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习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迅先生的温柔
叶浅韵
近距离与鲁迅先生对视,已经10天了,这是先生留于人世的能量场,我有幸被吸纳。一出房间门,我就看见先生的像,悬于空中的先生有些虚幻。在这个以先生名字命名的文学院里,被各种大师拓宽的维度与自我的渺小像一对经典的矛盾,对立统一,又不断向前发展。先生的目光里,有威严和神圣,又似多了一种温柔和亲近,令我的呼吸中也有了些春天的芬芳。
书本里,画册上,先生一张冷峻的脸,像是这世界与他有仇。与我在这里天天亲近的先生塑像大有不同。我忘记了他在《彷徨》《呐喊》中医治黑暗,腐朽和麻木,忘记了他曾怀抱“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肝义胆,忘记了他的作品被人称为匕首和投枪。窗外的风,正恣意地摇动嫩黄的柳条,玉兰多情,梅花呢喃,喜鹊喳喳。这样的时刻,适合怀念先生。
坚硬中的温柔,像绝壁上生香的花朵,令人迷恋。当先生的爱情之花为许广平绽放时,一定像极了楼下盛开的梅。苦寒中的香气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清风与蝴蝶不请自来。他是她永远的小白象,她是他亲昵不尽的枭蛇鬼怪。称呼里收藏不住的爱,穿越时空,依然是完美无比的品牌狗粮。在惺惺相惜中,被人艳羡,也被人嫉妒。谁是谁一世未了的青梅,谁又会是谁一生要摆渡的桃花。只要是你,只要有你,万水千山飞不尽的才情,在一粥一饭里,在一纸一句里。
而先生与萧红的一段对话,更让我看到一个情趣盎然的鲁迅。素知先生博学多才,在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头衔之外,还有翻译家、书法家的称呼,就是说起时尚衣着也头头是道。从样式说到颜色,从搭配说到装饰。他说衣着,讲美学,也在说生活,露性情,先生全然成了时尚达人。
有时,我也会看见一个顽劣的鲁迅先生,他看见有人随地小便时,用橡皮枪瞄准人家。他的心里不仅居住着温柔,还收藏着可爱,甚至还有些小坏坏。当一个孩子身上自然流露的天性在一个成年人的身上呈现时,便变为一种喜剧的色彩。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质感。有时我很想在寂静的深夜,模仿先生用三个手指(而非食指和中指)燃烧香烟的样子,试着穿过烟雾缭绕的空间理清自己凌乱的思绪。
先生走的时候正值壮年。55岁的年龄,正是智慧峰值期。临终遗嘱有7条,除了交代丧事从简,还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还有一条说,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鲁迅先生至死也是一个是非恩怨分明的人,记着人应许他的事物还没兑现,记着该报的仇恨一定要报。他与如今处处主张宽容,宽容到要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反人性的做法是多么格格不入呀。先生的温柔是有棱角的,有棱角的地方,自成方圆。
翻阅历史典籍,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路上,什么妖魔鬼怪、狐媚幽仙、才子佳人、侠盗勇士、奴才无赖,他们自有高贵和卑贱的安身立命处。惟有神超越一切。先生温柔地看着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悲不喜,不怒不填。东西南北,各方各圆。
生死之外,世间并无所谓大事。我站在一尊神圣的塑像面前,再惊天动地的语言都已是多余。春光正好时,我恰好苏醒。窗外,春天正在画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人已经习惯书本、画册中鲁迅先生那冷峻的面孔,但作者却另辟蹊径,从鲁迅文学院中的鲁迅塑像显露出的温柔目光写起,让人耳目一新。 B、在作者的眼中,鲁迅先生的塑像与众不同,它褪去了威严和神圣,让作者感受到了鲁迅的温柔。 C、在本文中,作者认为宽容到把“看不惯别人是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当座右铭的做法是反人性的。 D、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的视线在历史典籍的时光中穿梭,对鲁迅先生予以高度评价。(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窗外的风、玉兰、梅花等景物拟人化,为下文写怀念鲁迅先生营造了适宜的氛围。 B、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楼下盛开的梅”喻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化抽象为具象。 C、文章引用鲁迅先生临终遗嘱里的相关内容,是为了表现先生高超的智慧。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3)、在作者眼中,鲁迅先生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本文结尾写“我”在春光正好时恰好苏醒,春天正在画中,这样写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第一位师父①
鲁迅
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这和给孩子取名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还有一个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为师,也就是舍给寺院了的意思,然而并不放在寺院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使领到长庆帝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我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作“长庚”,还有一件百家衣,还有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是可以避邪的。
