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6-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 1. 演讲社团负责组织“青春之我”演讲比赛,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演讲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青春是动荡危亡之际“还我青岛”的悲愤呐喊,是“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的震反抗;青春是和平复兴年代“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是带着加速度跋山涉水去寻找未来的勇气。李大钊当年在【甲】晨钟报【甲】创刊号上这样写道:“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当雏鹰哺于巢 , 昂首观天之时,已酝酿振翅九霄的梦想;当马驹休于栏下,引颈嘶鸣之际,已蓄积驰骋天下的梦想。回望百年团史,中国青年面对不同的困难,都展现出了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的决心,舍我其谁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想要成为合格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三心”面对成长之路【乙】一为____________,志存高远,日日精进;二为____________,按行自抑,时时自省;三为____________,淡泊宁静,久久为功。以青春之名,承青年之约!

    (1)、一位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和【甲】【乙】两处标点符号的使用产生了疑问。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震撼”应写为“震憾”。 B、“穴”应读“xué”。 C、【甲】处应填书名号,标示刊物的名称。 D、【乙】处应填冒号,标示引起分说。
    (2)、同学们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为画波浪线的词语作了批注,发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所共同表达出的意思是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磷:损伤

    涅:mè。黑色染料,这里的意思是用黑色染

    缁:zī,黑色

    (3)、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①律己之心    ②平常之心    ③进取之心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
  • 2. 文学社团负责筹备“青春之师”展板,下面是社团成员准备的一段材料,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鲁迅曾经说过:“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在培养青年方面,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以智慧抵抗黑暗,感召无数进步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让青年得以用自己的行动对抗社会的黑暗,同时他也反对青年做无谓牺牲。鲁迅在文学青年的培养上,始终不遗余力、甘为人梯。他通过创办文学刊物来发现和团结青年作者,促其健康成长。凡是请他看稿、改稿的,他都不计时间和精力,仔细阅改,全心全意地指导和培养这些文学战线的“新战士”。此外,鲁迅还大力提倡新兴木刻。他整理了优秀的汉画像石、笺谱等传统文化遗产,翻译了大量介绍外国美术理论和版画作品的著作。在鲁迅的支持和培养下,大批从事木刻艺术的青年迅速成长起来。从鲁迅培养青年走上革命之路、艺术之路的点滴中 , 我们读懂了这位持炬火引领中国青年的“孺子牛”。

    (1)、文段的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2)、同学们对展板上的书法作品进行了讨论,请从下面的选项中分别为两幅作品匹配恰当的解说。

    第一幅选

    第二幅选

    【甲】这幅字结体上紧下松,视觉中心上移,圆润中透着挺拔劲健,让人感受到鲁迅的爱国情怀和奋斗到底的决心。

    【乙】这幅字笔法潇洒灵动,多弧多曲,多角多环,这种气势和变化,让人感受到鲁迅面对人民的奉献精神与面对敌人的斗争激情。

    【丙】这幅字笔画平直工整,转折处多用方笔,显得深刻凝重,让人感受到鲁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风骨与气节。

    (3)、同学们对语文教材中与鲁迅相关的作品进行了梳理,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呐喊》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塑造了双喜、闰土、杨二嫂等生动而典型的人物形象。 B、作家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以多个片段记录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展现出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C、鲁迅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批驳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人对于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出自其中。
  • 3. 合唱社团负责展示“青春之声”合唱作品,同学们准备在合唱中加入一段朗诵,对如何读好这段朗诵词进行了讨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青春是我们生命中最美的诗行,

    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萌动。

    青春是绿色的,如草原蓬勃坦荡。

    青春是金色的如阳光普照四方。

    青春是彩色的,如百花迎风绽放。

    向前,向前,

    因为我们选择了远方

    裹足不前?不,我们无惧担当;

    墨守成规?不,我们自有新的篇章。

    同学们,

    让我们以青春之名,承青年之约!

    A、“蓬勃坦荡”“普照四方”“迎风绽放”是三个类型一致的短语,朗读时都要重读短语的后半部分。 B、“向前,向前”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朗读时语调应渐次上扬,表现出青年人追梦的勇敢与执着。 C、两个设问句的朗读,问句语调虽上扬但不应表达疑惑之意,答句不能表现出犹豫迟疑,问答间不能有太长的停顿。 D、第一人称“我们”的反复使用,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朗读时既要饱含真情又要表达出共勉之意。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 4. 默写。
    (1)、中无杂树,
    (2)、 , 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表明真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 5. 阅读《关雎》,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批注: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由雎鸠鸟求偶联想到君子淑女必成佳偶,引出君子对淑女的思慕之情。

