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5-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文学,是一门以言达意的艺术。但许多作品往往在热闹场中动作快到极重要的一点时,忽然万籁俱寂,现出一种沉默神秘的景象。文艺上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拿艺术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含蓄的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更加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就是无言之美。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含蓄不露。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梅特林克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
我们要问何以说得越少,引起的美感反而越深刻了?何以无言之美有如许势力?
首先,艺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现实界绝没有所谓极乐美满的东西存在。因此我们的意志就不能不和现实发生冲突。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超脱到哪里去呢?超脱到理想界去。因此艺术家的生活就是超现实的生活,艺术作品就是帮助我们超脱现实到理想界去求安慰的。换句话说,我们有艺术的要求,就因为现实界对待我们太刻薄,不肯让我们的意志推行无碍,于是我们的意志就跑到理想界去求慰情的路径。我们可以说,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超现实的程度大小,就看它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是阔大还是窄狭。这句话应稍加改正,我们应该说,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
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其次,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所以欣赏艺术作品,要注重在未表现而含蓄着的一部分,要超“言”而求“言外意”。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就美在有弹性,能拉得长,能缩得短。就文学说,诗词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
世间有许多奥妙,人心有许多灵悟,都非言语可以传达,一经言语道破,反如甘蔗渣滓,索然无味。
(摘编自朱光潜《无言之美》)
材料二:
明确提出“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命题的是我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他在1924年发表的《无言之美》中说:“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在先秦诸子中,孔子、老子、庄子都已有“不言”“无言”之说,但多是因“言不尽意”而实行的一种策略。但《庄子·知北游》中有几句话,与“美”联系起来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即是说,世界上有“无言”之“大美”存在。由南朝而唐宋,由于诗人和诗论家,受钟嵘“文已尽而意有余”之启迪,加之已有禅宗哲学、美学思想的输入发展,更渲染了“无言”之美的魅力,使之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和审美追求。
文学本是语言的艺术,诗又是语言艺术的最高样式,为什么其最高的美学境界又在于“无言”呢?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具有辩证意识的美学命题。
“有言”是绝对的。至于“无言”,至少应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有的“意”不可用“言”尽行表达出来(诗人亦有意识的不尽行表达),只能让读者超越已有的文字去体味、探索而心领神会,文字之外的意蕴就在“无言”中获得。另一方面是诗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功夫,他的语言最精练,表现能力最强,能用“三分之语”去创造了一个“用意十分”的情深意远的境界,其余“七分”被他省略了,寓“七分”于“无言”之中,这就是语言艺术功夫的高超显示。
“无言”相对于“有言”,进一步说,“不言”有赖于“善言”。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象显然,生韵流动矣。”诗人“善言”的表现,那就是善于做到“言外之旨”“韵外之致”“象外之意”,通向“无言之美”的幽径皆在于此。由此可断:“有言”的表现力越高,成了真正的善言,“无言之美”才能愈高地显现。“有言”的表现力愈差,“无言之美”就会遭到窒息。“无言”以“有言”为依据而得以超越空间与时间;“有言”凭“无言”的拓展而得以显示自身的魅力和能量。
