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提高创新类题型应变能力专训(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23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班级开展“低碳生活在身边”综合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引发同学们的热议。下面四位同学的发言,偏离了议题的一项是(       )
    A、甲:我认为“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淘米水洗菜、洗脚水冲马桶等。 B、乙:我认为“低碳生活”要做到不污染环境,少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 C、丙:我认为“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只是一种理想,还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D、我认为“低碳生活”要绿色出行,少开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

二、填空题

  • 2. [阅读·完善自己]根据阅读积累,为下列名著人物选择一句合适的独白。

    ①尼摩《海底两万里》   ②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方鸿渐《围城》

    A我只想靠出卖力气活着,谁知得出卖灵魂。

    B饥饿,疾病,甚至死亡,都无法使我屈服。

    C我是正义!我是力量!我是权利!

    D我的人生,既无可进的进口。又无可去的去处。

三、综合题

  • 3. 皋城初级中学八2班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①A组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② B组同学编写了一曲《“和”字歌》:

                     的日子年丰民和,

                   的百姓共享家和,

                   的邻里亲近祥和,

                   的儿女传承亲和。

    下列一组关于“和”的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

    ①和和顺顺 ②和和乐乐 ③和和睦睦 ④和和美美

    A④②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任务。
    (1)、在新四军纪念馆,你可以感受“① , ②”的家国情怀,可以体悟“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坚定信念,也可以重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胜利预言。(写出《岳阳楼记》中连续的两句)
    (2)、某农村文化大礼堂,墙上贴着两句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逐鸡豚。”下面是某同学和村长的一段对话,请你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村长:同学好!接下去的两句诗你知道吗?

    同学:村长好!我知道啊,不就是“① , ②”嘛。但是您知道吗,墙上贴的诗句中错了一个字,“逐”应该改为“③“。

    村长:“逐”还是不错的嘛。家里来客人了,主人追着院子里的鸡和小猪仔,好客得很。按你们学生娃的说法,这是化静态为动态,画面感很强。这不好吗?

    同学:您真有学问。但是原诗中的这个字,不仅仅写出主人好客,④。再说,经典是要敬畏的。您说是吗?

    (3)、一位90后女孩,辞去工作,回到山溪环绕、草木蔚秀的农村老家创业,潜心打造民宿。为设计富有诗意的民宿环境,吸引游客人住,她想从古诗文中寻找灵感。请从下面古诗文中选择一项,然后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或三句,并据此描述你的设计创意。

    A《诗经·秦风·蒹葭》

    B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欧阳修《醉翁亭记》

    (4)、个人“小我”应融入国家“大我”。某农村书屋里,正举行““小我’与‘大我””主题演讲活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从教科书“名著导读”和“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中找一个合适的人物,或某部名著的作者,结合你对他(她)的认识,阐述你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不超过150字)
  • 5. 《新华字典》伴随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补全空缺处。

    (2)、下面短文是关于《新华字典》“友”字注解的解说,请结合截图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新华字典》“友”字注解的截图)

    一看上图,你就能发现“友”字有两个义项。 ?因为它用“①”“②”作了分项标明。由第一个义项“朋友”引申出了“有友好关系的”的意义,用“ ”标示,这样不仅 , 还分出了层次。义项之后往往 , 比如“朋友”之后是“好~丨战~丨网~”。这里, , 避免了“友”字的重复出现。因此,“友”字的注解虽内容较多,但简洁明了。

    (3)、《新华字典》在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模仿下面“白杨礼赞”的示例,为《新华字典》写一段赞语。

    示例  漫天风雪中偏强向上,茫茫高原上参天耸主。你是树中的伟丈夫,将不屈的精神发扬。

  • 6. 同学们围绕“和”的内涵展开了讨论,请你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信:“和”原作“龢”,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说文解字》中说:“和,调也。”所以我猜“和”的本义是 , 原读作(Ahé  Bhè)。之后“和”的内涵历经演变,成为德行、交往的准绳。

    小安:先秦儒家思想就强调“和”在国力角逐中的重要性,正如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说:“。”

    小信:是的,此外,“和”还可以指个人的内心平和,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自然的运行规律中获得了内心的安宁与释然:“”。

    小安:嗯嗯,我在读古诗时发现“和”也可以指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如王维《竹里馆》中所绘:“”。

    小信:在我们的生活中,“和”也随处可见呢。如宣传家庭和睦的对联、标语等。我这里就有副对联,你能猜出上联是哪一句吗?

    上联:     ▲        下联:熙风敞意,慈怀抒善可承情

    A和气宽心,厚德生良能载物    B和谐有道,轻语柔言个个欢

    小安:我选 , 我认为:

    小江:听了你们的讨论,我发现“和”的内涵真丰富啊。

  • 7. 【方案草拟】“草木心  人文情”设计方案

    ◆园林名称:士园

    ◆园名解读:

    子曰:“天何言哉?                         , 天何言哉?”自然万物并不会言语,但我们可从中寻mì      智慧。和每一棵树握手,同每一株草私语,与每一朵花依wēi    , 方知自然可亲,生命可敬。在“士园”中漫步、休qì      , 学习“士”之品格,浸染“士”之精神。日mù      晨昏,一面看草木,一面见自己。

    ◆具体布置:

    (1)、请根据提示,补全“园名解读”空缺部分。
    (2)、回顾材料的搜集与探讨过程,请从植物的自然习性与人文内涵评价该方案。

四、语言表达

  • 8. 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 ,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 9. 在疫情特殊时期,有人觉得网课效果差,认为“线上学习不如自学”,也有人认为自学固然可以,但并非人人都有自学能力,觉得“线上学习有必要”,对此,你持什么观点?请拟一份观点说明书参与线上发言。

  • 10. 根据下面材料和你的积累,推断吕祖谦名(祖谦)与字(伯恭)的联系。

    吕祖谦的得意弟子洪无竞,请他为自己取一个别字。吕祖谦主张既不能过度追求,也不能没有追求,于是针对“无竞”之名为他取别字为“求仲”。“仲”在古汉语中是“中”的意思,“求仲”就是中正、中和、不偏不倚。

  • 11. 任务型表达:请在下面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80字左右。

五、名著导读

  • 12. 读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重复”,完成各题。
    (1)、读《水浒传》中重复出现的“夜”。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情节,分析“夜”这一场景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A林冲雪夜上梁山

    B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我选( ),   ▲  

    (2)、读《儒林外史》中重复出现的“帽子”。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为句中的人物选择相应的帽子,并结合人物身份或人生追求说明理由。

    A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王冕)便戴了  ▲   , 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

