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孙中山说:“……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他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赤壁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淝水之战 D、郑和下西洋
  • 2. 读图,指出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非洲西海岸和波斯湾地区 C、红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 D、印度西海岸和波斯湾地区
  • 3. 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 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 4. 明朝将领戚继光针对敌人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长短兵器协同作战、攻防两便的“鸳鸯阵”。该战斗阵形对付的敌人是( )
    A、匈奴 B、突厥 C、金兵 D、倭寇
  • 5.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下列体现“杀尽倭奴”的事件是( )
    A、澳门反侵略之战 B、台州九战九捷 C、郾城大捷 D、澶州之战
  • 6. 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

    A、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完全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愿望 C、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交流
  • 7. 下面思维导图的主题应是(     )

    A、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B、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材料二: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钤深处》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突出特点。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什么传统?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材料二中“但愿海波平”相关的历史事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戚继光的什么精神?
    (3)、明朝中后期,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试举一例说明。

二、思维进阶

  • 9. 法国学者弗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材料说明郑和( )
    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的理念 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通商和控制南洋 C、具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 D、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的东南倭患有关
  • 10. 七年级某班围绕“岳飞”“戚继光”展开研读历史人物的专题活动。以下是同学们对两人的看法,其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两人都反抗外来侵略,是值得敬佩的民族英雄
    ②两人领导的战争性质不同
    ③两人领导的军队都纪律严明
    ④两人的活动均促成了南北政权对峙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