(摘编自梁振杰等《从“言不尽意”到“无言之美”——〈周易〉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作品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给欣赏者带来的美感反而越深刻。 B、“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无言”有赖于“有言”,无言更强调含蓄不露。 C、艺术作品美在有弹性,这里的“弹性”主要指其有尽之言是否有魅力和能量。 D、诗歌最高的美学境界是“无言之美”,“善言”是通向“无言之美”的幽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取决于它超现实的程度大小,它所创造的理想世界越阔大其艺术价值就越高。 B、诗词比散文的弹性更大,诗词比散文所含的无言之美更丰富,所以诗词的美学境界比散文更高远。 C、“善言”指运用语言的能力高超,能用“三分之言”表达“十分之意”,这就是梅特林克赞美的“口闭者”。 D、两则材料都肯定了无言之美,材料一对“无言之美”魅力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究,材料二探讨了无言和有言的关系。(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材料一中第一段观点的是()A、“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无声”衬“有声”,余韵无穷。 B、“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一句中的“高木”使人联想到“落木千山”的空阔。 C、黛玉在临终前听到宝玉与宝钗结婚的锣鼓声,说道“宝玉、宝玉,你好…… D、散曲要通过眼观和耳听取得审美效果,其语言必须是“唱时听去亦人人都晓”。(4)、请概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该理论显示了“无言”和“有言”的辩证关系,请结合材料二概述两者的关系。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泰山一宿(节选)
余光中
临睡前建辉提醒大家:要看日出,五点整就得起身。
入夜后气温更低,但十点一到,旅馆把暖气关了,也没有热水可用。我存(范我存,余光中的爱人)和幼珊母女平常就习惯于早睡,这时也顾不了厚被褥有多阴湿,就专心一志上了床,去追求冷梦了。
我却有些不甘。夜宿泰山,竟然在这高贵的绝顶抛下了一整座空山的仙人与古人、传说与轶事,那许多飞瀑、奔溪、盘道、绝壁,绝壁上危攀不坠的蟠蟠孤松;抛下了满山满谷的顽石、灵石,石上刻画的成语、名句、隆重其词的纪铭,只为了早睡早起,去看一眼未必能睹的日出?
我戴帽披衣,推门而出,把自己交给泰山的春夜。呼喝的天风迫不及待把我接了过去,除此,四周的夜色一片岑寂。神憩宾馆前的旗杆上,只有长索在风中拍打着高杆,杆顶的天空飘着阴云,时疏时密,一轮未满的冷月出没其间,半明不昧的,有一点诡魅。这才记起今夕何夕,竟是清明之夕。念既动,又加风紧,徘徊了不久,就回去睡了。
但也睡不了多久,五点不到又再起床。对房的建辉与基林也起来了。大家都在衣橱里找到了那草绿色的军大衣,穿上了身。原来那是旅馆的标准配备,因为山顶比人间总是要低七八度,尤其是十二月到翌年三月,山上的气温恒在零下。
众人戎装相对,怪异加上臃肿,互相指笑了一阵。连昨天逞勇的建辉与基林也都武装了起来,足见凌晨的酷寒不可儿戏。更糟的是建辉的苦笑,说外面已下雨了。
果然劲风策细雨而来,凌晨的寒湿里,早有人影走动。不久山脊上的拜日族愈聚愈多,人声呶呶起落,向东边的日观峰蜿蜒而行。天地间唯我们在蠕蠕爬行,只为及时去朝拜东海的日出。天色幽昧,像罩在半球暗紫的大蛋壳之内,苦待太阳的血胎娠满,啄壳而出。
清明节日出,应为五点三刻。才五点半,拱北石四周早攀满了人影,大半是成双或呼群而来,有些登止危岩向东窥望,有些踱来踱去,有些则镁光闪闪,照起相来。但大家心里都在奢望,从茫茫的雨雾深处,从蓬莱仙岛的方向,徐福带六千童男女一去不返的烟波里,比一切传说更古老、比一切预测更新的,那照过秦皇与汉武汉光武,照过唐玄宗与清圣祖,照过处处不放过题诗(也算是一种不朽吧)的乾隆的太阳,此刻能排开一重重传说、一页页历史,用它火烫的赤金标枪射我们苦盼的眼瞳,给我们永生。因为人上人下,千古兴亡,此刻正轮到我们在岳顶见证永恒,见证刹那的永恒。因为此刻该我们来小天下。
雨虽停了,天也晓了,却未破晓。暗紫色的诡秘天帷转成了灰蒙蒙的雨云,除了近处的玉皇庙瓦顶俨然还盘踞在天柱峰头,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也不闻岛声、泉声。登泰山而小天下乎?不但看不到日出,也看不见天下,连泰山也几乎看不见了。
“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我只能苦笑。
“我以前来过,也没见日出。”基林说。
“我也没见到,”建辉以地主的口气安慰我们,“泰山山高雾重,看日出得碰运气。”
拜日族渐渐散了,我们的五人行也就走回旅馆,准备下山。
基林转头安慰我存与幼珊:“日出虽然没看成,山顶的题字刻石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一千两百年前唐玄宗的《纪泰山铭》,不但碑高、文长,而且书法劲道,是隶书的珍品。”
我们站在几近四层楼高的《纪泰山铭》下,仰瞻这盛唐盛世的宏文,直到气促颈酸,有点像蚂蚁读大字典般吃力。严整的成排金字在花岗绝壁上闪着辉煌,说的是开元十四年的事。那一年杜甫才十四岁,杨家的女儿还没有长成,《长恨歌》的作者还没有出生呢,谁料到渔阳的鼙鼓会动地而来?
