从未为人所知的能力。

    那一天,他站在胡同口的高处,转身望着曲里拐弯的小道,对自己进行了一番比以往都认真而严肃的分析。他不再觉得好玩,而是感到了羞耻。当郑母向他伸手要钱时,他内心里除了理解,其实也生出了几分鄙视。他认为那老妪应该因自己的言行而感到羞耻,并奇怪她何以丝毫没有感到。在对自己进行了一番分析后,方知自己才是最应该感到羞耻的一个人。

    望着被污雪覆盖的小道两旁原始人洞穴般的土坯房,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极大的忧伤。如果逐一敲开那些歪斜破朽的门,家家户户也许都有一本苦经吧?人们每一天的日子其实就是别无他法地念着苦经,还绝不许念出声来。那一天,这光字片的青年补上了一堂他对社会的认识课——民间的种种无奈、无助,原来并不在被他和春燕形容为“脏街组合部落”的光字片!

    那时周秉昆内心里空空荡荡的,然而并不是虚无的状态,他觉得有种类似块根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开始发芽。

    秉昆在“上坎”的坡路上遇见了肖国庆、孙赶超等五名木材加工厂的青年工友,都是抬大木或出料的苦力工。他们很亲热地围住他,问他去哪儿了?他说自己到市里去了,闻到了他们口中呼出的酒气。

    孙赶超说:“国庆,你不是说一旦碰上了秉昆,要当着他的面把你憋闷在心里的话问个明明白白吗?现在碰上了,不许错过机会,问他!"

    另外三人便安静了,和孙赶超一起目不转晴地看着他俩。

    秉昆一时有些神经紧张,他猜不到肖国庆打算问自己什么话,怕他万一问的是一句让自己尴尬的话。他的心情已经很差了,不希望这一天再有让自己不快的事发生。

    肖国庆说:  “问就问!秉昆你诚实地回答我,你跟哥儿几个谁都没打招呼,神秘地被调走了,是不是因为我那天给了你一举,还发佩要用木板拍你?"

    秉昆听罢不紧张了,搂抱住肖国庆真挚地说:“你这家伙想哪儿去了!我是那么小心眼儿

    的人吗?”遂将自己被调离木材加工厂的真正原因一五一十相告。

    孙赶超又问他,怎么想调走就调成了,而且能走得那么快?肯定有贵人相助嘛。希望他也如实相告,什么时候认识了哪路神仙?

    秉昆反问:“都想听?”

    大家异口同声回答:“想听!”

    同类中若有谁与上层人士搭上关系,受到垂爱,他们不但美慕,当然还极感兴趣,因为或许会从中学到经验和技巧。依他们想来,能帮周秉昆那么快调成工作单位的人,肯定是上层人士啊!

    秉昆见他们兴趣那么大,自己不讲明摆着会让他们扫兴,只得半违心不违心地从他姐姐与蔡晓光那种难以理解的特殊关系讲了起来。乘昆没讲几句,他们又都兴趣索然不想听了。

    周家终究没与上层人士搭上关系,周秉昆终究还是与他们一样的人,只不过由木材加工厂的青年苦力工变成了酱油厂的青年苦力工,这使他们在心理上终究感觉到平衡。人的心理是奥妙无穷的,当受到某类事负面影响开始产生了不平衡之感,却终究还是获得了一种极大的平衡以后,会体验到异乎寻常的愉快。

    那时的肖国庆、孙赶超们的心里难以形容地暗自愉快着。他们都知道那不怎么道德,却都拿自己内心里那份儿愉快没办法,所以便都以一种严肃的表情予以掩饰,唯恐流露出来。在周秉昆看来,他们的严肃表情是由于心情凝重,而他们心情凝重是由于对他的深切同情。自家的自己的、别人家的别人的一些事在他内心造成的苦闷,终于突破了一个心垒的豁口,流淌般地倾诉、减压一番之后,乘昆也有几分愉快了。

    与他们分手后,秉昆独自往家走时,想起了一位美国作家小说中的一首诗:蓬松卷发好头颅,未因失恋而痛苦。未曾患过百日咳,亦无麻疹起红斑。寻常人生寻常过,有限快乐胜黄金……他记得姐姐在家中高声朗读时,大家都笑眯眯地看着她。姐姐就有一头漂亮的卷发。他记得自己当时提了一个问题:美国有没有保尔式的青年革命者?

    哥哥说:“在全人类的历史中,不仅仅无产阶级的伟人才是伟人,无产阶级的英雄才是英雄。如果这种前提是成立的,那么我认为马丁·路德·金……"

    姐姐大声制止道:“打住!”她从兜里掏出几角钱,朝秉昆一递,板着脸命令:“买冰棍去。”

    他当时不得不起身买冰棍去了,所以直到那日他也并不知道马丁·路德·金是何许人也。由马丁·路德·金,他忽然想起了那首关于百日咳与麻疹的诗的作者是马克·吐温。这使他的小愉快又多了几分。

    (选自梁晓声《人世间》,有删改)

    文本二:

    时代是动态的。要抒写时代本身的变化,非写几个十年不可;因为中国之发展变化并不是在一个十年内一蹴而成的。凡四十年中,前十年与下一个十年不可能不部分重叠,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时代的特征主要是由人的生存特征来体现的。倘要写出时代特征的演变,则必较多地来写人的命运的沉浮。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量写出文学性的各阶层分析来。

