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3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统一命题学科模拟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 1.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结成联盟战胜蚩尤部落,渐渐形成日后的华夏族,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尧 B、炎帝、舜 C、黄帝、尧 D、黄帝、炎帝
  • 2. 归纳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指(    )
    A、秦汉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 3.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可表述为(    )
    A、二世纪初 B、二世纪末 C、三世纪初 D、三世纪末
  •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
    A、北方地区战乱不断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北方地区相对稳定 D、江南地区政权更迭
  • 5.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图②里的各类史料都反映了中国古代(    )

    A、畜牧业的发展 B、商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发展
  • 6.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C、19世纪60至90年代,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D、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各省举人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
  • 7. 下表是近代中国某一刊物登载过的文章情况(部分摘录),该刊物应该是(    )

    登载时间及刊号

    作者

    文章

    1917年1月,第2卷第5号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2月,第2卷第6号

    陈独秀

    《文 学革命论》

    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

    鲁迅

    《狂人日记》

    1918年11月,第5卷第5号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申报》 B、《时务报》 C、《新青年》 D、《民报》
  • 8. 图③两次战役的共同点是(    )

    A、都发生在国共对峙时期 B、都是敌后战场取得的胜利 C、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D、都是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
  • 9.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英雄中属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
    A、左权 B、董存瑞 C、黄继光 D、雷饰
  • 10. “我们积极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素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系诚理念加强回广大发展乐国家团结合作,整体合作机制实现全覆益。”材料反映我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金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 11. 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应该对一切人有效,应该水远有效。”而近出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成为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学汇纂》 D、《新法典》
  • 12. 它以其科学的洞见、深邃的思想和磅礴的气势,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开辟了人类思想的新纪元。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人类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 13. 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承诺:“我们最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败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他积极(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14. 巴斯德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是属于祖国的。”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英国——爱迪生——蒸汽机车 B、美国——瓦特——内燃机 C、法国——诺贝尔——人造纤维 D、中国——屠呦呦——青蒿素
  • 15.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宣告了苏联停止存在。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C、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败 D、戈尔巴乔夫政革的失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 16. 图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7. 张謇。清末状元。近代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之时,提出““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刨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开民族轻工业先河,立中华民族品牌,彼称作“状元实业家”。
  • 18. 孙中山从甲午中日中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他先后建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提出作为说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
  •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是经济特区的化表,是我国对外开收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 20. 图中的名人是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

三、综合问答题(共13分,第35小题13分。)

  • 21.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1)、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为孔子或者韩非子制作一张人物资料卡。

    示例

    人物

    老子

    人物

    时期

    春秋时期

    时期

    学派

    道家学派

    学派

    代表作

    《道德经》

    代表作

    思想主张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机互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思想主张

    (2)、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有人认为,东汉的架伦发明了造纸术,居功甚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3)、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请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出一期主题黑板报(要求:内容可从节日起源、发展,传承的风俗习惯人手,紧扣主题,版式合理,图文并茂。)
    (4)、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四、材料解析题(共27分,第36小题15分,第37小题12分。)

  • 22. 百年奋斗,光荣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跳而就,要一代一代地接续奋斗。因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同、奋斗路上主体风采不同,分为4个历史时期。

    时期

    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又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陈晋《让历史和现实告诉未来——学习百年党史,坚定历史自信》

    (1)、绘制历史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在“百年奋斗,光荣梦想”历史时间轴上仿照第四个时期的表示方法,将其余三个时期补充完整。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下列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②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③自力更生,发奋图强

    ④浴血奋战,百折不挠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3)、北京(五四运动开国大典)上海(中共一大)遵义(遵义会议)是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城市。如果你是一名红色旅游讲解员,你最想给游客介绍上述哪个景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富强和复兴?
  • 23.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

    (1)、从图⑦中各选一幅分别反映一战、二战历史事件的图片,简述其在战争进程中的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将图⑧的历史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学习了一战、二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形成所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