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9.《屈原列传》课后集训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测评

  • 1. 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离骚”者,犹离忧也 B、屈平属草稿未定 C、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D、厚币委质事楚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也 聪:聪明 B、故劳苦倦 极:疲困 C、其文约,其辞 微:简约 D、皭然泥而不者也 滓:渣滓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明年 ,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平作《离骚》

    邪曲害公也

    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号令

    其弟子兰为令尹

    C、顷襄王怒迁之

    皭然泥不滓者也

    D、蓝田

    使齐,顾反

  •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怀王

    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B、秦,虎狼

    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C、故内惑郑袖

    竟死秦而归葬

    D、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邪曲之害公也 B、蝉蜕于浊秽 C、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 7.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8.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B、战于蓝田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举贤以自佐
  • 9.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2)、《屈原列传》中,屈原“怨”的缘由是: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高度评价屈原的文章和品格,说他志行高洁、品行端正,他的《离骚》创作有“”的特点。

二、阅读提升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张昭,潜夫。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 , 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曰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曰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腼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事,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榖同掌选。榖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 , 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昭谓宪曰/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曰/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腼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 B、昭谓宪曰/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曰/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腼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 C、昭谓宪曰/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曰/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腼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 D、昭谓宪曰/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曰/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腼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义有某种关联的名称。古人的“名”和“字”用法有区别,“名”主要用于自称,“字”含尊重之意。 B、河朔,中国古代称北方为朔方,比如朔漠就是北方的沙漠;古人将黄河以北区域称为河朔,包括现今山西、河北等地。 C、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各部以尚书为正长官,其中吏部尚书为六部之首。 D、致仕,官员把禄位交还给皇帝,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与“乞骸骨”“告老”“下车”“致事”“致政”等相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昭博洽诗文,自信不俗。刚满十岁,他便可诵读百诗;尚未成年,已遍阅《九经》。处身同辈,出类拔萃,认为自己超越了马、郑一类的人才。 B、张昭中正无惧,为人敬重。庄宗遭遇内乱,纵然张宪曾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张昭亦委婉探询,终成其节操,为世人赞赏;面对谋害,处险不惊,宁死无悔,为符彦超所认可。 C、张昭孝顺亲长,情深意笃。为寻父踪,他于战乱中徒步跋涉,沿路乞讨,并为父行丧;母亲去世,服丧期间,因哀痛而憔悴。 D、张昭建言献策,为国为民。明宗时期,张昭上书请求恢复旧例,设置观察使和御史等,皆被明宗采纳接受。又奏请勉励百姓从事农耕以及设立常平仓等事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

    ②穀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

    (5)、程生对张昭在史学上的指点和帮助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