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50分)

  •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3. 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事件标志着(   )
    A、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 4. 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由此可知,“冰雕连”的任务是(   )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A、解放全中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向工业化进军 D、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
  • 5.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关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统一 C、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 6.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建国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进行抗美援朝 C、实行土地改革 D、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 7.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书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8. 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公私合营
  • 9. 下列成就是在“一五”计划中取得的是(   )
    A、宝成、鹰厦铁路 B、大庆、胜利油田的建设 C、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D、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 10.   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
    A、改善了人民生活 B、完善了工业布局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忽视了经济规律
  • 11. “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 12.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制度确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政治制度的创新
  • 13. 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14.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其中确立土地公有制的是(   )
    A、 B、 C、 D、
  • 15.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16. 纪录片《旗帜》从“开天辟地”、“浴血奋斗”、“建国创业”、“艰辛探索”、“历史转折”、“滚滚春潮”、“扬帆沧海”、“世纪跨越”、“发展新篇”和“阔步前行”10个方面,展示了九十多年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请你判断,“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 17. 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 D、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 18. 历史在曲折中前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
    A、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要尊重客观规律 C、一切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D、要健全民主和法制
  • 19. “严寒冻裂金属、风暴卷走帐篷、泥泞陷住车轮……却征服不了石油工人的革命意志。”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 20. 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C、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D、粉碎“四人帮”
  • 21. 1992年,通过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 22.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 23. 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前四集的片名,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出现在(   )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 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增词汇的数量约有几千个,其显著特点是外来字母的出现,如卡拉OK(Karaoke)、WTO、NBA等,它们逐渐被认可并成为日常高频用语。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思想观念的改变 B、改革开放的实行 C、科技水平的提高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5. 2020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南方谈话的发表 D、设立经济特区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朝鲜战争)的发生,并不是完全没有精神准备,因为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并日趋紧张,因为美国政府当时实行着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列举两位抗美援朝战斗英雄的代表。志愿军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7. 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材料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图2所示现象体现了哪一运动?
    (3)、据材料二图3可知,1980﹣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 28.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改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材料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0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
  •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写《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那时候,从国际范围来看,也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机会: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求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外历史纲要(上))(注: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用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