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下图可知,春秋时期( )A、诸侯国封建化程度存在差异 B、世卿贵族强力推进社会变革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D、社会流动冲击传统政治秩序2. 先秦时期地理著作对中国西部边缘的记述有“弱水”“昆仑”“流沙”等地名,这些地名源于神话和传说,没有确切的地理指向。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后,这些地名的定位日益明确;《汉书·地理志》可见金城郡临羌县有“弱水、昆仑山祠”,敦煌郡广至县有“昆仑障”。张掖郡居延县条载:“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这表明西汉时期( )A、疆土版图意识增强 B、华夏民族认同加强 C、汉文化向边疆辐射 D、丝绸之路促进交流3. 南宋政府优待外国商人并鼓励中国商人外出经商。泉州港阿拉伯客商贩来乳香价值30万缗,市舶司纲首(领 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都被补授低级武阶官;泉州、广州市舶司主管官员到外国引客商或贩货回国,每满100万两就升一级官。这反映了当时( )A、商人的政治地位因商业贸易而提升 B、商业税收对政府财政经济影响巨大 C、政府以政治手段强化对商业的控制 D、官商一体的对外贸易模式初步形成4. 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乡贤”的祭祀。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生于斯”;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生于斯”也重视贡献于斯。这样的变化意在( )A、强化儒学的政治主导地位 B、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 C、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 D、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5.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 )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 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 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6. 1867和1905年,各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方面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如下。据此可知( )
中国出口货物对象国
1867年占比(%)
1905年占比(%)
英国及英属殖民地
74.6
19.4
俄国
1.8
14.8
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不含英、俄)
5.4
32.9
美国
15.0
15.5
日本(1905年包括日占中国台湾)
2.0
14.0
A、列强势力消长对中外贸易影响巨大 B、关税主权丧失使对外贸易陷入被动 C、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贸易格局的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7. 新民主主义革命铸造了中国红色精神谱系。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红色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图(下图)中,体现这部分精神的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代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8.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和平解放入城仪式。毛泽东指示:解放军入城时的路线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不仅要走出气势,还要走出军威。此举意在彰显(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已经实现 B、彻底消灭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坚强决心 C、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9. 上世纪80年代,“合资企业” “包产到户” ‘“转换机制” “个体户” “下海”等成为时代“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折射的时代特色是( )A、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进 B、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D、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突破10. 5400年前两河流域出现楔形文字,5000年前埃及出现象形文字,4500-3700年前印度出现印章文字,3300年前中国出现甲骨文,1800年前玛雅人发明象形文字。除甲骨文外,其他文字都已失传或消失,其主要原因是( )A、文明交流 B、民族迁徙 C、异族征服 D、政权更迭
11. 1070年,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成为英国国王。1086年威廉召集所有等级的领主和贵族成了“索尔兹伯里誓约”,规定所有封建领主不论等级都必须向国王效忠,且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拥有者。该誓约( )A、促使英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B、强化了领主和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C、有利于王权的加强和英国国力的提升 D、导致英国陷入长期的割据和混战状态12.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第六编目录如右图所示。其中第23章“××××”处最恰当的表述是( )第六编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2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
1500-1600年
一、伊比利亚扩张主义的根源
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
·…
第23章××××,1600- 1763年
………………
第2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
第2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一、新的全球视野
二、 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全球性扩散
………………
A、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 B、北美的崛起:美国的独立和扩张 C、扩张中的西方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欧洲的政治革命13. 1648年,法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 地利帝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用法语和德语两个版本: 1714年,法国与奥地利签订《拉什塔特和约》,法语是唯一文本语言;1919年, 《凡尔赛和约》所有文件都是法语和英语两种文本。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文化认同的趋同 B、政治格局的变化 C、一体化进程起步 D、统一市场的形成14. 当代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来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中写到:“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A、殖民掠夺导致拉美国家经济结构畸形 B、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损害拉美政治独立 C、西方国家通过资本渗透控制拉美经济 D、殖民统治中断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15. 以下出自某位美国总统致国会咨文。其时的美国政府正致力于“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凡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 ”。第一种方 式是“自由制度、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人自由之保障,言论与信仰之自由,免于政治 压迫”;第二种生活方式所依靠的是“恐怖和压迫,操纵下的报纸和广播,内定的选举和对
个人自由之压制”。
A、 “拯救联邦”并使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B、加入协约国集团“为捍卫世界民主而战” C、消灭纳粹以捍卫“双手缔造的民主制度” D、承担起“自由世界”守护神的历史使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汉代史书刻画了众多孝子形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舜父瞽(gǔ)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恭敬谨慎),匪有解(懈怠)。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 ……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 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
子曰: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非难、批评)于父母昆(兄长)弟之言。”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 “先生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 “君子也。”
——刘向《说苑 ·修文》
(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材料中“孝子”的记述作出鉴别。(2)、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指出: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汉代塑造“孝子”形象的史学功能。17. 清末民初,中国出现一批畅想未来新中国前景的幻想小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
《新中国》又名《立宪四十年之中国》,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1878-1944年)创作。作者化名“陆云 翔”,于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初一酒醉“穿越”时空四十年至1951年的梦中所见所闻,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构画了一个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新中国:
“国会开了,吾国已成了立宪国了。全国的人……没一个不在宪法范围之内。” “治外法权已经收回 ……凡警政、路政,悉由地方市政厅主持。” “如今是科学昌明,人才极盛……兵舰都是自家制造的。” “海军力全地球第一。”上海马路异常宽广,汽车来往穿梭,洋房鳞次栉比;浦东也已开发, “兴旺得与上海差 不多了”。 “宣统二十年,开办内国博览会……特在浦东辟地造屋。”上海滩还建成了浦江大铁桥和江底隧道,造了地铁。
小说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一跤跌醒,才知是一场梦。妻子说: “这是你痴心妄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
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穿越时空”构画理想中的“新中国”作出历史解释。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图(单位:万人)。
1946年7月 1947年1月 1949年7月 1948年1月 1948年7月 1949年1月
材料二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给中央军委指示中提出: “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材料三
1947年9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中指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
材料四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 “十大军事原则” : “先打分 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共双方军队人数变化与革命战略转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温斯顿 ·丘吉尔是20世纪国际政治舞台的风云人物,他的外交战略充满着政治智慧。以下是不同时期丘吉尔对苏(俄)政策的言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任职)
言 论
1918年12月
(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
“消灭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佬接吻!”
1932年5月
(在野党议员)
“制止侵略的途径只能是联合纳粹德国之外的欧洲国家,尤其要联合法国和
苏联。”
1938年9月
(在野党议员)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反侵略的伟大同盟,我们就将陷入致命的危险之中,如
果我们拒绝同苏俄的正常合作,那是极端愚蠢的。”
1941年6月
(首相)
“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 …… 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
击敌人吧。”
1942年上半年
(首相)
“如果考虑到俄国为消灭希特勒、为我们的共同的事业所做出的一切,我们
为俄国所做的事太少。”
1942年10月
(首相)
“我的全部思想主要集中于欧洲这个现代国家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如果俄
国的野蛮行径一旦蹂躏了欧洲古老国家的文化和独立,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
1945年2月
(首相)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俄罗斯的统治浪潮正在席卷欧洲。为了与俄罗斯尽早
摊牌并解决问题,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我们的立场。”
1949年4月
(退任首相)
“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 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
们沉重的负担。”
——据徐瑞雪《浅析二战前丘吉尔对苏态度的演变》等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丘吉尔的“外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