我把这感想告诉基林与建辉。
“渔阳鼙鼓还早着呢,那时唐朝还稳如泰山。”建辉说得大家都笑了。
“这满山的碑文、对联、题字,多得像一本字典,简直读得人眼花缭乱。”我存叹道。
“可是乾隆皇帝还没题过瘾呢,”我说,“你要是看到有趣的,怕记不住,就拍下来呀。”
“刚才经过的一块大石头,刻了‘丈人峰’三个字,好像跟泰山有关系的,”幼珊说,“可是记不得了。”
“好像跟唐玄宗也有关系。”基林说。
“不错,是有关系,”我说着,取出袋里的一本泰山手册,翻了一下,“典出《酉阳杂俎》,说是开元十三年,也就是《纪泰山铭》的前一年,玄宗封禅泰山、把三品以下的官都升了一级。封禅使张说却把自己的女婿郑镒从九品径升到五品。玄宗见郑镒穿了大红官服,趾高气扬,怪而问之。郑镒答不出来。伶人黄幡绰在旁代答说:‘此泰山之力也。’其实伶人所指是郑的岳父张说。后人称岳父、岳母为泰山、泰水,或即由此而来。至于岳父之称,也是由于泰山乃五岳之尊。当时这位封禅使张说能诗擅文,是中宗、睿宗、玄宗的三朝贤臣;玄宗封禅泰山,就是纳张说的倡议,事后更升他为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又命他撰写《封禅坛颂》,刻于泰山,也就是我们头顶这篇《纪泰山铭》的宏文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作者就以“冷梦”两字写出了作者对夜宿泰山的担忧,同时暗示出此次出行泰山可能带来的失落。 B、“天地间唯我们在蠕蠕爬行”,既写出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又通过“唯”字传达出作者对人类无限力量的肯定。 C、作者所说的“孔夫子的豪语变成了空头支票”,与上文“登泰山而小天下乎”呼应,文章衔接自然,过渡巧妙。 D、“劲风策细雨而来”“远山深壑都只有迷茫的轮廓”都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想象丰富,富有创造性。(2)、关于文中围绕《纪泰山铭》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开元十四年为切入口,繁密铺排了杜甫、杨玉环、白居易、安史之乱等历史文化人物与事件,借此来写唐朝由盛而衰。 B、文章通过基林对《纪泰山铭》的评价,即碑高、文长,其书法水准是泰山石刻中最高的,写出了泰山石刻的魅力。 C、文章以丈人峰的掌故作结,如此既交代了《纪泰山铭》的写作缘由,又给泰山增添了神秘感,留下悬念。 D、“渔阳鼙鼓还早着呢,那时唐朝还稳如泰山”一语,巧妙地把历史与眼前泰山结合,智慧风趣,所以“大家都笑了”。(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本文选自余光中的散文集《山东甘旅》,该集子是余光中离开大陆52年后应邀到山东讲学并访问齐鲁大地所写。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甘旅”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 , 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材料二: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子贡行之齐,见陈成恒曰:“夫鲁,难伐之邦,而伐之,过矣。”陈成恒曰:“鲁之难伐,何也?”子贡曰:“其城薄以卑,池狭而浅,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有恶闻甲兵之心,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吴城高以厚,池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弩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此邦易也。君不如伐吴。”成恒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也,子之所易,人之所难也。而以教恒,何也?”子贡对曰:“臣闻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内。臣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而求成大事,难矣。且夫上骄则犯,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立于齐,危于重卵矣。臣故曰不如伐吴,且夫吴王刚猛,毅而行其令,百姓习于战守,将明于法,齐之愚,为禽必矣。今君悉择四强之中,出大臣以环之,黔首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黔首之士,孤立制齐者,君也。”陈恒曰:“善。虽然,吾兵已在鲁之城下,若去而之吴,大臣将有疑我之心,为之奈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见吴王,使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陈成恒许诺,乃行。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B、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C、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 D、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方,文中指四方诸侯之国,与成语“志在四方”的“四方”意思不相同。 B、相,文中指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员,与“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相”意思不相同。 C、池,文中指四周高中间洼的地方,与“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的“池”意思不相同。 D、子,古代表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的“子”与“吾不能早用子”的“子”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宰相陈成恒有谋逆之心,又忌惮齐国的鲍氏、晏氏,于是调遣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和孔子对此十分忧虑。 B、子贡到齐国去游说陈成恒,告诉他鲁国难攻,吴国容易攻伐,劝其攻打吴国,陈成恒欣然采纳了子贡的建议,放弃进攻鲁国。 C、子贡告诫陈成恒,如果攻占鲁国,只会让齐国国君骄傲自负,让大臣恣意妄为,其在齐国不仅难成大事,处境还会十分危险。 D、子贡认为,解决内部矛盾应进攻强国,而吴君刚猛勇毅,令行禁止,吴民熟习攻战、守城之道,吴将法令严明,攻吴对陈成恒有利。(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②今君破鲁以广齐,堕鲁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
