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基础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基础训练

  • 1. 太平洋邮船公司于1866年从美国邮政总局拿到了与中国和日本通邮的长期合约,开始了茶叶和丝绸等交易。1867—1877年间,中美建立了正常的通航服务,从旧金山经日本横滨到香港,不仅给美国带来了劳动力,也给邮船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这表明(    )
    A、华人移民给太平洋铁路建设带来转机 B、中美正常通航服务的建立启动了茶叶和丝绸交易 C、华人移民带动美国航运和邮政的发展 D、华人移民推动了中日通邮的长期合约
  • 2. 美国成为“两洋国家”过程中,损失最大的是(    )
    A、白人移民 B、黑人移民 C、墨西哥人 D、印第安人
  • 3. 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下面关于“三角贸易”的示意图中,②处的“商品”应为(    )

    A、黑奴 B、工业产品 C、茶叶、丝 D、金银、原料
  •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促使德国大量人口移民海外的推动因素——劳动力过剩问题,已经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有大量外国劳工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海外移民导致劳动力不足 C、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民主政治有了长足的发展
  • 5. 在欧洲定居者到来之前,美洲大平原上生活着约1000万-3000万头野牛,印第安人狩猎野牛的历史超过一万年。到1879年,美国南部的野牛群已完全消失。下列选项中与“野牛群消失”相关的有(   )

    ①横跨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的修建 
    ②制革技术进步对野牛皮需求的刺激

    ③印第安部族的资源和产业遭到破坏 
    ④工业流水线改变了美国的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1518年西班牙国王颁布特许状,允许本国在美洲的殖民者把非洲黑奴输入加勒比海群岛,被视为欧洲各国“合法”从事黑奴贸易的起点。到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如下表。在此期间(   )

    项目

    西属美洲(%)

    葡萄牙殖民地巴西(%)

    欧洲人

    18.2

    23.4

    混血种人

    28.3

    17.8

    非洲奴隶

    11.9

    49.8

    印第安土著

    41.7

    9.1

    A、西葡两国的黑奴贸易远超他国 B、土著印第安人遭到种族灭绝 C、美洲的人口结构产生显著变化 D、非洲文化发展为拉美的主流
  • 7. 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的“第一舰队”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学湾,当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后的1788年1月26日,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    )
    A、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B、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 C、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 D、是英国“第一舰队”发现的
  • 8. 如图为坎迪斯·古切尔在其著作《全球文明史》中描绘的全球人口迁徙模式图(1650—1940年)。其中,1840年至1940年间欧洲人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奴隶贸易利润的刺激 B、世界大战的影响 C、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D、工业革命的推动
  • 9. 如图是16—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线1:英法荷德等国迁往北美,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B、路线2:西班牙葡萄牙等迁往拉美,不禁止不同族群间的通婚 C、路线3:非洲黑人被迫迁往美洲,主要为手工工场提供劳动力 D、路线4:华人迁往美洲和大洋洲,客观上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 10. 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在新西兰,18世纪原住民有25万,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多人。这一变化客观上导致大洋洲(   )
    A、难民救助问题尤为突出 B、华工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C、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D、主流文化出现替代性变化
  • 11. 下面是1500-1850年全球人口迁移情况表,其中人口迁移主流方向出现的原因是 (   )

    时间

    迁出地

    迁入地

    概况

    1500—1850年

    欧洲、非洲

    美洲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A、欧洲大举进行殖民扩张 B、美洲人大量对外移民 C、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D、工业革命向美洲传播
  • 12. 16世纪初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印加帝国统治末期的印第安人至少有900万人,到了17世纪人口已减少到60万人。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使拉丁美洲长期落后 B、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 C、在欧洲引发价格革命 D、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
  • 13. 下图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化(单位:万人)示意图,这表明(   )

    A、葡萄牙人是殖民扩张的急先锋 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 C、罪恶的黑奴贸易进行的必要性 D、西属拉美种植园经济的繁重性
  • 14. “闯关东”通常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时期内,我国山海关内的百姓去东北谋生的历史。如图反映的是民国时期山东省民众“闯关东”的情况,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山东民众第一次闯关东高潮 B、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促使山东省民众闯关东骤减 C、华北事变后导致山东民众出现第二次闯关东高潮 D、日本投降、山东解放促使山东民众闯关东情况骤减
  • 15. 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
    A、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 C、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 16.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 17.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

    想一想: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 18.  16—19世纪,欧美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巨变,并逐步影响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王权一方面与地方势力展开斗争,指向建立民族国家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与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生剧烈的冲突。三十年战争就是这一大规模的社会转型的折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否定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大一统”权威,完成了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并为以后的西欧民族国家国际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摘编自吴忠超《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生活在这一块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大熔炉”,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初来乍到时,其文化、习俗、语言结构、文学模式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旧世界的影响。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引自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中心一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工业化向远离中心的边缘国家和地区扩散。有的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走上了依附型的工业化道路。

    一一据舒建中 《沃勒斯坦“中心一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1)、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国王16世纪“与教皇发生剧烈冲突”的结果。根据材料一,说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移民社会具备的特质,并用事实说明。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期间世界贸易“中心地区”的演变概况,并分析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时拉丁美洲走上“依附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