    那么,在我这儿,《人世间》不可能不是现实主义风格。

    关于“现实主义”,历来众说纷纭——在我这儿,无非就是客观一些,再客观一些;全面一些,再全面一些;少些个人情绪色彩,多些理性眼光。不客观些,则不可能全面些。而片面的眼光,是现实主义之大忌。

    (摘编自梁晓声《“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怎样的”——关于〈人世问〉的补白》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心理是小说常用的方法,如“什么时候认识了哪路神仙?”反映了孙赶超内心对周秉昆的鄙视。 B、文本一后半部分叙写了周秉昆回忆起与哥哥姐姐相处的情景,照应了开篇对周秉昆行为习惯的介绍,丰富了人物形象。 C、文本一中“保尔式的青年革命者”“无产阶级的伟人”等有关语句印证了文本二“时代的特征主要是由人的生存特征来体现的”的论述。 D、文本一既有严谨的长句,又有活泼的短句,深刻隽永与朴素明净两种风格相互交织,给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感受。
    (2)、下列对文本一中肖国庆、孙赶超们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肖国庆、孙赶超们在路上的问话,可以看出他们对周秉昆由木材加工厂调到酱油厂一事充满了好奇。 B、肖国庆认为是自己给了周秉昆一拳,还发飙要用木板拍周秉昆一事使周秉昆产生了离开木材加工厂的想法。 C、肖国庆、孙赶超们在听了周秉昆解释后心里暗自愉快,因为他们认为周秉昆和他们还是一样的人。 D、作者以叙述者身份对肖国庆、孙赶超们的行为发表议论,对以肖国庆、孙赶超们为代表的一类人进行了鞭挞。
    (3)、请结合文本一第二段和第三段内容,分析周秉昆当时的心理。
    (4)、作者在文本二中说:“在我这儿,《人世间》不可能不是现实主义风格。”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选文中是如何践行其“现实主义风格”主张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斋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 , 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成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袍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造使者持节救贾,驰入军中。粮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以益尊于齐。(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B、臣素卑贱/君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C、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D、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孽:姬妾所生的孩子,与嫡长子相对而言,这些人无继承爵位之权,政治地位亦甚低。 B、闾伍:闾,闾里,里巷,管理平民的基层编制。伍,里巷中的居民五家为一组,称为一“伍”。同时,  "伍"又是军队里的基层编制,一“伍”五个人。 C、亲戚: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文中的亲戚是指父母兄弟,有别于现在的亲戚。 D、日中:表时间,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中太阳正中时,相当于现在时间的12~13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穰苴出身卑贱,却深受皇帝赏识。在齐国连遭败绩时,晏婴识才举荐穰苴,他认为自己出身卑贱,请求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齐王最终答应了。 B、穰苴治军严厉。庄贾在约定的时刻未到达军营时,穰苴逆君命将他斩首于三军之前,君王的使者驾车驰入军中,使者的仆人也被处置。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穰苴深入士卒军舍,对体弱者关怀有加,穰苴率兵抗敌,士卒都争先出战。 D、穰苴威震敌军。穰苴起兵后,晋国知道了,就把军队撤了回去;燕国军队知道后,也渡过黄河向北撤退。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5)、穰苴做将军后,为什么斩杀景公宠臣庄贾?请简要说明。
  • 4. 古代诗歌阅读

    使次安陆寄友人[注]

    刘长卿

    新年草色远萎萎,久客将归失路蹊。暮雨不知溃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中的“溃口”“穆陵”都在安陆。②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交代了诗人因公事而在外漂泊,并点明了本诗的写作地点和目的。 B、“暮雨”与“春风”,语意双关,既指自然气候,又暗指朝廷的恩泽。 C、倒数第二句表面上是询问友人是否思念自己,实际上却是诗人思念友人。 D、“空花落”与“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皆有悲叹年华易逝之意
    (2)、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率先发言,说明自己能够治理一个处于危难之中的中等国家,并用“”两句描画出预期的治理效果。
    (2)、在《静女》一诗中,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男主人公不见女主人公时焦急神态的句子是“  ”。
    (3)、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I

    20世纪80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①        ,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②      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③      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谈到药物,就避不开靶点。任何药物都必须和体内特定目标(靶点)结合,对靶点介导的生物过程加以调节,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想了解药物疗效,就必须_①

    药物没有直中靶点的功夫,想改变靶点的生物功能,就必须和靶点“亲密无间”地结合。靶点是分子,因此绝大多数药物也是分子级别的,分为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两类。

    药物一般通过两个方法改变靶点功能:改变靶点的催化功能,或者改变靶点和其他分子的相互结合。对于具有催化功能的酶来说,②  , 反应在此进行。这个“活性中心”常常具有小而深的特点,很适合“塞”一个小分子进去。因此,在改变酶的活性这方面,小分子药物得天独厚。但是和酶的“活性中心”相反,靶点和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往往又大又浅,“浅”让小分子无处着手 , “大”让小分子力不从心。因此,在干涉分子间相互作用这方面,

      

    (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您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D、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  —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小约输,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么快就拼好了地图?”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采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世界也会是正确的。”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