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整本书阅读练习——《红楼梦》知识进阶训练(四)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16 类型:三轮冲刺
一、语言表达
-
1. 对《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众多评价。其中脂砚斋对王熙凤的评价较为全面,既赞“凤姐无私”,也言其“可怕可畏”,又贬其“奸酸刻薄”,还评其“极不义气”,更称其为“贾宅第一罪人”。请任选其中一种评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看了十二个咏菊的诗题之后,探春感慨说:“竟没有人作《簪菊》。”于是她在《簪菊》题下作了一首,诗中写道:“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这首《簪菊》体现出探春怎样的个性气质?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
3.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这部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论文集中,对“经典”做出了多个定义:①经典是这样的书籍,它给予已经阅读过或钟爱它们的人们以一种如获珍宝的体会;同时对于保留机会等到阅读的最佳时机来临的读者而言,经典所蕴含的丰富体会也丝毫不减;
②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决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
③经典之书,对其读者所述,永无止尽。
你在阅读《乡土中国》《红楼梦》时,对这两部经典作品是否也有卡尔维诺阅读经典时的某种感受?请结合任意一部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在阅读经典时的丰富感受。(不少于200字)
4. 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吝笔墨塑造的一位乡下老太太形象。第四十回写行酒令时,别人的行酒令颇有文釆,而刘姥姥的行酒令是“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惹得众人捧腹。有人认为刘姥姥不识字没文化很正常;有人认为她虽然不识字,但她也不愚。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结合《乡土中国》中的相关内容加以阐释。5. 语言文字运用Ⅱ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
著名的作家王蒙作过《红楼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 。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红楼梦》 。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 。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结合上面的语段,概括当代中学生应该阅读《红楼梦》的三点理由。二、名著导读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红楼梦》晴雯判词
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嫫娴,妪媪咸仰惠德。
——《芙蓉女儿诔》
(1)、晴雯是《红楼梦》中性格形象最为鲜明的女性之一,请写出两个出现在小说回目标题中的最能体现她性格特质的核心情节或关键事件。(2)、黛玉和晴雯分别排在金陵十二钗正副册之首,脂砚斋批语说“晴为黛影”,请试做归纳说明。三、问答题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如此介绍凤姐:谁知(贾琏)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说模样又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选自《红楼梦》,有删减)
请根据冷子兴的介绍,结合“林黛玉进贾府”片段或《红楼梦》的其他情节,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一人物的看法。
8. 请根据王熙凤的这段话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表达效果。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四、综合题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是黑老鸹子,__________。”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1)、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既长出凤头,又会说话 B、怎么又会说话,也长出凤头来呢 C、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 D、如何既会说话,又长出凤头(2)、有人用“黠而侠”评价《红楼梦》中刘姥姥,请结合选段及原著内容,谈谈你对刘姥姥的“黠”和“侠”的理解。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回目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虫小技,而是 。我们常说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一百回的《西游记》,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所谓"回"就是"回目",又称章回题目,是章回小说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说由民间说书艺术雅化为文人案头之作的过程中,回目形式由单句发展为偶句,字数也由 而逐步定型为七八言,不但易于较完整地概括每回内容,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韵上的形式美。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作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即每一回的标题都是一副词句工整、前后相衡的对联。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因为就大多数回目而言,句子可长可短,结尾可平可仄,句式灵活多变,与诗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与对联更为 。在章回小说的每回之前,均有一副标明篇章内容的对联,让读者看了此联就知道这回所要讲述的内容; 统观阅读小说回目,还可以从中了解整部小说的叙述脉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 参差不齐 契合 如果 B、一枝独秀 参差不齐 契合 不但 C、独树一帜 错落有致 吻合 不但 D、一枝独秀 错落有致 吻合 如果(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被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B、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C、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 D、将对联这一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3)、许多回目本身就可以当作言辞优雅、意境生动的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三个回目,请你从中任选一个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加以赏析。①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②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膳”