    B(周进)头戴一顶  ▲   , 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

    [备选帽子]旧毡帽   高帽

  • 13. 校学生会学习部组织“青春·读书”专题研讨会,请你参与探究,完成问题。
    (1)、网上有这样的议论:《傅雷家书》写的都是傅雷教育儿子的内容,适合父母看,不适合中学生阅读。请你根据阅读本书的体验,选择一个角度,对网民的观点进行反驳。
    (2)、学习部长建议把《艾青诗选》《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部名著组合起来,进行专题探究。请你参照示例,设计一个合适的探究专题并写出具体的探究思路。
  • 14. ◆汲取榜样的力量。团委拟在学校文化长廊推出“青春榜样”专题,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上。
    (1)、现已准备了“革命先锋”“行业精英”“时代楷模”三个版块的榜样人物资料卡,请你从备选名著中为第四版块“经典形象”推荐一位适合的榜样人物,按照提示,撰写文字介绍。

    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创业史》《平凡的世界》《长征》《飞向太空港》《名人传》

    (2)、学会摘录和整理可以让我们收获更多。请仿照示例,从你阅读过的名著中,选取能促使你成长的精辟语句或榜样人物的事迹(精神),总结名著对你的影响。

    示例1:当我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想到《呐喊》中写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瞬间又有了勇气。

    示例2:当我为平凡的长相苦恼时,想到《三作家》中托尔斯泰虽然外表土头土脑,但凭借热情和才华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便立即有了饱读诗书的激情和行动。

  • 15. 班级举行 “书信里的人生智慧”名著阅读分享会,请你根据阅读积累,补全对话。

    摘录一: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开来。消极说是摆脱开来,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的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摘录二:既然一切都在变,不变就是停顿,停顿就是死亡,那么为什么老是恋念过去自伤不已,把好好的眼前的光阴也毒害了呢?认识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就该体会到人生亦是不断变化的,就该懂得生活应该是向前看,而不是往后看,这样,你的心胸不是廓然了吗?思想不是明朗了吗?

    ——选自《傅雷家书》

    小语:阅读名著有很多方法,我觉得这两部名著特别适合用的方法去读。

    小文:是的,这种阅读方式目的性较强,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这两则摘录都谈到了一个共同话题:

    小语:对于这个话题,朱光潜认为要“提得起”“认定一个目标就要专心致志向那里走”,而傅雷则认为:

    小文: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两则摘录对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都有很好的启迪。

六、问答题

  • 16. 创作微视频。根据甲诗、乙诗、丙文,完成镜头脚本设计。

七、文言文阅读

  • 17. 班级同学制作集录,探究辛词豪放风格,请你参与。

    (一)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 , 臣子思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忘。……粤辛已岁 , 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 , 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不幸变生肘腋 , 事乃大谬。负抱愚忠,填郁肠肺。

    (选自《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三·美芹十论》)

    (二)乘风好去,  []    ,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选自《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淳熙九年,落职闲居,时年43岁

    (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四)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丑奴儿》)

    ●嘉泰四年,任镇江知府,时年65岁

    (五)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选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周亭有怀》)

    ●开禧三年,病逝,葬铅山县,享年68岁

    【注释】①《美芹十论》:辛弃疾论恢复大计而上孝宗皇帝的奉议。②虏人陵中夏:金人侵犯中原。③粤辛已岁:到了绍兴三十一年。④逆亮:指金国皇帝完颜亮。⑤耿京:南宋抗金义军首领。⑥变生肘腋:指耿京被其部下杀害一事。

    (1)、◎走近词人·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①补全材料(二)(五)中的甲、乙画线处。

    ②阅读材料(一),解释加点词。

    语句

    方法

    释义

    ①事未至而预

    结合语境

                            ▲                        

    ②臣子思国耻

    查阅词典:A赏赐;B应合;C报复(《古代汉语词典》)

                            ▲                        

    ③屯聚

    联系课内: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③你从材料(一)中读出了青年辛弃疾怎样的形象?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联读辛词·材料(三)(四)表现词人心境的手法有何不同?借助集录,加以赏析。
    (3)、依据你的阅读体验,概括辛词豪放风格的特色。
    (4)、辛弃疾词风特色的形成,是否受其人生经历的影响?根据集录,结合探究过程,发表你的看法。

八、诗歌鉴赏

  • 18. 你将以下面这首词为内容,参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请做好准备。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南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 , 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此词写于1182年,作者被免官闲居信州后,在博山寺旁筑“稼轩书屋”,时常往来于信州到博山的路上。②觉(jué):睡醒。

    (1)、你需要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

    短视频脚本(上片部分)

    诵读内容

    画面内容

    画面意境

    背景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昏暗荒凉

    低沉、渐急的音乐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屋外狂风急雨。被吹得破裂的窗纸,瑟瑟作响,好像在自言自语。

    (2)、请说说在朗诵下片时应读出哪些情感。

九、现代文阅读

  • 19. 非文学类文本

    阻断疾病传播,公筷公勺应成餐桌标配

    同吃一盆菜可能吃出多种疾病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邀约三五好友同桌共餐,对酒当歌别有一番情趣,但一不留神,也可能把病毒、细菌打包吞下。有研究显示,人群中食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而“共餐共食”,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进入人体的可趁之机。

    1月底,南京一家庭一次聚餐,导致7人先后确诊患上新冠肺炎。哈尔滨一家庭9人聚餐,9人均为确诊病例。除了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粪口传播的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伤寒杆菌、手足口病,都是潜在危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螺旋状的革兰阴性细菌,能引起胃部一系列病变,例如胃癌、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成人和儿童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疾病,全球约50%的人携带。

                                      

    抵挡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新冠病毒,分餐制可谓一道健康屏障。

    分餐制为人类抵御细菌、病毒构筑健康防线的同时,也会间接带来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合餐可能不太好控制进食的量,每餐吃得多,能量摄入过多,易引起超重肥胖,超重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江苏苏州市立医院消化道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寒认为:“围桌合餐时,可选择的食物很多,有的人可能会挑食,例如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肾脏负担;海鲜吃得多,可能有患痛风的隐患,但分餐制有利于控制食量,便于营养均衡摄入。”

    各种原因影响公筷“流行”

    每当一次流行性传染病爆发,分餐制都会被大力倡导。非典之后,使用公勺公筷的呼吁曾一度流行。《非典期间与非典后期居民相关健康行为比较》一文指出:非典期间,在外出就餐的人群中,总是和较多使用公筷者比例为12.1%和24.8%,但非典疫情结束,这一数据比例即下降至11.2%和22.7%。

    而一些餐饮企业认为实行分餐制增加了人力成本,也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盘、筷勺,餐具成本提高,所以推广分餐制一直存在困难。有些地区几十万户餐饮服务单位,推行分餐制的不到10%。

