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历隋唐时期练习:04 隋朝的灭亡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31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隋朝从开皇之治的天下兴盛到大业年间的社会动乱,仅仅经历了 37 年。透视历史,隋朝由顶峰迅速滑落到深渊的根本原因是(      )
    A、隋朝的残暴统治 B、藩镇割据 C、外族入侵 D、农民起义的打击
  • 2. 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 3. 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C、实现了改朝换代 D、消灭了大批地主阶级
  • 4. 隋炀帝死后,被草草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隋朝灭亡炀帝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本原因是(    )
    A、开通大运河 B、爆发农民起义 C、残暴统治 D、屡次发动战争
  • 5.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宦官和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 6. 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
    A、统治者太过于节俭 B、国富而不与民共享 C、穷兵黩武暴政而亡 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
  • 7. “隋文帝的基业,到隋炀帝手里,竟都败坏掉了。”隋朝短期而亡,主要是因为隋炀帝(    )
    A、开凿大运河 B、三赴流求 C、重用外戚 D、残暴统治
  • 8. 隋朝时建造的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是(   )
    A、玉带桥 B、泸定桥 C、赵州桥 D、西安灞桥
  • 9. 《旧唐书·李密传》这样记述隋末的社会状况: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隋文帝厉行节俭 B、农民起义蔓延全国 C、隋炀帝统治残暴 D、自然灾害非常严重
  • 10. 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他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下列选项中,与材料相符的是(    )
    A、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必将灭亡
  • 11.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到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隋朝暴政 B、奸臣夺权 C、外敌入侵 D、自然灾害
  • 12.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
    A、科举制的实行 B、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打击 C、隋炀帝的暴政 D、南方陈朝的重新崛起
  • 13. 隋朝在历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它却是一个短命王朝。下列不是它灭亡原因  的是(   )
    A、屡次发动战争 B、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 C、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D、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 14. “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据此可知,史书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施行暴政,民不聊生 B、开通运河,巡游江南 C、三征辽东,穷兵黩武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15. 《隋书·炀帝纪》载:“齐人孟让.王薄等众十余万,据长白山,攻剽诸郡。”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灾害严重 B、暴虐无道的统治 C、外戚.宦官专权 D、土地兼并严重
  • 16. 成语“罄竹难书”出自《隋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与下列哪一人物的统治有关(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宗 D、唐玄宗
  • 17. 有人曾评论:单论其功绩,二者不相差。单论其才能,炀帝甚于文帝,是圣君的潜力股。但是两帝“用心”不一。文帝虽然苛政,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也在事实上避免了战乱的威胁。而炀帝虽然功绩斐然,但急于建“不世之功”,为了一己名义,滥用皇权,不顾百姓权益,终引发大乱。与材料描写不相符的是(   )
    A、隋炀帝才能卓越并且功绩斐然 B、隋文帝功绩巨大但实行过苛政 C、隋炀帝不顾百姓权益引发大乱 D、隋文帝急于求成导致隋朝灭亡
  • 18. 隋炀帝死后,被草草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隋朝灭亡炀帝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本原因是(   )
    A、开通大运河  B、爆发农民起义  C、残暴的统治  D、屡次发动战争
  • 19. 在《旧唐书》中,曾评论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就是成语“罄竹难书”的由来。该成语意在强调隋朝统治者什么问题(   )
    A、统治残暴 B、发展教育 C、对外开放 D、重视交通
  • 20. 《隋书·炀帝纪》中记载:“(隋炀帝)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宋朝罗泌编著的《路史·前纪》记载:“昔者汉之武帝,好大而喜功。”隋炀帝正是有好大喜功的毛病,下列事实中属于这个方面的劣迹的是( )
    A、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创立科举,改革制度 C、借道大运河,饱览江南风景 D、仁寿宫变,弑父诛兄
  • 21. 史书记载,唐太宗曾让人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发现虽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但仓库粮食仍足够老百姓不用动也可吃用好几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
    A、统治者太过于节俭 B、国富而不与民共享 C、穷兵黩武暴政而亡 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
  • 22. 虽然隋炀帝刚愎自用、暴虐无道,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他们的功绩。其原因是他们都(    )
    A、创立了新的官制 B、促进了社会发展 C、建设了大的工程 D、重用了有才之人
  • 23. 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此处代指(    )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 24.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材料中所描述的隋末这一社会状况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国家长期分裂 B、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C、持续的自然灾害 D、外族的大规模入侵
  • 25. 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 26.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者残暴 B、实现了统一 C、繁荣而短暂 D、大运河开通
  • 27. 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隋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    )
    A、苦役暴政 B、外敌入侵 C、国家贫弱 D、农民起义
  • 28. 隋炀帝在位约5000天,其中巡行和亲征占去了2050余天,在江都滞留了1100余天,在都城仅待了230余天。隋炀帝的这些行为(    )
    A、有利于隋朝的统一 B、促进运河的修建 C、加强南北方的交通 D、加速隋朝的灭亡
  • 29. 古代《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炀”是古代中国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得到这个谥号主要是(    )
    A、设置进士科 B、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C、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D、渡江灭陈,完成统一
  • 30. 有研究指出,隋炀帝为“富国强兵”而与民争利,造成“国富民穷:这最终导致王朝(    )
    A、富国民安 B、走向灭亡 C、积贫积弱 D、中兴之治
  • 31. 隋炀帝继位后年年出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而且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他的暴政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成由俭败由奢 B、改革是强国之本 C、天下分久必合 D、玉不琢不成器
  • 32. “繁盛一时的隋朝”因何而灭亡(    )
    A、宦官专权 B、经济落后 C、外族入侵 D、统治残暴
  • 33. 下表所列内容为《隋炀帝纪事(部分)》,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

    ◆611年2月,自江都乘船,经通济渠,北上涿郡,准备攻打辽东

    ◆613年2月,征兵讨高丽,4月至辽东,6月发生杨玄感之变,班师

    ◆615年5月,至太原,避署汾阳宫,8月至雁门,被实厥围,9月围解,10月返至东都

    ◆口口口3月,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A、616年 B、617年 C、618年 D、619年
  • 34. 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在(    )
    A、山东地区 B、山西地区 C、关中地区 D、江南地区
  • 35.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竞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库。”据此可以推断出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
    A、天大早,人多饥乏 B、凡理国者,务积于人 C、人多,仓库盈溢 D、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 36. 韩昇在《盛世是这样治理的》中说:“君静则民安。国家出乱子,往往起源于执政者的躁进,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就是前车之鉴。”下列哪一项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
    A、隋文帝灭掉南陈,完成统一 B、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 C、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广纳贤才 D、隋炀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