11. 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高一年级学生阅读并鉴赏了《雷雨》《窦娥冤》《红楼梦》每多部悲剧作品。春晖中学文学社拟召集爱好文学的同学,举办一场主题为“悲剧的精神及审美价值”的研讨会。假如你是学校文学社负责人,请你组织成员积极策划此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三项任务。任务一:
以下是文学社成员初步搜集的部分会议资料,请你帮助他们修改完善。
我国经典戏剧、小说中的悲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这种悲剧性的戏剧和小说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比拟的。作为悲剧艺术,它给人们的启发与教益、思索与 ,也是其他艺术 的。
现以我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为例,来探究悲剧带给人的艺术启迪。我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所谓的“纯粹”的悲剧结局。这种结局就是主人公的死亡或是其追求的理想的破灭。它符合西方的悲剧理论精神,它所表达的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如白朴剧作《梧桐雨》的结局是李隆基失去权位,杨贵妃死亡,李杨二人即使在梦中亦不能相见;又如( ① )。这些都属于“纯粹”的悲剧结局。二是所谓的“双重式”悲剧结局。这种结局就是主人公死亡或主人公所追求的理想破灭之后,再加上一个欢乐、光明的结尾。如洪昇的剧作《长生殿》,杨贵妃死后,其魂灵追随圣驾,最终李杨二人“月宫相会”,又如( ② )。这都是以“喜”的结局来适度冲淡和 由死亡或不幸遭遇造成的过度伤感,悲剧气氛在“喜”中得到中和。
中国经典戏剧艺术中悲剧结局的表现形式是 的,但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往往是一种整体的悲剧意识。它通过某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或某一类人经过奋勇抗争而最终导致理想破灭,来表现正义得不到伸张和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的社会现实。
它留给读者的是强烈的悲愤、沉重的哀痛和无尽的思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A、震撼 无法企及 抑止 不尽相同 B、震撼 遥不可及 抑制 大相径庭 C、震慑 遥不可及 抑制 不尽相同 D、震慑 无法企及 抑止 大相径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通过某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或某一类人经过奋勇抗争而最终导致理想破灭的悲剧结局,来表现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社会现实和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 B、它通过某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或某一类人经过奋勇抗争而最终导致理想破灭,来表现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社会现实和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 C、它通过某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或某一类人经过奋勇抗争而最终导致理想破灭,来表现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和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社会现实。 D、它通过某一个人的悲剧命运或某一类人经过奋勇抗争而最终导致理想破灭的悲剧结局,来表现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和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社会现实。(3)、请参考文中括号前一分句的内容及表述形式,在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论据,使之与前一个分句共同支撑作者的观点。( )(4)、任务二:为深入探究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文学社就“《红楼梦》之灯谜探究”的活动环节设计了相关问题,请帮助他们拟定答案。
在“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诚语”这一回中有诸多灯谜,其中三则灯谜的谜面与相应的谜底如下:
①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爆竹)
②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风筝)
③无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算盘)
相关于这三则灯谜的作者,对应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贾探春 ②林黛玉 ③妙玉 B、①贾元春 ②贾探春 ③贾迎春 C、①贾探春 ②妙玉 ③林黛玉 D、①贾元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5)、《红楼梦》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脂砚斋,他对这三则灯谜的评点充满悲叹、惋惜之意。请任选一则灯谜,从灯谜与其所暗示的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说理由。(6)、任务三:文学社拟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以邀请更多的同学参加此次研讨会,以下是文学社成员拟写的两则邀请函,请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传播媒介。
邀请函(一)
亲爱的同学们:
阅读悲剧作品,可以让我们心怀悲悯、摒弃丑恶、追求正义、坚守良知。在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阅读并鉴赏了多部中外经典悲剧作品。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交流,加深对悲剧精神的理解,由学校文学社主办的“悲剧的精神及审美价值”研讨会拟于6月10日下午四点在学校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办。届时,学校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张老师将到.会交流,并做主题报告。学校文学社诚邀广大热爱文学、学有所思、乐于分享的同学积极参会。有意者请于6月9日下午四点之前,前往学校办公楼201室文学社办公室报名。
特此函达,期待君至。
春晖中学文学社
2022年6月2日
邀请函(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本学期我们阅读并鉴赏了多部中外经典悲剧作品,你是否获得了更多精神的启迪? 是否拥有了更多的悲惘之心?是否想与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学校文学社将于6月10日下午四点在学校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办研讨会,会议主题为“悲剧的精神及审美价值”。诚邀热爱文学、学有所思、乐于分享的你积极参会,你将有机会聆听学校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张老师的独家见解。若你有意参会,请于6月9日下午四点之前,到学校办公楼201室文学社办公室报名。我们等着你哦!
