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年变局是一个时代课题,点明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和转型。近年来,这种变化已经越来越明显。人们在讨论百年变局的时候,往往讨论更多的是国家实力的消长、经济发展的快慢、科技进步的影响。这些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相对显而易见的。文化间关系似乎更加关涉深层的结构,文化间关系的变化虽然不像实力消长或是经济发展那样明显,过程也比较漫长,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也更为持久和深远。

    世界进入现代以来,西方文明和与之相关的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关系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在世界文化关系中,也就出现了一个核心一边缘的格局。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关系中的核心地带,世界的其他文化则成为边缘,从而形成了百年来世界文化间关系的基本格局。

    这一格局的典型特征是,文化的影响力呈单向性,即从中心向边缘辐射。西学东渐、西学东南渐等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是以其文明,尤其是物质文明的领先而奠定的。清政府在与西方列强战争中的惨败,迫使慈禧太后派遣代表团去西方观摩学习。甲午战争后严复编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更是深深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如鲁迅先生读了《天演论》之后,曾在《朝花夕拾·琐记》中感叹道:“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

    西方文明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成果。但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着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任何单一文化主导世界的文化关系格局都会淹没其他文化的精髓,甚至形成文化霸权。当世界出现重要的变革之时,这样的缺陷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承担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必然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共同体。单一文化主导的格局随着全球化发展而受到挑战,文化间关系开始出现重要的变化。这种关系的变化是随着非西方国家的崛起而出现的,是以非西方文化重新显示活力为基本标志的。可以看到,冷战结束之后,一批非西方的国家群体崛起,在经济上实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像中国、印度这些新兴大国又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物质力量增长的同时,它们的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地焕发青春。

    也正是在这种情境下,非西方文化被重新发现、界定和挖掘,一种多元文化格局正在显现。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值得高度关注的深层变化。一个积极、正常的文化间关系应该呈现多种文化共生共存、相辅相成、互学互鉴的多元格局。当下,这种格局已显雏形,表现了一种新型的文化间关系正在生成。它虽然不像经济和军事实力格局那样明显,但其意义却是更为深刻、更为长远。

    (节选自秦亚青《百年变局与新型文化间关系》)

    材料二:

    每年元旦的新年贺词,是世界观察中国领导人的一个着眼点。

    《诗经》《宋词选》《群书治要》《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时,背后书架上的中国古典著作每一次都引发中外媒体关注。这就像一个隐喻:当一位大国领袖带领中国翻开新的历史之页时,“背靠”的,是数千载文明史。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黄河涛声之中、齐鲁大地之上,习总书记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这是首次。从古都北京,到三秦大地,中国最高领导人几乎每一次地方考察,都必有文化内容,必有文化圣地。

    世界历史反复言说,有希望的民族,文化绝不能“木乃伊化”,要如火生生不息,如水汩汩不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滋养着新一轮改革开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融入了新发展理念;为政以德、慎独慎微的训诫,丰富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世界最大的执政党,在把握历史文化命脉的能力上已迈入新境。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节选自《百年变局中的文化瞭望》)

    (1)、下列各项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希望的民族,文化绝不能“木乃伊化”,应坚持创新精神,将古典哲学智慧融入新发展理念之中。 B、随着非西方国家的崛起,非西方文化重新显示活力,文化间单一文化主导的格局开始出现变化。 C、西学东渐、西学东南渐等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这导致了文化的影响力呈中心向边缘辐射的性质。 D、百年变局是一个时代课题,除了国家实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外,更关涉文化间关系。
    (2)、下列各项对材料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鲁迅《朝花夕拾·琐记》中的文字,只是为了说明中国的有识之士对西方文化有独到的思考与出色的见解。 B、在世界文化关系中,出现一个核心一边缘的格局,所以西方文明和与之相关的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C、习近平在发表新年贺词的背后放置古典著作,仿佛隐喻着历史新篇章“背靠”的是数千载文明史,其用意只在彰显中国文明的辉煌。 D、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物质力量日渐增长,其文化也与时俱进,这是打破单一文化主导格局的重要因素。
    (3)、下列各种文化现象不符合材料所说的百年来世界文化间基本格局特征的是(   )
    A、咖啡文化在中国流行。 B、儒家学说在东亚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C、西装成为中国人的正式着装。 D、《天演论》影响了中国的有识之士。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中国文化要在百年变局中被充分发现、界定和挖掘,可以施行哪些策略?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加以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采薇(节选)

    鲁迅

    这确是一座好山。既不高,又不深,是理想的幽栖之所。两人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的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

    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他们后来睡去,醒来却已是上午时分。伯夷说腰痛腿酸,简直站不起;叔齐只得独自去走走,看可有可吃的东西。他走了一些时,竟发见这山的缺点:下面就是首阳村,所以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一颗也找不出,大约早被他们摘去了。

    他只好摘了一衣兜松针,寻了两块石头,砸下松针外面的青皮,洗过,又细细的砸得好像面饼,另寻一片很薄的石片,拿着回到石洞去了。

    “三弟,有什么捞儿没有?我是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响了好半天了。”伯夷一望见他,就问。

    “大哥,什么也没有。试试这玩意儿罢。”