现在法名还在,那两件法宝却早已失去了。前几年回北平去,母亲还给了我婴儿时代的银筛,是那时的唯一的记念。仔细一看,原来那筛子圆径不过寸余,中央一个太极图,上面一本书,下面一卷画,左右缀着极小的尺、剪刀、算盘、天平之类。我于是恍然大悟,中国的邪鬼,是怕斩钉截铁,不能含糊的东西的。去年曾经去问上海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不过缀着的小东西有些增减。奇怪得很,半世纪有余了,邪鬼还是这样的性情,避邪还是这样的法宝。
我又记起了半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无论谁,都称他为“龙师父”,瘦长的身子,瘦长的脸,高颧细眼,和尚是不应该留须的,他却有两绺下垂的小胡子。对人很和气,对我也很和气,不教我念一句经,也不教我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呢,穿起袈裟来做大和尚,或者戴上毗卢帽放焰口,“无祀孤魂,来受甘露味”的时候,是庄严透顶的,平常可也不念经,因为是住持,只管着寺里的琐屑事,其实——自然是由我看起来——他不过是一个剃光了头发的俗人。
因此我又有一位师母,就是他的老婆。论理,和尚是不应该有老婆的,然而他有。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着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我是徒弟,他是师,决不能抗议,而在那时,也决不想到抗议,不过觉得似乎有点古怪。但我是很爱我的师母的,在我的记忆上,见面的时候,她已经大约有四十岁了,是一位胖胖的师母,穿着玄色纱衫裤,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纳凉,她的孩子们就来和我玩耍。有时还有水果和点心吃,——自然,这也是我所以爱她的一个大原因;用高洁的陈源②教授的话来说,便是所谓“有奶便是娘”。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
不过我的师母在恋爱故事上,却有些不平常。“恋爱”,这是现在的术语,那时我们这偏僻之区只叫作“相好”。《诗经》云“式相好矣,毋相尤矣”,起源是算得很古,离文武周公的时候不怎么久就有了的,然而后来好像并不算十分冠冕堂皇的好话。这且不管它罢。总之,听说龙师父年青时,是一个很漂亮而能干的和尚,交际很广,认识各种人。有一天,乡下做社戏了,他和戏子相识,便上台替他们去敲锣,精光的头皮,簇新的海青,真是风头十足。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于是战争开幕,甘蔗梢头雨点似的飞上来,有些勇士,还有进攻之势,“彼众我寡”,他只好退走,一面退,一面一定追,逼得他又只好慌张地躲进一家人家里去。而这人家,又只有一位年青的寡妇。以后的故事,我也不甚了然了,总而言之,她后来就是我的师母。
自从《宇宙风》出世以来,一向没有拜读的机缘,近几天才看见了“春季特大号”。其中有一篇铢堂③先生的《不以成败论英雄》,使我觉得很有趣,他以为中国人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理想是不能不算崇高的”“然而在人群的组织上实在要不得。抑强扶弱,便是永远不愿意有强。崇拜失败英雄,便是不承认成功的英雄”。“近人有一句流行话,说中国民族富于同化力,所以辽金元清都并不曾征服中国。其实无非是一种惰性,对于新制度不容易接收罢了。”我们怎样来改悔这“惰性”呢,现在姑且不谈,而且正在替我们想法的人们也多得很。我只要说那位寡妇之所以变了我的师母,其弊病也就在“不以成败论英雄”。乡下没有活的岳飞或文天祥,所以一个漂亮的和尚在如雨而下的甘蔗梢头中,从戏台逃下,也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失败的英雄。她不免发现了祖传的“惰性”,崇拜起来,对于追兵,也像我们的祖先对于辽金元清的大军似的,“不承认成功的英雄”了。在历史上,这结果正如铢堂先生所说:“乃是中国的社会不树威是难得帖服的”,但那时的乡下人,却好像并没有“权威”,走散了,自然,也许是他们料不到躲在家里。
(有删改)
[注]①本文写于1936年,当时我国内忧外患,反动政府压榨劳苦大众,广大国土正一片片地沦为侵略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②陈源,因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风波与鲁迅结怨,陈源与鲁迅针锋相对,相互笔战。1922年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9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拥蒋反共。③铢堂,为侵略者和反动政府鼓吹,出卖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帮闲文人。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父给我的两件法宝早已失去了,为了辟邪,我去年在上海的银楼买了两件和那两件几乎一样的法宝。 B、师父不教我念一句经,也不教我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也不念经,我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剃光了头的俗人。 C、“我是很爱我的师母的”,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去她家时她有时会拿水果和点心来给我吃。 D、文章引用《诗经》里的“式相好矣,毋相尤矣”这句话,点出了“相好”一词的起源是比较早的。(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避鬼的方法,没有写到我的师父,但引出了第二种避鬼的方法——拜和尚为师,为后文写我的师父做了铺垫。 B、鲁迅善用反语,文中“高洁的陈源教授”,与《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样,都是反语。 C、有一天,乡下做社戏,我的师父和戏子相识,跑上戏台帮着敲锣,受到乡下人的围攻,反映了这些人的思想很顽固。 