    专家们表示,健康意识不足也是影响分餐制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新华网对近2万名网友的问卷调查显示,四成网友赞成分餐制推广,而三成网友则表示反对。从整个社会来看,只有少数人有分餐意识,想分餐或使用公筷的人反而常常让人觉得“另类”。

    各地尝试改革或将加速分餐制推广

    不过,这次新冠疫情让人们开始反思很多日常习惯,用餐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而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更是明确表示,下一步将总结一些地方推广分餐制的经验,将好的做法形成制度,进行推广。

    而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也正在纳入饭店的日常管理环节。3月8日,江苏泰州发布《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这是全国首个出台的地方性公勺公筷使用标准。3月24日,宁波市在浙江省率先推出统一定制公筷以区别普通筷子。此外,北京、上海、河北、湖南等地也明确倡议使用公筷公勺。

    对不同的企业、场景可以尝试不同的分餐制,例如大型、高档次的餐饮企业,可以推行“位上菜”,即按位上菜、一人一份;中小型餐饮企业,可以尝试多用公筷公勺;居家用餐,家庭成员可以使用固定碗筷,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爱护他人。

    [相关链接]

    中国分餐历史远超会食历史。最早的史前氏族文化阶段,食物是共同所有,食物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这是最原始的分食制。到了商周时期,中国人开始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分食制成为非常厚重的一种饮食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高足坐具,这促使大家开始同桌而食。到了唐武周中期后,国家空前繁荣,达到鼎盛,此时分餐与会食并存,会食成为主流。不过,在这段时期,用餐方式仍有过渡期多元化特征。到宋代时,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到明清时期,会食制就完全成熟流行了。

    (选自《科技日报》4月21日,有删改)

    (1)、请结合相关内容,为文章第二部分补充小标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分餐制能够为人类抵御细菌、病毒,构筑健康防线,也会直接带给人健康。 B、因为赞成者比例不高,使得分餐或使用公筷就常常被大家认为很“另类”。 C、除了新冠病毒,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伤寒杆菌等都可能通过共食传播。 D、分餐制可以根据不同餐饮企业、不同进餐场景“因地制宜”,不需要一刀切。
    (3)、文章在宣传分餐制时使用了很多的数据。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先摘录下来,再说说使用数据的作用?
    (4)、小文向家人建议家里可以分餐制。爷爷却说,中国人的传统就是围桌吃饭,讲究一个热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以及链接材料,试着替小文劝说爷爷吧。
  • 2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一群傻瓜在菜地里

    李汉荣

    地瓜、黄瓜、丝瓜、葫芦、南瓜、金瓜、苦瓜、香瓜、冬瓜……

    一群傻瓜全都在菜园里傻睡。

    呼噜噜,呼噜噜,微风里还打着鼾。

    路过的鸟儿还传播几句它们偷听到的梦话。

    全是傻瓜们说的傻乎乎的傻话。

    地瓜没进过城,没见过世面,没受过励志教育。

    除了憨,它没别的见识和想法。

    埋没了就埋没了。土里暖和,土里有营养。

    被我那也没见过世面的爹爹埋没在土里。

    果然,这没见过世面的傻子,却长成了敦实汉子,地道的瓜。

    一排排黄瓜手扶着藤蔓做引体向上体操。

    比赛的结果皆大欢喜:每一个黄瓜都获得绿色光荣称号。

    丝瓜走哪儿都喜欢做卷螺丝的游戏。

    恨不得在妹妹的窗口也卷几个螺丝,把春天固定在那儿。

    也把自己固定在那儿。

    亲眼看妹妹怎样一笔一画把自己写进一篇作文。

    谁说葫芦喜欢收藏酒?没这回事。父亲说葫芦喜欢收藏露水。

    葫芦对人很客气。

    那天不小心碰了母亲的头。葫芦一个劲儿道歉,低下头对妈妈说对不起。

    我妈摸了摸它害羞的头,说,傻孩子,没事的。

    快静下来,可别把头摇晕了,把后面的节令摇乱了。

    没人知道南瓜花耷拉在地上在想什么。但是爹知道它的心事。

    爹把路边串门的南瓜蔓领回地里,就像老师修改了我作文的思路。

    那花立即结出一个嫩瓜,为善解瓜意的爹爹点了一个大赞。

    金瓜从不拜金,也不拜银。谁起了这俗气的名字?

    不过,金瓜不管雅俗,不懂金银,即使你叫它俗瓜愣瓜闷瓜也行。

    到时候它老老实实捧出来的总是纯正的金瓜。

    苦瓜是土地的苦孩子,土地的艰辛和悲苦,它心知肚明。

    它尽最大努力把土地之苦藏进自己心里。

    能让土地老娘喘一口气,它情愿生生世世都做苦瓜。

    苦瓜旁边的香瓜有点不好意思了。谢谢苦瓜大哥。

    你把苦水喝了,甘露都留给我这做弟弟的。

    土地老娘啊,我身上的香,心里的甜,都是你积的德。

    都是苦瓜大哥咽着苦水成全了我。

    冬瓜,大家都看到冬瓜了,顺着农历的线索摸索着走啊走。

    不知听到土地一句什么悄悄话,扑通一下,就蹲在那儿不走了。

    哪儿都不去了,天堂都不去了。

    半夜里月亮走下来把它当枕头枕着睡了一觉。

    醒来发现自己也长胖了一圈。嗬,这傻瓜有傻福。

    什么福?无非是让自己天天变傻,越来越傻。

    直到变得和土地一样傻,能傻在一起的,才是一家。

    傻傻的土地养出一群傻傻的大傻瓜,满身满心都是傻傻的感情。

    都是傻傻的思念,都是傻傻的不掺任何杂质的纯朴营养和单纯想法。

    傻土地什么都见过,见过尖锐的刀锋、厉害的轮子、伤心的毒药。

    见过精明的算计、残酷的榨取、贪婪的脑瓜。

    傻土地都快被贪婪的脑瓜榨干啦。

    好在天上有傻太阳傻月亮傻星星傻银河。

    照着傻傻的土地老妈,老妈怀里还抱着希望的种子

    抱着一群憨厚的孝子,一群憨厚的傻瓜。

    要不是怀里还有这样的傻瓜,土地老妈真的受不了啦……

    (选自《奇迹》,《散文》2021年第9期,略有删节)

    (1)、校刊《文海拾贝》设“科普天地”“世间感动”“历史长廊”“热点透视”栏目。该校刊正在征集作品,你认为将上文推荐给哪个栏目最合适?为什么?
    (2)、某同学读了文章后,觉得写九种“瓜”套路雷同,选读两三种“瓜”后,其他可以跳过不读。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
    (3)、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们把上文编入下面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要写出编入这个单元的目的。

