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8分)

  •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àn zhàn)

    (guàn guān)

    (nǎ né)

    (miǎo miáo)

    (róng rǒng)

    (chī chì)

    (lǔ lǚ)

    (jiān jiāng)

  • 2. 读拼音,写字词。

    zhí行

    pì静

    bǎng架

    明mèi

    cù gāng

    zhǎ眼

    dān误

    nuó动

    寂mò

    pái huái

  • 3.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E.神态描写

    (1)、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2)、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3)、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4)、他想:把炸药包放在哪儿呢?
    (5)、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过春节了,人人都会穿上新鞋新衣,好在新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B、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们齐聚陕西,参加了一场体育盛宴。 C、他掩藏的错误想法,在妈妈的追问下终于重见天日了。 D、虽然遭受挫折,但这对于娇生惯养的她而言焉知非福
  • 5. 爷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正所谓‘        ‘,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那亲切的话语和和蔼的笑脸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B、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C、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D、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严厉,都无法改变中国人民追求美好梦想的坚定自信、稳健从容。
  • 7. 按要求写句子。
    (1)、他只好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运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3)、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我们的勇气。(用加点字写句子) 
    (4)、以“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为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心情“好”:

    心情“不好”:

  • 8. 默写。
    (1)、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栩《寒食》)
    (2)、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迢迢牵牛星》)
    (3)、 ,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 五夜望月》)
    (4)、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
    (5)、 , 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6)、粉骨碎身浑不怕,。(于谦《石灰吟》)
    (7)、 ,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 9. 请将下面的信息填入对应的名著后面。(填序号)

    ①尼尔斯        ②塞尔玛·拉格洛芙               ③丹尼尔·笛福

    ④马克·吐温   ⑤主人公流落荒岛二十八年   ⑥波莉姨妈

    (1)、《汤姆·索亚历险记》
    (2)、《骑鹅旅行记》
    (3)、《鲁滨逊漂流记》

二、口语交际。

  • 10.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场合需要我们作即兴发言,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境设计发言内容。当你漫步校园时,学校的小记者邀请你针对“目前很多同学不爱锻炼身体”这一现象发表你的观点。

三、阅读理解。(27分)

  • 11. 阅读(一)

    暑假里的一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航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时,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教命呀! ”萨沙大声呼教。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

    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萨沙。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萨沙哭着跑进灌木丛中,度过了他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晨,萨沙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萨沙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树林,采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四十天过去了。这一天,萨沙看到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他激动极了!为了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于是,萨沙          

    最终,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给短文拟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流落荒岛

    困难

    办法

    结果

    没有住处

    ①  

    没有食物

    ②  

    没有火

    ③  

    (3)、短文中的萨沙是一个的孩子。
    (4)、请你展开合理想象,说说萨沙是用什么办法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的,填写在短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处。
    (5)、你从鲁滨逊和萨沙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 12. 阅读(二)

    长征的由来

    ①红军长征,可谓是家喻户晓,但“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

    ②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实行战略转移前后至遵义会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圈”“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作报告时,把红七军团北上和红六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党的文献中最早出现的“长征”概念。

    ③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第一次提出了“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扩充。

    ④1935 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红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地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

    ⑤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 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1)、最早提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文献是( )。
    A、《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 B、《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C、《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
    (2)、文章首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开篇点题 C、交代创作背景 D、承上启下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前后, 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

    ②1935年2月,朱德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③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长征。

    ④1935年9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

    (4)、最后-段中的“逐渐”一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5)、1935年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请你也试着写一句歌颂“万里长征”精神的话吧。(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四、习作天地。(30 分)

  • 13.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请以“我的理想"为题目,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