D、文章用抒情的笔调,通过师父的外貌、语言、性情以及同师母的浪漫史等来叙述我师父的故事,人物形象有血有肉。(3)、文章中的“龙师父”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与“我的师父”关系不大,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 延伸阅读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但是暗地里已觉得是经过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杨女士虽比较不深知,也记得见过几回面),合此种种理由使我觉得二女士之死不尽像单纯的本校的损失,而像是个人的损失。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得了刘女士的电话,以学生自治会名义请我准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热烈参加的,并非一般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而且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从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弗[即许寿裳(1883—1948年),字季弗,浙江绍兴人,教育家]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士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弟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的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打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Social Life in the College”,后记Mar,16,1926,就是她死前二天做的。刘女士总是懊恼自己的英文程度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多可以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逼不得已之事。里头有一段说(尽依原文,未改只字):[篇幅所限,以下三段英文原文删去,只保留本文作者的汉语译文——编者注]
(“人常说,学生时期为最快乐之日,但是我不敢赞同。我相信世上永无快乐之日,而学生时期,亦多纷扰。”譬如吾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自从我进校以来即永未见宁日。我不敢回忆我在校过去的生活。“现吾校已比较安静,我正预备静心求学。但是又风闻新教育总长马君武氏又正在阴图扰乱教育界。若今日之安宁,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从这一篇中就可知道刘女士求学的热心及她受章士钊摧残的困苦感觉。同时也可以看见她对于政治的识见,远在一般丧家狗之文妖与名流之上。本学期创办英文自修室,她就很高兴的来预备努力研究,屡次来问我如何可以进步英文。我所说应买的书如Ox―ford Pocket Dictionary,她都很快就买来,果真如她所预料,自章士钊马君武再讲整顿学风,“若今日之安宁情况,我们又不能享受了。啊,这是何等可怕”。
杨女士我虽然不深知,不能够详细表述,总也是女师大革命先烈之一。我希望有女师大同学能把她的生活较详细地叙述出来。
刘杨二女士之死,同她们一生一样,是死于与亡国官僚瘟国大夫奋斗之下,为全国女革命之先烈。所以她们的死,于我们虽然不甘心,总是死的光荣,因此觉得她们虽然死得可惜,却也死的可爱。我们于伤心泪下之余,应以此自慰,并继续她们的工作。总不应在这亡国时期过一种糊涂生活。
一九二六,三,廿一日。(二女士被难后之第三日)
(《剪拂集·大荒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改)
(1)、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是同一时期、针对同一事件的两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记念刘和珍君》有哪些异同?(2)、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从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痛哭和珍
石评梅①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领导?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孝养,待你培植。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挣扎,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你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地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②时,我不去执绋③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④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日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有删改)
[注]①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②善果寺:坐落在北京广安门内广义街东侧,是一座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伟的寺庙。③执绋(fú):送葬时帮助牵引灵车。④虫豸(zhì):虫子的通称,骂人的话。犹不是人。