    A第一单元:《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

    B第二单元:《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海燕》

    (4)、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希望的种子”的内涵。
  • 2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甲  传统节日知多少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民谣,唱的是习俗丰富的端午。

    ②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除了端午节,还有元宵节、花朝节、上巳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也很丰富。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清明节蔡先租,放风筝,荡秋千。二月十二花朝节,民间有“赏红”之俗,文人雅士会相聚饮酒,赋诗唱和。三月三上巳节,人们以香草沐浴,与亲友偕游……丰富的习俗让传统节日成为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期盼。

    ③作为祭祀、天文、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的载体,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灼灼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除夕烹鱼,寓意年年有余。上巳沐浴,祈愿身体安康。重阳登高,怀想亲朋故文。中秋赏月,更是构筑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轮秋影特金波,飞镜又重磨”……传统节日体现了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和敬畏,是千百年来人们哀乐祈愿等情感的仪式化表达。

    (摘自《中国风俗大辞典》,有删改)

    乙  小议传统节日的“打开”方式

    ①“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插艾,吃粽,赛龙舟,这些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活动。如今它们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②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現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如春节集五福、中秋新诗会。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叫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人们纷纷感慨:“传统节日有魅力,过节这么有意思!爱了,爱了!”

    ③然而,仅仅是形式新就够了吗?理解节日内涵、弘扬节日文化才是根本。如此,才有助于深度融入传统节日,深刻理解民族文化,从而更有效地建立文化自信。《端午奇妙游》做了好的尝试,它的开场舞《祈》,舞者拂袖起舞,拔裙回转,使人仿佛回到了古人端午祈福的场景,感受那些美好的向往。《龙舟祭》则再现了端午祭祀盛景,让人们在此情境中追思先哲,体悟爱国为民的伟大精神。

    ④吃吃粽子,穿穿汉服,只是形式。传统节日的“打开”,如不追根溯源,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情不知所起”,自然也就谈不上“一往而深”。

    (摘自人民网等,有删改)

    (1)、传统节日受到喜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文内容,分点概括。
    (2)、甲乙两文开头都引用端午民谣,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下面这句话作为结尾段,更适合放入甲乙两文中的哪一篇?请作出判断并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 22. “诗话丽水”学习小组来到龙泉溪流城开展“文学创作研讨”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莫言:我一直牵挂着龙泉的父老乡亲!

    ——专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龙泉管氏后裔莫言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高密管氏宗谱记载,高密管氏是从龙泉迁过去的。2010年,莫言到龙泉寻根问祖时表示,自己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祖上是北宋名臣、龙泉人管师仁。

    莫言曾题诗表达对龙泉之行的感想:“龙泉祖居地,山水呈瑞祥。诗成白云岩,根系石马岗。宝剑生紫气,青瓷吐幽光。惭愧我来晚,千里献心香。”

    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龙泉分会场和第十届龙泉青瓷宝剑节举办在即,记者专程赴北京采访了莫言。

    (一)龙泉之行印象深刻

    记者:莫言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够在北京采访您。2010年您曾赴龙泉寻根问祖,一晃七年过去了,龙泉在您的记忆当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莫言:回头一想七年了,但是感觉没那么长时间,好像也就两三年前的事情。上次龙泉之行,整个过程历历在目,去的一些地方,比如说石马村,石马村也是我的家谱里面所记载的——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龙泉落脚的地方,后来他们都迁出来了,迁到我去过的后甸村(龙渊街道一村),也就是管师仁故居、管氏祠堂那里,当然还参观过大窑古窑址,去过下樟村、白云岩,管师复隐居的地方,还深入到铸剑铺里去,跟陈阿金师傅现场体验铸剑的过程,总之这一行是很丰富的,印象也很深刻,所以我才感觉到仿佛没那么长时间。

    (二)龙泉是江南很美的风景

    记者:您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农村度过的,刚刚您也提到了石马村、后甸村、下樟村,有没有跟您儿时的记忆有重叠,或者勾起你似曾相识的印象?

    莫言:龙泉和高密完全不一样,你们那边都是名山大川,绿树蓊郁,清泉淙淙,是江南山清水秀很美的风景。我的故乡高密就是一马平川,完全是平原,高密最高的制高点,所谓的南山,海拔只不过五六十米的样子。最近这几年北方连续干旱,水也很缺。我印象中的高密是很平坦的,到了冬天,北方万物萧杀以后,也很难看到一点绿色,所以和龙泉对比非常的强烈,因此印象也是非常的鲜明。

    (三)龙泉之行在为创造做准备

    记者:2012年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龙泉老乡都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大家都很喜欢您的作品,也很期待和关注您的新作,更想在您的作品当中能看到龙泉的故事,您有这方面的打算么?

    莫言:这可能要慢慢地来吧,因为不可能说我到了一个地方立刻就变成我小说里的素材,但是写散文也许会更快一些。我来到龙泉看了两天,写一个龙泉游,去了温州,就有个温州之游,爬上哪座山也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样记录记载性的文章当然随时可以写,但真的要把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历史写到小说里去,可能还是,第一要长期积累,第二要等待时机,也许某一天我写到某一篇小说的时候,突然会记忆起在龙泉行当中的细节,改头换面变成了小说素材。总而言之,一个作家的生活都是在为创作做准备,我2010年龙泉之行也是在为我的创作做准备,这一切都不会浪费的,总有一天会转化成我文学作品里的东西。

    (选自《今日龙泉》2017年8月7日,有删节)

    小组准备邀请莫言参加本次研讨活动,请结合专访为他量身定制一封请柬。

    (1)、小组准备给请柬配上莫言的题诗,但成员们对“惭愧我来晚,千里献心香”这两句是否合适产生了分歧,请发表你的意见。
    (2)、请给请柬设计一幅关于莫言龙泉印象的插图,用文字对画面加以描述。
    (3)、小组准备邀请莫言在研讨活动中发表演讲,请结合专访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拟一个适合莫言演讲的话题,并说明理由。
  • 23. 书香点亮人生。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文章里的阅读身影

    《忆读书》中“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窃读记》中“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林海音学生时代,街上的书店一定是不允许读者随意翻阅图书的。她在放学后跑到书店里偷偷看书,怕被老板赶走,有时一本书甚至要跑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时光流转,当她回忆往事时,当年苦中作乐的读书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上图书馆》中“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诗人、翻译家王佐良去图书馆成了他的习惯,因为偶遇一本书,也是生活的奇趣。

     (摘编自陈雪《课本里的阅读生活》)

    【材料二】图表中的阅读方式

    (摘自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2020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材料三】数据中的阅读热度