    [2]诗中加点字“流”“采”“芼”三个字,写出了姑娘勤劳的美好品质。

    [3]是思念淑女的心理活动描写,极其生动形象,“辗转反侧”写出了②____________的情形。

    (1)、以上是一位同学对《关雎》的批注,请补全[1][3]中的缺漏之处。
    (2)、有人说,最美不过《诗经》。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具体内容,从写作手法、意境、情感、韵律等方面任选一角度,说说你的理解。(不可使用批注题作答)
  • 6. 阅读《小石潭记》和《陋室铭》,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水尤

    玉洁

    荣峻茂

    水秀

    B、竹取道

    齐师

    口诛笔

    东讨西

    C、空游无所

    无靠

    为命

    唇齿相

    D、斯是

    之有

    就简

    寡闻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理解:因为潭水极为清澈,所以阳光能照到水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理解:因为小石潭边气温过低,不能长时间停留,只好记录下来后赶紧离开。。

    【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翻译: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理解:这里环境清幽,没有人来,能让刘禹锡静下心来抚琴、读经。

    (3)、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及下面材料的内容,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相:查看好坏。②唱黄鸡:这里指对年华易逝的感慨。③剧饮:痛饮;豪饮;极渴时快速喝东西。

    柳宗元、刘禹锡、苏轼三人同样遭遇贬谪,心境却不相同。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以山水为友,但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他①的心境始终没有改变;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是因为“②”(填原文中语句);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随笔小品《游沙湖》,则鲜明地表现了他③的生活态度。

三、名著阅读(共5分)

  • 7. 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读书方法的“套餐”:专题探究、圈点批注、摘抄和做笔记等,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请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说说你选择这种读书方法的原因和效果。(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2年3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结束。这是近20年来首次在大陆性冬季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历届冬奥会气象保障的经验和方案都无法复制。为了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预报,我国气象部门在奥运赛区建成“地、空、天”立体监测网,实现了“百米级、分钟级”的天气预报能力,保障了冬奥会的顺利完成,这表明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正向更高水平发展。

        气象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人民安全福祉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10920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构成了陆地平均29公里空间分辨率的基本气象要素观测网,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实现了秒级数据连续探测,224部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行,7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这些都对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报起到支撑作用,综合气象观测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2021年,24小时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0%,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40分钟,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为77公里,稳居国际先进行列。2022年,中央气象台准确预报3月16日8时至3月17日8时,湖北北部和东部等局部地区有暴雨;准确预报3月17日14时至18日14时,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河北西北部和北京西北部山区等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早预警、早行动”,气象部门与交通、铁路、电力、通讯等应急管理部门合作联动,最大程度降低了天气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据统计,截至2021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至0.3%。气象预报精准能力不断提升,为气象防灾减灾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气象服务与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相结合,衍生出穿衣指数、晨练指数、花粉过敏指数等服务产品,不断满足百姓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在北京,公众可通过“休闲天气”快捷查询景点天气预报和实况,实现特色休闲指数私人订制;浙江气象部门推出了涵盖公路、内河、海上的气象导航服务,基于用户位置和需求实时推送个性化信息。吉林有雾凇预报,安徽黄山有云海预报,新疆昭苏县有彩虹预报……知冷暖、伴出行、惠生活,________。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材料三: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气象部门不断推进气象信息化发展,气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建成了高速气象网络、海量气象数据库和国产超级计算机系统,形成了“云+端”的气象信息技术新架构。一秒钟,高性能计算机的峰值运算速度达9.8千万亿次;一分钟,探空气球可爬升400米,无人机可观测边界层15种气象要素;一小时,天气雷达能完成10次扫描,智能网格天气预报结论可更新6次……未来,激活数据潜能,打好气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攻坚战,气象信息化建设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1)、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甲】冬奥会各项赛事顺利开展,离不开奥运赛区气象监测网络的建设和精准的气象预报。

    【乙】气象部门准确预报暴雨、暴雪天气,与各部门合作联动,实现了“早预警、早行动”。

    【丙】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运用,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气象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图2的信息,在材料二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成果有:①、②、③、④(每空限15个字以内)
  • 9. 阅读《灯如红豆》,完成问题。

    灯如红豆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连子。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面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以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注】“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是清代纪晓岚书斋的一副对联,意思是书经常凌乱堆放的像山一样,晚上读书的时候灯光就像相思的红豆一样勾起人的情怀。

    (1)、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故事情节,填写下表。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了“我”的启迪

    第一盏(自制简单的煤油灯)

    母亲

    第二盏(②

    父亲

    第三盏(女同学推过来的煤油灯)

    女同学

    (2)、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灯如红豆”这个标题的好处。

五、作文(共40分)

  • 10. 作文。

        在青春飞扬的年华里,定然有人、事、物、景润泽过你的心灵:它可以是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让你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它(他或她)可以是社会中的某事某人,让你发现生活的美好;它也可以是自然界的鸟语花香,召唤你与自然相拥……请以“润泽”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若写演讲稿,则不可使用试卷中用到的材料。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