(1)、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予我的热力和温情”等语句可见,微笑是刘和珍的常态,这样温和而和蔼的刘和珍惨遭杀害,足见执政府之残忍。. B、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C、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D、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既寄托着作者的哀思,也表达了对前途的担忧与迷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下列对这篇散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运用了反问修辞,既强烈表达了偕行社同学痛失战友的悲伤,又刻画了刘和珍果敢勇毅的形象。 C、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和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D、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这是衬托手法。以自己的渺小衬托了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了和珍的英勇无畏。(3)、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从乾陵到茂陵
林非
汽车开出了西安市区,就在一片望不见边缘的丘陵地上,缓缓地攀登着。
这黄土高原上,有多少数不清的方阵:火红的,是辣椒;碧绿青翠的,是玉米;黄澄澄一片的,是收割后耙平的土地。这缤纷的色彩,这几何的图形,多么秀丽迷人。庄稼人的手真巧,心真灵,我觉得自己似乎是进了艺术家们精心开垦的花园。
在这些图案的外面,却又是苍茫、辽阔和雄浑的大地,层层地包围着它,不由得使我从心底里感到舒展,想要伸出手掌,触摸那离得很近的天空,扯几朵白云下来。
在这高原上,望着头顶的云彩,沉思着天地的悠悠,回忆着祖先的足迹,我的多少情思,随着起伏的丘陵,越过人生,越过历史,在半空里翱翔,就这样到达了乾陵底下的一片平滩上。
我沿着夹道的石俑,穿过两行碧绿的枫树,往顶上攀去。这埋葬着武则天和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远远看去,也许只能说是一座矮矮的小丘。我心里想,走不了几步路,就能站在顶上眺望了。不过真的走起来,却还挺费劲的,那一段陡峭的土路,爬得我气喘吁吁,额头冒汗,幸好路畔有丛丛的柏树,遮住燥热的阳光,阵阵的凉风,习习吹来,唤起了我跋涉的兴致,于是信步走了上去。
我的心儿在胸口突突地跳,喉咙里不住地喘着粗气,原来我刚才过早地轻视它了。我将会功亏一篑,屈服于被自己轻视的小丘吗?绝对不行,这不合我的脾气,于是我在乱石中,寻觅着平稳的立脚点,左手按住石块的边缘,右手拉住石缝里的青草,连奔带跑,总算走到了小丘的顶上。
这里,是附近一大片平原的制高点。往四周极目远眺,苍茫的大地尽收眼底。连同武则天在内的多少帝王,或者是不用帝王称号的那些独裁者,当他们活在世上时,都想牢牢地统治这幽谷里无数的子民;一旦死去,还要将他们的尸骨,永远高踞在百姓的顶巅。这是多么狂妄和愚蠢的念头,对于不甘心做奴隶的人们,对于具有自尊心的人们来说,是多大的不公,多大的侮辱。
可是他们在生前也许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竟有许多平凡的人们,站在他们的头顶,缅怀往昔和瞻望未来。让他们的幽灵在地下哭泣吧,多少平凡的人们,终将拨开专制的迷雾,走向自由和平等的坦途。
看完了乾陵,背着一身历史的重担,我又乘上车,赶往南边百里以外的茂陵去。在阴沉沉的暮霭中,远远望着那座埋葬汉武帝刘彻的坟墓,觉得很晦暗和凄凉。比起陡峭的乾陵来,它自然要矮小得多了。不过它的形状也规则得多了,简直是最为标准的梯形图案。有几个操着南方口音的老人,冒着零零落落的雨丝,在路旁眺望着这座土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知道是充满感情的膜拜,还是含有理性的否定。当我在暮色苍茫中.匆匆赶往霍去病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在他的墓前凭吊一番,对这个年轻有为的大将军作历史的遐想了。虽然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曾在我的青年时代,鼓舞过我踏上人生的途程。
我迎着一阵阵潮湿的雾气,迎着从天顶上垂下的夜幕,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去,终于寻觅到了墓侧的石雕。这十多件艺术品都凝结了那些无名艺术家构思的智慧,天真的情趣,看似幼稚和笨拙,却透出一股晶莹的灵气。瞧瞧那个石俑吧,只是就着一块椭圆形的巨石,稍加凿磨,便活脱脱成了个焦躁不安的人,睁大了眼睛,紧紧闭住了阔嘴,在诅咒着天道的不公。瞧他那硕大的手,还伸开粗糙的指头,紧紧压住自己凸起的肚子,憋着满腹的怒气,实在太难以忍受了。我像是看到了他在不住地抽噎。
看完了石人,我还想仔细揣摩那座人与熊搏斗的石雕,可是天色愈益昏暗,我只好迈开脚步,浏览了精神抖擞的卧牛,英姿勃发的跃马,眈眈疾视的伏虎。而当我站在那座马踏匈奴的石雕前,辨认着威武的马头下面,在那石像仰起的脸颊上,眼睛和鼻梁都被压扁了似的,可是他拉住马腹的手指,却镂刻得太清晰了,显出一股蠕动和挣扎的力量。这无名的艺术家,用模糊的影子强调那石像狰狞的神情,却又用分明的笔法强调他抗拒的力量,审美的情趣实在丰富多彩,像这样来刻画力度的艺术似乎还不多见,它顿时使我想起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样磅礴的气势。