    今年以来,书籍相关搜索已经超23亿次。日均超2000万人次。而多元阅读方式已成主流,电子书、有声书的相关搜索分别同比上升97%与82%。喜马拉雅(国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大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人均听书数量7.4本,同比增长了31.14%。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时间简史》《富爸爸穷爸爸》《资本论》《唐诗三百首》分列科普读物、投资理财、社科新知,文学等子榜单的第一。(摘自百度《2021全民读书搜索大数据》)

    (1)、下列关于【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三段文字告诉我们无论是怎样的阅读经历,其实都是生活本身。 B、【材料二】中国数字阅读用户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C、【材料一】三段文字告诉我们置身淡雅宜人的书香中,人生终有精彩呈现。 D、【材料二】增长率的变化说明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正在缩小。
    (2)、小语是个小书虫,一直喜欢纸质阅读,可近视却越来越严重了。【材料三】给了你启发,请你推荐适合小语的阅读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3)、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完善以下倡议书(其中含倡议三条)。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书海浩瀚,人生有限。为了实现“多读书,读好书”的目的,特提出如下倡议:

    XX中学初一XX班XXX

    2022年5月31日

  • 24.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任务。

    我们在小人国里穿行

    鲍尔吉·原野

    ①我们要到海南的土地上去看椰树。

    ②椰树是海的子孙。虽然它长在岛上的土里,却是为大海长在陆地的一株草。这里的夏季赤日炎炎。北方的树叶在这样的天气里早打蔫了,形同沮丧;而海南烈日下青翠的树,有椰树。你看到高入云天的椰树把羽毛式的叶子斜逸旁出,就很想去它的绿荫下漫步,仿佛阴凉的地面会有好东西出现,譬如奇异的小花。拣到一个成熟的椰子也不错,这不是最好的东西吗?椰树从空中送给你的密封保鲜的糖水罐。仁慈的椰树知道你在灼热中什么都不缺少,金银暂时也不需要,只缺水。

    ③椰树像是修炼者。它内心的定力已超越了环境的制约,不管酷热或是台风,它的心在这些外力之上,故安定于台风酷暑之下,时刻保持悠闲。在炽热的阳光下,大海没开锅,小鸟也没有被烤熟乃至从天空掉下来。造物主把一切早已做出精确的安排,气温只是其中一项。人饿了要躲进屋里叮叮当当地烹饪而食,植物站在大地上无须张嘴已经得到能量与养分,它们所以不愿意行走是不想放弃大地暗中的滋养,而阳光的慷慨照射,更让它们喜不自胜。

    ④椰树在海南是如此之多,停车是停不完的,看树也看不完。看来看去,最后似乎只看了一株树,即椰树。可是,这株树如此神奇,它站在每一个地方的姿态都不一样,在风中,在日落里,其华美胜过其他的树。海南树多,蓊郁全岛,但你总能在林海的顶端发现椰树的绿冕,它像准备起飞或刚刚降落在林涛之上的巨鸟,翅膀没来得及收好。你看到了那样的翅膀,那样的羽毛,就找到了椰树。

    ⑤在椰树下行走,我想起小人国的故事,我们就是突然缩小体积的小人国居民,在草隙行走却自以为阔步于茂密的森林里。椰树是其中最大的草,我常常拿手“啪啪”地拍击椰树的树干,心里说:多大多结实的草啊,棕榈科,被子植物门,好!这株草本植物在时空交错中比人高出几十倍,用人的话语说,它有五六层楼高。我们什么时候能在草的枝叶之下跋涉远足,抬头景仰草呢?我童年曾无数次盼望进入小人国,这是我童年的愿景,也是我此刻在椰树下的心理写照。

    ⑥椰树比北方的杨树幸运。它每天见到海上日出,看日之红丸在烈焰般的波涛上挣扎搏跳,跃然出海,顷刻红光万里,海面无须命名已成了红海,南中国海也是红海。这情景有些惊心动魄哦,椰树每天目睹一遍,习以为常。椰树见过比蓝天更蓝的大海,人们称之为湛蓝,海如蓝水晶被太阳晒化了,拥挤动荡,想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却不可得。这时候,海的远方竟有船只驶来,最早触目的是它的白帆,白帆如落在海上的风筝,一耸一耸,试图往岸上移动,而风筝下面竟然拖着一条船。这些对椰树来说,没什么稀奇。翅膀尖耸的海鸥成群飞过来,像从天上倾泄的刀鱼;在椰树眼里,这也没什么稀奇。

    ⑦椰树如果是诗人,它吟诵的不是日出以及白帆,而是海上黄昏。黄昏之于大海,犹如黄山之于流云。海在黄昏时分终于疲倦了,露出温柔的一面。黄金的光线织进琥珀的海浪里,天海一色,万物澄明。此刻天空更加阔大,海面低下去,向远方延伸,把舞台让给了天空,布满更多的金色、玫瑰色与蓝色。这时候,海滩上假如没有椰树的身影,风景不免呆板了,椰树以其修长与婆娑让夕阳在海滩描画出人间的乐趣,让人的眼睛在大自然里面看到更多的美。大海没有椰树还是大海,而海滩假如没有椰树,仿佛还没有完工,还要等下去……椰树不光是树,不光是草,还是大自然的美术师,高明地让海水温柔、白云缱绻、岛屿宛如仙境。

    (1)、文章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椰树的各种感受。这些感受可以用“称谓”与“形容词”的形式来表达,比如第七段就可以表述为:“美术师”与“高明”。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段 落

    称 谓

    形容词

    海的子孙

    A

    修炼者

    B

    C

    神奇

    D






     
    (2)、请任选下面一个句子加以赏析。

    ①这情景有些惊心动魄哦,椰树每天目睹一遍,习以为常。
    ②翅膀尖耸的海鸥成群飞过来,像从天上倾泄的刀鱼;在椰树眼里,这也没什么稀奇。

    (3)、文章富有诗意,请参照示例创作一首“三行诗”。要求:在第⑦段任选一个意象;使用修辞。

    示例

    花儿对着风儿咬耳朵

    一定是知道什么

    只是对我们隐瞒

    (4)、鲍尔吉·原野,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并称为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他的散文特征鲜明,素有“豪放、细腻、童心”等标签。你认为本文符合哪一种标签,谈谈你的理解。

    温馨提示:可从文章内容、情感或写作手法等方面作答。

  • 25. 阅读杭州亚运会相关资料,完成学习任务

    【资料一】

    对于一个把美食奉为时尚的国族而言,饕餮是最古老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神系里最惊世骇俗的妖兽。饕餮的尊容,应该算是比较凶恶的。《神异经》形容它身体像牛,长着人的面孔,眼睛却藏在胳肢窝里,酷爱肉食,热衷于偷袭老弱病残或落单的旅行者。上古神话有所谓“四凶”,为首的就是饕餮。

