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6.2为了忘却的记念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18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1.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 , 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 , 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节选自《记念刘和珍君》)

    (二)

    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十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

    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柔石的消息却很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到明日书店里,问是否是编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往北新书局去,问是否是柔石,手上上了铐,可见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

    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

    “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诸望勿念。祝好!

    赵少雄 一月二十四日。”

    以上正面。

    “洋铁饭碗,要二三只

    如不能见面,可将东西

    望转交赵少雄”

    以上背面。

    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也仍在记念我,像在马路上行走时候一般。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其实是不然的。果然,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词非常惨苦,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可惜我没有抄下这封信。其时传说也更加纷繁,说他可以赎出的也有,说他已经解往南京的也有,毫无确信;而用函电来探问我的消息的也多起来,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我只得一一发信去更正,这样的大约有二十天。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节选自《为了忘却的记念》)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中“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是说刘和珍等人的请愿行为是莫名其妙的。 B、选文(一)中加点的“文明人”“伟绩”“武功”等词是反语,具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意味。 C、选文(二)主要回忆了柔石被捕后的一些情况,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 D、选文(二)中作者写自己选择“逃走”,体现了反对“坐以待毙”、主张保存实力的思想。
    (2)、选文(一)中,作者反复描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这一特征,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请根据选文(一)、(二)概括《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作者的共同情感,并说说二者在抒情风格上有何不同。

二、选择题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欣幸他的得释,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那两本书是特地托书店从德国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后来见异思迁 , 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 C、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 D、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 , 想必是十七日那夜统统烧掉了。
  •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⑥③②④⑤ C、⑤①⑥③②④ D、⑤③②④①⑥
  • 4.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深味    造化    微漠    艰苦卓绝 B、辣椒    高慢    讫今    长歌当哭 C、桀骜    诽谤    客栈    急于事攻 D、沽酒    恳求    枉然    殒身不朽
  •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迟钝  裸体  蠕动  咳漱 B、褴褛  惺松  怜悯  荤腥 C、契据  嘈杂  焦酌  欧打 D、骷髅  嗑睡  难堪  贿赂
  • 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火车站,一男子因多次假摔而被揭穿。他不但死不承认,而且在指责声中出离愤怒了,竟然拿出匕首威胁揭穿者。

    ②“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③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更是让人惊心动魄

    ④西方人弄不明白,面对自然灾难,中国人为什么举国支援;西方的诗人搞不清楚,面对汶川、玉树、雅安大地震,中国的诗人为什么痛心疾首,长歌当哭

    ⑤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 , 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

    ⑥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