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尖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诗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各成员之所以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不仅在于共同的血缘纽带和地缘关联,更得益于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彼此认同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生活智慧,创造了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在“血缘—地缘—文缘”的价值序列中找到了精神寄托,实现从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向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跃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价值整合与创造。当前,从文化层面审视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共同体”实现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结构向度。“多元”指称的是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表达范式;“一体”指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的集中表达,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主线和价值公约数。多元一体既指明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族文化的差异性和相通性,又内蕴着各族群间的文化平等与价值共生。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多元文化的蓬勃张力。我国近代思想家杨度在其《金铁主义说》一文中指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中国不同族群间的整合与融汇不是诉诸暴力征服,而是通过文化吸引和价值包容来实现。

    从结构向度上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关键是要去追求多元一体的文化生命认同,构建互养相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继往开来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时序向度。对于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继往开来的时序向度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命体系。在近代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一方面,西方在殖民侵略中表现出的现代性优势使中国人陷入文化自卑,把民族的衰落归咎于传统文化的积弊,从而兴起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浪潮;另一方面,在抵抗侵略中所唤醒的民族主义意识使得中国人对于西方文化抱有足够的警惕。山河破碎带来的文化自卑令中国人难以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文化关联,因而不能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当前,我们要建立科学的“传统——现代”审思方式、价值评判标准、文化话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现代”的历时性文化构建与世界各民族共时性的文化互鉴有机结合起来。

    包容开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的空间向度。在中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境遇下,中华民族正在从空间向度上构建起包容开放的共同体文化,努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性文化建构来丰富人类现代性的文明内涵,进而提升各族人民对“共同体”的价值归属。当下,西方国家仍掌控着文化博弈的主动权,文化冲击、价值渗透从未间断,他们试图凭借话语优势竭力维持世界文化交往的“中心——边缘”结构。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系统作为独特价值标识,理应在平等的文化交往中得到尊重,在求同存异中达到彼此交融与理解。(摘编自张九童、邹广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向度》)

    材料二:

    在关于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中,有些西方学者认为存在一个“共同体团结悖论”:共同体是一种内部包容和外部排斥相结合的矛盾体。这些人认为:共同体是有边界的,共同体对内标榜的一切价值都无法推广到共同体之外;而且,往往正是在捍卫这些价值的名义时,不同共同体之间才会发生持续的争夺和对抗。这样看来,似乎如挪威学者斯特杰诺的观点:“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对共同体外部成员的排拒和不团结的指向。”正是基于“共同体团结悖论”的民族国家利益观,一些西方学者对我国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产生了曲解和误读。

    “共同体团结悖论”真的必然存在吗?

    中国提出建设“两个共同体”的主张,即对内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共同体团结悖论”的论断,建设这两个共同体似乎是相互矛盾的,这无疑是来自对司空见惯的盘剥、抑制、打压他国,只求自身发展的“某国优先”模式的归纳。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密切相关、同向共进的。秦刚在接受美国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时表示:竞争不是拳击比赛,而应该是赛跑,双方相互促进,都发挥出最佳水平。

    《世界银行2022年年度报告:帮助各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指出:俄乌战争迅速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的难民危机,同时对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造成了严重冲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表明,人类在病毒面前是命运相连的整体,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重要国家,力所能及地为世界抗疫提供医疗物资等,都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稳定与发展的贡献。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秉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致力于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会因为中国的发展而挑战他国,不会挑战区域及世界秩序,不会导致“共同体团结悖论”。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秉持中国理念,坚持中国道路,传达中国声音,同时关切世界的团结发展,拥抱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亦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与承诺。

    (摘编自严庆《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体团结悖论”的破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是稳固的多民族统一体,各民族既呈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又有着文化的相通性和平等性。 B、以共同体文化引领各民族文化健康发展,构筑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的平台,能够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认同。 C、只有消除西方国家掌控的文化博弈的主动权及其依仗的话语优势,世界各民族文化才能在同一空间交错互动、融合共享。 D、秦刚通过形象化的说法对“竞争”进行阐释,体现了包容开放的中国态度,同时也有力地回应了西方“某国优先”的论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追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结构的稳固性,有必要增强中华民族多元族群内在的文化聚合力。 B、传统文化积弊产生的文化自卑是制约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一现代”的历时性文化构建的关键性因素。 C、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不仅要以包容姿态化解各族群间的文化隔阂,而且要加强与世界各族文明间的真诚对话。 D、所谓的“共同体团结悖论”和西方所要维护的“中心——边缘”结构,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突出自己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构建包容开放特点的一项是(      )
    A、魏源的《魏源集》中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B、《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北史·吐谷浑传》中说:“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D、费孝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4)、“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出自《礼记·乐记》,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智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5)、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符合“共同体团结悖论”,材料二是如何针对这一观点进行驳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2. 戏剧阅读