我深深庆幸着今天这后半段的旅程,能在无意间亲炙不少稀世的艺术珍品。从黎明到黄昏,我在汽车里颠簸了将近四百里路,我的收获却或许是漂洋过海也无法得到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先写自己认为乾陵只是矮矮的小丘,后又写攀登时气喘吁吁,但最终也不放弃,意在突出自己倔强顽强的性格。 B、文中写到汉武帝墓前几位老人的眺望,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想象和揣摩,实则表现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 C、在写到霍去病墓时,作者只引用了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却足以表现出他对霍去病的无限敬重。 D、作者在写石俑和马踏匈奴的石雕时,并未简单地停留于对其外在形态的描摹,而是善于抓住其中神韵,刻画得形象而有灵性。(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景点、行踪顺序来安排材料,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B、第2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土高原色彩绚烂、苍茫雄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赞美。 C、有别于游乾陵对墓本身的感慨,作者在游茂陵时将重点放在了墓旁的石雕上,在对石雕作品的细致刻画中,带领读者游弋于永恒的艺术空间。 D、文章将重心放在对历史的“遗作”——陵墓的夹叙夹议上,以叙衬底,以议调色,并融注史实,行文舒展,可谓耐人寻味。(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文章最后作者写道:“我在汽车里颠簸了将近四百里路,我的收获却或许是漂洋过海也无法得到的。”你认为作者都收获了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二、选择题
-
6. 下列各句中画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7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的修订出台,标志着反腐在治本征途上,迈出关键一步,这必将为政治生态赢得一个更加山清水秀的未来。
②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对母亲、祖母的细节刻画,以及结尾处对枇杷树的描写,事细而情深,如泣如诉,悲恻动人,令人不忍卒读。
③2017年德国乒乓球公开赛31日落幕,中国选手马龙再次初试锋芒 , 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得男单冠军。
④2017年,在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差强人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衡增长,经济总量移居世界第二位。
⑤在本次“文学艺术联合会德艺双馨奖”的颁奖会上,我见到了许多仰慕已久的老前辈,他们的教诲,让我如坐春风。
⑥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 , 丑态百出,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你还记得那年我们一起游桂林的情景吗?在那里你画了一幅画送给我,这么多年我一直惠存着。 B、赵老师,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篇网络小说,自知功力不够,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斧正,万分感激。 C、刘校长的话真是抛砖引玉,像刘校长这样高龄仍在为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D、钱老,久闻您在瓷器鉴定方面的大名,我刚刚得到一个清代的青花瓷器,想请您钧鉴,可以吗?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__________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____________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分子的“治国平天下”的意见,而知识分子也觉得英雄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于是高高兴兴地“出山”了,这时的知识分子成了“帮忙”。(_____)。但是中国隐士与西方隐士不同。西方隐士是宗教性的,因信仰而隐,因此西方隐士常常同时又是苦行僧,不断对自己施以苦刑,做精神追求。中国隐士是政治性的,是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一有机会,便由隐士自然转为帮忙帮闲,算是“候补的帮忙帮闲”。在中国做隐士还有一个好处:易出名。出名之后成为高士,名声若传到皇帝耳中,也许有机会得到重用。鲁迅分析隐士心理:“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是“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也是“耳聪目明,奋袂而起”。这真可谓_____________。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与官的帮忙帮闲,而且蜕变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针对上述状况,鲁迅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理想状态。