    他就近拾了两块石头,支起石片来放上松针面,聚些枯枝,在下面生了火。这是姜太公做八十五岁生日的时候,他去拜寿,在寿筵上听来的方法。发香之后,就发泡,眼见它渐渐的干下去,正是一块糕。叔齐用皮袍袖子裹着手,把石片笑嘻嘻的端到伯夷的面前。伯夷一面吹,一面拗下一角来,连忙塞进嘴里去。

    他愈嚼,就愈皱眉,直着脖子咽了几咽,倒哇的一声吐出来了,诉苦似的看着叔齐道:“苦……粗……”

    这时候,叔齐抖抖的也拗了一角,咀嚼起来,可真也毫没有可吃的样子:苦……粗……

    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坐倒了,垂了头。然而还在想,挣扎的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的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来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

    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菜。叶子变成暗绿,熟了。但这回再不敢先去敬他的大哥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的问。

    “鲜的!”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叔齐怕伯夷年纪太大了,一不小心会中风,便竭力劝他安坐在家里。伯夷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从此就较为安闲自在,便不免和孩子去搭仙,和樵夫去扳谈,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便一同来找西伯——文王,进了养老堂。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粟,逃上首阳山,吃野菜活命……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

    叔齐的预料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还引动了首阳村的第一等高人小丙君。他喜欢弄文学,村中都是文盲,不懂得文学概论,气闷已久,便叫家丁打轿,找那两个老头子,谈谈文学去了。

    然而谈过之后,他一上轿就摇头,回了家,竟至于很有些气愤。尤其可议的是他们的品格,通体都是矛盾。于是他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这时候,伯夷和叔齐也在一天一天的瘦下去了。然而祸不单行。掉在井里面的时候,上面偏又来了一块大石头。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您吃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陪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的斩钉截铁的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樵夫偶然发见了伯夷和叔齐都缩做一团,死在山背后的石洞里,是大约这之后的二十天。并没有烂,虽然因为瘦,但也可见死的并不久;老羊皮袍却没有垫着,不知道弄到哪里去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伯夷和叔齐二人在奔向首阳山路途中的狼狈不堪,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B、文章对叔齐“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等心理描写,体现出叔齐极力寻找食物的迫切心情。 C、文章聚焦吃食问题,将其与“保节、守义”等联系在一起,“吃食”之小事与“节义”之大事互相照应、互为表里。 D、小丙君和女人都发出“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的论断,这是促使伯夷和叔齐死去的根本原因。
    (2)、文中关于伯夷和叔齐的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两兄弟为王位互相谦让,这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二人在首阳山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每天不仅要解决生计问题,还要应酬大批看客。 C、二人不食周粟和钱学森拒绝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的行为,其精神气节是相同的。 D、叔齐做松针糕、烤薇菜,责怪伯夷不该多嘴讲他们的故事,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
    (3)、伯夷和叔齐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二人的行动、思想随着吃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4)、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是一段非常有名的历史故事,鲁迅先生却将其以“故事新编”的形式进行改造创新,这一改编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注]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 , 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注】梠:山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押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房琯布衣时与甫善的“布衣”指平民,与《出师表》中“臣本布衣”的“布衣”相同。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是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坐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身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②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5)、这篇文章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②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③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B、“都门帐饮无绪”,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C、“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这一走,年复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几句叙述全篇文意,是词的主旨句。
    (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的句子是“。”
    (2)、柳永《望海潮》一词中的“”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姜夔《扬州慢》中“。”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衰败。

三、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___________,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___________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   )其实,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___________的葫芦种植历史。历史文献____________,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第一篇第三十七章第十七首诗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予以证实。 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脉相承    包含   源远流长   表明 B、浑然天成   包含   博大精深   标明 C、浑然天成   蕴含   源远流长   表明 D、一脉相承   蕴含   博大精深   标明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结在葫芦身上 B、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C、葫芦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葫芦代表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还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的葫芦文化深有感情 B、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葫芦对“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与葫芦文化都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C、我国人民不仅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D、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黑匣子,通常指飞行信息记录系统。现代商用飞机一般安装两个黑匣子,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    。驾驶舱话音记录器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飞行数据记录器则把飞机上的各种数据即时记录在磁带上,如飞机的加速度、姿态、推力、油量、操纵面的位置等等。当飞机发生故障或事故时,( )。

    国际航协对黑匣子有明确要求,比如     , 对于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要能承受30分钟左右;耐水浸方面,正常情况下要保证半年以上;在耐酸碱、耐冲击等方面也都有一定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黑匣子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飞机领域,     , 如导弹、火箭、潜艇、轮船、汽车等,用来记录各种目标对象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性能参数。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黑匣子被找到,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分析飞机失事或出现故障的原因 B、找到黑匣子,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 C、黑匣子被找到,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 D、找到黑匣子,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 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这是时下一首热度非常高的流行歌曲《孤勇者》的歌词。歌曲原是《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主题曲,此曲一经推出,即刻火爆全网,并由成人歌曲破圈成“儿歌”,在街头巷尾,在校园,老人孩子都会哼上几句,孩子们在课间唱的就是《孤勇者》,日前大多数孩子都会唱《孤勇者》,它成为了一个新的流行文化符号。

    有人说,儿歌就应该欢快、简单、充满美好,《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曾风靡全国,成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而《孤勇者》悲壮、抗争、不屈,最不应该成为儿歌,但它却历经半年“火爆”,破圈成了校园“儿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