    窝头会馆

    刘恒

    人物之间的关系:

    本剧中所有角色都互为几十年的邻居

    田翠兰苑国钟是邻居的关系

    周玉浦与金穆蓉是夫妻关系

    田翠兰与金穆蓉是邻居关系

    苑国钟与苑江淼是父子关系

    第一幕

    (一九四八年夏  处暑  白昼)

    (南城死胡同里的一座小院儿,坐北朝南,品相破败,却残存着一丝生机。)

    苑国钟:(高声)今儿是好节气,处暑!是我苑国钟要饭的日子口儿了……(见众人回避便收敛了笑容)我不是要租钱,我要的是饭钱!你们不能不赏我一口饭吃!

    (苑江淼从屋子里走出来,端着一个竹篦子暖壶。苑国钟小心翼翼地迎过去。)

    苑国钟:你好好歇着呀……快递给我,我给你灌暖壶去。

    苑江淼:爸,我自己来。

    苑国钟:您说……我这儿子是不是念书念傻了?

    田翠兰:满世界就没您这么惯儿子的!他再有病您也是他爸爸,他是您儿子!您犯不着一天到晚供着他……

    苑国钟:我不是他爸爸,他是我爸爸……成了吧?

    田翠兰:您还别不爱听!让他休了学是让他养病的,没白日儿没黑界地看书看书,就知道看书!

    苑国钟:我儿子喜欢看书,看了书他高兴……我得变着法儿让他高兴。

    田翠兰:您也跟着高兴了是不是?您吃浆子吃多了吧?

    苑国钟:您爱说什么说什么……我是心疼他,大半夜听他咳嗽,我心口都裂成两瓣儿了!我不想招我儿子不高兴……他不是念书念傻了……他是嫌我跟你们催租子呢!

    田翠兰:那您就甭要租子了,您还是要儿子吧。

    苑国钟:(不悦)你们存心要饿死我是不是?话说回来,饿死我没关系,你们不能饿着我儿子……这不!刚给他抓了药,人家跟我要多少钱我也得乖儿乖儿递过去,跟我要脑袋我不是也得给么?我……

    (金穆蓉端着一笸箩成捆儿的纸币走过来,二话不说往篮子里倒。苑国钟赶紧张开衣襟兜住。)

    金穆蓉:我不欠您了。

    苑国钟:我也没欠您的,可我没法儿不谢谢您。

    第二幕

    (一九四八年秋 霜降 黄昏)

    (金穆蓉把十字架抱出来,往门框上钉。田翠兰端出来一尊弥勒佛和一个木托子,在门框上找地儿。)

    田翠兰:福斗!我把墙上的神仙薅下来了,你找个大钉子给我楔到门框上去,让他坐高儿高儿地往下看……看看谁还敢欺负咱们!

    苑国钟:(郁郁寡欢)关帝爷圣明!那二位晾出来了,您也出来呆会儿……(向塑像鞠了一躬)今儿是好日子啊!今儿霜降了……今儿是我……

    古月宗:今儿是窝头会馆的主子要饭的日子口儿了!你们快围上去……围上去给他施舍呀。

    苑国钟:我是一句都不想言语了……就那点儿房租,现在能买一小撮儿白面,够包俩饺子的了……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涨房钱!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

    (周子萍退下来。苑国钟盯着姑娘手里那叠儿钱,抢夺似的把钱抓了过去,两只手紧紧攥着。)

    苑江淼:(高声)放下!爸爸!您把钱还给人家……您的眼睛里除了钱还有什么?…… 那是人家的钱!

    苑国钟:……怎么了?这钱……这钱它还能不干净?

    苑江淼:(苦笑)我还能怎么说话?爸爸,您告诉我……(指着身后的屋子)民国十六年,租房子住在这儿的那位教书先生是什么人?

    苑国钟:……韩先生是赤党。

    苑江淼: 韩先生是怎么被抓走的?

    苑国钟: ……有人来抓他……他就给抓走了……把我也捎带上了……

    苑江淼:您平平安安回来了……(咳嗽)可人家被枪毙了。

    苑国钟:(焦灼)他是赤党!人家毙的就是赤党!我不是赤党,我可不是得回来么……

    苑江淼:那笔钱是哪儿来的?您为什么一直瞒着不肯说?