期待你的到来,待你的精彩分享。
春晖中学文学社
2022年6月2日
上面两则邀请函,哪一则更适合在校报上发布?哪一则更合适在校文学社公众号上发布?请你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2. 语言为运用Ⅱ(1)、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相比,虽有某些相同之处,。这种差异不仅在于二者有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更在于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大体上说, , 在绘画理论中渗透着物理学知识的成分;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多蕴含着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融汇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国画珍品,你会为周肪的仕女、李公麟的鞍马人物之风采神韵所倾倒,会被范宽山的雄浑气势、朱耷山水的拙朴奇崛所折服;你会陶醉于赵佶的芙蓉锦鸡之清新灵动,会惊叹郑板桥的兰竹之遒劲淡雅;齐白石的游虾会使你心目一爽;徐悲鸿的奔马会使你豪气顿生。这些优秀的画作所以能震撼人们的心灵, , 更在于它们闪耀着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人文精神。
(2)、《红楼梦》阅读读者普遍认为,王夫人为料理家务所挑选的李纨、贾探春和薛宝钗等三人可谓最佳搭档。请从人物身份、性格等方面,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
13. 阅读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曹雪芹
贾政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清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赋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甲】’,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乙】’,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益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哥儿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贾政与众人化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给大观园中桥上之亭拟名为“翼然”“泻玉”。请在文中【甲】【乙】两处写出相关语句。(2)、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B、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D、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3)、小说多次描写贾政的“笑”,阅读相关内容,完成小题。①解说标红处“笑”所蕴含的不同意味。
②以贾政的“笑”为例,赏析曹雪芹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4)、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5)、《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后人有《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节选部分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请结合节选部分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宝玉这一人物的评价。六、现代文阅读
-
14. 实用类群文联读
材料一:
草蛇灰线法是古典小说结构技法之一,是在故事情节之中和人物关系之间贯穿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金人瑞(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概括此法:“有草蛇灰线法:如景阳冈勤叙许多哨棒字,紫石街连写若干‘帘子’字是也。骤看之,有如无物,及至细寻,其中便有一条线索拽之通体俱动。”
由此看来,所谓“草蛇灰线”,是以蛇行草中,可见其行迹,灰线留于纸上,可辨其脉络,来喻指某一事物在作者行文中经常被提及,初看似是偶然,细看下去,却有一丝脉络可寻。
《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中,在写打虎之前,多次写他的“哨棒”,即是伏笔,又是互相照应,既暗示了哨棒打虎的情节,又为徒手搏虎作了铺垫,前伏后应,承上启下,形成了一条拽之通体皆动的线索。这条线索贯穿在故事情节之中,与情节发展或明或暗地合为一体。运用此法,能增强故事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使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自然而又合乎逻辑,使作品结构浑然一体而又曲折有致,富于艺术魅力。运用时应掌握隐与显的分寸,让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从扑朔迷离的烟云中渐渐显露出来。
(摘自尹均生《中国写作学大辞典》第二卷 1998.5,第942页)
材料二:
关于《红楼梦》,李辰冬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读《红楼梦》“……好像跳入大海一般,前后左右,波浪澎湃;而且前起后拥,大浪伏小浪,小浪变大浪……”。《红楼梦》之所以能形成“波浪式”的结构,与其在情节塑造上使用“草蛇灰线”的技法是分不开的。在《红楼梦》中,前部的某一人物、某一事件对后文,甚至全书的结局都有深重的影响,全书俨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并非单个故事的拼接。
在甲戌本第八回宝钗看通灵宝玉一段有批语道:“前回中总用草蛇灰线写法,至此方细细写出,正是大关节处”。(如图)
通灵宝玉
前八回对应情节
反复叙写的重点
第八回中“比通灵”的情节
下文对应情节
1.开篇时僧人与顽石(通灵宝玉)的对话;
2.冷子兴对贾
雨村进行的 “演说”;
3黛玉从母亲处“听说”、
黛玉的“忖度”
及黛玉与袭人的对话
1.通灵宝玉上有“许多字迹”,是一件“罕物”;
2.宝玉是衔玉而生的。
正面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金锁正反两面“不离不
弃,芳龄永继”相互对应;
对应第五回“金玉良姻”判词,表明了宝玉和宝钗之间在后文的婚姻关系。
反面镌刻的“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数语