    唐宋时代,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在大幅提升,而莱肴、香料及其烹饪方法,也进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食物的丰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它终结了古老的饥饿模式,解放了人的饕餮本性,让一种曾经被视为罪恶的贪吃习性,变成了可以被容忍和鼓励的嗜好。于是,关于饕餮凶残本性的记录,被时间逐渐淡化,而饕餮就在“超级吃货”的名义下,重新回归了日常的市井生活,以一种充满喜剧色彩的方式,成为人们用来互相打趣的佐料,并最终被中国人奉为食神。

    (《饕餮是如何从妖兽变为神灵的?》)

    【资料二】

    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普遍流行,可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神灵崇拜是很发达的。后来又传入了中原地区,并演变成三代青铜器上装饰的饕餮纹。从兽面纹到饕餮纹,真切反映了早期中国的原始思维特点,也说明早期中国的神灵崇拜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些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的神灵是以艺术想象出来的兽面和饕餮为中心,将老虎、鳄鱼、蟒蛇、鸟、牛、鹿等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综合起来,赋予了它们超乎自然的神力。比如在良渚时期,兽面神灵主要是综合了鹰鸟的羽毛及鳄鱼的獠牙和足爪,到夏商时期又加入老虎的獠牙和大眼睛、蟒蛇的身躯,以及牛和鹿的弯角等,从而艺术性地创造出有名的“饕餮”大神。饕餮神灵应该就是夏商时期人们信奉的“最高神”,甲骨文中把这个大神叫作“夔”。

    (《神灵考古与早期中国》)

    【资料三】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掉甚或吃掉非氏族、部落的敌人,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神话失传,意已难解。但吃人这一基本含义,却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好些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美的历程》)

    【资料四】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是一组名为“江南忆”的机器人,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三个吉祥物分别取名“琮琮”、“莲莲”、“宸宸”,而三个吉祥物各有代表,各有寓意。“琮琮”以机器人的造型代表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琮,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古代一种用以祭地的祥瑞玉器,呈四角或八角的方柱形,中有圆孔。具有精美绝伦纹饰的玉琮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1)、整理资料时,小明做了下面几条笔记。其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A、饕餮从远古妖兽变为神灵,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关的。 B、饕餮纹是从兽面纹发展而来,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 C、饕餮纹形象中的拙朴美,体现了人类早期艺术的稚嫩。 D、“琮琮”的形象,是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2)、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其线条严整,粗细均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成熟汉字。请结合材料四相关论述,推想出“琮”字的甲骨文字形。()

                  

    A           B           C            D

    (3)、小明惊喜的发现,在第五套人民币 20元币的正面,使用的竟是“饕餮纹”(如下图),请结合文章及生活实际谈谈这样设计的两点原因。

    (4)、“琮琮”、“莲莲”、“宸宸”一经发布,就引起亚洲广泛关注。请简要比较下面两人的评价角度。

    侯赛因(亚奥理事会总干事):吉祥物形象活泼可爱,易受关注与传播;运动动作演绎生动精彩;延展应用方面有巨大空间,相信能受到亚洲和全球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

    艾哈迈德(亚奥理事会主席):杭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将中国文化、杭州特色、亚运会和亚洲的精神融为一体,通俗易懂的智能化意蕴在历届吉祥物中独树一帜,弘扬了我们时代的力量。

    (5)、根据亚运会官方延期公告,请你以东道主“琮琮”的身份写一封公开信,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展望未来。

    新闻如下:

    亚奥理事会执委会在于各方协商后,今日研究决定,原定于今年9月10日至25日举行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延期举办,赛事名称和标识保持不变。新的举办日期将由亚奥理事会、中国奥委会、杭州亚组委协商一致后对外公布。

    要求:符合人物身份,主要信息准确、全面,表述清楚,用语得体,只写正文,120字左右。

  • 26. 非文学作品阅读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节选)

    ——在第31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

    袁隆平

    ①我是学农的,一生从事水稻研究,我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杂交水稻的情况。我终生的愿望就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②给大家说一下什么叫做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大家知道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微生物,大到人类,都有杂种优势现象,水稻也不例外。它有强大的杂种优势,表现在杂交的水稻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生命力强等等。(幻灯片上出现三个不同的水稻品种)你们看图片,左边是母本品种,右边是父本品种,中间的就是这两个的杂交品种,它穗子多,穗粒大。(幻灯片上出现杂交水稻根系照片)你们再看,这是杂交品种在地下的部分,根系也特别发达。(图片显示,像瀑布一样沉甸甸的水稻)你们猜猜看有多少斤? (俯身问台下)你们不是学农的不知道,(全场笑)亩产900 公斤以上。(台下发出一片惊讶声,掌声响起)

    ③水稻有杂种优势,但是要利用这杂种优势非常困难,因为杂种优势只是第一代才有,第二代就没有了,因此每年必须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交种子用于生产。而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雄蕊雌蕊在一起,一颗谷子就是一朵花,只生产一粒子。用人工授粉生产杂交水稻是杯水车薪,因为一颗谷子一朵花,你要把雄蕊去掉,把另外一个品种的花粉授过来,这是不可能生产出大量的杂交水稻种子的。所以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不能得到利用。我们就想了一种办法,把正常的水稻培育成一种母水稻,它的雄蕊退化了,主要是花粉退化了,没有受精能力,叫做雄性不育系,也叫做母水稻。(幻灯片中出现花粉的图片)你看,正常水稻的花粉是圆形的,这是母水稻的花粉,是退化了的,我们就培育这种母水稻,它自己不能结实,完全靠外来的花粉授粉受精。用这类母水稻作为遗传工具就可以大量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

    ④我国的杂交水稻发展得很快。1973年研究成功,1976年开始大面积应用,由于产量高,推广速度很快。

    ⑤近几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有2.4-2.5亿亩左右,全国水稻有4.4-4.5亿亩,总面积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7%以上,总产量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65%。全国水稻的平均产量是420公斤/亩,常规水稻是390公斤/亩,杂交水稻是480公斤/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口。

    ⑥全世界水稻的平均产量大概接近300公斤/亩,日本是一个科技发达的先进国家,它的产量是445公斤/亩,而我们的杂交稻平均产量是480公斤/亩,比日本还高。日本杂交稻的种植面积2500万亩,我们的杂交稻种植面积差不多是日本的10倍,达到 2亿4000万亩。超级稻达到2000万亩,亩产550公斤,比日本的高了100公斤。日本是非常骄傲的,但是在中国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要向我们学习。

    ⑦美国也推广了我们的杂交稻,美国不可能用人工赶花粉,就用小型直升机,把父本的花粉吹起来落下去受精。美国一块地起码100亩,不可能拉绳子。(全场笑)今年美国要进一步发展,要种植占美国水稻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杂交水稻。我们有合作协议,他们赚了钱就给我们分成,前年分了100多万美元,去年分了200多万美元。还可以,他们很讲诚信。(全场大笑)