    苑国钟:(苦苦挣扎)我……我……你别听人家乱嚼舌头!……你爸爸里外都是清白的,我没干过对不起人的事情!

    苑江淼:可是过后您买了这个宅子!

    苑国钟:(一时语塞)我……

    苑江淼:(极度疲倦)从我懂事儿起,您嘴里永远是钱……钱……钱!催着人家要钱,躲在屋儿里数钱……为了钱您跟街坊计较翻脸吵架,做梦您都惦记着……

    苑国钟:……没有钱……我拿什么养活你还供你上学?

    苑江淼:钱来路不正,我宁愿当初您把我扔到城墙根儿去!

    苑国钟:(站立不稳)儿子……你这么说话是想要我的命!

    (苑江淼径直去抢夺父亲手里的钞票。苑国钟死死攥着钞票不撒手。苑江淼情急之下给了父亲一个耳光,钞票落叶似的撒了一地。)

    第三幕

    (一九四八年冬   大雪   黑夜)

    (油印传单撒落在地。肖鹏达出现在大门口。)

    肖鹏达:向伟大……的新中国……进军……谁的?

    苑国钟:(同时)我的!是我的……(谄媚地醉笑)这东西是我的。

    肖鹏达:(朝苑江淼晃晃那张传单)苑江淼!上边儿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梦话,都是你写的……也是你印的吧?(讪笑)我多嘴问一句,您那新中国在哪儿呢?

    苑江淼:(憧憬)……等天亮了,太阳出来了……人人都会看到她!

    肖鹏达:我怎么看不见呐?(手搭凉棚)哪儿呢新中国……除了你们家那烂墙头,我什么也没瞧见!

    苑江淼:你当然看不见……你是个瞎子。

    肖鹏达:(冷笑)……苑叔儿,您赶紧领我上去,让我看看您儿子那蜡纸和油棍子,他怎么就刻得这么漂亮印得那么地道呢?我是真佩服他……

    (肖鹏达突然挥枪对准苑江淼,苑国钟窜出来挡住枪口,引起一片惊呼。)

    苑国钟:达子!好孩子……今儿你要是非得打死一个人,那你务必得打死我……我不能让你打死我儿子。

    肖鹏达:您让开……

    苑国钟:达子!人得讲良心,你小时候偷我的黑枣,我逮着你想揍你两巴掌,我儿子拦着我不让打,他怕你疼……我儿子仁义呀!你倒想拿枪打他……

    苑江淼:爸爸,您不用为我担心……儿子觉得值。

    苑国钟:你值了……(啜泣)我不值!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儿子!达子……(情绪失控,怒视对方)你敢碰我儿子一根毫毛,我生吞了你你信不信?我儿子是赤党,我他妈也是赤党,有本事你现在就开枪!你看城外头那些拿枪拿炮的能不能饶了你?

    (几个人扭成了一团。突然响了一枪,众人群雕一般一动不动。)

    周玉浦:(看着地上)血……苑大哥您……您怎么流血啦?

    (血顺着裤脚淌到地上,袍子裂口处的棉花也被浸红了。)

    苑江淼:爸爸!爸爸……(搂紧父亲的肩膀,悲痛欲绝)您没事儿吧……爸爸!

    苑国钟:(高声)爸爸对不住韩先生啊!韩先生叮嘱我……让我把钱送到南河沿十六号……交给一个姓朱的先生……我去了十六号……可十六号让人家给抄家啦!……我得空儿就到十六号对过儿树底下蹲着……下大雨蹲着……下大雪也蹲着……半年了一个子儿都不敢花……赶上古爷要甩他的房,我昧了心烂了肠子……我把人家的钱给花啦!

    苑江淼:爸爸!是儿子对不起您……您打我吧!您打我……

    苑国钟:立本儿!立本儿……

    王立本:在吶。

    苑国钟:拿窝头来!快着……蘸我的血……治病……你们快着呀!再磨蹭血就凝啦……儿子……爸爸手不干净……血……血干净……吃了治你的病……快着!给我儿子拿窝窝头来……

    (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釆烈地跑来。)

    牛大粪:降啦!他们降啦……这边儿投降啦!

    苑国钟:……我儿子……我儿子……他想去新中国……

    牛大粪:好哩!咱们就伴儿……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

    苑国钟:(找儿子的手,紧紧抓住)儿子……

    苑江淼:(紧紧地紧紧地抱着父亲)爸爸!