他说:“凡有改革,______________总是觉悟的知识者的任务”,在与大众的关系上,“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歌功颂德 黔驴技穷 淋漓尽致 最初 B、歌功颂德 无计可施 入木三分 最初 C、有口皆碑 黔驴技穷 入木三分 首先 D、有口皆碑 无计可施 淋漓尽致 首先(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有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衙门,隐入山林的一些知识分子 B、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被逼离开衙门,隐入山林 C、还有一些知识分子不做帮忙帮闲,离开主子的衙门,隐入山林 D、还有一些主子逼迫不做帮忙帮闲的知识分子,离开衙门,隐入山林(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扮演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和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B、到了近代社会,不但中国知识分子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C、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持续做官的帮忙帮闲,然而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 D、到了近代社会,中国知识分子不但继续做官的帮忙帮闲,而且有做商的帮忙帮闲,大众的帮忙帮闲的危险。三、综合运用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国家总是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成长壮大,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历史的进程中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近代新学的兴起,许多大学生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他们成为时代发展的先锋,登上历史舞台,担当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任,开创了爱国主义新篇章。(______),为中国的政治变迁做出了重大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__________,爱国学生面对敌人的枪弹的威胁而__________,他们通过举行游行示威、街头公开说演、开展抵制日货和支持国货活动、直接参与抗战、组建政治社团、开展政治请愿、发行爱国日刊等多种行为方式参与爱国的政治斗争,做出了很多__________的事情。即便有许多的青年学生喋血身亡,但后继者毅然__________,奋然前行。
历史告诉我们,也警示我们:爱国远远不像我们喊出一句慷慨激昂的口号那样简单、那样容易。在改革创新的漫漫征途中,更需要我们敢于担当,身体力行,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成才报国的强劲动力,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顽强拼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爆发 舍生取义 惊心动魄 声泪俱下 B、暴发 殒身不恤 惊心动魄 声泪俱下 C、暴发 舍生取义 惊天动地 长歌当哭 D、爆发 殒身不恤 惊天动地 长歌当哭(2)、在文中括号处补写上一句话,使句子前后语句连贯,语意完整。(3)、请把上面的文字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12个字)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麦子的收割就像一场盛大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 ① 。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面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稼人的战场,男人们当仁不让,妇女们不让须眉。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风卷残云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 ② , 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 反问 排比 B、比拟 比喻 排比 C、夸张 比喻 引用 D、反问 比拟 引用(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浑身憋足了劲的农人推着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
②
四、语言表达
-
11. 阅读鲁迅《雪》的选段,完成各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①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但是,朔方②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注】①胡蝶:同“蝴蝶”;②朔方:北方。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省略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A、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C、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的、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D、许多这样的热情交替出现,有的过一定时期去而复来,有的出现一次便永远消失了……(2)、拟人具有人格化特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决不粘连,他们如粉如沙般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从传递信息角度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笔触更细腻?12.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我们需要像李文亮这样的医生,除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吃苦、能战斗的奉献精神外,他们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向社会揭示真相的勇气。