    ⑧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水稻仍然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按2.5%的光能利用率计算,在湖南一季稻的亩产理论上可达1500公斤。有了这样的科学根据,我就大胆提出为第四期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而奋斗。 我希望到2020年我90岁的时候,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梦想。(全场热烈鼓掌)

    ⑨杂交水稻在新世纪对保证世界粮食安全和促进世界和平将发挥重大作用,全世界有22.5亿亩的水稻,如果全世界50%的稻田都种植杂交水稻,每亩按照150公斤算,至少每年可增产1.5亿吨粮食,可多养活4到5亿人口。这是我的终生愿望之一。(全场鼓掌)

    (1)、关于“水稻杂种优势”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同生物界中的所有生物一样,水稻也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 B、杂交水稻作为一种自花授粉植物,其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C、水稻的杂种优势表现在根系发达、穗子多、穗粒大等方面。 D、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非常困难,因为很难培育出杂交种子。
    (2)、说明事理有很多方法,文中第⑥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小语与小文就本篇演讲词中括号里的内容进行整理。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表格。

    类别

    举例

    作用

    演讲时所使用

    的幻灯片说明

    幻灯片上出现三个不同的水稻品种;图片显示,像瀑布一样沉甸甸的水稻

    演讲者的语气

    俯身问台下

    这一现场演讲者与听众互动交流的记录,让读者更好的感受演讲者的亲切随和,有感染力。

    全场笑;全场大笑;台下发出一片惊讶声,掌声响起;全场热烈鼓掌

  • 27. 学校学生会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科普活动,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碳达峰是指某个时间点,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的“峰值”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固定值,而是根据碳排放量的增速决定的。只要碳排放量还在增加,“峰值”就会被不断推高。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逐步下降。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碳达峰与碳中和相辅相成。由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所能吸收的碳总量相对固定,远远少于工业发展所排放的碳量,所以,为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碳达峰方案,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此外,碳排放峰值并不是越高越好,峰值越高,碳中和的难度越大、耗时越长。

    (来自中国青年网官方帐号,2021年10月3日)

    材料二:

    在碳中和的解释里,要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需要通过植树造林来抵消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有规划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提升森林吸附二氧化碳能力,对于实现碳中和,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深圳环保局介绍,假设每家每户每天少看1小时电视、节约1立方米的水和天然气、乘坐公共交通并且垃圾分类,那么1天可减少2.48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那么一年下来可减少918.2千克碳排放。

    国家林业局研究,一棵树每年可以吸收并储存大约18千克二氧化碳,按此计算,那么每家每户一年减少918.2千克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植了51棵树。

    (来自新京报《种多少树才能抵消一年的碳排放》,2021年3月27日)

    材料三: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四:

    碳足迹,顾名思义,就像人走在雪地上会留下脚印一样,碳同样记录着人类活动在环境中留下的印记。这里的“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碳足迹”就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会用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碳”消耗得越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迹”也就越大。虽然在科学界还没有固定的碳足迹测算标准,但联合国与某些环保组织制订了一些计算碳足迹的通用公式,各个国家也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测算碳排量,并相互比较进行验证。中国在通用公式的基础上演算出了一套更符合我国本土国情的计算公式,以此帮助人们更直观的计算出碳足迹,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

    日常生活用电碳排放量(KG)=耗电量(度数)×0.785

    日常生活用气碳排放量(KG)=用气量(立方数)×0.19

    日常生活用水碳排放量(KG)=用水量(吨数)×0.91

    自驾车碳排放量(KG)=耗油量(公升数)×0.785

    长途飞机旅行(1000千米以上)的碳排放量=千米数×0.139

    当然,“碳足迹”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定义,它还要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但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数据中进行总结反思,主动减少碳排放。我们可以少用电,少烧油,多用节能环保设备,提倡低碳绿色生活;也可以植树造林进行补偿,通常按照30年冷杉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需要种植几棵树补偿。例如: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种植3棵树来补偿。

    (来自生态环境部公众号《如何计算碳足迹》,2021年10月5日)

    (1)、在收集整理“低碳知识”相关资料时,小明和小文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展开了讨论,请依据上述材料把对话补充完整。

    小明:加大碳排放量,使碳排放更快达到目标峰值,根本不用等到2030年啊。

    小文:我觉得你的理解有误,因为

    小明:原来如此,所以只有先“碳达峰”,才会有真正的“碳中和”。不过,实现碳中和更多的是国家行为吧,毕竟我们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

    小文:那你也太小瞧自个儿了,

    (2)、小文想在“低碳未来可期”展板专栏中添加一张图片,表达对未来低碳生活的信心,请你在材料三中选出一张图片,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四,在下面海报的相应处算出你的“碳足迹”,并在海报下方写一句宣传语,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算算你的“碳足迹”

    假如你每月用电100度,那么将

    排放约千克二氧化碳,

    需植树约棵抵消

    但是,如果你

    每天节约1度电,可以

    减少排放0.997千克二氧化碳

    让25瓦的灯泡亮长达40个小时


    公式:日常生活用电碳排放量(KG)=耗电量(度数)×0.785 100×0.785=78.5 按照30年冷杉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需要种植几棵树补偿 78.5÷111=0.71

    (4)、为了号召大家践行低碳生活,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一份倡议书,综合上述材料完成任务。

    要求:⒈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⒉字数150字左右。

  • 28. 小组拓展活动内容,探究现代诗化散文中的草木之心,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树知道自己的一天

    冯杰

    夜半  子(23:00-1:00)

    只有树知道:夜是从第一颗露珠的内部开始启程的。

    夜长有双脚,悄悄地往前触动、试探,这是时间生长的开始。在子时,大地上最早的那一滴时间,正在露珠里成倍地扩大,延伸,涂上与周围和谐的颜色。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每一颗露珠的诞生都是一个生命的诞生,每一颗露珠的遗失都是一个生命的消亡,每一段树枝的折断都是一条汹涌河流的折断。

    鸡鸣  丑(1:00-3:00)

    这时,鸡鸣之声像一粒小小的磷火,树每天都能听到这种磷火的擦亮之声,树是不厌烦的,在相同的时间聆听相同的一个声音。如果换上是人,早就转身走了,树却极有耐心,每次都能听出来新鲜、别样、与众不同。

    道别鸡啼总是早晚的事情。前一天,树忽然听到自鸣钟声、手提电话声骤然响起,鸡鸣之声便渐渐瘦了,草鸡送到城市大酒店,大受欢迎。连最后仅存的一声鸡鸣也干涸了,譬如今天,鸡鸣声就消失了。树踮起脚,遥望远处的村子,炊烟隐隐晃荡,像搁浅的桅杆,在摇摇欲坠。树的心里有一丝发痛。