    (西厢房突然爆发出新生儿的哭声。夜幕下的生者和死者都静悄悄的,那些落叶的树木居然依次开出了绚烂的花朵,与晶莹的落雪交相辉映。)

    (1)、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剧以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群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形象,剧情从小处着眼,分寸把握得很好,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转折。 B、第一幕的开头和结尾关于苑国钟收房租的场景,反映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另外,“要饭”“赏饭”“谢谢您”等台词,表现出苑国钟的圆滑世故与无奈。 C、第三幕中作者写苑国钟相信蘸血的窝窝头能治儿子的病,主要是为了反映旧社会环境下底层百姓的精神状况,虽然他们在生活中不乏实诚与可爱,但思想觉悟在本质上依然是迷信愚昧的。 D、苑江淼是个有文化、有信仰、有觉悟、思想进步的青年;然而他却对父亲态度淡漠,甚至有些厌恶,在文中表现为他当着许多人的面斥责甚至动手打自己的父亲。
    (2)、下列对本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剧在剧情设计上独具匠心,它通过两条线索交叉,使两代人不同的处世态度发生激烈的冲突,展现了人物的毁灭与新生,完成了用小剧情反映大时代的艺术创造。 B、剧中的道具“十字架”“弥勒佛”“关帝爷”,台词“他想去新中国”“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等,都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反映了人物的信仰和追求。 C、第三幕中“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这一舞台说明,一方面承接前文的清冷格调,烘托舞台氛围;另一方面推动了剧情发展,使剧情由高潮进入落幕。 D、最后一段“新生儿的哭声”“绚烂的花朵”“晶莹的落雪”体现了本剧现实主义的写法,具有象征意义,使剧情由沉重转为欢快,透出了一种新生与希望。
    (3)、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剧情的基础,请从第二幕中概括岀三处戏剧冲突并作简要说明。
    (4)、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以主要人物苑国钟为例,结合剧情阐释这一戏剧理论。
  • 3. 诗歌阅读

    篱笆那边

    作者:艾米莉·狄金森(美)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颗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江枫 译)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描写了一个雀跃于大自然的孩子,被篱笆那边红红的草莓所吸引,产生了一个甜美的愿望,一定要爬过篱笆去。 B、长辈常把“上帝”放在嘴边来斥责孩子。“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这真是充满童稚的绝妙猜想,“他”即指“上帝”。 C、“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这既是孩子为自己的想法寻找借口,又表达了对上帝的轻蔑,上帝是不敢爬过去的。 D、“我可以爬过”与“草莓,真甜”之间的思路跳跃,似乎是一位犹豫不定的孩子在那里自言自语,更是诗人妙笔所在,给读者留下品味、想像的巨大空间。
    (2)、下列对于《篱笆那边》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内容为寄寓思想感情的载体,表现了作为“抒情短诗大师”的狄金森对生活细节的敏感顿悟。 B、本诗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能够自然而然地给读者以情境的代入感,收到十分强烈的表达效果。 C、作者被称为“灵魂的风景画家”,是因为她的诗歌思想深邃,想象奇特,文字精炼,从这首诗可见一斑。 D、“脏了围裙”一句,是诗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这是“我”想要爬过篱笆却又有所顾忌的原因所在,显然这一句有特定的象征内涵。
    (3)、《篱笆那边》之中的形象是多元化的,又是相对明确的。请填写你对诗中①“篱笆”②“草莓”和③“爬过”三个词语隐喻的理解。(每点不超过十五个字)

    ①“篱笆”:

    ②“草莓”:

    ③“爬过”:

二、古文阅读

  • 4. 阅读

    游石钟山记

    章潢

    九江湖口县有石钟山。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唐李渤始访其遗迹,得双石于潭上,扣之,南音函胡,北音清越。宋苏文忠以陋其言,尝因夜月乘舟造绝壁,上下闻有大音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回至港口。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周文忠公亦尝游其处,而其所录上下钟山之景为颇详,尝疑其论之不一。

    今年秋七月既望 , 因督学至其邑,偕老人高嵩等诣北钟山。山皆大石,侧立于江滨,高可千馀丈。左有观音阁,阁有小轩,临钟石之上。老人与寺僧宏鋐指予曰:此北钟山也,山以是名。乃由阁后履崭岩,触荆榛,蛇行而上。有亭曰“白云”,盖顶也,仅可容二三人。凭阑一望,小孤、五老、香炉、二祖、五祖诸峰,如拱如抱,皆列于左右,江水南来而清,湖水西出而浊,或汇于此。而后朝宗于海灏瀚汪洋无际远涵天碧近漾岚光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返而登岸,径造钟石之下,俯而观之,石皆罅穴,水落风息,不能钟鸣。