②过去 30 年,我们培养了数量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③然而李文亮以及其他几位医生告诉我们,守护社会公义的良知和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样重要。④通过这样的医生群体让人欣慰。⑤在向他们致敬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⑥鲁迅先生曾在《热风》一文中描绘愿景,要求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⑦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如今的炎黄子孙要争做社会的“吹哨人”,让这种舍生忘我的责任意识与利济苍生的担当精神成为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文化基因。
13. 阅读下面几句话,给“微小说”下定义,不超过50字。微小说一般以微博的形式发表。
微小说已成为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的微型小说。
微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40字以内,语言简洁、短小精悍,可随时随地有感而发。
微小说选材精、结构巧、含义深,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微小说随时与读者互动,读者可以随时参加讨论,作者也可以随时回复读者,与读者讨论。
五、小阅读-课内
-
14. 《为了忘却的记念》明明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可作者在标题中却用上了“忘却”这个词,是否有些不妥?(《为了忘却的记念》)15. 在鲁迅先生笔下,白莽是一个怎样的人?(《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16. 写刘和珍牺牲时,子弹“从背部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突出“其一是手枪”?(《记念刘和珍君》)17. 写刘和珍时为什么选择写她生前的微笑和温和及其他情形?(《记念刘和珍君》)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有一次,我从别处听来一点掌故,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会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他睡了一觉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
“有这回事吗?”我见面时问他。
“呃,有这回事。”鲁迅先生说。
“这是为的什么呢?”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我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进化论牵制过我,”鲁迅先生接下去说,“但也有过帮助。那个时候,它使我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要求变革和战斗。这一点终归是好的。人的思想很复杂,要不然……你看,现在不是还有猴子吗?嗯,还有虫豸。我懂得青年也会变猴子,变虫豸,这是后来的事情。现在不再给人去补靴子了,不过我还是要多做些事情。只要我努力,他们变猴子和虫豸的机会总可以少一些,而且是应该少一些。”
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
(选自唐弢《琐忆》,有删改)
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选文大意
呈现方式
作者感受
六、微写作
-
19. 请以“忘记”为话题,写一段文字,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不少于200字。20.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沉痛纪念的刘和珍、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又何尝不是中国的脊梁呢?假如他们其中的一位要参与“中国的脊梁”评选活动,你会选谁?请为他(她)写一段推荐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七、小阅读-课外
-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别了,哥哥!
殷夫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有删改)
缪塞说:“最绝望的歌是最美丽的歌,我曾听到多少不朽的歌,而它们只是些单纯的呜咽。”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你对缪塞这句话的理解。
八、填空题
-
22. 选出填入横线处恰当的词语。
①虽然这种观点确有些先见之明,但这种说教与整个《红楼梦》以生动形象和生活细节的逼真描绘取胜作比较,就不免(黯然失色/相形见绌)了。
②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年青/年轻)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③数字化时代和之前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们对这个词特别在意?因为数字化时代与之前的工业时代(截然不同/天渊之别)。
④731部队曾经在中国人身上进行的实验惨绝人寰,相关描述令人(目不忍视/不忍卒读)。而且,731部队中那些本应治病救人的医生接受的是当时日本政府的巨额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