    平旦  寅(3:00-5:00)

    天朦胧未亮,离日出尚有两个时辰,树此时开始做梦。这几天,树常做相同的一个梦,有点像梦的第二次印刷和翻版:梦见一个人,挥起一柄银斧,砍向自己的肩头。

    树想起昨天,它看到远处高速公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扛着铁器,开着汽车,带着绳索,打着手机,轰轰隆隆从身边穿过,从城市到达乡村,他们要把乡村古树移到城市花园和住宅区。据说,这叫贴近大地,“返回自然”。树叹息道:恐怕自己的命运也为时不远了……

    日出  卯(5:00-7:00)

    树打个哈欠,便苏醒了,叶子一一睁开眼睛。树叶是乡村绿色的邮票。在树的记忆里,邮票是人间最小的能飞翔的魔毯,一枚枚在枝头等待寄发。这时,不但是树,包括身边的花草、天牛、七星瓢虫等都充满憧憬。树只有在这时,才看到乡村的阳光与干净的水,在枝丫内部奔涌穿梭,组成纵横交错向上的河流。那是贯穿天空的另一种水系。

    食时  辰(7:00-9:00)

    树对大地的感觉和情感强似人类百倍,它没有人的贪婪和欲望,无砍伐与征服之心。树一直餐风饮露,靠自己的本领活着。这时,有几个毛毛虫在叶子的背后躲藏了起来。树心里清楚,它身上生长的昆虫与筑巢的鸟儿们,是靠花香和阳光的长度来计算一天的时间的。在树的周围,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与习惯,无论它们是过客或者驿使。树的博大与宽厚,理解与包容,让它们充满自信。

    隅中  巳(9:00-11:00)

    树永远谦卑,拥有“植物美德”。此时,它只是在一寸一寸地收敛自己的身影,独身守定。树将高处的风景让给肩头的一方鸟巢,让出壳的鸟用稚嫩的眼睛,尽情观察眼前的美丽新世界。

    日中  午(11:00-13:00)

    树影在大地上渐渐拉长,前面是光明,背后是灰的格调。背影的灰色是树一生中唯一公开的黑暗。树有那么多丰富的个性,比如,它不传播谣言,不制造蜚语。当两个乡村情侣在树下说甜言蜜语时,树都听到了,树笑了笑,一句一句收在心底,印在叶子上,变成纹络的走向。树把听到的话咽到心里,溶入一圈圈年轮。只有天真的孩子和诗人面对那些散发青草气息的木纹时,才天真地说:“这是树上的河流,这是树的皱纹,这是树说的话。”尽管没人听懂这童稚之语。

    日昳  未(13:00-15:00)

    树在一阵阵地咳嗽。

    每到这时,树就闻到大地上弥漫的农药、化学药品的气味。与树相伴的虫子们便在叶子上一一脱落。滚下来,扑扑地摔在地上。一片片叶子倒有点像人类自己划分的地图。被战火摧乱又重新分裂划定。

    晡时  申(15:00-17:00)

    树在一个地方站定,树的脚趾能抓住一段遥远的苦旅,一如树上的花朵能抓住乡村消逝的时光,一如空中奔波的彗星抓住了速度。作为一棵树,它从不赶先,从不超越什么,它只固守着这一个地方,从生到死。热爱。笃定。坚守。延伸。期待自己有一场绝版的旷世爱情,至死不渝,树常常去把一片叶子扩大成一片绿荫,去把一时的幸福放大成一生的幸福。

    日入  酉(17:00-18:00)

    夕阳擦着树的肩头下滑。树叶上便有炽热的感觉,要是在山中,枫叶早就划着点燃了。可这树是大地的赤子,“酉时”让树知道:一个伟大的离去,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像眼前日落一样辉煌而惨烈。唯一不动的,只有自己脚下踩着的这一块坚实宽厚的大地。

    黄昏  戌(19:00-21:00)

    伫立在黄昏的树知道,人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植物的性情。人类的傲慢,自以为是的无知,在树的内心找不到。叶子落就落了,它从不去总结与另一片叶子有何不同,但这并不证明树不会思考。日头垂落,大地苍茫,树沉落在飞鸟与蜜蜂的怀念深处。

    人定  亥(21:00-23:00)

    说“人定”不如说是“树定”,此刻大地偃音息声。飞鸟至倦,游云思返,这一时刻全部收进一颗小小露珠的内部,四壁清凉,重新挂在树的肩头,大地归于平静。

    树忽然想起小时候的片段,宛如童话:一个小女孩把当时还是小苗的自己放在身边,刨坑,提水,而后栽下。从那一天起,树的趾上感到有小小的触动,它记得,脚趾上开始有一颗宝石般的露珠,在缓缓上升。树一直记到现在。

    (选自《田园书》)

    (1)、◆整理诗化意象。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树的十二时辰,也是万物经历盛衰的十二时辰。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导图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②文章画线处,树认为人类是自以为是的。请结合上下文,选择树桩图中合适的一类人分析其原因。

    (2)、◆揣摩诗化语言。本篇散文具有浓郁的诗化色彩,分行建构是诗歌最显著的形式特征。请参考示例,将原文画线句分行,并结合整首诗阐述理由。

    (3)、◆解读诗化结构。本文采用十二时辰逐时记录的方式,请结合链接材料及文本推测作者的意图。

    链接材料:

    十二时辰来自先民对大自然、天象人事的观察积累。“人定”等名称是古人给这十二个时辰起的诗意之名,或描绘天地一景,或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指引人们顺天时而为,接地气而活。

    (4)、◆探究诗化视角
    古今文人沉潜草木,染草木之气,得人文之心。请关注叙述视角的转变,比较分析材料一、二和《树知道自己的一天》,探究“草木心”内涵。

十、写作题

  • 29. 一个句子,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或者语气助词,往往表达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它们可能会引发你不同的感受,让你回想起不同的经历。比如:

    ①你来了。         ②你来吗?         ③你来啦!

    请在上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为文章开头,独立成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30. 阅读绘本故事,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其一 , 完成写作。

    池塘里有一条米诺鱼和一只青蛙,他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一天,出去周游世界回来的青蛙向鱼介绍岸上的世界……

    (选自李欧·李奥尼《鱼就是鱼》)

    任务一:阅读以上绘本故事,发挥联想与想象,提炼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二:以上绘本故事触发了你怎样的回忆?请记叙你的故事,表达你独特的情思。

    任务三:学校将举行“万物看我 我看万物”主题演讲,请你以此绘本为素材,撰写演讲稿。

    【写作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