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1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进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请问商周实行的土地制度( )A、地主土地私有制 B、均田制 C、井田制 D、封建地主土地国有制2.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徐州一会,实当时诸侯称王之初步,战国惊人一大事”。“徐州相王”的“惊人”之处是( )A、诸侯国的政治地位获得较大提升 B、魏齐结盟改变了各国间力量对比 C、传统的礼法体制和秩序遭到践踏 D、诸侯国的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3.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通过改革“将胡汉统治阶级因民族不同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获得解决,迅速糅合成一个统治集团了”。下列改革举措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迁都洛阳 B、通婚姻 C、建立县制 D、实行均田制4. 《唐律疏议》之“杂律”明确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匹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该规定旨在( )A、明确财产关系 B、稳定经济秩序 C、树立诚信观念 D、维护社会公平5.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 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6. 在民族危机日趋加深,时代风云剧烈变换的历史条件下,梁启超以“具有魔力之健笔,撰声情激越之文字”,连续发表政论文章,指出:“吾中国数千年来,惟有狭义的革命,今之持极端革命论者,惟醉心狭义的革命。”康有为则向全国同胞大声疾呼“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上述言论旨在( )A、以彻底的民主革命来挽救民族危机 B、考订不同的革命方式,找到最佳的革命道路 C、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以政治改良的方式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7.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B、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平型关大捷8. 有的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这次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反而使它自己陷于孤立。这次会议中国(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促成了印度支那和平协议的签署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提供了“安全先行”的合作模式9. 1954年宁夏省撤销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但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全国各地,建议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宁夏建立自治区。由于甘肃东北部的回族人口占回族总人口的近50%,因此选择在该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由此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 )A、使回族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遵循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C、出于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需要 D、依据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渊源10. 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造成了一些国家的灭亡,也促使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下列史实能论证此结论的是( )A、贵霜帝国的建立 B、赫梯帝国的建立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花剌子模国被灭11. 据图1和图2可知(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 D、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12. 某一启蒙思想家认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即“人非工具”;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该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13.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的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14. 下图是某一时期的人口迁徙方向图,根据所学,推断它发生在( )A、16--19世纪 B、1848年到1855年 C、工业革命期间 D、19世纪末20世纪初15. 下图为1949—2018年中国与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数据图。这直接反映了( )A、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B、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机16. 历史学习可以多样化,漫画可以拓宽学习历史的途径。达到“以图证史”的目的,能够更直接鲜明地感受历史。如图所示漫画揭示了( )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勾结与争夺 B、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C、萨拉热窝事件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的扩张野心17. 如图中阴影所示为某国际机构的创始会员国(地区),该机构最有可能是( )A、二十国集团 B、上海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8. 1996年第8期《文物》杂志上,第一次全文公开发表了连云港市和东海县博物馆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下图)的释文。该考古发现可以为以下史实佐证的是( )A、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B、秦汉以上计制考核官员 C、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分为13个州,设刺史 D、隋朝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19. 鲁迅在其作品《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进行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清时期的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被其划入元明之讲史的作品有( )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 ③《红楼梦》 ④《三国演义》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0. 近代欧洲某诗人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诠释古典著作。他的代表作《秘密》借圣奥古斯丁同诗人的对话,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据此判断,这位诗人生活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21.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A、联合国成立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德国被四国分区占领22. 近代中国在文化反思上,经历了“文化自卑”向“文化自强”的转变,从认为“技不如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搞“洋务运动”,到认为“制不如人”,搞“戊戌变法”,再到认为“文化不如人”,开启“新文化运动”,“古今”“中西”之争异常激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衰落、蜕变与新生并存的历史阶段。这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 )A、本土性 B、包容性 C、连续性 D、多样性二、材料分析题
-
23. 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一贯重视处理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唐朝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如突厥、回纥、吐蕃、妹羯族等迅速发展。唐朝为加强管理先后设安西、北庭都护府,派文成公主入藏通婚,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及医药书籍等,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太宗被草原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他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立唐蕃会盟碑于今天的西藏拉萨,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虐不作。”唐王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形成大唐文化的繁盛气象。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文化蕴含时代精神及作用。秦汉“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在政治、经济与汉朝在文化上的措施各一例。(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民族观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有关史志记载,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现象:“八分桑柘二分禾,万顷池塘错犬牙。白手生涯人自给,缎丝采叶捕鱼虾”;“禾田多变塘基,莳禾之地,不及十一,谷之登场亦罕矣”;“境内无稻田,仰籴于外”;“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女善缫丝。”
塘泥是桑基的主要肥源,每年冬季塘鱼起捕,干塘后把塘泥运上桑基作肥料。栽桑养蚕,蚕沙(粪)施入鱼塘后,既起肥料作用,又可作为鱼的直接饲料。“桑基鱼塘”造成生态的良性循环,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很快在太湖地区推广开来。
——摘编自邢湘臣《从“桑争稻田”看明清发展“桑基渔塘”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江苏吴江县历来是我国著名的湖丝产地,蚕丝收入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1929年,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弦弓村组织村民成立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村民共入股集资753股(每股20元)。合作社社厂合一,由理事会进行管理,生产技术由女蚕校师生负责。丝厂生产分剥茧、煮茧、缫丝等8个职能部门,共有坐缫车32台,招募本村女工80余人。女工采取计件工资制,按劳取酬;原料茧由社员提供,据合作社章程按质论价收茧。丝厂经营以自缫自销为主,年终结算时社员获得丰厚的红利。
——摘编自周德华《中国首家农村股份制合作企业——开弦弓丝厂》
材料三:1929年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将弦弓村(江村)丝厂的创办称为“中国农村工业中大改革方案的先驱”,是完全不同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大工业设想,是将现代机械引入农村的伟大变革。他认为,“国内许多轻工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到都市中去,才能提高技术,把加工业放到原料生产地,有着很多便宜”。1981年,费孝通再访江村,江村的家庭工业开始复苏,家庭副业的收入占到了个人平均总收入的一半。1983年底,费孝通以此写出《小城镇再探索》首次提出“苏南模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引人瞩目的成长模式之一。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
(1)、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江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弦弓村丝厂的生产经营特点。(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孝通高度评价的江村模式的历史意义。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选举运动以选举促民主,以民主促抗战,联合一切力量进行战争动员。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实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延安实行封锁包围,陕甘宁边区经济极度困难。1941年进行的第二次民主选举活动,目的在于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和抗击顽固派。
——摘编自王进,胡馨月《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略论》
材料二:1948年4月,毛泽东认为欲夺取全国胜利,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于中央。9月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东北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湖南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成立了“绥远军政委员会”。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其办法即为利用靠拢我们的国民党人,和我们的人一起组织军政委员会,以为过渡机构”。
——李格《略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建立》
材料三: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更好地走向未来?从根本上说是要加强国家制度建设……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方面就是要重视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更多地参与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欧阳康,余扬《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