第十五回,北静王问询是否应验;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一节,“被声色货利所迷”,同“疗冤疾”对应;
下文“误窃”,
“凤姐扫雪拾玉”等情节,同“知祸福”相互对应。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有改动)
材料三:
自胡适以后,《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作者并非一人逐渐成为共识。虽然我们需要对高鹗、程伟元整理印行《红楼梦》全本在《红楼梦》传播过程中的功绩予以肯定,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如果要充分了解全书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我们就不得不对全书有整体的感知,基于此,探佚学成为“红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佚”的依据之一就是原著未佚部分中的伏笔、隐喻、暗示和文章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如在全书第一回,以一回文字来讲述甄士隐家的“小荣枯”实际上正是影射了在后文中贾府这样“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家族最终的命运——与甄士隐家类似,贾府在经历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后,最终也会“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甄士隐家与贾家之间由盛转衰的经历是类似的,而甄士隐在经历人生起落之后所领悟到的《好了歌》也就成了对当时社会中家族兴衰荣辱之间迅速转递的写照了。第五回中王熙凤的判词也是一样。“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说明了王熙凤作为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同样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
《聪明误》唱词道: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但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条件。“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摘自任世权《红楼梦中的“草蛇灰线”析论》、陈卫云《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解析》)
材料四:
小说发展到《全瓶梅》与《红楼梦》的阶段,人物性格与情节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草蛇灰线法仍常常出现于这些作品的情节描写中,成为中华小说独树一帜的个性特征,如张竹坡指出:文学千曲百曲之妙,手写此处却心觑彼处,因心觑彼处乃手写此处。
“草蛇灰线法"在《水浒传》、《红楼梦》 等古典名著及话本小说中的普遍运用,并非出于偶然。从中国小说史的脉络看,此类小说置根于说书艺术的土壤,是说书艺术的书面结晶,既可供书场听说,又可供案头阅读。其基本读者,主要是出入于书场的市井细民,故而书面化以后,仍保留说话艺术的传统。说话艺术是诉诸欣赏者听觉的艺术,这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决定欣赏者无法细加咀嚼反复玩味,而只能凭借现场听觉感受获得美感。因此,所叙人物故事,只有具备情节生动而又条贯清楚的特征,才能迅速感染听众;加上包袱丛生,悬念迭出,才会产生粘人的强烈效果。草蛇灰线法在接续人物或情节上的重要作用,刚好适合于说话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但“同树异枝,同枝异叶”,情节与人物分开讲述之后,最终必然有所归结,这恰好为草蛇灰线法提供可用武之地。说话人用草蛇灰线法反复提及某一事物,逐步加深听众的听觉印象,进而产生一种特定的心理期待,从而引出情节上的高潮,强烈的感染听众,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甚至可以调侃一点说,草蛇灰线法是说书艺术哗众取宠的有力手段。我国早期白话小说渊源于宋元说话,自宋而始的说话艺术对其影响巨大而深远,艺术上与之一脉相承。从这一意义上说,金圣叹的草蛇灰线法,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
(摘自《中国古典小说一种独特的结构技巧》)
(1)、下列对“草蛇灰线”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草蛇灰线”,是以蛇行草中,可见其行迹,灰线留于纸上,可辨其脉络,来喻指某一事物在作者行文中被反复提及,初看似是偶然,细看下去,却有一丝脉络可寻。 B、“草蛇灰线”的技法在小说情节塑造上使得前部的某一人物、某一事件对后文,甚至全书的结局都有深重的影响,整个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消除了单个故事的独立性。 C、我们如果要充分了解《红楼梦》全书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我们就可用探佚学对全书进行整体的感知。 D、“草蛇灰线法"在古典名著及话本小说中的普遍运用,源于此类小说根植于诉诸欣赏者听觉的说话艺术,欣赏者只能凭借现场反复提及的某一事物,逐步加深听觉印象,获得美感。(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警幻仙境”中宝玉所见各人物判词内容皆贯穿在《红楼梦》故事情节之中,与情节发展或明或暗地合为一体,正体现了古典小说结构上的“大关节”。 B、要充分了解有着“波浪式”结构的《红楼梦》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我们就要对全书有整体的感知,了解其在情节塑造上使用“草蛇灰线”这一技法。 C、张竹坡所说的“文学千曲百曲之妙,手写此处却心觑彼处,因心觑彼处乃手写此处。”说的就是运用草蛇灰线法让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自然而又合乎逻辑,使作品结构浑然一体而又曲折有致,富于艺术魅力。 D、说话人用草蛇灰线法使观众产生一种特定的心理期待,从而引出情节上的高潮,强烈的感染听众,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作为说书艺术哗众取宠的有力手段,草蛇灰线法在现代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将渐渐被抛弃。(3)、作为古典小说创作的一种方法, “草蛇灰线”的比喻义是: 就象草蛇行过留下的痕迹,灰线弹出的印记,似断似续,形断实续。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这一技法的妙处,并另举《红楼梦》中一例为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