(5)、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为什么?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②里奏霓裳③ , 准拟岳阳楼上。
【注释】①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写了这首词。②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船行湖上以及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写风起时的风光,水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B、“波神”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斜阳照射下的鳞波美景,并交待词人停舟峰下的原因:波神多情,天公作美。 C、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词人的心理活动。“水晶宫里奏霓裳”是指词人听到阵阵波涛声后,产生了龙宫歌舞的奇特想象。 D、全词意境幽雅,写词人离开长沙途中被风雨所阻的情景,以景入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足见词人才思之敏。(2)、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是“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请结合本词谈谈“豪放”体现在哪些方面。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其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夹在大国之间的中等国家,即使“ , ”,在他的治理下也能使百姓有勇气并且知道行事的准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 ① 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悲剧《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流传多年,复仇这一情节俗套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舞台上 ② 。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莎士比亚写戏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也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 ③ ;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而是错杂的混合体。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举个例子,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三条线索的情节交错发展,而且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表现都包含很多彼此抵牾的复杂成分,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困惑和局限。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喜欢用富丽堂皇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不仅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多重特色,而且能以 ④ 的词句传达不同人物复杂的感情和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红楼梦》十二金钗中,有稳重大方、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① 的林黛玉,也有精明能干、圆滑世故的王熙凤,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的贾迎春等。许多人会问:“十二金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可作者没有“嘲笑”或“不喜欢”,只有“悲悯”与“包容”。他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 ② , 善良的、凶恶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即便是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 ③ 。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由此,我们或许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不再随便说: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走至周萍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美丽的奥菲利娅!在你的祈祷中,不要忘记替我忏悔我的罪孽。 C、中国传统戏曲多姿多彩,学习中你体会到戏曲的独特魅力了吗? D、请你在年级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社会中,“进”意味着积极进取;“退”意味着退后有言。对国家而言,进是利益的博弈,退是和平的诉求;对个人而言,进是奋发激昂,退是海阔天空。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或人生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