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综合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26 类型:单元试卷

一、 选择题

  • 1.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 2.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 3. 新《水浒传》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根据史实,下列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的是( )
    A、酒壶、茶壶 B、牛肉、羊肉 C、宋江、公孙胜玉米地中大战 D、刀、剑
  • 4. 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 B、英吉利海峡 C、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沿岸
  • 5. 亚非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众多以某位航海家名字命名的遗迹:印尼有个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三宝镇、印度有三宝石像……每年到了这位航海家登陆的日子,当地居民都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你知道他们纪念的是哪位人物的伟大事迹吗( )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岳飞
  • 6. 明朝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北京城布局严整,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 )
    A、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 B、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 7. 某班出了一期板报,专门介绍毕昇、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四位历史人物。这期板报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科技群英  B、古代思想大家 C、古代医学圣手  D、古代文人雅士
  • 8. 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北部受到严重威胁的是( )
    A、崇祯 B、努尔哈赤 C、吴三桂 D、皇太极
  • 9. 《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城  B、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C、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沈阳
  • 10. 校园文化建设能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学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一组图片,分别为“舌战群儒”“蒋干盗书”“单刀赴会”“挥泪斩马谡”。它们可能取材于(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 11.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
    A、闭关锁国 B、重农抑商 C、君主专制 D、对外贸易
  • 12.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地方戏曲日益繁盛 C、文化专制导致了戏曲的繁荣 D、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 13. 关于《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C、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D、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知识
  • 14. 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 15. 北京城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朝代曾在北京定都的是(  )

    ①唐朝     ②宋朝     ③元朝    ④明朝     ⑤清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 16. 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    )

    ①册封五世班禅   ②册封五世达赖  ③设驻藏大臣  ④设伊犁将军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 17. 乾隆帝所以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因为(   )

    A、大小和卓都是贵族 B、乾隆帝亲临新疆 C、维吾尔族人民痛恨大小和卓,拥护平叛 D、哈萨克族人民拥护清军平叛
  • 18. 下列农作物哪些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⑥葡萄  ⑦西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⑤⑥③⑦
  • 19. 明朝时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     )
    A、封建的生产关系、奴隶制 B、奴隶制的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的生产关 D、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 20. 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云台山

二、非选择题

  • 21. 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现选取部分史实,对此作一简要梳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诗,结果他被斩首……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皇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人物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曾经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请问他是谁?
    (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在位时曾对儒家学说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位时采纳了儒生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采取了什么举措。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
    (5)、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有什么共同目的?
    (6)、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22. 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的历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材料三:“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戚继光

    材料四: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编自基辛格《论中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郑和的远航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不同的对外政策,说一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2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管辖。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清朝对A地实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2)、清朝时B发生什么叛乱?对该地实行了怎样的管辖?
    (3)、写出清朝对C地的管理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