    九江复回,与进士梅君愈及老人乘舟至其处,风怒浪急,舟不能舣。乃上阁之小轩,聆之,诚噌吰如洪钟然,馀石无此声。郦元之纪,苏公之辨,良足以破千古之疑矣。次日,诣南钟山,山下亦有观音阁,临大江。左右石壁如北钟山,其景则不如,右石中缺十馀丈。老人寺僧曰,此南钟石也。苏公有记刻其上。正统十四年己已,石裂而仆于水,形迹尚新。详察南北诸石,下俱穴窍,风水搏之,皆能有声,何独此石以钟名?盖诸石负土侧立,下虚而背实,故其音浊,惟此石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李渤乃欲以斧斤考击而辨其清浊,则疏矣。然疑苏公当时所游乃港口,稍南之景,方有石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者。杨次山所谓“真山从作假山看”者,正此谓也。且遇恐即回,南北钟山恐未到也,故其景不称于文。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适临钟石之上。 ②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两句中的“适”意思相同。 B、①皆屏列于左右。② 旦视而暮抚。两句中“屏”“旦”“暮”三个字在词类活用方面用法相同。 C、①盖诸石负土而侧立。② 字而幼孩。 这两句中的“而”用法意义都一样。 D、①故其景不见称于文。②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两句中的“见”用法意思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而后朝宗①于海②灏瀚③汪洋④无际⑤远涵⑥天碧⑦近⑧漾岚光

    A、①③⑥ B、②⑥⑧ C、①④⑥ D、②⑤⑦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忠,苏轼的谥号。谥号是古代朝廷给予去世的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带有嘉奖意味的称号。 B、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五,“既”的意思是“正在”。 C、有窾坎镗鞳之声,这几个字的读音是kuǎn kǎn tāng tà。“窾坎”是指钟鼓声,“镗鞳”是击物声。 D、记是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发现北钟山只有钟石能发出声音,而南钟山很多山石都能发出声音。 B、文章开头陈述四位前人对石钟山命名的考察,交代自己游览石钟山的起因。 C、南北石钟山皆有观音阁,北钟山的观音阁在山上,南钟山的观音阁在山下。 D、关于钟山得名的缘由,本文作者与苏轼都认同郦道元的观点,反对李渤的看法。
    (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悠然之景,可以游览得,而不可以笔舌状。

    ②惟此石突然特立于水中,中空而下虚,故其音如洪钟焉。

三、 古诗文默写

  • 5. 古诗文默写
    (1)、《种树郭橐驼传》中,“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是郭橐驼植树的管理经验。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句子是: 。
    (3)、《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 。
    (4)、王羲之认为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灭的句子 。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来表达批评的态度。

四、语言文字运用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记者:小剧场戏曲有什么特点?

    导演:小剧场戏曲利用特有的空间规模和舞台技术,拉近甚至取消了“舞台”和“观众席”之间的距离,把灯光、音响、舞台装置、演员和观众共同纳入到“戏剧空间”之中有选择地排列组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剧场效果。

    记者:①        

    导演:小剧场戏曲的观演模式,要求我们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自我改良”。演员需要根据空间规模调整表演幅度和表现分寸,并做好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的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导演和其他舞台调度人员呢,则要(  A  ),根据小剧场的舞台特点,既要充分开发小剧场的空间能量,又要尊重戏曲舞台艺术的传播规律,不滥用技术,不炫耀技巧,探索符合小剧场戏曲风格的舞台呈现方式。

    记者:②        

    导演:小剧场戏曲近几年的发展生态持续向好,但优秀作品的数量并没有随之(   B  )很多剧目只在展演时(    C   ),之后便雁过无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小剧场戏曲观众的吸引力。 B、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造成的。 C、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小剧场戏曲的吸引力。 D、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剧场戏曲在剧本创作上没有做到“量体裁衣”,无法形成对观众的吸引力。
    (3)、请在文中横线上写出记者的提问语句,每句不超过20个字。
  • 7. 苏轼、沈从文、鲁迅、徐志摩、归有光、普希金、柳宗元、陶渊明、王羲之、艾青都是我们熟悉的作者。请你仿照示例,为其中两位各自写一段话,评价其作品的意义及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示例:《牡丹亭》,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一部浪漫绮丽的昆剧经典;汤显祖,彰显人性,反对束缚,是当之无愧的杰出戏曲作家。

    仿写:

五、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真正优秀的青春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对此,你有哪些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